1.两天三见巴菲特[1]
2005年在我的第一本关于巴菲特的书《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出版前,我给巴菲特先生写了信,希望得到引用他的年报内容的版权许可。没想到他迅速回复邮件许可,并邀请我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可惜由于多种原因,连续三年都未能成行。
结果今年,我两天连续三次见到巴菲特:2009年5月2日参加股东大会,一见巴菲特;会后随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专访,得以二见巴菲特;5月3日参加文字和电视记者招待会,三见巴菲特,一偿夙愿,总算弥补了一个超级粉丝多年的遗憾。
钱钟书对想见他的粉丝说:“你只要见到鸡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得见到老母鸡。”而巴菲特却不同,他希望他所有的股东们,包括粉丝们,一年一度参加股东大会,像中国人的春节一样团聚。
亲眼看到3万多人从美国,从全球各地,齐聚奥马哈,我内心感到震撼:一个投资人竟然会拥有比那些超级明星还要多的粉丝,一次股东大会竟然会有比大型演唱会还要多的观众。
亲耳聆听巴菲特与股东、媒体长达7个小时以上的问答对话,内心感到狂喜:一个人能把投资做到这种境界,他竟然能拥有如此之多的财富,竟然能在全球拥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竟然能用如此通俗易懂的话语解答如此之多、如此复杂、如此深奥的投资问题。
两天三见巴菲特,我的感受可以归结为三点:忠诚、坦诚、真诚。
巴菲特对股东十分忠诚
从三点可以看出巴菲特对股东的忠诚有多深。
一是自找麻烦。他改变了过去只限于现场参会股东提问的方式,提前让《财富》杂志、《纽约时报》和CNBC三家媒体的记者向全球股东收集问题。结果收集问题超过5 000个。在股东大会上,现场股东抽签问一个,媒体从收集问题中选择问一个。媒体总是会找尖锐的问题,而且事先收集的5 000个问题,足够让其选择最尖锐的问题来提问。在我看来,巴菲特此举纯属自找麻烦。但巴菲特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的股东能够有机会提问,让股东能够把最关心的问题提出来,从而让他这位CEO能够向所有股东更好地交代实情。
二是提前预警。本来预计在股东大会一周后伯克希尔公司才公布季报,巴菲特却提前向股东揭底,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利润1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9亿美元有所下降。
大部分管理层喜欢报喜不报忧,巴菲特却总是老实报忧,甚至提前报忧,因为他这位公司管理人,控股40%的股东,平等对待其他小股东,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可见其坦诚。
三是自我批评。伯克希尔是掌管资产规模大约人民币1.6万亿元的公司,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毫不留情地自我批评,检讨自己投资康菲石油和两家小银行上的巨大失误以及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尽管这些损失相对公司庞大的投资规模而言只是微乎其微,并非那么严重。在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再次为在投资两家爱尔兰银行上由于忽视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因素而犯错进行自我批评。有几个公司的CEO、董事长、控股股东能够如此毫不留情地自我批评呢?
巴菲特对公众十分坦诚
伯克希尔公司拥有庞大的资产、庞大的业务、庞大的员工队伍,净资产规模居全球第一,在美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一家举足轻重的公众公司。因此巴菲特对于企业的公众形象十分注重,在本次股东大会前后分别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我参加了央视在股东大会当天会后进行的专访,第二天下午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巴菲特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回答了文字记者的提问,然后又接受了11家电视台的轮流采访。
今年巴菲特将股东大会提问的问题限制在与伯克希尔公司相关的问题上,但对媒体记者的提问却未设限制。记者的提问大到宏观经济,小到个人,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问题都有。我非常佩服巴菲特,无论问题多么多、范围多么广,所有问题他都能马上回答,手头没有资料,也没有电脑,更没有助理提示。众多记者的提问中,有些即使在我听来也十分刺耳的问题,巴菲特和芒格却全都尽量客观回答。别说要集中精力回答各种刁钻问题的巴菲特,连我旁听了两个多小时,都觉得如此高密度的采访,相当疲惫。(www.daowen.com)
巴菲特为什么对媒体如此重视,在开完股东大会本已经非常疲累的情况下,还抽出如此之多的时间回答媒体提问?只有一个原因,他想让更多的公众更多地了解伯克希尔公司的运营情况,给公司供应商、客户、监管层等所有相关利益方一个清楚的交代,向所有公众坦承公司的实际情况,维护公司在公众心目中一直以来诚实正直的形象。
巴菲特对朋友十分真诚
与那些把股东作为提款机的公司相比,巴菲特把股东视为长期合作的合伙人,当成老朋友,以诚相待。
股东大会前一天晚上,巴菲特专门举办了大型Party,用美国人最喜欢的朋友聚会方式,招待远道而来的股东们。Party上供应各种饮料、酒水,来自于全球五湖四海的朋友举杯相庆,相谈甚欢。
股东大会当天,会前会后,巴菲特让所有下属公司在会场旁边展示其产品,并给股东特别的折扣优惠,晚上只需5美元就能参加BBQ烧烤聚会。
下午股东大会结束后,巴菲特还特别与美国以外的海外股东聚会,并分别签名合影。
股东大会后第二天下午,巴菲特还来到当地最大的购物中心Westroads Mall与股东们打桥牌联欢。
要知道,巴菲特已经是79岁高龄,在繁忙的股东大会期间还如此用心款待股东们,可见其真诚之心,他并没有把股东大会看做是一个毫无感情的商业会议,而是将其看成一年一度款待朋友的盛会,如同我们中国人对一年一度亲友团聚的春节一般重视。
巴菲特对朋友的真诚不仅仅体现在行动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态度上。
央视记者付豫曾经在2007年巴菲特来中国大连时采访过他,这次先是拿到和CNBC等媒体在大会召开前每家5分钟的联合采访机会。为了满足中国观众要求多提一些问题,她向巴菲特提出能否延长时间接受专访,巴菲特经过再三考虑同意了。全球那么多媒体,只有央视得到会后15分钟的专访机会。专访前,布置拍摄场地和设备时,负责保安的那位先生告诉我们,巴菲特开一天会其实已经很累了,并且脚有些毛病,他一直在忍着疼痛。
会后第二天采访结束后,碰到CBN记者周佳,她说,老先生太平易近人了,宣布采访结束后很多没有机会提问的记者围着不放,继续提问,他还是非常和气地一一回答,对于签名合影的要求,简直是有求必应,脾气太好了。
电视媒体采访结束出来,再次看到记者围住巴菲特签名合影,老先生满脸微笑,没有丝毫的不耐烦,甚至一点疲态也没有。其实那些三四十岁的记者都有些疲劳了。
究其原因,恐怕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见巴菲特是为了工作,而巴菲特见很多人则是为了享受生活,是为了见朋友。碰到过去曾经采访过他的记者,巴菲特会主动热情招呼。为了工作当然会觉得累,但见到老朋友,就不会感觉累,反而会更幸福,更开心。
第二天,我们探访了巴菲特住了50多年的老房子、巴菲特工作了30多年的老办公楼、巴菲特最喜欢吃的有60多年历史的老牛排馆。巴菲特是一个十分恋旧的人,不光是老朋友,还有这些老房子、老餐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