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特色城市分析范例之五:苏州
一、选择的原因
1.区位优势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与沪、宁、杭、甬等江南城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人缘相亲,相互联系十分密切。苏州坐落于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市中心西距南京市219千米,东距上海市区80千米,是江苏省的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城市地位。
2.规模地貌
苏州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拥有80%左右的太湖水面,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平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54.8%,是江南水乡地区的主要代表城市之一,也是久负盛名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四个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
3.经济实力
《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苏州位列第八位。2006年,苏州地方全年一般预算收入400.23亿元,全市生产总值达4 820.26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532元,位居长三角城市群前列。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工业和得益于如AMD这样的众多跨国大型企业在此投资办厂,苏州在经济、科研方面急剧升级。目前的苏州是长三角的腹地、上海的后花园,它的强劲发展也得益于上海对它的强劲辐射。
4.历史文化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4 000多年的历史,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共有492处,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91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更重要的是,苏州拥有先后两批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项目——拙政园等9处苏州古典园林,这又为城市旅游带来了国际声誉。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语是,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
5.旅游资源
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的苏州园林,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奇葩,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一起于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苏州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24.92亿元,接待国内游客4 135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181.49万人次。
6.国内外知名度
苏州在国内外的高知名度,一得益于历史人文,二得益于现代经济。从历史的角度说,苏州向来是吴文化的中心、江南水乡的代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国际知名度。从现实的角度说,近年来,苏州城市设施提升迅速,吸引国际投资日益增多。截至2007年上半年,美国企业在江苏投资的230亿美元中,有半数以上投在了苏州。中新合作的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综合发展指数连续多年被商务部评为全国同类开发区之首,被海内外公认为亚洲顶级的工业开发区之一。在《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的总体品牌排行榜中,苏州位居第六位,并同时入选商业品牌第七位、宜居品牌第六位以及旅游品牌第七位,这是对苏州城市全面发展的积极的肯定。
1.苏州城市定位
苏州总体概括为“一体两翼,双城核心”,由苏州主城城区和苏州东部新城组成双城格局。其中,苏州主城城区由高新区与老城组成,主要承担城市生活服务中心和市域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能;苏州东部新城城区将建设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贸区,长三角地区的次级商务中心,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之一。
2.苏州城市形象定位的沿革
●中国外资第一城
苏州的再度被关注是从苏州新城和苏州工业开发区的崛起开始的,这里云集了众多的跨国企业和台资企业,逐渐成为全球一个新的IT产业生产基地,发展速度非常惊人,逐渐取代了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曾经带给苏州的辉煌。苏州目前拥有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等15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苏州没有大中型国企,也不像浙江有很强的民营企业,但苏州通过积极引进外资、主动接受上海辐射,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使苏州牢固地树立了“外资第一城”的城市地位。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新两国合作的典范,始终是多方关注的焦点。园区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6%左右的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苏州已成为国际商家投资中国大陆的首选城市之一。
●文化名城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那些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以确保它们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1985年11月22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签署了该公约,中国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之一。截至2002年底,全世界共有730处遗产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以28处遗产地名列世界第三位。
自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来,苏州严格履行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佛罗伦萨宪章》等国际公约,同时颁布实施了《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苏州城市绿化条例》、《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苏州市还及时制定了《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中心逐步形成了多处历史文化街区。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所在地同里镇,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制定了《同里镇总体规划》、《同里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同里镇街坊改造专项规划》,先后投资1亿元用于古镇环境风貌的修缮和整治。
●新兴电子科技之城
美国《新闻周刊》、《纽约时报》、《远东经济评论》和《华尔街日报》分别载文将苏州列为全球九大新兴科技城市之一、全球经济的高科技前哨城市和最热点的制造业基地。美国《纽约时报》指出,苏州已从丝绸之府转变为科技中心,是距上海最近的又一新兴科技城市。美国经济学家Stiglitz教授考察后认为,苏州的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回报率居全球最高水平,苏州成为专家观察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一支“风向标”。苏州也是全国首批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占中国大陆总量的10%。
三、旅游形象定位
苏州具有显著的江南水乡特色,提出了“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城市旅游定位,在“水”的基础上构建起整座城市的旅游形象。在苏州的旅游形象构建中,苏州旅游部门牢牢抓住“水”对苏州的特殊意义,围绕水乡文化,花大力气培育了东方水城、太湖度假、水乡古镇、园林遗产和苏州古城五大精品旅游产品,作为全市旅游产品的市场排头兵。
东方水城水上游:苏州旅游部门依托苏州的“山、水、园、城”,深度挖掘苏州的亲水性人文旅游资源,以环城河为中枢,整合了三江、四河、五湖,建构出一条可供环游的特色旅游线路,大力开发环城河水上游的重点工程,形成一个融观光休闲、夜间娱乐为一体的城市游憩精品旅游区。
太湖休闲度假: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以“生态太湖、文化太湖、动感太湖、物产太湖”为主要思路,开拓一个大规模、综合型、高品质的中国著名旅游休闲度假区。
水乡古镇体验:苏州在推进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将水乡、古镇、古村的江南水乡传统生活的典型代表配合以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深入挖掘,并加入体验旅游的现代内容,作为苏州旅游的重要形象内容。
古典园林遗产:苏州政府在全面保护苏州园林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根据各大园林不同的内涵,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参与性的文化体验产品,并与园林外部所在的历史文化街区相融合,使之成为一套有机的联合体,努力扩充城市文化内容,将苏州的形象与园林的形象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让游客对园林美的感叹扩大到对苏州美的感叹。
苏州古城文化:苏州培育了以古城为核心的文化休闲产品,发展出以文博展馆、水上文化体验、民俗工艺、宗教文化和古城夜游为代表的一系列以苏州工程为依托的文化旅游产品,将整座城市的休闲娱乐资源整合起来,建设出满足苏州市民和游客需求的特色区、特色街、特色店,在拓展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的同时,更延长了游客在苏州滞留的时间,在得到现实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加明确了苏州的旅游形象。
四、城市形象特色营销
1.深挖内涵,文化营销(www.daowen.com)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集大成者,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传统。以文化作为城市推介的主要媒介,是苏州城市形象营销的特色之一。2006年,苏州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暨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的召开,以及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内外巡演引起的轰动效应,都将苏州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向国内外做了精彩的展示,为苏州的城市形象取得了闪亮的加分。
2.争取国际高层次平台会议
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会议通过了《苏州宣言》,对青年人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做了历史性的推动。这次大会也是苏州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格最高、时间最长的全球性国际会议。会议期间,苏州代表整个中国高调地展示了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民文明风貌,为苏州在世界上提升文化地位和城市地位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在大会进行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苏州的组织工作非常满意,并专程对苏州政府和苏州人民表达了感谢。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巴达兰在评价苏州时甚至说,“我想在我威尼斯的家中复制一个小型的苏州园林,因为我希望在我眼里总能看到苏州园林”。
3.承办知名活动,借帆出海
在过去的两年中,苏州连续争取到了第16届金鸡百花奖电影节和2007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的承办权。在两次国内知名的大型活动中,苏州都没有仅仅地作为场地提供者和看客,而是将自身的城市特质紧密地介入到活动中,一跃而从背景跳至前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大型活动的吸引力,达到了借帆出海、宣传自己的目的。
2007年4月,苏州市政府与江苏省旅游局合作承办了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并将国家级的国内旅交会和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中国网上旅游博览会、中国(苏州)旅游商品产业博览会等几项大活动结合起来,以“三会一节”的方式将苏州的城市形象与旅交会紧密捆绑起来,强化了旅游者对苏州旅游的美好印象。
2006年8月,第1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苏州开幕。苏州将拥有600年历史的金鸡湖巧妙地与金鸡奖联系起来,为自己的文化战略找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突破口,带来了巨大的品牌效应。同时,苏州还专门组织力量,编纂了《苏州与中国电影》一书,成为“炫耀”苏州与电影节强强联姻的实物遗产。在开幕式晚会中,围绕着“金鸡奖回家”、“苏州成为电影人精神家园”的主旨,突出了苏州这座魅力之城的主题,《和谐之城》、《光影之城》两个短片集中展示了千年苏州与百年电影的深厚渊源;颁奖典礼由《城面孔》、《城光影》和《城故事》三个短片组成,唯美的昆曲也登上了电影的盛典……苏州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借电影节的平台,将“文化水城”、“天堂电影院”等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苏州未来发展
1.苏州“十一五”规划布局
苏州“十一五”规划为苏州的未来发展构建了“两轴三带”的发展新格局。该格局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基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接轨上海和对接浙江主要区域,其中沪宁东西发展轴和苏嘉杭南北发展轴将是苏州未来经济集聚成长、快速提升的主轴线和中枢系统。
沪宁东西发展轴:主要包括中心城市和昆山市。积极推进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提升,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成为我国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基地。优化城市功能,规划建设城市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江苏花桥国际商务城,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苏嘉杭南北发展轴:主要包括中心城市、吴江市和常熟市。加强轴线内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重点发展优势传统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建设成为苏州南北向重要的物流轴线,以及连接沿江基础原材料与腹地制成品加工产业链的通道。
沿江产业带:以长江岸线资源开发为重点,以苏州港为支撑,以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市为依托,重点发展基础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促进沿江港口、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及资源共享,打造临江基础产业集聚带。
沿湖产业带:以严格的生态容量为约束前提,重点发展旅游度假休闲、研发设计、文化、传统工艺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力争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沿沪浙产业带:以太仓、昆山、吴江等市为重点,加快推进沿沪浙产业空间整合,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电缆光缆、丝绸纺织和环保产业,发展成为承接上海辐射、吸纳浙江资本的前沿阵地。
2.苏州的产业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依靠大力引进外资,虚心接纳上海辐射,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时至今日,苏州的外向型经济虽然仍在高歌猛进,但经济转型已十分紧迫。过分依赖跨国资本,使它极易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更关键的是,尽管GDP和政府财政收入迅速增长,老百姓的收入却增长得不快,其富民与强市的地位很不相称。苏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中仅列第8位,甚至处在低于浙江的嘉兴、湖州等地的尴尬境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苏州政府开始尝试进行产业转型,努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创新经济,但由于一些现实的原因,对于苏州来说,民营经济和创新经济真正做大做强仍有待时日,外资经济一枝独秀的局面短时间难以改变。
六、小结
1.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
苏州不一定是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但苏州全方位的文化实力无疑在全国占有优势。古镇、园林、街坊、民居、昆曲、评弹、苏绣,在中华文明中无疑都已占据一席之地。但反过来说,除了园林与昆曲,其他的文化特质,如古镇、民居、评弹等,在江南很多地区都有类似者。苏州能够在相似中寻找特质,特质中寻找精品,是苏州政府和地方文化机构长期以来对城市历史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挖掘和严格保护的成果。
2.争取更高层次的形象宣传平台
相对于其他一些竞争城市,苏州的城市形象宣传活动比较有限,但仍然能够取得比较好的传播效果。究其原因,除了苏州自身具有的优秀素质之外,在城市形象传播活动中,对平台的慎重选择和把握也是一项重要原因。在过去几年苏州的城市形象宣传活动中,值得称道的仅有世遗大会、全国旅交会和金鸡百花电影节三项,但因为这些活动的高层次和高关注度,均得到了国内外大量媒体的密集报道,包括《中国国家地理》这样的专业刊物也在为世遗做专题的同时,深入考察了苏州的世界遗产和传统文化,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的娱乐媒体专题报道则更为密集。高层次和高关注度的活动为苏州的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平台,是苏州城市品牌塑造事半功倍的重要原因。
3.抓住重大活动机遇,积极参与台前活动
在苏州近年来参与举办的数次重大活动中,苏州均以一个积极活跃的游戏参加者出现在世人的眼前,如在世遗大会上推广苏州园林和中国文化,将国内旅交会与苏州旅游节同期开幕,专门为金鸡百花电影节拍摄开幕影片和出版发行图书,将颁奖典礼加入昆曲元素等。苏州积极采用借帆出海的形象推广方式,几乎围绕每一个可能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帮助的舞台展开活动,将自身从一个活动承办的场地推进为聚光灯下的歌者,成功演绎了深厚博大的城市文化,使苏州的城市形象不断推进和提升。
【注释】
[1]胡晓云、周婧:《中国七大旅游城市在日本认知度》,载《现代广告》,2006年第1期,第84—85页。
[2]《杭州旅游谋划2008大事件》,载《杭州日报》,2007年11月27日。
[3]“贡多拉”是威尼斯独具特色的尖舟的名字,是威尼斯的一大特色。据称制作严格而又讲究,长11米,宽近1米半,以栎木板为材料,用黑漆涂抹7遍始成。坐满6人,加船夫1人。它一直是居住在泻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据说,7世纪时,第一任总督将这种船命名为“贡多拉”。
[4]吴姗姗:《大连区域海陆经济互动机理研究》,见中国海洋经济网,http://www.mercc.cn/papers/wuss/paper17.html。
[5]王民官:《发挥青岛在半岛城市群中的龙头作用》,见价值中国网站,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7/917/80063_3.html。
[6]参见福建省《“十一五”城镇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7]参见《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8]周利国:《城市营销以提升城市竞争力为制高点》,见中国城市发展网,http://www.chinacity.org.cn/cs11/16726.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