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陆贾评传:巩固南越藩国地位

陆贾评传:巩固南越藩国地位

时间:2024-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贾再度出使南越的作用是史家所公认的。陆贾第二次奉命出使南越,意义十分重大:其一,赵佗重新接受汉帝册封,取消帝号,黄屋左纛,再度接受汉的藩国地位。

陆贾评传:巩固南越藩国地位

三、陆贾再使南越,进一步稳定南越的藩国地位

汉面对咄咄逼人的南越态势,刚即位的文帝出于稳定政局的需要,既不能对南越蛮横的态度坐视不理,又无力采取强大的军事手段予以出击,只好利用和平友善的策略,派出使节前往南越,寻求妥善的办法,以期得到较为合理的解决。至于赵佗,也深悉与大汉相争,胜算把握不大,因此主动向汉发出求和的信号,希望汉从长沙撤军,并请放还在真定家乡的昆弟。

相国陈平深知此次出使,任务艰巨,反复思考,只有召回业已半退隐,而家居好畤的陆贾返京,重新任命贾为太中大夫,并派谒者一人为副使,再度踏上岭南之路。

文帝前元元年(前179),陆贾到达南越,出示文帝亲手书写的《赐尉佗书》。书中措词委婉,除通报汉政局的变化外,并向佗表示诚恳宽容的善意,说明汉已修复了佗先人在真定的陵园;昆弟皆已授官任职一类安抚的话。然后柔中带刚,义正词严地指责赵佗寇边扰民的不义之举,给长沙、南郡造成重大的苦难,这对双方都是一件痛心疾首的事。指出“多杀士卒”,“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西汉年纪》卷五)的战争,是不得人心的。特别对佗妄图长沙领地的非分要求做了斩钉截铁的回答,答书中表示,朕询问过上代官吏,一致认为“长沙封土是高皇帝界定的,朕无权擅自变更”。而且朕的属下一致表示:“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领(岭)以南,王自治之。”(《西汉年纪》卷五)明确无误地回绝了赵佗不应有的野心,同时又坚定地表达汉不贪图财富,并赋予赵佗以高度自治的权限。最后文帝提出:“愿与王分弃前患,终今以来,通使如故。”(同上)这封赐书,旨在传达汉劝服赵佗取消帝号,恢复汉与南越原有的关系,文帝通过陆贾赏赐佗大量珍贵衣物,愿王“听乐娱忧,存问邻国”的善意,这一恩威并施,坚定有力的赐书,既安抚了赵佗,又抨击了他不应有的奢望与野心。给赵佗妄自尊大的心理和倔强的反叛性格,以空前的打击!陆贾传达了文帝的亲手赐书后,大大激发了赵佗的故土亲情文化情结,一时深表震恐,再三顿首谢罪。并回复汉文帝一封言辞恳切的奏表:口口声声表示:“愿奉明诏,长为藩臣。”(《西汉年纪》卷五)遂下令国中表达谶悔之意,从此去帝号,黄屋左纛“愿通使汉如故”。并信誓旦旦地声言:“老夫死骨不腐,改号不敢为帝矣!”(同上)司马贞在《史记索隐陆贾传述赞》中指出:“陆贾使越,尉佗惧怖!”贾再度出使南越的作用是史家所公认的。南越政治态度变化后,当即向汉使献上白璧一双,翠鸟千,犀牛十,紫贝五百,桂蠹一器,生翠四十双,孔雀二双。陆贾圆满地完成了汉交付的使命,返长安还报,文帝大悦。此后赵佗按时遣使入朝贡献,表面上总算维持了藩臣的地位。其实,赵佗口头上的“不再称帝”也只是一个策略。正如《汉书·南越五王传》说的:“然其居国,窃如故号,其使天子,称王朝命如诸侯。”直至景帝,一直称臣,如期朝请。(《西汉年纪》卷五)陆贾第二次奉命出使南越,意义十分重大:

其一,赵佗重新接受汉帝册封,取消帝号,黄屋左纛,再度接受汉的藩国地位。从此结束了长达4年之久南越侵犯长沙边境的战争,使汉、越重新处于和平的环境,对双方人民都是有利的。正如黄震在《黄氏日抄》(卷46)中说的陆贾两使尉佗,使汉“越无兵事,天下阴受其赐多矣”。

其二,由于和平安定局面的出现,汉、越因战争造成的交通阻塞明显地有所改善,人民相互的交往日益频繁,岭南的经济开发和民族融合的进程也相对加速。特别由于“灵渠”的建成,连接五岭的“新道”和其他关隘的打通,大大便利南北人员的往来和王朝政令的推行。与此相适应,汉、越贸易日益扩大,内地的铁器、马、牛、羊畜及其他物资与岭南的地方特产,如象牙、犀角、珠玑、珍禽异兽等或以贡献,或以互市,都迅速地开展起来。对双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至于文化的互动,民族的交融,无疑对促进社会的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和作用。(www.daowen.com)

其三,促进民族交流与民族融合的进程。汉对南越的经营,双方关系的加强,以及秦汉时期大量中原人民的南移,去岭南推行秦汉政治体制,尤其倚重当地越人进行治理等政策,都加速了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与民族融合的进程。从南越政权实行的相关政策分析,大都与内地有所区别,主要表现为对越倾斜的各个方面:例如:(1)为了实行以越治越之目的,南越更多吸收越人参加政权。当赵佗独立之际,曾倚靠身边的中原人,故“有中国人相辅”的说法;但为了取得当地土著居民的认同,有意吸收越人参加到南越政权机构中来,如赵佗曾拜地方吕嘉为相,以其弟为将军,当地吕氏宗族任职为仕的就达70余人;还有一些部族首领或进入南越政府,或册封为王侯。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中说:“嘉本越人之雄,尉佗得之,因越人所服而相之,而南越以治。”(见李育中《广东新语注》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就是最好的证明。(2)遵从越人风习,使汉、越之间和睦相处。南越既是以土著居民为主的地区,其风俗习尚,自当受到尊重,此之谓“入其境随其俗”,例如,当地人说越语、食蛇蚌,断发文身,干栏而居,水处舟行,椎结箕倨,盛行巫说、占卜之类。与土著长期共处的汉人,自然应该习惯这一类风尚,遵从这些风尚,易于获得越人的理解和同情,否则,就有伤害民族感情之虞。陆贾初抵南越,赵佗“弃冠带”“椎结箕倨”,固然说明赵佗有融合当地习尚的一面,但作为南越领袖人物,面见堂堂远道而来的汉朝使节,则应有其必要的礼貌,与接受越地习尚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3)提倡汉越通婚:南越政权出现的前后,中原汉人南移者不在少数,其中有由政府派往南征的大军,也有各类南迁的汉人,与当地越族杂处同居,相互通婚的自不在少,当政者出于巩固统治权力的需要,也大力提倡汉、越通婚,如吕嘉家庭中“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宗室”(《汉书·两粤传》)。南越族中下级官员、兵卒及其他汉、越民族间的婚姻关系也是相当普遍的,民族血缘的融合,思想文化的交流,使民族隔阂渐趋泯灭,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地融入华夏民族的大家庭。

其四,从陆贾先后两次出使南越,而且获得了预期的成果,不难看出陆贾个人智慧的非凡与卓越,雄辩有力而超群,体现了少有的个人魅力。他在化解中原移民与土著关系方面必然起了重大作用,其气度、胸怀更是博大而宏远。为汉边境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成为永载史册的光辉一页。唐人许浑在《登尉佗楼》一诗中,对陆贾出使南越的伟大功绩,有如实的评价。

刘项持兵鹿未穷,
自乘黄屋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
南向称臣陆贾功。

诗中对南越归服于汉既有中肯恰切的评价,而且南越之享有高度自治,像文帝致书赵佗中说的:“服领以南,王自治之。”(《汉书·两粤传》)从文帝在日到文帝年代,处理南越事务,都是由陆贾出面的,允许南越在境内采取灵活、变通的“自治”政策,当是根据周礼针对边远“荒服”地带,民族关系繁多,各地经济条件又不一致,且距中原遥远等等实际情况,不能像内地一样,采取严格一致的管理方法,于是实行“羁縻”之策,达到“和辑百越”的作用就可以了。这一总方针,当与陆贾出使有密切关系,所以第一次、第二次出使取得的成果具有连续性,并无多大区别,这一点是值得予以重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