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南越问题的由来与发展|陆贾评传

南越问题的由来与发展|陆贾评传

时间:2024-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越,原系百越(粤)族的一支。秦对南越战争的胜利,使南越发生了大幅度的飞跃,一举由原始部落跨入郡县制的时代。遂决定割据称王,制造假诏书,任命赵佗,履行南海尉的职务。以番禺为南越都城。今广州市区内广州中心四路发现秦造船遗址、南越官署遗址,并出土刻有“万岁”字样的瓦当等历史文物,即其佐证。

南越问题的由来与发展|陆贾评传

一、南越问题的由来及其发展

汉建国后,集中精力对付国内的反侧势力,以及对北方安宁造成威胁的匈奴贵族侵扰者。经过几年的努力,政局日益巩固,始把目光投向岭南走上独立的南越国。

南越,原系百越(粤)族的一支。百越历史悠久,族属分布广泛。在战国秦汉时期,泛指生活在今粤、桂、浙、闽、赣等地的少数民族。其族属复杂,居今浙江北部的称于越;居今浙江瓯江流域的称东瓯或东越;居今福建沿海的称闽越;居今两广等地的才叫南越。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原华夏族存在着很大差异。长期停留在“刀耕火种”的粗放生产技术上,保留着“断发文身”的落后习俗。这些族属与中原之间自古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商、周时期,文献上不乏越族的记载,如《竹书纪年》称:“周成王二十四年,于越来宾。”《逸周书·王会解》载:商汤时,“正南瓯邓、桂国”等曾以地方特产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等物为献。“瓯邓”当是秦汉时居于岭南漓水和西瓯的先民。“桂国”又是以产桂著称的越族之一支。春秋后期,越国参与中原争霸。战国时,越为楚所灭,以后秦又灭楚。今广西地区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铜鼓,其纹饰与中原周的中后期部分纹饰类似,足以说明岭南深受中原经济文化的影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五岭(指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以南的南越,凭借山海之险,拒不臣服于秦。始皇决定派大军征讨。始皇二十九年(前218)任命尉屠睢为统帅,赵佗为副帅,统军50万,分5路进攻南越,在东起福建、西至广西的千里战线上发起攻击,南越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两军激烈战斗,由于秦军不熟悉地形,不适应潮湿炎热的气候,南越军民采取潜伏山林的流动作战战术,双方久持不下,最后终以秦军军粮匮乏,疾疫流行,损失惨重,屠睢被杀;副帅赵佗也只好率领余部退守五岭。(www.daowen.com)

秦始皇没有就此罢休,于次年(前217)令负责转运军粮的监御史禄开凿运粮渠道,在湘、桂山势较平缓的地区,把湘江和漓江连接起来,凿成一条人工运河,叫灵渠,使军粮源源不断地通过灵渠运至南方。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重新部署攻击南越的战争。命任嚣、尉佗出兵,组织亡人、赘婿、贾人运输军需物资,动员数十万“楼船之士”,以强大的攻势战败南越,统一了岭南。在其地设立南海(今广东大部,治今番禺)、桂林(辖境相当今广西大部,治今桂平西南)、象郡(今广西百色、南宁凭祥,南至越南北部、临尘,当今广西崇左境)等三郡。郡下置县,秦任命任嚣为南海尉,令其戍守岭南。秦对南越战争的胜利,使南越发生了大幅度的飞跃,一举由原始部落跨入郡县制的时代。

征服南越的战争结束不久,到秦二世元年(前209),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犹如燎原之势,燃遍大地。消息传至岭南,其时任嚣正重病在身,于是密召龙川令(即今广东龙川县)赵佗,向他传达了这一讯息,并提出:“陈胜起兵反秦,因秦暴虐无道,遭人民唾弃。项羽刘邦及州郡义兵,继陈(胜)、吴(广)之后,纷纷举义反秦,一时形成龙争虎斗之势,中原从此难有宁日。南海僻处边陲,我忧虑盗兵借机侵袭。为了免遭苦难,宜派兵把守新道。”(据张荣芳《南越国史》广东人民出版社)载:秦修“新道”计四条:一条从今江西南康起,过大庚岭,经今广东南雄县小梅关(古称横浦关),沿浈水西行,取北江,顺江入广州;第二条从今湖南郴州起,过骑田岭,经广东阳山县西北(古称阳山关),沿连江(古称湟水)东南行,再沿北江入广州;第三条从今湖南湘江南下,西南行,经今广西全州,过湘桂走廊至广西桂林,再由桂林入越南;第四条,从今福建起,沿海边南行经潮安至今广东揭阳县。接着说道:“我不久人世,考虑到番禺负山阻险,东西数千里,可以立国。南海郡中无人可与之商量,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显然,南海尉任嚣,语重心长地向赵佗大谈防守之说,其实借机向他示意应趁千载难逢的时刻,打出独立的旗号,所谓防盗改变,不过托词而已!任嚣最后终于亮出“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史记·南越列传》)的主张。遂决定割据称王,制造假诏书,任命赵佗,履行南海尉的职务。

赵佗,姓赵名佗,真定(今河北石家庄正定)人,原任南海郡下属龙川县令,职尉,亦称尉佗,受南海尉任嚣的嘱托,兴兵绝道,立即草拟檄文,断绝由桂阳(今湖南郴州)通往连州(今属广东)、零陵(今湖南宁远)、贺县(今属广东)的新道;又将五岭南麓山口横埔关(今广东南雄县北)、阳山关(今广东阳山)、湟溪关(今广东英德县南)等要隘封闭,以待形势的变化;随后,又令军民在战略要地修筑赵佗城(今广东昌乐县)、秦城(今广东仁化)、万人城(今广东英德与清远之间)等,在番禺城北山建台,并派重兵把守番禺西石门天险隘口。不久,任嚣病逝,赵佗在关闭北大门的同时,并以非常手段,借口杀秦置官吏,重新任命自己的亲党,担任守令或代理守令(《汉书·两粤传》),秦亡以后,佗以南海尉的身份,出袭兼并地处西江流域的桂林、象郡,牢牢控制了岭南地区,公然自立为南越武王。以番禺为南越都城。今广州市区内广州中心四路发现秦造船遗址、南越官署遗址,并出土刻有“万岁”字样的瓦当等历史文物,即其佐证。赵佗称王后,将番禺城北之山更名为“越王山”(亦称越秀山),其上所建之台名“越王台”。时南越疆域,逐步拓展,领地相当广阔,北以五岭为界与长沙诸侯国相连,纵横数千里,民众百万,俨然与新建立的汉王朝形成抗衡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