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8日~10日,泾源县教育体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对甘肃静宁、会宁教育进行了考察。由于静宁、会宁在地域、经济和教育基础环境等方面和我县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大家感受颇深,触动很大,现将我对两县七所中学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感受
静宁、会宁是甘肃省的教育强县,除静宁一中、会宁一中作为省级示范重点高中,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严格的管理,优良的师资,享誉西部的教育质量,灵动的书香校园,让我们震撼和鼓舞外,其他五所农村中学在办学硬件条件、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反差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1.教育强县的核心是内涵发展
静宁县和会宁县是闻名全省的教育强县,和我县同样是国家级贫困县,他们能在全省闻名,名在教育内涵发展。从我们所看的七所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硬件建设并不优越,和我县农村中学差距不大,但内涵发展之厚重令人感叹。
会宁县打造全县品牌,创建西北教育名县的魄力,不建科技城,打造教育城的创举,令人佩服。
静宁县一年高考三年抓,一年高考全程抓的办学理念,真正体现了视质量如生命,以质量打造品牌的朴实而现实的办学思想令人耳目一新。
阿阳中学班班有电子白板,现代教育设施高层次进入课堂,运用于教学。在一个农民人均收入2327.6元的县令人感到学校舍得在课堂上花钱,会在最关键的地方花钱,真正把钱花在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上,让人感到不是在硬件建设上锦上添花,而是在软件建设上雪中送炭。
如果用宁夏的教育强县的标准来衡量,静宁和会宁的有些学校可能还不合格,但他们的确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合格的教育强县。通过考察,我们更加坚定高质量是教育强县的灵魂,教育强县不在学校楼高,而在师高,在学生有名。
2.精细严实的常规教学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最基本的流程,也是管理者校长,实施者教师,接受者学生恪守的基本规范。两天的考察,我们最为关注的也是七所学校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常规落实上所凸显的工作和学习轨迹。老君中学是一所在我县来说硬件条件一般、地处偏僻、校舍简陋、服务区贫困的农村学校,但从这所学校教学常规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和做法,一些细节我们也在做,但我们没有做精细。
一是全校学生作业本的封面都用牛皮纸封包,科任教师都用规范、漂亮、大方的毛笔字给学生书写姓名及学号。
二是作业本的收交按学号排列,便于教师随时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未做作业的学生随时记录,随时教育,及时弥补。
三是作业批改学校在管理上除基本要求外,要求教师每改一次要圈记批改次数一次,便于统计学生的作业次数,便于学校统计教师批改次数,便于学生家长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四是教案备写要求按学时备写,把备课作为打造优质课堂、有效课堂的基础,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不讲条件,严格要求,认真落实。
五是检查作业教案,一看次数是否合规,二看厚度、容量是否有质,三看年级组、教研组、教导处检查评价是否真实。
六是教案备写要求超周备课、二次备课,教研组长周五检查,教务主任签字后方可上课。上课前要求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课前进行集体备课,而且要求在教案上必须有添加和修改。
七是教学常规管理评价严格而又彰显人文,学校在常规检查上不仅有我们常用的检查方式,而且让我们深思的有差异性评价,检查记录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是严格做到领导签字,被评价教师签字认可,作为教学过程量化评价的依据,绩效工资发放、学期业绩考核的依据。
八是严格做到了教学两反思:课后有反思、每月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从课堂教学、常规落实、单元监测、学生成长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反思。反思真实而具有指导性、发展性。
从以上这八点我们深感我县教学管理和会宁教育存在的差距,这些差距不是认识上的差距,而是工作态度上的差距,措施落实上的差距,也是我县教学质量与会宁教学质量存在很大差距的根源所在。
3.一流的中、高考质量
会宁、静宁之所以成为教育强县,强在高考一流,中考一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学校来说,其衡量的标准是中、高考这把最硬、最权威的标尺。我们要认真领会会宁、静宁一年高考三年抓,一年高考全程抓的办学理念,尤其在考试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坚定考试评价永远是引导教学、评价学校、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抓好县乡统考,提升中、高考质量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核心追求。
4.浓厚的校园文化
打造校园文化,创设书香校园,让学校充满生机,具有特色,是七所学校共同的特点。静宁一中、会宁一中厚重的校史馆,阿阳中学的师生书画展,甘沟中学的体育课,让我们感到我县校园文化建设与这些学校相比,差距很大,需要我们重新构建的内容很多,需要弥补的工作也很多。
5.校本教研务实
做实校本教研,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搭好平台是两县校本教研的又一特色。一是静宁县在每所中学都组建了教研中心,提升教研在学校管理层面的地位,这一做法值得我们思考;二是会宁在校本教研的有效运行方面普遍推行教师拜师制,加强教师能力的培养,他们在操作上,开学初有规范具体的指导教师计划,也有被指导教师的学习计划,期末有师徒双方的工作总结,有规范的工作考核,这些活动实在具体,突出教师培养,注重教师能力提升的实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学习。
二、思考
(1)学校教师的反差。静宁、会宁的广大农村中学教师虽然办学条件还没有我们优越,但他们把教书育人作为一项事业,在教学中他们反复探索,乐在其中,形成了求真创新、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一门科学,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严谨务实、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把教书育人作为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了“教学有规、教无定法、广采百家、自成一格”的科学方法。近年来,静宁、会宁教育狠抓常规管理、有效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在教育教学各项管理中,突出严、细、实,务求管理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学校的管理要求到什么程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做到什么程度,绝不打半点折扣。这和我县在中学管理中有制度管理不严,有考核评价不严,有要求执行不严,教师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心态不正,杂念过多,不追求,不奉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学校管理的反差。会宁一中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各6人,长期以来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个个承担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还有7人担任班主任和年级部主任,他们不仅是学校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决策者,更是全校教职工苦干的模范。我县的中学校长,行政化倾向严重,学校事务性管理是主业,教学业务管理成副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自身沉得不深,抓得不严。(www.daowen.com)
(3)教学过程的反差。静宁、会宁教师的乐教体现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静宁、会宁教育得益于当地教育工作者的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在薄得不能多用一点力的再生纸练习簿上,一根或红,或黄,或绿的丝线,朴实、简单、富有童趣创意的书签,原来它是细心的学生用于方便老师批改作业时翻阅,一根根细细的彩线两头连接的是两颗互爱的心!一根根细细的彩线就是师生心灵相通的宽宽的桥梁!面对这样的学生,你就有一万个理由相信,在早晨漆黑一片的黄土地上,校园的灯光已照亮了全体师生共同追求未来美好生活的征途。而我县中学教学及管理过程整体上还显得粗糙、杂乱,精细程度不高,从教学过程反映出教师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心态,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管理者还没有形成严格、科学、精细、高效的管理方式。
(4)教育氛围的反差。在静宁、会宁,教育争先创优的竞争局面的形成,使两县广大城乡出现了一种令人寻味的“攀比风”。平时,学生们谈论最多的,不是谁的父母官大钱多,而是哪个学校教风好、学风好、校风好,哪个学生的学习好;教师谈论最多的,不是哪个学校创收多少,而是哪个教师的教学成绩好,哪个教师有忘我的工作精神;社会上人们的谈论话题,并非谁家的物质条件如何,最大的羡慕是谁家的孩子品学兼优,谁家出了几个大学生、有几个硕士、博士。对别人的羡慕就是自己的向往和追求,追求自然又进一步促成了竞争。这种竞争是注入教育内部的最能发挥作用的无形的动力,是一种促使教育发展的催化剂。所以,静宁、会宁教育条件虽苦但乐在其中。我县中学教育在工作中谈条件的多,讲奉献的少,讲困难的多,务实创新的少,学校务虚的工作多,扎实苦干的工作少,工作漂浮,业绩平平。
(5)教育环境的反差。在静宁、会宁,从城镇到农村,不论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人都把孩子上学读书当作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来对待。各级领导、各级各类学校、广大师生、学生家长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办教育,是会宁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社会资源。深厚的文化背景与良好的教育土壤,使会宁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就是会宁教育模式,会宁教育现象,会宁教育精神所在,是静宁、会宁教育的根本优势所在,也是两县教育的显著特色。而我县领导关心支持教育的力度不够、魄力不大,尤其干部群众还没有真正形成教育优先、教育扶贫、教育强县的观念,教育整体环境薄弱,教育外部困难过多,教育人不该承受的压力太多,教师一手抓多项,缺乏一心抓教育、静心抓质量的良好教育环境。
(6)工作状态上的差距。和静宁、会宁相比,我县教育工作者对事关泾源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思想上畏难情绪多,推诿扯皮的多,敷衍上交的多,执行力度差,创新能力差,落实力度差,普遍存在热点、难点问题无声响、无动作、无举措的现象。
三、启示
(1)必须树立全县教育一盘棋的思想。静宁、会宁教育之所以成功,在于“一年高考三年抓,一年高考全程抓”的方针支撑。借鉴两县经验,我们应夯实小学,抓牢初中,抓紧高中,特别在当前小学教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小学阶段,提高合格率,形成学生资源上的良性循环体系。
(2)必须抓牢教师资源。静宁、会宁教育之所以成功,在于有一群敢于奉献、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的支撑。静宁、会宁教师把教书育人当作一项事业,而不是一项职业,这正是我们的教师所欠缺的。就我县教师的年龄、学历、知识、精神面貌、师德师风状况,首先要抓好校长队伍,我们常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要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的力度,采用自主研修、县内挂职交流、外出培训等方式开阔其视野,提高管理水平,使其学会管理学校、经营学校,同时,要大力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使校长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怎样干,干成什么。要加大考核力度,对管理不善,造成学校工作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下滑的要坚决严肃处理。二要发展教师。在发展教师上,首要解决好教师对教材的学习。2005年,固原市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学科知识测试我们都记忆犹新,当时本该是闭卷考试,局里考虑到各种因素,基本上变相为了开卷。即便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及格,获满分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假如现在我们再组织一次闭卷测试,试题难度与毕业升学试题相同,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如果教师对学科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教学效果又会怎么样?因此,各学段教师要系统地掌握本学段、学科知识,对教材要反复揣摩,对知识点要做到胸有成竹,要大力开展读书活动,组织经常性、全员参与的教学基本功竞赛,使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能力与教龄、年龄成正比发展。三要抓好师德师风。学习静宁、会宁教师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工作精神、以苦为乐的人文精神,切实增强做好自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良好的教风。四要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特别要科学、公平、公正地制定绩效工资发放办法,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比如,对骨干教师不以荣誉而定论,与培养教师相挂靠;对后勤人员不以分工而定论,以工作量核定与完成效果为标准。
(3)适度放宽城镇教育入学门槛。静宁、会宁教育之所以成功,城镇教育的支撑功不可没。我们讲均衡发展,但均衡只是个相对概念,况且不是在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相对而言,我县教育城镇在师资配备、硬件投入上均优于乡村,城镇教育质量明显好于乡村,因此,应适度放宽城镇教育入学门槛,让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在城镇学校就读,接受较为优质的教育。放宽城镇教育入学门槛,会不会导致大通铺、大班额的出现,在这一点上,西吉县已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县城的学生不断增加,但县城学校也随之在新建。同样,放宽城镇教育入学门槛,会不会导致学生大面积辍学,在这个问题上,前几年我们一直将辍学问题归咎于经济原因,但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辍学情况依然如故,结果是,想念书的,学校在哪儿都念书,不想念书的,学校就是办在家里也不念。因此,在发展城镇教育上我们不要怕大通铺、大班额的出现,不要怕辍学学生增多。
(4)培育优良学风。静宁、会宁教育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成千上万敢于吃苦、勤学上进的学子在支撑。静宁、会宁的学生在学习上可以说苦到玩命的程度,因为他们从小就知道,要取得理想的成绩,要改变命运,不下一番苦功不行,他们在对待学习上,有着一股宁可挣死牛,也不翻了车的韧劲与拼劲。与静宁、会宁学生相比,我们的学生缺乏敢吃苦、能吃苦的精神,学风不浓。当然,这也与我县尊师重教的环境有关。培育优良的学风,一要广泛宣传静宁、会宁学子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感人事迹。二要大力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品质和毅力。三要常抓不懈,优良的学风不会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坚持全员抓、天天抓、年年抓。四要竭尽全力在全县领导层、人民群众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的教育氛围。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厚重的校园文化是静宁、会宁教育成功的缩影。我们所走过的学校,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精神抖擞,学生生龙活虎,没有读死书、死读书的沉沉暮气,处处朝气蓬勃,生机盎然。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仍有欠缺。校园文化包括制度层面的、物质层面的和精神层面的,制度层面的和物质层面的在短期内好解决,比如墙报、板报、名人画像等等,但精神层面的需要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我县学校抓文化建设,在抓好物质文化的同时,更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比如制度的建设与落实,对班级、学校、学生的管理,对常规的管理,对细节的管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对各类活动的开展等等,进而形成鲜明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使校园呈现龙腾虎跃的景象。
四、思路
面对如此反差的教育现实,作为从事泾源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干部,深感有愧于组织和人民,深感压力巨大。目前固原市各县(区)之间教育质量的竞争,中、高考的竞争,说到底也就是教育管理者与教育管理者、校长与校长、教师与教师之间作风、能力、水平、实力的竞争与较量,也是教风、学风、校风的竞争与较量。我们的工作与静宁、会宁相比,差距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管理者、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作风、管理能力和水平上的差距,又有校长办学思想、管理能力、学养才识上的差距;既有教师师德、师风、师能上的差距,又有学生学风方面的差距。基于这种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中心,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狠抓校长队伍建设和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向管理要质量
认真落实校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校长任期目标的考核,严格奖罚兑现。做好校长竞聘制改革试点,继续组织实施名优教师培养,坚持实行校长代主课、包学科、包年级制度,教委副主任包学校制度,深入课堂、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情,掌握学情,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把教育教学管理渗透延伸到质量形成的每个环节当中,全力以赴抓管理、促教师、提质量。
2.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向优质师资要质量
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绩效工资改革。
二是加强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把教师培训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措施。认真组织实施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坚持开展县级培训,督促各级各类学校经常开展校本培训,加强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群体的培训。督促教师钻研教材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和深化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结合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三风”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3.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向良好学风要质量
始终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长抓不懈。坚持把养成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全过程当中,贯穿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进一步加强考风考纪建设,从平时的各类考试抓起,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文明应试的良好考风,以考风促学风,以学风促质量提高。重视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把班主任队伍建设作为强化学校管理,推动班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重要举措,认真抓好班主任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加强中小学德育督导评估,强化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作为教育综合督导和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大德育”计划落到实处,促进学风根本好转。
4.狠抓基础年级教育教学,向过程要质量
一是狠抓质量形成的过程,夯实质量提高的基础。我县教育与静宁等县区的差距,突出表现在质量上,实则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差距。坚持从起始年级抓起,从各个学科抓起,从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抓起。继续对小学和初中进行统考,提高统考成绩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的比重,督促学校加强基础年级的教学管理。
二是着力提高完全中学办学水平,增强高中教育整体竞争实力。以泾源一中、大湾中学巩固市级示范性初中为立足点,以泾源高级中学为龙头,全面提升中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精心培育优势学科,在2010年全县高考上线人数和中考整体质量上取得新突破,真正发挥示范性学校在全县教育发展中的带动引领作用。以质量强校为着力点,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积极探索农村初中发展的新路子。以优化教师结构,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增强全县中考质量整体竞争力。以加快薄弱初中建设为基础,重视和改进初中教学管理,大面积提高薄弱初中的教学质量,增强全县初中教育整体办学实力。
三是加大对全县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形成的环节和过程的督导。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促进管理、提高质量上的作用,提高教育督导在质量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利用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督导与督察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每年对八所中学进行一次以上督导检查,并做好对已督导学校的回访督察,通过“督—评—改”,推动学校提高办学水平。
5.狠抓教学方式转变,向教研教改要质量
一是创新“大教研计划”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县教研室的协调指导和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充实加强教研队伍,完善“教研室—学校—教研组(年级组)”三级教研网络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以改进教学方法为关键,以优势学科培育和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以及说课、评课活动和送教下乡、区域研讨、分片研讨等教研活动,加强学科之间、校际之间、县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着力解决薄弱学科问题,提高整体竞争力。
二是督促指导各学校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立足教学实践,研究解决影响质量提高的具体问题和薄弱环节,增强对教学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督促广大教师精心抓好“备、讲、练”各环节的工作,反思、扬弃、重组、优化教法学法,熟悉学情,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做好中、高考指导。本学期,我们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标,研究考纲,及时做好2010年中高考备考迎考工作,全力完成2010年固原市下达我县中考60%合格率的质量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