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教育的尝试者
红尘滚滚,众相繁乱。殊不知,大道至简。世间一切,摄于诗心。诗心只是个纯,只是个真,只是个诚,只是个善,只是个爱。纯而后真,真而后诚,诚而后善,善而后爱,有爱而后有教育。
诗心,诗人有,读者有,教师要有,学生要有。一个人诗心不健康,一个人为活着而活着的“圈养”生涯随之。一个民族诗心不健康,一个民族的衰弱颓废随之。
秉承这样的教育,便是诗心的教育。诗心的教育就是老师的诗心对学生的诗心之呵护。这种呵护不是一对一的施舍,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共同呵护与相互成长。诗心的教育就是老师不仅要好好地教,还要像所教的那样去生活,这是诗心教育的核。
他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骨干教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被宁夏教育厅评为“贫困地区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全区教育先进工作者”,获固原市“优质课中学语文一等奖”,被泾源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泾源县首届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民教育》《语文学习》《语文建设》《中学语文》《宁夏教育》《固原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
一句话、一件事改变生命的走向
诗心即善心,是向善,是行善,是育善。人对善的体悟更多地源于一句话、一件事。
赵徐洲童年时,有一次,他可能是为了炫耀自己潜意识中的勇敢吧,在几个堂姐堂妹的围观中,把一只刚刚打死的小老鼠,狠狠地用斧头拦腰斩断。他正在自鸣得意,一位姐姐说了句“你太毒了”之后,领着几个姐妹走了。他孤零零地站在空旷的园子里,四面荒草,血肉模糊的老鼠似乎在蠕动。一种恐惧从脚底直冲脑门。此后,他再也没有表现过恶毒的残忍。只一句话,在他的生命中种下了善根。小学读《西游记》时,他在心里总爱念叨“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前几年读了郭文斌老师的《孔子到底离我们有多远》之后,他和他的学生受影响同读《了凡四训》。始悟,幸福的土壤其实就是善业。
1987年固原师范毕业,刚参加工作,因学生作业拖拉,他扇了五年级一名学生一个耳光,这名学生便辍学了,动员返校后又辍了学,学生的理由是“打人不打脸,班主任竟然打了我的脸”。这件事是他当老师以来永远的愧疚。一件事就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走向。他从此事中体悟到老师何尝不是学生的命运之神。
赵徐洲的故乡在甘肃静宁,远离亲人,山村小学,百人校园,单调的生活让他渐生无聊懈怠。恰好,母亲来了一封信,叮嘱道:“当老师是行善,好好教书。”暑假回家,妹妹告诉他,母亲信里面不会写的字,是翻字典在煤油灯下一页一页寻找的(母亲不会用拼音和部首查字)。从此以后,远离了喝酒与抽烟。母亲的一句“好好教书”,就成了他当老师的行动指南。
这些经历使他认识到,对学生的生命个体而言,老师的工作是一个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工作。
诗心润无声,行善积善根。有时,他会给困难学生买身校服,给失去亲人的孩子在作文本上书写“苦难是历练人生的最好大学”,给精神萎靡的学生赠几本书,发现某个学生委屈或心理不畅,就请到办公室疏导,使其倾诉,男生多号啕大哭,女生多热泪盈眶……个别学生会用书信的方式对他呼父称母。他认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可能被遗忘,如果有一句话、一件事如同刺穿漫漫长夜的一缕光芒,照耀学生的一生,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好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
读书作文是人生的快事
诗心即专一,诗心即一念。教学就是教学,用你生命的全部热度去教学,这就是一念,一念的落脚点全在一个真诚上。如果在教学的同时想到学生的成绩可能影响你的奖金分配,这便是二念,二念是杂念,如果因某同学成绩影响了你的奖金,进而对某同学产生抱怨,这便是三念,三念是浊念。杂念浊念何其多,一念真诚方育人。
赵徐洲没有其他喜好,只是努力地专一于读书作文。20世纪80年代,自学考试要过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他所考的每门课程都以高分通过,多数人都要补考的古汉语和古文学,他也是一次性通过。寒假,三天大年时他背古汉语,惹得母亲把他推出大门,让他下山看看戏,迎迎喜声,听听吉祥。暑假,他边割麦,边把古文学书放在身旁,背诵不下去就翻开书看看。自考的两年半,他的头发大量脱落,用手在头上一梳,梳下一撮长发,一拧,便成了书签。20世纪90年代从小学调到中学后,他边读边抄,在教案本上能抄近十本。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笨拙的人,要说小有收获,也是苦功与专一而已。他读书藏书爱书,他要求他的学生也读书藏书爱书。学生上初一时,他都要组织开展人生的第一次藏书活动,推荐学生收藏并阅读金圣叹评点本《水浒传》,毛宗岗评点本《三国演义》,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还有《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海子诗选》等。学生上初三时,他要组织开展学生给下一届学弟学妹的“书香人生”捐书活动。老师读书,晚自习学生读书,老师写下水作文,学生一周一篇作文。
读书即读己,使他们师生游荡的心灵找到了回家的路,作文即做人,放胆作文,真我作文,是他们师生心灵的镜子,是他们师生生命能量的表现形式。2005年暑假,县教研室要开展“赵徐洲精品语文研讨会”,他准备材料,一个暑假写了10万余字的教学故事和经验总结,这些材料汇编成书,在全国开展的新课改论文比赛中,获得论文集一等奖。2009年春天,学校开始编写语文校本教材,他编写“汉唐风韵”一章。九十多天,夜以继日,十易其稿,头昏闷而眼昏花,硬是把40首汉唐诗,创造性地编写成了“诗法导读四十法”,读法与鉴赏互证,而且解读和心法几乎全是独创,不落名家权威窠臼。和他发表的论文、随笔、散文比起来,“诗法导读四十法”是他得意的作品。因为,他悟得了诗心原来就是人心,在心血中浸泡出的文字方有诗心。若此,人生快事,便是读书,人生幸事,便是作文。
专业成长的拐点是思考
诗心即意义。意义源自思考,思考是心灵自由的象征。思考的高度就是意义的高度,意义的高度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高度。(www.daowen.com)
赵徐洲虽然爱读书,但在1999年以前他还是凭感觉读书,率性而为,粗枝大叶,充其量只是个活书柜,依然是读书的门外汉。机缘巧合的一个休息日,他书读得头昏目沉,于是站在窗前小憩,见一位同事喝酒归来。他蓦然觉得他的读书和同事的喝酒,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对心灵麻木和生活压力的逃避与自慰,是一种精神软弱的表现。接下来的几天,他开始思索生命与读书的关系。书读得再多,如果被动地接受,那么,他所接受的只是书本和作者的第二语言、第二思想、第二情感、第二思维。这样的读书,只和死的知识、僵硬的故事有关系,对生命的圆满成长,意义不大。同时,他又想到了一个令他羞惭的问题,教了十多年的语文,按说他的语文能力越来越强,但事实根本不是如此,正儿八经给学生写一篇下水作文都有困难。追根溯源,直接的原因是他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间接的原因是他读书不善于思考。从那一天开始,他抛弃了教参,像学生一样,甚至比学生还要学生,在课本中勾勾画画,圈点评注。教案至少要写两遍,先写上课用的教案,课上完后进行反思,再写出思考后的优化教案。仅两年,他感觉到他的语文素养是拔节式的提升。
有了老师的思考,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思维的王国。在教《湖心亭看雪》时,他的学生提出了一些矛盾重重、困惑不解的问题,这些问题逼着他们师生共同查阅资料,共同分析评判,最后,发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解读、80年代的解读、《教师用书》中的解读和文学史的权威解读都存在着一些偏差。在比较探究中,他们得出了自己的解读观点,然后,学生写此文的读后感,老师写此文的读后感。读后感加工而成的论文《文本解读:不断叩问“怎样写”》,在2010年第二期《人民教育》上发表。思考,是他专业成长的拐点,也是学生成长的提速器。
善导与笃行是班主任的法宝
诗心即影响,影响即启迪。一生最乐君听取,诗心影响即天堂。诗心萦怀,方法自生。道不远人,求仁得仁。只有为师者既是“经师”又是“人师”时,教育学生的时候才能做到符合规律、顺应人心。
赵徐洲当班主任时,一周有两个固定的班级节日。周一是“进步日”,周四是“道歉日”。周一早晨,他雷打不动地要在教室后面的“进步园地”上先贴出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表扬班级同学身上的闪光点,点明同学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下午班会前,一个学习小组在园地上贴出他们各人写的信,全班六个学习小组依次轮换,期末时进行评选奖励。周四下午的自习课是班级“道歉日”,班主任先道歉,接下来同学道歉。道歉开始是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后来延伸到各自的生活领域,“道歉日”几乎成了“省悟日”。班主任影响学生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班主任做不到而让学生做到的教育是虚假的教育。虚假的教育不会产生诗心的影响。老师人格的影响是学生最大的精神财富。赵徐洲在泾源县第一中学当了两届班主任,每次都会被学生投票评为“师德标兵”。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肯定才是真正的肯定。
在班级事件中,赵徐洲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资源与价值,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和说教。学校禁止在教室里嚼口香糖,但总有个别学生不在意。一个早自习,王同学又在嚼口香糖,他让全班同学停读,说老师要给同学们表演节目,他向王同学借了一颗口香糖,表演的节目是,他在讲台上一边向同学们讲话一边嚼口香糖,一吐一吸,叽叽有声,还把手插进裤兜,在讲台来回走动。表演结束,他向全班同学鞠了一躬,并告诉同学们,这一鞠躬的含义是为自己的失态而致歉,为没有尊重同学而道歉。之后,他高声棒喝:“口中呼出的肺腑真气,是青春生命中的自然香气,口香糖的人工香气是遮蔽生命醇香的假香,假香是一种假象,做人的过程就是识别假象的过程。”
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和帮助全在一个体贴上。李同学是一名品行有偏差的学生。一个晚自习前,他发现李同学把校服上衣竟然捆绑在屁股上,他很是生气,刚想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李同学,但他还是缓了一缓,他知道,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无原因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他走到李同学跟前。李同学说,校服的裤腿在玩耍时不小心扯破了。他让李同学回到宿舍脱了校服裤子,他拿到市场缝纫部给扎好。这件小事,让他时刻提醒自己,要杜绝先入为主的人性弱点。
课堂的境界是无为而无不为
诗心即灵活。诗心“活”,诗则有生命,课堂“活”,课堂则有生命。课堂“活”而有“灵”,课堂是真“活”,课堂“活”而失“灵”,课堂是假“活”。假“活”的课堂是“无不为”的课堂,即课堂总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既定的目标,总想要马上提升考试成绩。真“活”的课堂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课堂,即课堂能给生命的种子一个等待,承认教育是一个慢的过程,是一个心灵自由和精神充满想象力的过程,老师能够静待花开,能够用欢喜心欣赏每一位学生,哪怕他的语文成绩不合格。
赵徐洲的语文课堂从“无不为”到努力追求“无为而无不为”,先后经历了六个阶段。在这六个历程中,因为他的不断超越与创新,县教研室先后举办“赵徐洲语文研讨会”三次。每学期在学校赵徐洲都要参与一次骨干教师讲座活动或示范课活动。这六个阶段为:第一阶段是人云亦云,第二阶段是单元教学,第三阶段是精品教学,第四阶段是圈点评注,第五阶段是多读自讲,第六阶段是读写互促。
人云亦云阶段,他学习名家课堂,模仿他人教学,是他教学的摸索期。单元教学阶段,他在课堂上追求一个“实”字,注重双基训练,因知识点、能力点繁多,他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精品语文教学阶段,他在课堂上追求一个“精”字,精设计、精讲、精练、精活动,尽管如此,但“精”的落脚点依然在教师的“教”上,而非学生的“学”上,一学期至少写三本教案,每节课的课前导语都要写出来,他说:“我自己精品语文的求精过程,其实就是语文教学的磨血过程,我的语文专业就是这样磨着成长起来的。”圈点评注阶段,他开始尝试着将教学的落脚点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他从金圣叹、脂砚斋、毛宗岗等评点大师那里汲取方法,总结了标示句段法、圈点勾画词句法、叩击标题法、读文“四看”法、掐读首尾法、前勾后连法、提取意象法、追问意义法、理清思路法、发现矛盾法、“同情”法、读出自己法等多种评点方法进行示范和训练。为了进一步解放学习力和教学力,在总结前法的基础上,他让学生多读课外书,指导学生自己讲课,这就是多读自讲阶段。初三时,他的学生依然陶然地进行着多读自讲,市教研室的专家听了这样的一节课后,欣赏之余,为中考语文成绩表示担忧。事实是,当年中考后,他的学生的语文综合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他更加自信了,2010年他在初一着手进行读写互促的教学试验,推荐学生必读书籍,开展人生藏书活动,晚自习是学生读课外书籍的专用时间。同时,还创办了班级《百草园作文周报》,在周报上,他为学生写了十多篇下水作文。以写导读,因读悟写,亦读亦写,读写互通。在燃烧着地火的百草园,他和他的学生一道,用精神的牙,咀嚼生命成长的永味。
教育的源头活水是生命的成长
诗心即爱心,爱心即成长。生命的成长不是年龄的增长。豆蔻年华者,生命不成长,便可未老先衰、酒囊饭袋,八十老翁者,生命若成长,便可青春永驻、童心粲然。生命成长的根是爱心,爱的教育中不能缺失铁肩担道义的教育。
赵徐洲有过这样两位学生,他俩现在都在省重点高中上学。
一位名叫付旭升,付旭升初二时曾递给他一叠打印好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是将我国有些行政部门的超豪华办公设施与发达国家的简单办公设施进行对比,文字资料是日本人至今还有欺侮我中华的言行录。一次课外活动时间,赵徐洲约见了付旭升。付旭升向他质疑现在的学生为何不为谋国家利益而读书?升国旗时为何有许多学生心不在焉?自己关心国事的看法为何有许多同学要嘲笑?这是些让赵徐洲肃然起敬的问题。他准备回答付旭升,付旭升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原来付旭升只想倾诉。双手背后,端端正正,背书一样,向赵徐洲宣讲这样腐败下去,国何以堪?这样的一代少年,将来何以担当国之大任?讲着讲着,付旭升哽咽难言。还有一位名叫赫世杰,升初三时转了学。某个周末,赫世杰专程来找赵徐洲,落落大方,问这问那,唠叨不已。赫世杰向赵徐洲讲述他抓小偷,差点吓死了他老妈。话题渐渐地严肃起来,赫世杰凝重地说:“中国的国民太多了,少一个我不少,多一个我不多,但中国现在缺少鲁迅这样的人,老师,我将来要当鲁迅。”何待沧海横流,雄才本自少年。
正是这些过去了和正在到来的书生意气、青春澎湃,常常感动着赵徐洲。
生路短限,诗心无极!诗心与人心相激相荡,浑然氤氲,这是诗心教育的苦境与乐境。有人问赵徐洲,什么是诗心教育?他微笑解释:“水无形,但它随物赋形,变化无穷。诗心教育不在于提出或证明一种什么理论或模式,而在于其实践性和行动性,在于师生的有德性的生活状态和学习方式,并以之改善师生的品格。我乐此不疲,只是希望一路诗性一路情,一路诗心暖人心。”
(本文为县级中学语文课题《精品语文》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