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泾源县教育局申请的“城乡联合促进贫困地区民族小学教育质量”改革课题,于1997年9月被世界银行教育贷款“贫II”项目正式立项。课题把银川市城区第十七小学选定为挂钩学校,把本县白面镇民族小学选定为实验学校。通过“城乡联合,对口协助”的形式,试图提高实验学校的办学效益,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由于课题目的明确,领导得力,组织有序,方法得当,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实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实验结果表明:以“城乡联合,对口协助”的形式来提高民族地区学校的办学效益,同时以实验学校为龙头,辐射影响周围学校,缩小城市与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之间的差距,是一项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投入小、见效快的有效途径。
一、课题实验的基本概况
1.课题背景与实验样本的选择
泾源县是宁夏南部山区回族聚居的贫困县。全县10.54万人,其中回族占97.00%。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全县教育发展缓慢,部分学生入学困难。这严重地制约着全县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白面镇是我县一个纯回族乡镇,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八分之一。白面镇民族小学直接服务于余家、马家、街西三个行政村,间接辐射七个行政村,是全县一所服务面广、适龄生多、规模较大的民族小学。然而因学校地处偏远山区,群众生活困难,学校办学条件差,缺乏吸引力,课题实验前入学率仅为91.00%,而辍学率高达8.00%,全校22名教师中只有小学高级教师1名,大专学历教师1名,加之教育信息闭塞,缺少学校交流的机会,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无基本的教学实验设备,因而教育教学质量徘徊不前。课题实验前语数双科合格率仅为66.00%,生活技能合格率为68.26%,各项指标距自治区2000年宁南山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验收标准差距较大。
银川市城区第十七小学是银川市一所重点小学。全校28名专任教师中有小学高级教师12名,大专学历教师8名,拥有价值22万元人民币的电化教学设施,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到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教师教学方法新颖,学校管理规范科学,教育教学质量较高,在银川市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寻找一条充分利用城市学校优势,通过“对口协助”的方法,帮助泾源县白面民族小学尽快提高办学质量,从而带动全县,辐射全县,以缩小贫困山区泾源县小学教育与宁夏首府银川小学教育之间的差距,加快山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步伐。泾源县教育局把银川市城区第十七小学选为挂钩学校,把本县白面民族小学定为实验学校,申请立项了“城乡联合促进贫困地区民族小学教育质量”改革课题进行实验。并把泾源县城关一小、城关二小、园子民小、惠台民小选为对照样本。各校实验前学生各项能力测查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实验学校与挂钩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差距很大,同时与本地区同类民族小学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课题实验的目的
(1)改变民族贫困地区学校的管理观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
(2)提高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全县教育教学质量。
(3)课题结题时,实验学校完成各项义教指标,教育质量同四所对照样本学校比较有明显提高,两校实验班学生各项监测成绩接近。实验学校成为本县示范样板学校,以带动泾源县农村小学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4)探索一条城乡对口协助,提高民族贫困地区办学效益,缩短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路子。
表1 各校实验前基本技能测查结果统计表
二、课题实验过程
1.课题实验的方法和总体思路
(1)实验过程注重全面性。实验学校和挂钩学校在实验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手拉手”互助活动。活动范围包括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和少队活动等。
(2)两校管理人员通过相互挂职,观摩学习,跟踪指导提高管理素质。
(3)培训教师采用实验学校教师到挂钩学校参与全方位教育教学工作,进入课堂“听课、评课、做课”开展教研活动,挂钩学校教师对实验学校教师“传、帮、带”,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两校学生通过少先队“手拉手、一帮一”系列活动,相互学习,增进了解,增强友谊。
(5)两校同时开设实验班,定期进行课题质量监测,监控学习成绩,修订实验计划,提高实验质量。
2.课题实验采取的措施和过程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课题立项后,县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局对此项课题的实施十分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银川城区教育局长为副组长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课题启动前领导小组组织专人对银川城区教育现状和泾源县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对城区第十七小学和泾源县白面镇民族小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认真分析了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初等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同时,实验学校和挂钩学校,就课题实验的目的、意义、方法、途径等有关问题在两校教职工、社区群众及全体学生中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做到了宣传到位,思想统一。
在此基础上,课题领导小组于1997年10月17日在泾源县白面镇民族小学隆重召开了改革课题开题会,进一步研究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具体事项,成立了以两校校长为组长的实验、挂钩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同时,两校校长在开题会上签订了协议书,课题领导小组及两校的实验小组各有关负责人员分别签订了责任书,为改革课题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在整个课题实验过程中,由于宣传到位,实验学校及特困学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挂钩学校的大力支持。自治区刘仲副主席曾两次委托银川市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杨秀兰同志给泾源县白面镇民族小学捐赠一套(70盘)价值3000元的教学光盘,并资助6名失学的特困女儿童600元,使她们重返校园完成了小学学业。银川银都建筑公司施建文经理资助实验学校5名特困女童小学阶段所有费用1500元。挂钩学校给实验学校捐资5000元,给贫困生捐赠教科书200套,给白面镇民族小学捐赠投影仪等教学仪器、各种配套资料等共折合人民币10000余元。这些捐助活动,不但解决了实验学校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入学难问题,而且使实验学校的教学设备得到了加强,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3)分项实验情况。
①学校管理。
“城乡联合促进贫困地区民族小学教育质量”课题项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把提高实验学校管理、培训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工作高效高质作为首要任务进行了实验研究。1997年10月在改革课题开题会后,第十七小学校长何月英同志就亲临泾源县白面镇民族小学进行了学校管理知识讲座和经验介绍。何校长针对泾源县白面镇所属的10所农村小学的现状,结合城区第十七小学的学校管理,向参加交流会的30名校长、教导主任和课题组全体成员介绍了学校目标管理的方法和采用目标管理产生的效益,并实地帮助实验学校白面民小制定了校规、校训及管理目标,建议实验学校实行教职工年度聘任制。通过培训,使白面镇10所学校全体管理人员深受启发,使白面镇学校管理有了较大的转变和提高。(www.daowen.com)
1997年11月,实验学校泾源县白面镇民族小学各层管理人员一行6人在挂钩学校银川市城区第十七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观摩学习。期间对十七小的目标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各类人员职责、校委会成员分工、少先大队活动、教研组活动、第二课堂、图书仪器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实验学校的管理人员不但学到了十七小学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办法,而且结合本校实际重新修改完善了白面镇民族小学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与挂钩学校的领导教师们进行了座谈讨论和交流。为实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打下了基础。
1997年11月20日至12月10日,实验学校校长纳玉成同志在挂钩学校接受了为期一个月的挂职培训,并参与了十七小学各项管理工作。他主管十七小学的教学工作,领导组织所有教学方面的大小活动,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一个月的强化锻炼和观摩学习,使这位来自民族贫困地区的回族校长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课题实验由于导向正确、组织有序、目的明确,在实验的第一个阶段便大大提高了实验学校的管理水平。在两年的实验活动中,经过两校的齐心努力,白面镇民族小学的开拓进取,使实验学校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科学化和规范化,成为白面镇示范样板学校。
②教师培训。
大面积培训教师,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是本课题实验的中心任务。在整个课题改革实验中,挂钩学校共派8名学科骨干教师在实验学校学习。实验学校白面镇民族小学分四期在挂钩学校共培训各科教师23名,占全校教师的93.00%(包括已培训过的管理人员)。第一期培训的8名教师重点以教材教法为主,挂钩学校为了对8名受训教师负责,组织他们参加本校的教学教研及“三课”活动,使他们在短短的10天内听到最新的教学信息、见到了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学到了新颖实用的教学方法。培训结束时,受训教师对本学科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编写意图都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都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手段。其中青年教师马胜国、李文静两名同志,在培训后不久便能成功地担任镇范围内的公开教学任务。禹叔平、禹晓莲获得县级优质课评选的一、二等奖。固原地区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伍占福代表固原地区参加了自治区第三届优质课评选,并获得优秀奖。第二期培训重点以素质教育和小学活动课为主。实验学校白面镇民族小学参加培训的5名教师同银川市城区十七小学的教师们共同学习了素质教育的理论,观摩了挂钩学校各种形式的活动课。通过培训学习,受训教师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有了较深的理解,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多种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小学活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教师回校后在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活动课教学等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其教学实践在全县产生了积极影响。伍生贵等5名教师撰写的论文《农村学校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在固原地区“五个百”(百篇优秀论文、百篇优秀教学设计、百件优秀教具、百节优质课、百件优秀课件)竞赛活动中获教学论文一等奖。纳玉成同志的论文《创设情境,给学生找“米”》在《宁夏教育》杂志上发表。第三期培训重点以电化教学为主。在培训过程中城区十七小学为实验学校培训了三名电化教学人员,两名微机操作人员。第四期培训重点以图书资料,实验仪器管理、实验操作及自制教具为主。通过三、四期的培训改变了实验学校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自制教具,进行实验操作等方面改革,对白面镇民族小学利用教学仪器进行直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实验学校白面镇民族小学的电化教学的硬件和软件,使之成为泾源县小学电化教学试点学校。
③手拉手”少队联谊活动。
在课题改革实验中,双方学校少先大队建立了“手拉手”联谊关系,共同开展了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少队活动,为加深双方学校学生的友谊,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和良好的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活动中,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搞“一帮一”结对。结对后以书信形式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交流学习方法,汇报学习情况。尤其是一些家境贫困、面临失学的农村学生,经常收到结对的城市小朋友给他们寄来的学习用品、图书资料以及课本费等。有的城市小朋友还到农村小朋友家中做客,体验农村生活,并接农村小朋友到城市开阔眼界。在活动中城市同学鼓励帮助农村同学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同时城市孩子也从农村学生身上学到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品质。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实验学校少先大队组织农村回族儿童代表参加了银川市城区第十七小学的两届艺术节。挂钩学校少先大队组织少先队员代表参加了实验学校的两次“六一”儿童节。通过联谊活动互相交流,提高了实验学校的音、体、美教学,使实验学校教师在各科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④实验班工作。
在课题改革实验中,为了随时掌握学生各项能力变化情况,发现和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实验学校和挂钩学校在同年级各开设实验班一个,并对实验班定期进行了质量监测。
通过实验前测查发现,实验学校学生和挂钩学校学生各项能力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数学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平面图形、语文阅读和作文能力及生活技能方面的差距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实验学校与挂钩学校对实验班级制订了相同的教学计划,开设同类课程并着重对实验班教师进行了培训。要求实验学校实验班的教师能根据本校实际,最大限度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注重各类教具,特别是自制教具的使用。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两校实验班教师定期互访观摩,探讨教法。学生间“一帮一”结对,中队开展同类型的主题活动和联谊活动。课题组定期统一测评实验班学生的各科成绩和各项能力(见表2、表3、表4),并随时分析对比,提出改进计划。由于领导重视、计划全面、措施得当,教师认真负责、学生家长大力支持,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学校实验班学生各科成绩和基本素质稳步提高,到实验课题结题时经测评,实验学校与挂钩学校实验班学生间的差距大大缩小,各项能力基本接近。实验班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的提高,带动了全校,辐射了全镇全县。这充分说明在硬件建设较差的农村学校,通过城乡对口协助的形式能够提高贫困地区民族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
表2 实验班学生生活技能分项测查统计表
表3 实验班学生生活技能分项测查统计表
表4 实验班学生生活技能分项测查统计表
三、课题实验成果及结论
1.成果
(1)观念得到了更新,学校实现了目标管理。
在课题实验中,实验学校管理人员在挂钩学校进行了多次的观摩学习和挂职锻炼。他们的教育观念与本县同类学校相比,更新得较快。实验学校是全县较早实行目标管理和教职工年度考核聘任的学校。通过课题改革实验,学校总体管理水平与其他同类民族小学相比有很大的提高。
(2)教师业务素质明显提高。
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多方位、大面积地进行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实验学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90%的教师可以承担乡级分开示范课,60%的教师可以承担县级公开示范课;有3名教师在全县小学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二等奖;1名教师在固原地区小学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并代表固原地区参加全区优质课评选,获得优秀奖;1名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5名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在地区级评比中获奖;实验学校有80%的教师能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85%的教师会自制教具;全校教师都能按目标教学;两名教师能操作微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全县乡(镇)学校中堪称一流。
(3)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通过课题改革试验,实验学校泾源县白面镇民族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通过两年的实验研究,实验班学生生活技能方面的合格率提高了27.50%。语文各项能力合格率提高20.00%,数学各项能力合格率提高35.00%。与挂钩学校实验班学生能力基本接近(见表2、表3、表4)。与实验前相比,语文、数学、生活技能的平均分分别提高了6.05、20.68、17.74;合格率提高了24.27%、27.12%、27.4%。表5是课题实验结题时对实验学校、挂钩学校及四所对照样本学校学生各项能力全面测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白面镇民族小学各项成绩不但在本县同类民小中名列前茅,而且同银川市城区第十七小学的各项成绩基本上接近,较实验前的差距:语文平均分从8.15缩小到3.25,数学平均分从15.71缩小到4.76,生活技能平均分从24.33缩小到7.50。语文合格率从22.46%缩小到4.33%,数学合格率从20.46%缩小3.71%,生活技能合格率从20.06%缩小到4.34%。
表5 各校实验后基本技能测查结果统计表
(4)课题发挥了辐射作用。
为了把实验学校取得的成果向周边学校辐射,发挥课题以点带面的作用。课题领导小组于1998年5月20日在泾源县白面镇民族小学举行了课题中期成果展示会。展示会上,来自全县各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观摩了课题实验学校白面镇民族小学的管理制度、教学研究工作,“手拉手”活动、第二课堂,由实验学校教师承担的各科“三课”活动和实验班学生能力汇报会。这次展示活动对全县各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开展“三课”活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99年6月7日课题领导小组在实验学校组织了第二次全县性的实验成果展示活动。本次展示活动得到银川市城区教育局、城区第十七小学和泾源县教科文体局及全县各小学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展示会上,银川市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杨秀兰、第十七小学校长何月英与到会的150多名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共同探讨交流了学校管理经验,总结了课题研究成果。挂钩学校银川市城区十七小学韩旭、叶兰琴、夏钰三位老师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新颖的教学手段,讲授了电化教学示范课。实验学校教师伍占福、李文静、冶红梅、赵小花、马灵芳、兰保学、牟香莲、伍生贵、马惠琴、马胜国、李有仓同志分别讲授了语文、数学、思品、社会、自然、劳动、音乐、体育、美术活动示范课。这些教师把他们在课题实验中学习总结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艺术向同行进行了成功展示。同时,在成果展示会上还就电化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监测等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参观了实验学校的“三室建设”、校园绿化美化、义务教育档案管理等其他工作。这次课题改革成果展示活动,对泾源县农村小学的电化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监测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宁夏日报》《固原日报》分别就此项课题改革活动进行了“城乡联合抓质量、对口协助搞教改”为主题的专题报道。
(5)加快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步伐。
课题实验推动了实验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健康发展,学校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学校的吸引力大大增强。实验学校在校生由实验前的433人增加到结题时的586人,入学率由实验前的91.00%提高到结题时的96.53%,流失率由实验前的8.00%降低到结题时的0.70%,合格率达到98.00%。1998年11月学校提前通过了县人民政府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验收。
2.结论
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手拉手”活动十分普遍,但大都停留在联谊活动和互相援助等方面,通过《城乡联合促进贫困地区民族小学教育质量》项目改革课题的实验,我们体会到,城乡学校间的“手拉手”活动只有从简单的联谊活动和援助活动上升到提高管理水平、传播教改信息、进行教学研究、交流教学方法、培养骨干教师、提高农村学校整体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上,才会使“手拉手”活动长“拉”不断,双方学校长久受益,并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质量效益。
(本文为宁夏世界银行教育贷款“贫困II”项目改革课题结题报告,刊登于宁夏人民出版社《山坳里的教育探索与实验》一书,撰稿人慕金才、纳玉成,主编蔡国英,2001年1月第1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