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小说教学浅议-教研感悟

小说教学浅议-教研感悟

时间:2024-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说教学浅议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初中、高中都安排了小说,有短篇小说,也有长篇节选,其中不少是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此外,短篇小说与长篇,中国小说与外国小说,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在教法上也应各异。小说教学要重视熏陶语文课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主要靠感染,靠熏陶,靠潜移默化,靠形象的诱导。所以,发挥小说的艺术性,在小说教学中进行艺术熏陶,应该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小说教学浅议-教研感悟

小说教学浅议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初中、高中都安排了小说,有短篇小说,也有长篇节选,其中不少是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我认为,在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教好这些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但是,从我们当前语文课中小说教学的现状来看,不少教师对小说教学还不够重视,在教学中习惯于固有的程式: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层次——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讲述写作特点,把本来是一篇语言生动、结构严谨、形象鲜明、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小说,教得支离破碎、枯燥乏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小说教学要遵循小说特点

语文教学有其语文课的基本特点,但具体教法可以不拘一格。小说教学也是这样。就小说教学而言,作品产生的时代不同,作家的风格各异,在教学时就要根据作品的不同特色,突出相应的重点和难点,采取不同的教法。如《守财奴》和《泼留希金》。前者刻画葛朗台贪婪、凶残、狡诈、卑鄙的性格,揭露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后者塑造泼留希金既是个无耻的悭吝鬼又是个惊人的浪费者形象。学生喜欢读巴尔扎克的《守财奴》,而不喜欢果戈里的《泼留希金》。我在教授这两篇小说时,先后提出了不同的预习要求。前者,要求学生预习后能讲出主要情节,有表情地朗读第二部分。后者,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把能说明泼留希金的居住环境、性格特征的词语画出并摘录,至少要有二十五个词语。在教学中,前者,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守财奴葛朗台时而忧,时而喜;时而如虎,时而似羊;时而十分粗暴,时而十分温顺;时而不顾妻子、女儿的死活,时而令人肉麻地叫着“小乖乖”“好妈妈”。他的情态为什么这样反复无常?这个守财奴的典型意义在哪里?作者对欧也妮母女抱着什么样的态度?这篇小说在思想内容上有没有局限性?然后回过头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细节描写和个性化的语言,巩固和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后者,我采用学生动笔分析的方法。如讲第二段,教师范读以后,提示学生注意泼留希金室内的陈设:桌子上放的是什么?墙壁上挂的是什么?屋角里堆的是什么?要求学生在书上画线,然后具体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并与前一课《守财奴》的人物描写作对比,以揭示作家刻画人物方面所用的不同手法。

此外,短篇小说与长篇,中国小说与外国小说,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在教法上也应各异。例如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生动地嘲讽沙俄统治者妄图禁锢人们思想的作品,怎样让学生明白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形象的典型意义,是课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按照一般的程式,一开头非得介绍时代背景不可。但是有的教师不是这样做,他在上课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阿Q这个人物吗?”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教师就从鲁迅塑造的这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典型讲到“精神胜利法”,然后归结到文学作品所塑造的典型对社会产生的广泛影响。接着介绍契诃夫在这篇作品里,把因循守旧,压制、仇恨新生事物,极力使自己与世隔绝,不求进取的人称之为“套中人”。这样的开头,首先就给了学生一个“典型”的印象,既突出了重点,又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为以后分析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在“典型环境里的典型性格”做了很好的铺垫。

小说教学要长文短教

小说教学不拘泥于程式,势必要实行长文短教。课本中的小说,篇幅大多长于一般的记叙文,又都是名家名篇,可讲的东西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教学时间必然拖长,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记得我在职业中学第一次教鲁迅的小说《祝福》时,整整花了一周的教学时间,最后一节课还拖了堂,教师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后来我在另一个班作了改革,只用了三个课时,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也不错。

记得这篇小说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听朗读录音,第二课时从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部分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第三课时从开头和结尾部分,分析故事发生的背景,揭示产生悲剧的社会根源和小说的思想意义。之所以这样安排,因为我考虑到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学生容易掌握,不少人还看过电影,而故事情节所体现的封建宗法制度吃人的本质和残酷性是学生不易体会的,而这正是教授这篇课文的难点,也是重点。这个问题讲透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因此,在第二课时分析祥林嫂的典型形象时,我仅抓住三次事关重大的对眼睛的描写,把重点放在高潮部分,围绕祥林嫂丧夫亡子,被大伯赶出,又到鲁家,鲁四老爷诬陷祥林嫂“败坏风俗”,鲁镇的人们给祥林嫂以冷遇,柳妈劝祥林嫂捐门槛,鲁四婶仍不准祥林嫂拿祭器等情节的分析,揭露封建夫权、族权、政权、神权的罪恶。(www.daowen.com)

通过《祝福》的教授,我体会到小说课文要短教,关键是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把握住课文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多让学生读议,提问也“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叶圣陶语)。当然,要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前还必须认真指导学生预习。这种预习,不是简单地让学生阅读课文,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阅读的兴趣,这是长文短教的前提。如我在指导学生预习《祝福》时,先在黑板上写了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然后提出,小说为了充分揭示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和抗争,突出她的性格特征,全文共有十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及其变化,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红笔画出,并加以思考。

小说教学要重视熏陶

语文课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主要靠感染,靠熏陶,靠潜移默化,靠形象的诱导。小说是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感染读者,它对读者的教育,不是用抽象的道理去说教而是以动人的形象来感化。所以,发挥小说的艺术性,在小说教学中进行艺术熏陶,应该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首先是读。富有感情、绘声绘色的朗读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小说所描绘的生活现象和以人物形象所表现的道德情操。当然不是每篇小说非朗读不可,有不宜朗读的可以采取默读(如《阿Q正传》),有的可以朗读最精彩的部分(如《守财奴》中的对话部分)。

其次是讲。带有渲染性地复述作品中的情节和场面,悲的地方要让学生想掉泪,乐的地方要让学生忍俊不禁,美的地方要让学生心之向往,丑的地方要学生厌恶讨厌。如教授《狂人日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着力引导学生读懂小说开头部分的“狂”,弄清狂人的病因,那么学生就很难领会狂人被迫害致狂后为什么总认为一切的一切都是“吃人”两个字,也很难领会狂人病愈后为什么又“去某地候补矣”。连狂人这样坚决的反封建战士最终也被吃人的礼教奴化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让人震惊。

小说教学强调重视熏陶,其内容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切忌丢掉语文课教学的语文特点而做生硬的灌输,或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