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佛教:迈向现代化与时代同行

中国佛教:迈向现代化与时代同行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佛教必须现代化佛教必须现代化(1)方教授接受我们专访时,亦提到佛教的现代化问题,他说:“现代的佛教一旦离开人间,离开生活,就没有路可以走。可以这样说,时代不同了,佛教也需要追随现代化。他提出:现代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业化,第二个阶段是知识化,香港现在也面对知识化转型的问题。现代化生活取代旧有的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生活模式已经一去不返,今天我们活在城市化的模式中,人与人的关系隔膜,弘扬

佛教必须现代化

佛教必须现代化(1)

方教授接受我们专访时,亦提到佛教的现代化问题,他说:“现代的佛教一旦离开人间,离开生活,就没有路可以走。可以这样说,时代不同了,佛教也需要追随现代化。

他提出:现代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业化,第二个阶段是知识化,香港现在也面对知识化转型的问题。现代化生活取代旧有的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生活模式已经一去不返,今天我们活在城市化的模式中,人与人的关系隔膜,弘扬佛法的方式亦需要有所改变,面对城市人,宣扬佛法的方式亦应该紧随时代变化,切合城市人的需要,加以调整。

教授还说:“今天,时代发展太快,我们固然要创新,不能死抱传统不放,但是我们也要继承传统,超越传统,要比传统更前进,但这些前进不是要割断传统。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要恢复某些优良传统,继承优良传统,再加以创造性的转化,使其内涵结合时代的需要,赋予新的意念,来适应新的世界发展趋势,推动社会进步

帮助城市人解除痛苦

方教授认为佛教就有很多优良传统,特别是“慈悲、“平等的思想。“譬如说慈悲,是要我们做对大众有意义的事,要了解大众的痛苦,帮助他们化解痛苦,为大众带来快乐。由此我们就要考虑一下,目前应该怎样做?香港市民现在有哪些痛苦?失业、负资产、楼价下降是他们现在最大的痛苦;独居老人没有照顾,他们在精神生活上也十分痛苦。这些痛苦,都不是古代社会所有的。古代社会以农立国,生活靠吃田里种的食物,并没有现代都市人遇到的失业等问题。古代父母和子女都住在一起,讲四代、五代同堂,也没有独居问题。如今现代人坐十几小时飞机就能飞到世界的另一端,所面对的痛苦内容和类型都变了。

他深信佛教在帮助大家化解痛苦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我认为佛教应该在帮助城市人解除精神上的苦楚这方面进行工作,譬如带动义工服务社群,帮助失业人士寻求工作等,安定人心的苦恼,其实都是佛教最能接引大众的方向。

农禅并重的时代意义

以前佛教大德所提倡“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如何套入现代社会?“农禅并重的思想放在今天,是把修行与日常生活工作结合起来,把工作融入修行,而修行又高于生活,看看能不能做到,若果能做到,这个人就很不一样了,这就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

“‘人间佛教’的理念也是这样,体现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最重要是解决现代化佛教的道路怎样走,佛教怎样发展,方向始终是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人间,这方面佛光山提出了四个原则,就是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慈悲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大概就体现了当前佛教应走道路的内容。人间佛教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心灵、道德、智慧,但对人生的一些困难问题也需要帮助,在人间佛教的角度考虑,无论在家或出家人,都应该与非佛教徒保持一种融洽的关系,打成一片,影响非佛教徒,推动他们提高智慧,化解痛苦。若果佛教徒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就能够推动世界和平;若能重视佛教学术研究,中国佛教就能创造和发展,唐代的八大宗派、近代的

人间佛教,都是朝着这样的发展方向走出来的。

佛教优良传统在教育

去年圣诞节前夕,香港文化中心遭受少数青年人狂欢地捣乱和破坏,方教授感慨香港新一代青年人未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道德价值观念模糊,不分是非、不加分析地破坏,对青年人成长、国家的稳定和进步都是不利的。

教授相信,如果青年人能够接受佛教的教育,在狂欢时为建设文化中心的劳动大众设想一下,感念到别人的辛劳成果,甚至考虑到香港社会、国家、民族的形象,想想这样做会给外国人留下不良印象,大概就不会有这样的行为出现。

他说:“部分青年人缺乏道德观念,甚至法制观念,无疑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年人若能关心公物,爱护公物,尊重别人劳动的成果,可以维护香港的良好形象。因为这是表现文明程度、香港的精神面貌的行为。香港的未来,是年轻人的,他们会以怎样的精神面貌、道德水准、文化素养来维护香港,需要通过教育来达成。(www.daowen.com)

“文化中心遭青年人狂欢破坏,原是不好的事,但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因为问题出现了,我们知道我们应该给青年人进行好好的道德教育,我们可以动员社会上有道德修养的人士,来处理和面对问题。通过教育,让青年人觉悟和认识自己做得不合理的地方。现在大家都来关心和面对这个问题,我对香港还是满有信心的。基于佛教自利利他的理论,如果青年人在破坏公物和涂鸦前,先来考虑别人的利益,乃至于自己生活在这社会上的义务和责任,就不会有不良的行为,此外,佛教在这方面也可以起着教化作用。

佛教人生的三种关系

方教授指出,佛教是解决人生的三个问题:“一是人与自我的关系;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三种关系是人类面对的最大矛盾,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宗教亦失去它的作用。‘9·11’的人为灾难,足以说明人类仇恨的伤害性。如何能化解人的仇恨?佛教就有很好的教法,佛教主张和平、众生平等、自利利他,接受它的教法,人类自然能够和平共处。

“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人和自己的生活,“现代生活和人的精神灵魂可能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和矛盾,人会遇到多方面的考验:道德的考验、精神的考验,乃至生死的考验。人需要讲求道德、理想、价值,坚持道德的要求高于物质的要求,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才能够追求理想。人需要信仰,懂得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这样就需要理想高于现实,但有些人没有理想。我们提倡人应该有理想,才能把人生调理好。这也是现代人最大的问题。譬如星云大师主张的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就体现出人的高尚精神。

“佛教一个重要说法是破我执、无我。佛教的空不离有,空就是缘起,缘起就是空。如果有所执著,就违背了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解决人与自我的关系,就是要实践道德、精神、心灵的修养。

第二个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由于人不是自我的孤立存在,而是要与整个社会生活在一起的,用佛教观点看,这也是一个缘起的关系,一种因缘和合。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别人包括了社会、民族、国家,具体说还有兄弟姊妹、父母、老师、朋友、同事、同学等等。

方教授说:“佛教要我们认识这些关系是众生平等的,以这样的理念来处理关系。众生都有佛性,不要歧视、轻视任何人,而是要尊重、关心任何人,关心他人甚至于超过关心自己。佛教认为,大善者是能够照顾别人的利益甚至于牺牲自己的利益,毫无利己,专以利人。如果人与人之间能这样做,就能够杜绝战争,乃至恐怖活动也便会自然消除。

“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也括了人与政府的关系,以及与民族国家的关系,就以上述所说青年人在文化中心的破坏公物行为为例,如果他们考虑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就不会有破坏行为。又或以现今香港特区政府与市民间的关系来说,两者虽然有矛盾,因为一个是管理者,另一个是被管理者。但其中的矛盾,只能通过彼此间的关照、协商来解决。政府要关心市民,市民也要支持政府。香港是一个民主社会,政府自然应体现市民的要求。但每个人若能设身处地考虑社会环境,为对方设想一下,亦不应做出对抗的行为。譬如公务员是否应该减薪,以佛教自利利他观点看,政府、公务员、一般香港市民,三方面都不应单为自己着想,应该为其他两者考虑一下,应该想想自己在社会上的责任和义务,和衷共济,才是渡过难关的方法。

最后说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现代化出现的又一问题。科技的快速发展下自然资源日益短缺,水的短缺、沙尘暴的出现等,已经是人类很大的问题。人类如何能够保护自然资源,不再胡乱砍伐树木,实有必要认真对待。此外,滥杀野生动物、工业化污染也给人类带来很大灾害。“保护环境生态方面,佛教也有很好的理论,那就是缘起因果的理论。人与自然其实就是一个整体,众生行为的报应为环境带来很大的变化,所以人做任何事前都要考虑:我这样做,会为整个环境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只有保护自然环境的义务,没有破坏自然环境的权利。如果我们破坏环境,只会为我们自己乃至子孙后代带来灾害。佛教所讲的众生平等,包括人没有权力杀害其他动物,而是应该珍惜、爱护、尊重山河大地、花草树木,这样才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空间。

方教授认为,能够处理好上述三种关系,人间便是净土,这便是人间佛教的理想目标。

对香港佛教日后的发展道路,方教授提供了这样的看法:香港佛教的基础,是由大陆来的一批长老奠定的,以汉传佛教为主,所以基本上应该继承大陆佛教的优良传统,再汲取台湾佛教成功的经验,然后结合香港的特点,走出一条新路。

香港佛教如何能实践“农禅并重的理想精神,把佛教结合到都市烦琐的日常生活中,在知识化转型的现代社会创出一条道路,仍有待于佛教中人的努力。

[原载《温暖人间》,20030116]

【注释】

(1)本文系据香港《温暖人间》记者的采访录音整理而成。记者是空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