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佛教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佛教发展现状与前景

时间:2024-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大陆、港、台三地佛教之发展现况与路向中国大陆、港、台三地佛教之发展现况与路向问:我们知道教授是佛教学术界的前辈,曾发表论文无数;身任研究所所长及研究专家委员等职;更是博士生导师,桃李满天下;且经常穿梭两岸三地,出席研讨会。而佛教界的一些长老像星云大师、唯觉法师、圣严法师等,扎根于台湾之后,带动了佛教的发展。

中国佛教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大陆、港、台三地佛教之发展现况与路向

中国大陆、港、台三地佛教之发展现况与路向(1)

问:我们知道教授是佛教学术界的前辈,曾发表论文无数;身任研究所所长及研究专家委员等职;更是博士生导师,桃李满天下;且经常穿梭两岸三地,出席研讨会。今天非常欢迎教授来到我们西方寺。教授和我们师父永惺上人及监院宽运法师是多年的知交,与西方寺感情深厚。今次应中文大学的邀请来港任哲学系客座教授,为期半年,我们将有更多请益的机会。今天非常难得教授抽空接受我们的访问,可否请教授谈谈个人与港、台两地的因缘?

答:我来香港的次数较多,有时是专程来讲学和出席学术研讨会;有时是去台湾路经香港。但实际上,去台湾的次数较多,大概有十多次,每一次主要都是开学术会议,其次是讲学,在辅仁大学,还有别的学校。辅大是一所天主教学校,他们有宗教系,也有哲学系。由于辅大与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有校际的合作关系,所以我到他们学校讲学和开会比较多,主要讨论中国佛教、中国哲学的问题、伦理学的问题等。也有别的学术单位邀请我专门去做访问,环岛旅游参观佛教寺庙,另外也做一些佛学演讲。因此我对台湾也比较熟悉。所以我常说,除了老家浙江以外,全中国最熟悉的、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台湾,因而与台湾的缘也就很深。台湾占地三万六千平方公里,是一个中华文化汇聚之地。

问:可以说,教授您对大陆、港、台三地都很熟悉。因此,想请教您对两岸三地佛教发展的一些看法。

答:两岸三地的佛教,主要是汉传佛教的系统。香港和台湾老一辈的出家人(僧侣),大部分都是从大陆过来的,因此可以说,两岸三地的佛教是同根同源的,她们的信仰、文化、语言都是一样的。这是相同的方面。

但是三地佛教,表现出一些态势,也是各别相异的。我个人认为,汉传佛教目前最发达的,是台湾。台湾地区的发展,当然有她得天独厚的原因。她在中国文化的承续上从未中断过。而佛教界的一些长老像星云大师、唯觉法师、圣严法师等,扎根于台湾之后,带动了佛教的发展。我觉得,台湾佛教最成功的地方,有几个方面。

(一)创造了适应当代人、当代信徒以及当代社会的一套佛教制度。特别是星云大师,他在佛光山,创造了一套完善的、成功的僧团制度。

(二)第二个方面,台湾佛教的文化、教育慈善、学术、宗教实践等各方面的发展,成绩均相当显著。

1.就文化方面而言:你看星云大师的佛光山,他们出版了一套《佛光大藏经》;那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大学都不敢办。他们有资金,有人才,而且有一套完善的方法。文化层面,还有华梵大学的晓云法师,她有艺术素养;她们大学里的文物馆,展品非常丰富;还每年举办书画展览,文化事业做得相当不错。

2.教育方面:佛教学校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佛教内部的一些出家人的学院或学校,一个是社会性的学校。单是佛光山团体,就有一所佛光大学、一所南华大学;我曾建议他们在高雄再办一所,如此全岛中、北、南部将各有一所大学;在海外还有一所西来大学。此外,还有如圣严法师的法鼓大学(经过近二十年的筹划,现已获“教育部批准立案,且在营建中)、晓云法师的华梵大学等。还有中学、小学等。

3.学术方面:星云大师、圣严法师、晓云法师等,他们都很重视学术,很热心于佛学根本问题的探讨,尤其是一些切合当代需要的宗教问题。他们基本上每年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举办学术会议(如晓云法师就是每隔一年举办一次“佛教教育研讨会);这样来推动佛教学术的发展,实在很有意义。在佛教学术的研究和创造方面,印顺法师的贡献尤为特殊,是一位泰斗级的高僧大德,在大陆佛教界、学术界都享有很高威望。

4.慈善事业方面:花莲的证严法师,她办慈济医院,真的很不简单。她们慈济基金会的慈善事业,可说全世界各地都有。她们做了很多政府做不到的慈善工作。所以说,她们的慈善事业做得很成功,很值得赞扬。

实际上,这几个方面,就等于当代佛教所应走的道路,佛教应该朝这几个方面走。

5.宗教实践方面:台湾佛教还有一个方面,她注重修行,很多道场都是这样。比如说佛光山,就很重视修行,还有桃园中坜圆光禅寺的圆光佛学院。我的一位忘年交,慧空法师,也很重视实修,还有就是惟觉大和尚。注重修行的同时还重视人才的培养。

以上所述数项,可以说,大致上体现了当前汉传佛教所走的道路及方向,这是由中国僧侣所创造出来的。就两岸三地的佛教发展趋势而言,台湾无疑是走在最前面的。也就是说,台湾佛教在上述几方面的发展,都比较突出。

这几十年以来,中国文化的儒、释、道三教,在台湾本土均未曾中断过。尤其是佛教,从大陆来的一批法师,不但使佛法在台湾本土深深扎根,而且有一套新的管理办法,在弘传佛法到世界各地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其中最杰出的,可说是星云大师,他对佛教有两大贡献:一是结合当代社会实际情况,创建了一套佛教僧团制度,好像《百丈清规》那样,创造了一套现代的佛门制度;那是很不容易,也很不简单的。二是将佛教推向了五大洲。最近他又做了一件好事,就是从陕西法门寺,迎请佛指舍利回台湾让信众瞻礼。此举对各方面都有良好的影响,而对佛教本身而言,其作用更是正面而又积极的。它通过入世化的宗教活动,联系两岸,促进交流,增加彼此的友谊,宣传佛教的文化,扩大佛教的影响力。所以在我们学校,有些教授碰到我说:“真没想到台湾迎请佛指舍利,竟有那么多人围在马路上迎接,影响那么大!观念上的影响虽是无形的,但它的意义却是不平常的。

大陆的佛教,相比较而言,可以说中间走了一些曲折的道路。但必须承认,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亦有了很大的发展。而这个发展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1.寺庙的恢复:现时许多寺庙都已重建。因为大陆佛教基础厚、历史久,佛教的根在那里,无论香港、台湾的汉传佛教,都是从它那里过来的。由于大陆有许多古建筑可资参考,因此庙宇恢复发展比较快。

2.佛学院林立:大陆佛教很重视教育,全国现时有三十多所高、中级佛学院。记得大概是1992年的“汉语系佛教教育会议,我亦有参与;已故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居士当时曾大力呼吁:“中国佛教的当务之急,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我觉得他的语言用得非常好,很能强调人才对佛教发展的重要性,但问题是怎样发展?抓着什么来发展?因此佛学院很重要,可以培养一些将来为佛法的弘扬继往开来的法师。赵朴初会长当年也曾经几度派了很多学生出国留学。举例说,净因法师,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英国伦敦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在是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的代理总监。此外,像厦门南普陀寺的圣辉法师,他也很重视教育,自己创造了一套方法培养研究生;请了五位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社科院的教授,来指导他的学生。可见他办教育是下了工夫、下了本钱的,有相当大的魄力。现在有些学生已经毕业,有的论文也写得相当出色,有些留校当老师。这些都属于人才培育方面。

3.文化的重视:大陆佛教现在也开始重视文化,比如说,净慧法师的柏林禅寺那里办了一个禅学研究所,还有佛学院;最近也办了《中国禅学》杂志,由中华书局出版;北京市的佛教协会,也办了一个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可见大陆佛教相当重视文化及文化建设。也就是说,现在大陆的法师们,观念有所变化,有所转移,懂得通过阐扬佛教文化,佛教才有新的出路。因为佛教不只是宗教,同时亦是文化、哲学,当然也是信仰,这种整全的关系,是不能分割的。佛教信仰,其实是一种理性的信仰,它分析宇宙,也分析人生。你看《百法明门论》把世界事物分析得多么微细,其中蕴涵着许多宇宙人生实相的道理,若能把握这些道理,就能提升智慧。因此,现在很多法师都非常自觉地意识到这些层面。在出版事业方面,现在办杂志的单位很多,许多寺庙都在办杂志,具体有多少家我还没有统计过。

4.慈善事业:此外,他们也办了一些慈善(救济)事业。像厦门南普陀寺,他们办了一家医院,也资助各地的希望工程。还有普陀山也办有普济医院,由庙宇出资经营。我观察到他们的服务态度很好,比一般医院的服务素质还要高。

还有,大陆佛教为了培养人才,还举办了三届演讲比赛,主要是探讨当代的一些社会性问题。其中一届的主题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讨论环保的问题,得奖的文章,都刊登在重要的杂志上。我也参加了几次,做评审。有一次感冒了,就住进了普济医院。由于他们的服务态度真的非常好,所以病也好得特别快。

我们可以看到佛教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情况相关联,两者的发展是成正比的。台湾的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大陆现在最兴旺的汉语系佛教是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因为当地较有经济条件,另外信徒们也创造了许多其他的条件,他们可以展开很多活动;故而相对地,社会亦趋向于稳定繁荣。

因此,综合而言,上述这些方面,可以看到大陆是在不断前进的;可以说,在佛教发展方面是比较快的。

至于香港,虽然我对她的了解不深,但是我认为她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依我个人的看法,这个基础是大陆来的一批长老所开创、所奠定的;尤其是东北来的一些法师,如倓虚、定西、觉光、永惺长老等,他们是属于第一代;宽运法师这些年轻法师,则属于第二代。

而目前香港佛教最大的问题,可以说是僧源比较缺乏,能干的法师亦不算多,所以佛法较难有起色。可以说,一个能干的法师、一个很有智慧的法师,很可能胜过十间庙。因为若有庙而没有法师,也是等于空的;若没有庙而有法师,将来仍可以建庙,所以“人、“人才很重要。现在我们可以看见香港这第二代承担起来的,都是很能干的、年轻有为的法师。

香港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大峪山的宝莲禅寺及天坛大佛,它的建筑非常宏伟庄严,可说是香港的标志,不过,有时觉得它与香港的旅游事业结合得实在太密切了。有些人喜欢把游客导向那里去,这是有利有弊的。弊处在于佛教不只是以旅游业的兴盛为目的,而应该是以弘扬佛法为宗旨;但另一方面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通过游客的美好印象而使其对佛教产生兴趣,从而带动佛法的推广,其中的影响力仍是很大的。当然,这就要求寺庙本身要有自觉的意识,要在复杂的旅游环境中,亦能保持一个清净的气氛,务使游人在进入该寺时,能有一种神圣的感受、特殊的启示,智慧从而得到提升,而不只是一个商业的卖点。

由此可见,一个佛教道场,法师的气象、僧人的作风要能给别人一个很好的榜样,这样便会起到带领的作用。整体来看,我认为香港佛教应该是很有发展潜力的。自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香港慢慢恢复,而佛教正好在这文化复苏的气氛下,往各方面开展与推广。

此外,我以为志莲净苑颇有特色,整个寺庙建筑是仿唐式的;可以说,在香港这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中增添了一个耀眼的亮点。不久在寺庙前面还将修建公园(花园),寺庙与公园的设计、建设若配合得好,将使两者相得益彰,凸显出更大范围的建筑美、环境美、人文美。志莲净苑很重视佛教文化的研究、阐扬,对佛教艺术的整理、传播尤为着力。她们出版了山西彩塑的大型画册,又举办了山东青州佛教雕塑的学术研讨会,反响良好。据我了解,该苑设有文化部,专职研究人员就有六人,都具有大学以上乃至博士的学历,对佛教的不同宗派和学说进行研究。这对志莲净苑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看来,西方寺连同宝莲寺、志莲净苑,可能是目前香港三座最大的寺庙。永惺长老、宽运法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坚忍不拔,艰苦奋斗,使一座崭新的、规模宏大的西方寺即将落成开光。这是香港佛教事业一个重要成就。长期以来,西方寺在重建过程中,重视社会扶老护幼的救济和学校教育工作,成为香港的一片净土,今后必将在阐发佛教净土学说和弘扬中国佛教优良文化传统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

问:无疑,当今佛教是该走向人间化的,好比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便正是为了解决人生的问题而出现的,不但把人往生导向净土,并且指示出此一生在生命未完结时,该如何生活的方针。因此,想请教一下方教授,您认为“人生佛教的具体意义是哪些?

答:人生究其实质,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人的生命,二是人的行为。我认为“人生佛教就是要解决人生在世时的精神提升的问题,就是人的生命质量和人的行为质量都要提升,也就是人生的智慧、人格、境界都要提升,其中有许多层次。太虚大师不是说过“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吗?“人圆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其中是一套完整的人格工夫论。(www.daowen.com)

问:若连基本人格都做不好,还说什么成佛作祖?而成佛的阶梯是由贤人、圣人、罗汉菩萨、佛,一步一步往上升华的。然而人格该怎样去决定?人格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我想理想的“人格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1.自身心灵的完善:人要处理好几层的关系,因为人不仅有个人生活,也有道德生活;有物质上的需要,也有精神上的需要。

2.人伦道德:完善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佛教来说,这种精神叫做慈悲。也就是说,在人与人的对应中,他人的权益,高于个人的利益;乃至于民族的、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它们的利益、要求、需要等等,都比个人的利益来得重要。

3.人与自然界的道德: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对动物的摧残等行为,都是不道德的。宗教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以精神生活指导物质生活。

4.我想理想的人格,还应该有第四方面,终极价值的追求:因为灵魂比肉体重要,理想比生命更有价值,所以人生应该有更高价值的寻求。

也就是说,上述这四项都应该纳入人格规范里面,来进行思考、反省。这亦可以用佛教一些基本概念来概括。佛教伦理中,有三条特别重要:

1.去恶从善

2.慈悲平等

3.自利利他

此三条其实正是大乘佛教菩萨道的根本准则。一个人如果这些方面都能做到的话,也就等于精神上获得了解脱。

因此,我认为中国伦理学讲得最完善的就是佛教。伦理道德的规范、理论、哲学基础,佛教都讲得很完整,所以佛教的伦理很值得我们学习。现在世界上有些学者正在探讨所谓“全球伦理(也称“普世伦理、“世界伦理、“人类伦理),中国人民大学也开过学术会议。德国学者孔汉思,就高度赞赏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在会上我和他有一场对谈。我自己也写了一篇《佛教伦理与全球人类的构想》,论述了佛教伦理对全球伦理的可能贡献。这篇文章,曾被刊登在好几个杂志上,如《中国宗教》、《法音》、《禅》、《基督教文化学刊》等。因此,我觉得“佛教伦理学是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问:所谓“道德治法律之穷,宗教治道德之穷。中国传统更有谓“百行以孝为先,万恶以淫为首。有解释谓“万恶以淫为首,是论事不论心;若论心的话,世上就没有完人。“百行以孝为先,是论心不论事;若论事的话,世上就没有孝子。在宗教里说,意念是无形的,而世间的法律则是有形的;宗教是心灵活动,对于不好的事物,想一想都不对,所谓起心动念都是罪过,这是纯精神层面的。教授您认为如何结合这(心念与行为)中间的矛盾关系?

答:我不太认同你所引述的那种观念。在我看来,“百行以孝为先,万恶以淫为首的论断太绝对化了,是值得商榷的;至于论心、论事之说,把心与事分为两截,也是绝对化了,也是值得商榷的。人的行为行事,都是受一定的意识支配的;心与事、心念与行为是统一的。当然两者之间并不等同,存在矛盾;但只有从两者结合的角度才能消除矛盾,也就是要以善良的心念去支配完善的行为,以完美的行为显现心念的善良。我以为对孝和淫都应作如是观。

问:综合以上所说,教授您认为当今佛教的未来发展应该朝哪些方向走?

答:总体地说,当代佛教要重视解决人生的三大问题:

1.人与自我的关系

2.人与社会的关系

3.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是当代人类的三个最大矛盾,无助于解决这三个问题,宗教就失去了作用。现代人与人的仇恨,激烈得令人难以置信;你看那些恐怖分子,劫持飞机去撞美国的世贸大楼;还要去撞白宫呀,幸好没有撞上,但五角大楼已经被撞了一角。这种恐怖活动,如何制止?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如何去化解?在佛教里就完全没有这些问题。佛教主张和平,人与人之间要友善相待;善行的实践,有六度万行、八正道、四摄等;这些在佛教里称为菩萨道的精神。

因此,相应于现在香港的现实环境与条件,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按照我这个书生的见解,就是应该继承大陆佛教的优秀传统,吸收当前台湾佛教的成功经验,借着香港地区的一些特点,来创造一些发展机会。

如上,从一个广泛的意义来说,未来佛教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解决前述的人生三大问题。

1.人与自我的矛盾

人生的问题,无非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生活、崇高价值的追求等各种的矛盾。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些问题?依宗教而言,即需要精神上的引导。

我们学术界,讲最终、最高的价值,里面即包含了道德的要求。物质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男女等关系,如何能够处理得好?佛教义理在这里即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起到精神导向的作用。而佛教的出家人所担当的角色亦是同样重要的。僧人是佛法的具体象征,因此,通过僧人的人格形象,可以引导、带领很多人解决现实人生的问题,寻求更高的精神价值。这是佛教所要担当的任务之一。

2.人与社会的矛盾

谈到人与他人、人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这中间需要真实的菩萨精神。如何关心并帮助别人?佛教义理、内容中有很多论述,特别是大乘佛教。中国佛教出家人,理所当然是热爱中华民族的,而热爱民族、祖国与尊重其他民族、国家是统一的,因为热爱自己的民族,自然就能尊重其他的民族;这是一种引申——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爱自己、爱国家、爱民族……逐步地从“自利向“利他发展。如能确实做到的话,即对人类的和平有极大的好处。另一方面,佛教主张不杀生;不但不杀,而且还要放生。因此,可以说,佛教在维护人类和平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佛教的慈悲平等精神,其他宗教实无能及者。不过,所谓“平等,其中有好几个层次的意涵:人与人之间要平等;人与其他众生之间要平等;再深一层去说,人与佛之间也是平等的,虽然这种平等是落在成佛的条件、根据与机会上去说的。所以慈悲和平等,是目前佛教可以发挥作用的极重要的范畴。

3.人与自然的矛盾

现代社会不只是工业社会,更是知识、科技、资讯发达的社会。人类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去征服自然,但它的影响力是很大的,这样下去的话,人类生态各方面就会大受其害。也就是说,人虽能征服自然,但是自然也能毁灭人类,说到底是人类反省不了自己,找不到自己;因此,佛教在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其意义就更为深远,佛教的缘起义理就是教人把握正确对待自然、对待别人的态度的。

总而言之,佛教的缘起论、因果论,都有非常完整的理论架构去解释人生的各种现象,从而解决人生的各种问题;也可以说,从现实人生问题上去看,佛教,无疑是一个入世的、利济的宗教。所以佛教的人生化与人间化,将是当今与未来的基本指标与方向。

[原载《菩提》,2002(4)]

【注释】

(1)本文系据香港《菩提》杂志记者的采访录音整理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