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阿合作走出去战略实践研讨会成果

中阿合作走出去战略实践研讨会成果

时间:2024-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深化中阿合作内涵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李喆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打造“文化中国”新形象的根本性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宁夏文化的“走出去”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可以看成是中阿经贸合作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工作。文化的“走出去”,势必会深化中阿合作的内涵,丰富其内容,推动其不断走向更高的阶段,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中阿合作走出去战略实践研讨会成果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深化中阿合作内涵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 李 喆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打造“文化中国”新形象的根本性举措。就宁夏而言,中阿经贸交流与合作是宁夏“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宁夏文化的“走出去”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可以看成是中阿经贸合作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工作。文化的“走出去”,势必会深化中阿合作的内涵,丰富其内容,推动其不断走向更高的阶段,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一、宁夏文化“走出去”在中阿合作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文化意蕴在中阿合作中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处处可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1]。文化的功能在于它不仅能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意义,而且对经济变迁的路径和绩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文化既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又成为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一体化形成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中外交往中,文化往往会起到经济往来和政治互信不可替代的作用。就中阿合作而言,中阿经贸论坛要办出特色,办出实效,办出国际水平,没有坚实而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合作是难以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的。要充分认识到,作为“软实力”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比经贸交流合作更为长远而持久的交流合作。文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中阿经贸交流合作的宽度和高度。

(二)中阿文化交流合作日益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

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交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前提。在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广泛的文化沟通、交流与合作来寻求答案。当今世界有三大主流文化,即中华文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为核心的伊斯兰文化[2]。西方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性特征日益明显;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因为中国的崛起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而处于战略磨合期;中华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目前尚处于浅层次的交往状态。三大文化的这种发展状况,使得中阿文化深度交往、交融成为全球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趋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促和平、谋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诉求,而伊斯兰文化中崇尚和平、倡导宽容的理念与中华文化“和为贵”的思想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将会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巨大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因此,无论是联手抵御“西化”,保持本土文明独立特质,还是回应全球化浪潮下人才、资源、资金、市场的全方位交流与交融,都必须从国家的全球战略和百年大计谋划中阿文化的关系出发,谱写双方文化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三)宁夏具有独特而优越的与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优势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中,回族人数位居第一;而宁夏是中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全区拥有3760多座清真寺,有200多万回族同胞,回族穆斯林所占人口比例最高,伊斯兰文化特色最鲜明,是中国穆斯林聚集中心,被誉为中国的“穆斯林省”。回族又是中国穆斯林群体中十分独特的一支,是中阿文化交流与交融的直接产物和成功延续。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与中华民族大家庭其他成员的交流,回族创造出了丰富而独具特点的伊斯兰文化,包括建筑饮食书法文学、绘画、服饰、音乐舞蹈民俗等。宁夏回族在与中华民族大家庭其他成员和谐相处、交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吸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成果,神奇的回医回药、优美的回族舞蹈、美妙的回族花儿等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看到,伊斯兰教一开始就是以和平方式传入中国,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交融,形成了中国的伊斯兰文化。这种伊斯兰文化在语言、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上与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高度一致,而在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上则与伊斯兰世界民众有着高度的同源性和同一性。可见,在宁夏这块回族聚居区,有着与阿拉伯国家一脉相承的浓郁民俗风情、宗教文化氛围,有着对穆斯林文化的广泛认同。中国没有其他的地方比宁夏能让世界穆斯林产生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和便利性。因此,在加强中阿经贸等领域合作发展的同时,应以文化为纽带,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借鉴,把具有与伊斯兰国家相同文化背景的宁夏作为连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重要桥梁,让文化成为双方之间的共鸣点,以文化交流为双方经贸合作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机遇,进而实现中阿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二、中阿合作中宁夏文化“走出去”的重点领域

(一)旅游产业领域

宁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浓郁的回乡风情、神奇的大漠风光、美丽的塞上江南,构成了一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塞北风光与江南美景集于一身的美丽景象。宁夏还是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更有与伊斯兰一脉相承的浓郁民俗风情、宗教文化气氛。中华回乡文化园、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纳家户清真寺和同心清真大寺等,让人耳目一新。新建的世界穆斯林文化城、中华回乡文化园等旅游品牌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度,可以说回乡风情和伊斯兰人文环境是宁夏旅游业吸引阿拉伯游客的最好招牌。同时,由于地缘差异,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宁夏旅游业转入淡季,阿拉伯国家旅游市场却异常火爆;每年4月至11月,宁夏旅游业进入旺季,阿拉伯国家4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又让当地旅游步入淡季。因此宁夏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在旅游的时间节点上互补性极强,可互为对方的旅游目的地[3]。这样看来,互补性和相似性为两地的文化旅游交流造就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自治区党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定》,提出要将宁夏打造成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面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4]。发展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旅游产业,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宁夏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以中阿经贸论坛永久会址建设为契机,策划一批具有穆斯林文化特色、针对不同客源市场的国际化主题形象和品牌形象,依托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建设一批世界级文化旅游精品,打造一批精品节庆和文化演出项目,开发和引进具有伊斯兰风情特色的旅游项目,力争将“中国穆斯林家园”和“沙漠旅游”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旅游品牌,以此推动更多的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游客来宁夏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避暑疗养,也让更多的中国人走进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从而使宁夏成为促进中阿交流合作的窗口,让旅游成为构建中阿友好关系的平台。

(二)教育和人才培养领域

近年来,宁夏高校先后与埃及、阿联酋等国家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接收了十几个阿拉伯国家的留学生。2011年3月,由宁夏大学与迪拜大学合作创建的孔子学院成为海湾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它开启了两地教育、文化交流的新阶段,搭建起了连接宁夏和阿拉伯国家的新桥梁。这对满足海湾地区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推动中阿文化交流意义重大。2011年9月,由教育部和自治区政府主办的中阿大学校长论坛召开,通过了旨在加强中阿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银川宣言》[5]。《银川宣言》呼吁:每两年举办一届中阿大学校长论坛;加强中阿人才培养合作,通过教师互派、学生互换等途径,加强人才培养;中阿双方积极支持、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开展历史文化研究、科技应用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交流合作;鼓励和支持中阿大学生开展语言、文化、体育等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在这次论坛上,教育部决定把“中阿大学校长论坛”放在宁夏,一方面是为了切实推动中阿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中阿交流的人气,把宁夏打造成中阿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促进中阿关系长远发展。

在教育领域,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宁夏对阿拉伯语人才的培养处于上升阶段。在《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重点支持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宁夏同心阿拉伯语学校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培养阿拉伯语人才,把宁夏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阿拉伯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阿拉伯语商贸服务专业技能考试试点单位。但要看到,目前仅仅关注阿拉伯语的培养,即单一语言范畴的培养,而相对忽略了包括与语言有密切联系的阿拉伯文化的熏陶以及经贸、商务、公共关系等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要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培养面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为此要加强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综合型和开放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宽口径、多学科、综合性的教学体系。如外语类专业学生,不仅要学好语言类课程,还需掌握国际贸易等学科知识;而贸易类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好贸易类专业知识,对外语类课程也必须学好学精。总之,要培养面向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富于开拓精神的高素质的外向型复合人才。

(三)学术研究领域

宁夏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机构确定的回族学、伊斯兰教研究基地。在国内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学术声望与社会影响。宁夏建立了一支有实力的回族学、伊斯兰问题研究队伍,这支研究队伍包括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党校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范围涉及回族历史文化和经济、中国伊斯兰教、中国与中东关系、中阿合作战略等,出版的《回族研究》和《宁夏社会科学》是相关领域的著名学术刊物。宁夏人民出版社也是以出版相关领域图书著称的专业出版社。但要看到,相对于伊斯兰教在当今世界宗教、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而言,宁夏的中东阿拉伯和伊斯兰研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至今宁夏的中东问题研究在国内同领域中还比较薄弱。因此,在中阿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大背景下,需要特别强调研究中东、阿拉伯和伊斯兰问题的重要性。

应在现有基础上,成立面向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专门研究机构,整合、吸引区内外、国内外研究伊斯兰和阿拉伯问题的科研力量,柔性引进高端研究学者,充实研究队伍,壮大研究实力,加大经费、人力投入,改善研究工作条件,注意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通过举办会议、创办杂志、建设网站、打造媒体,加强对当代中东、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注重对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围绕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合作的深层意义、总体方向、优先领域、合作重点、机制建设和中阿经贸论坛的基本框架、论坛主题、运行机制以及中阿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等方面,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论依据、实践经验和可操作的具体措施。还要充分研究阿拉伯世界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历史传统、时代特征,找准宁夏文化“走出去”的契合点和切入点。

(四)图书出版领域(www.daowen.com)

2011年9月举行的宁夏国际穆斯林出版机构版权贸易洽谈会,旨在为中国和伊斯兰国家出版界在出版合作和图书贸易等方面提供一个相互了解的对话平台和版权贸易的交流平台,切实推进中国文化图书走向阿拉伯国家,促进中阿经济文化交流。洽谈会上,中阿双方启动了“阿拉伯语十年千部经典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和“中阿双百经典图书互译出版工程”[6]。在此次洽谈会的后续会议上,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与阿拉伯出版商协会以及其他伊斯兰国家的出版机构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书备忘录。这是宁夏第一次将文化产业纳入中阿经贸论坛,为中国出版界和伊斯兰国家出版界搭建了一个合作对话的平台、一个版权贸易的平台、一个面向伊斯兰国家最大的图书输出平台。洽谈会的成功举办,将通过产品贸易、版权贸易和联合出版等方式,全面拓展和加强伊斯兰国家市场。这一切,都必将推动宁夏文化出版业向“西部出版业航母”的目标进军。

目前,中国正处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这对于图书出版领域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中阿经贸论坛永久落户宁夏,为宁夏出版界和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出版界搭建起了充满活力的合作对话平台和版权贸易平台。要精心策划“走出去”选题,既要深入挖掘民族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又要结合时代特点,结合国外公众需求,不断培育优良图书品种,形成“拳头产品”;要依托宁夏回族和伊斯兰文化特色与优势,通过产品贸易、版权贸易和联合出版等方式,全面拓展和加强伊斯兰国家市场,在中阿文化交流中担当起文明对话的使者和出版等文化项目合作的先锋,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和宁夏文化的国际感召力、影响力。

三、充分发挥政府在实施宁夏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作用

(一)政府在实施宁夏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实施宁夏文化“走出去”战略,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第一,导向作用。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必须严格把握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卓有成效的行政行为,使文化“走出去”战略在政府行为的导向下沿着正确的轨道有序发展。第二,保障作用。政府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权力和管理使命的承担者。中阿合作中的文化建设需要政府通过行政权力提供强有力的行政保护和行政保障。同时还应看到,各项文化生产和文化生活的具体活动需要大量的物质投入,在这些活动的具体组织过程中,也需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经费保证,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扶植和保障。三是整合作用。文化“走出去”战略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和众多要素的系统工程。为了使这一系统内各要素、各环节能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就需要政府行为的统筹、沟通、调节和疏导。同时,随着文化“走出去”的日渐深入,文化建设各个环节或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之间既存在着许多直接、间接的联系,又时常会出现不少不协调、不同步的情况。政府需要适时地、经常性地进行沟通平衡和有效的整合协调,使文化建设在内容与形式、内部与外部诸方面的关系问题上都能保持相对优化和谐的发展状态。

(二)如何实现政府在实施宁夏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主导作用

1.着力加大对宁夏文化特别是回族文化的宣传力度。宁夏在阿拉伯国家知名度还不高,不少阿拉伯人知道中国有很多穆斯林,但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的穆斯林主要聚居在宁夏,不了解宁夏的伊斯兰特色。一位学者曾讲到,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书店里能看到封面为达赖巨幅照片的“藏独”书籍,却找不到一本宣传宁夏的印刷品[7]。因此必须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要积极开展与阿拉伯家在影视、报刊、学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有关部门在阿拉伯国家举办“宁夏回族(穆斯林)文化节”及体育、杂技、文艺表演与学术交流(如《月上贺兰》在埃及、卡塔尔、阿尔及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的演出);组织回族民俗、文物精品赴阿拉伯国家巡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宣传文化等部门要分别与阿拉伯国家相关部门建立对话与合作机制,制订宣传战略,有计划、有内容、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形成宣传宁夏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利用媒体,构建信息量大、受众广泛、影响力强的传播宣传体系,不断提升宁夏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可将宁夏的回族文化拍摄成专题纪实片,或打造成艺术精品(影视剧、动漫、摄影等多种形式),通过多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向海内外广泛宣传介绍宁夏。宣传的重点应突出“塞上江南、大漠风光、红色旅游、西夏文化”等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属性,特别要强调回族伊斯兰文化。有的学者提出针对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形象宣传片可用外国人(阿拉伯人)的眼光来展示宁夏,即片中的主角是外国人。因为外国人对同一景色、情景可能有不同的喜爱偏好和关注视角,而且让外国人特别是宣传目的地的外国人来参与形象推介也是国际社会通用的一种方式[8]

2.注重回族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彰显。文化品牌是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重凝聚,是一种浓缩了的心理或社会内涵的符号系统。一个文化品牌的形成,是以一定文化为底蕴,经过了无数人的努力,经过了时间的打磨,可谓得来不易。要维护品牌的权威性和持续性,不断为其文化内涵添砖加瓦。如宁夏花儿,以其秀美、委婉、细腻而成为中国西北花儿家族中具有鲜明地域特性的品种。它是宁夏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活的文化标志,自然也是回族与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的首选品类。因此,应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宁夏特色的文化品牌,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才能更具魅力。要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创立,重要途径之一是对原有文化的发掘,要从民族的、民间的、历史的、现有的各种文化载体和文化现象中,发掘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与底蕴的文化品牌。要注重文化品牌的社会和民众认同。文化认同感能提升文化品牌的认知度。各级政府要认识到:在中阿合作中更应注重发挥回族穆斯林优秀文化的品牌优势;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宁夏有责任、也有条件在发挥穆斯林文化优势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可通过加强回族穆斯林建筑文化建设、服装服饰文化建设、饮食民居文化建设、艺术文化建设、语言文字文化建设以及综合性文化载体建设等举措,在宁夏营造浓郁的回族穆斯林文化氛围,着力增强阿拉伯国家和民众对宁夏的文化了解和情感认同。

3.进一步明确文化建设的定位。在宁夏多样性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结构中,回族文化是最为靓丽的文化名片。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宁夏,回族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文化实存,这是宁夏文化构成中最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回族文化生动体现了宁夏文化的民族特色,反映了回乡风情独特的韵味和内涵。近年来,宁夏提出大力培育九大主流文化的文化发展战略,其中回族优秀文化是主体和核心[9]。这种定位,增强了宁夏文化发展的主体性、延续性和集中性,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发展重点和努力方向。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文化定位还是初步的。就目前而言,主要还是为了有利于打造宁夏的文化品牌。而文化作为人们的群体性意识,价值理念必然是文化的核心。因为有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就会被导向什么样的文化走向和文化形态。因此,宁夏的文化定位还需要进一步向趋同于本土特点的宁夏价值理念方面深化。明确了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定位,才能够使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更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也才能使宁夏文化在中阿合作的进程中走得更远。

【注释】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 2011年10月25日。

[2]马晓霖:《从战略高度重视宁夏中阿经贸合作论坛及文明交流格局的构建》,《回族研究》,2010年第4期。

[3]《中阿文化旅游合作潜力巨大》,宁夏新闻网, 2011年8月3日, http://www.nxnews.net。

[4]《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十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宁夏日报》, 2011年12月23日。

[5]《中阿大学校长论坛在银举行》,《宁夏日报》, 2011年09月21日。

[6]《中阿启动经典图书互译工程,搭建双边文化合作桥梁》,新华网宁夏频道, 2011年9月22日, http://www.nx.xinhuanet.com。

[7]马占明:《中阿经贸合作交往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载《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1第二辑)》,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1年。

[8]宁夏党校“中阿合作战略研究”课题组:《积极发挥宁夏桥头堡作用,努力推动建立中阿自贸区》,《宁夏党校学报》, 2011年第3期。

[9]杨春光:《宁夏文化的源与流探析》,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