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回族穆斯林文化:中阿经贸论坛的可持续发展成果

回族穆斯林文化:中阿经贸论坛的可持续发展成果

时间:2024-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回族穆斯林文化在中阿经贸论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宁夏社会科学院孙俊萍文化是撑起民族精神的脊梁,也是统领民族精神的灵魂。同时,在世界经济秩序与各方势力分布格局重新构建的大环境下,探究回族穆斯林文化在促进中阿友谊与中阿经贸论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回族穆斯林文化:中阿经贸论坛的可持续发展成果

回族穆斯林文化在中阿经贸论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宁夏社会科学院 孙俊萍

文化是撑起民族精神的脊梁,也是统领民族精神的灵魂。它既是时代精神的客观表现,又是民族精神的客观表现。我们探究回族穆斯林文化的核心理念,准确地理解回族穆斯林文化的基本精神,牢牢地把握回族穆斯林文化绵延不绝的文脉,不仅有利于提升回族人民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而且有利于建设中华各民族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环境,进一步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发展与繁荣,实现早日奔小康的经济目标。同时,在世界经济秩序与各方势力分布格局重新构建的大环境下,探究回族穆斯林文化在促进中阿友谊与中阿经贸论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一、回族穆斯林文化的内涵、构成及其基本特征

(一)回族穆斯林文化的基本内涵

关于回族穆斯林文化的界定主要解决什么是回族穆斯林文化或回族穆斯林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的问题。某种民族文化的产生必然与该民族从孕育、发展、成熟到形成的社会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回族穆斯林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如此。

目前学术界对于回族穆斯林文化的界定共有六种观点[1]。总的来说,回族穆斯林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回族产生、发展、形成的历史过程中相互碰撞、交流、渗透、吸收与交融的历史产物。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回族作为民族所形成的四方面条件,不仅决定了回族的民族性格与属性,而且还决定了回族穆斯林文化的本质及其特征,反映了回族穆斯林文化的全部内容,是一种具有较高文化起点、高度发展、自成体系的民族文化。回族穆斯林文化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回族学研究对象与内容的一部分,其内容和范围涉及回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层面,主要包括回族历史、语言、经济、宗教、文学、艺术、教育、伦理、民俗、人口、地理,囊括了回族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全部内容。回族穆斯林文化的研究内容包括了回族由产生、形成、发展到进一步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相对于世界伊斯兰文化来说,回族穆斯林文化处于一种亚文化类型。

(二)回族穆斯林文化的构成

学术界对于回族穆斯林文化构成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回族穆斯林文化的精神层面,共有四种观点[2]。一般情况下,关于回族穆斯林文化的构成,主要指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观念形态文化,包括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法律政治等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东西;二是精神产品,包括文学艺术和一切知识成果,其具有代表性的场所为清真寺、博物馆图书馆等;三是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民情风俗、生老病死以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从回族穆斯林文化的内涵、研究内容与范围来看,笔者认为,回族穆斯林文化的构成应该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物态文化层是回族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综合,是可以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如清真寺、博物馆、学校、民居、拱北等。制度文化层是回族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如教法制度、礼拜制度、门宦制度等。行为文化层是回族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仪、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如节庆活动、婚姻、丧葬及其他民俗形式。心态文化层是回族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如伊斯兰教的信仰文化、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伦理观与社会观,这是回族文化的核心。

(三)回族穆斯林文化的基本特征

回族穆斯林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从来源上看,它的主要成分是从国外传入的,是世界伊斯兰文化的一个部分,充分体现出了伊斯兰文化的广泛内容及与多种文化元素间的关联性;从形成上看,它是中国化的产物,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无法分开。回族穆斯林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经过有机结合之后所产生的既有别于正宗伊斯兰文化,又有别于纯粹的中国文化的新的多元性亚文化体系。从明朝开始,回族群众开始广泛使用汉语言,回族先民的母语除在少数经堂教育和宗教活动中使用外已基本消失。长期以来,回族穆斯林文化实际上是在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两种强势文化的相辅相成中,依托汉语言这个载体传播、发展、创新和成熟起来的。

一般来说,文化都具有历史性、群体性和影响性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回族穆斯林文化也不例外。除此之外,回族穆斯林文化自身还具有更为独特鲜明的文化特征。鉴于回族产生的特殊模式,根据我们对于回族穆斯林文化内涵的定义与理解,结合回族穆斯林文化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我们认为回族穆斯林文化还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由于回族穆斯林文化产生形成的特殊模式,不仅承载了伊斯兰文化的精髓,而且还汲取了中华文化的丰厚营养,因而它从一开始就具有较高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从而赋予它与生俱来的一种大文化属性。回族穆斯林文化的这种大文化属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从回族的族源和回族文化的核心理念来看,它都源自于阿拉伯、中亚与波斯及其伊斯兰文化,是世界伊斯兰文化的一部分,体现着这一文化的广泛内容及其与各种文化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另一方面,从回族及回族穆斯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来看,它不仅是伊斯兰文化中国化与民族化的产物,而且还是中华文化孕育与滋润的结果,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它养育了众多的民族,涵盖了广袤的土地。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国文化始终是凝聚各民族团结一致的巨大动力。阿拉伯文化也是团结阿拉伯民族的重要力量,它具有伊斯兰宗教信仰的特色,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也是号召各国各民族穆斯林团结战斗的旗帜,无论在过去和现在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回族穆斯林文化兼容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这两个方面均显示了回族穆斯林文化所具有的大文化属性。

第二,回族穆斯林文化具有宗教属性,主要是指构成这一文化体系中的宗教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伊斯兰文化同世界上其他人类文化一样,可分为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两大类,而宗教文化在整个伊斯兰文化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由教义、教法、礼仪修持、教派组织等这些内在、外在因素共同构成的系统结构,包括信仰观念、社会意识、道德规范、心理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仅为世俗文化提供和积累了不少方法、来源,也对世俗文化的发展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伊斯兰教自唐朝初年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成长,逐渐适应并长期流传,进入明清以后,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内地,伊斯兰教教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思想领域创立了以儒家思想阐发伊斯兰教教义为特征的宗教哲学,寺院经堂教育获得很大发展,产生了门宦这种典型“中国化”的宗教派别形式和宗教制度。这些内容对回族及回族穆斯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第三,回族穆斯林文化的民族属性,主要是指回族是一个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回族中,伊斯兰的信仰和文化与回族的民族感情、文化习俗融为一体,伊斯兰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都被转化成为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纵观回族穆斯林文化的发展历史,其民族化的过程大体经历了唐宋时期的孕育、元至明代中期的转化和明清之际趋于形成三个阶段,这基本上与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的传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相一致,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当回族的民族性完全确立的时候,回族穆斯林文化的发展也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第四,回族穆斯林文化的时代性。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既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又因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呈现出特定时代的文化风貌。纷繁复杂、曲折跌宕的回族发展史,决定了回族穆斯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迹,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白寿彝先生曾说过,回回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适应环境的韧性。回族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时代全国形势发展的总格局。因此,回族穆斯林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时代发展的特征。

第五,对内具有超强的凝聚作用,对外具有强势的开拓和融合能力,回族穆斯林文化的这种特征是由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从整个回族穆斯林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看,两种文化的交融过程体现了适应性、渐进性和双重性的特征,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宗教观、生死观、伦理道德观、生辰死忌、婚丧嫁娶、喜庆节日等特殊的习俗,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看到两种文化巧妙结合的表现。例如丧葬文化上坚持了伊斯兰文化传统:人归真后速葬(入土为安)、简葬(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归真,一律用白布裹身)、土葬(不用棺材,直接入土)。但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人归真后在三天、七天、三七、四十天、周年、三周年和十年等都要开经纪念。

二、回族穆斯林文化在中阿经贸论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上述回族穆斯林文化的定义内涵与其所具有的文化特征,是国家将中阿经贸论坛永久性会址设在宁夏的文化基础,同时也是中阿经贸论坛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文化基础。由此可见,文化在国家政治、经济及其参与国际事务发展中的作用非同一般,不可小视。“宁夏最具开发利用价值,最具增长潜力的优势,就是宁夏是中国……的穆斯林省,这点具有稀缺性唯一性,是不可替代的绝对比较优势。中国……穆斯林省这个概念有挖掘不尽的资源、开掘不尽的内涵,不仅是我们未来产业开发的方向,而且是未来对外开放的空间和市场。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科学开发这一资源,把这一资源开发到极致,我们就能把宁夏与世界57个国家、15亿人口、2万亿美元消费额的大市场连在一起,就能进入这一巨大的市场分享其带来的商业利益。”[3]这段话明确地凸显了回族穆斯林文化在中阿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包括显现的作用和抽象的潜在的作用。

(一)回族穆斯林文化在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这两大文明的沟通交流与人文外交中的作用

回族穆斯林文化所具有的这种大文化的属性特征不仅使得其在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这两大文明交流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而且,更由于她所包含的宗教属性与民族属性的特征,使得这种作用在人文外交领域更是如鱼得水。这一方面是由于回族穆斯林文化所承载的伊斯兰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所汲取的中华文化的丰厚营养。因而,中阿经贸论坛的可持续发展仰赖于文化的滋养

中国领导人在2010年5月在天津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将“人文交流与合作”提升到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会议通过的《天津宣言》强调指出:“中阿深厚的传统友谊和发展中阿关系的共同意愿是双方合作的坚实基础。”同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有分析指出,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温家宝总理于2009年11月7日在阿盟总部发表了题为《尊重文明多样性》的演讲,无疑是继承周总理万隆会议倡导的求同存异精神,对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这两个不同文明体系中的核心成员深入发展现有良好关系,进一步夯实人文基础作出的明确阐述,也是对中阿友好关系进入巩固政治互信,加强战略合作新阶段提出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在中东伊斯兰国家进一步开展人文外交和公共外交工作的纲领性讲话。从双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实际情况看,坚持求同存异精神,深入开展文明对话,是双方都有迫切需要的共同任务,也是中国发展与这一‘战略版块’关系的重要基础”[4]“在中国与中东伊斯兰国家外交史上,宗教交流一直在中国人文外交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5]这是从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国情需要出发的。“把宗教交流视作中国对伊斯兰国家人文外交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和内容,前提条件是要坚持统筹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两个大局。一方面,我们应坚持尊重伊斯兰文明,尊重伊斯兰国家对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不断发展双方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建立起牢固的、充满活力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在中国国内的民族宗教问题中,处理好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和2000多万穆斯林的关系,一向占有很大的权重。”[6](www.daowen.com)

(二)回族穆斯林文化在实体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不仅在资源、产业等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互惠性和互利性。而且,二者之间合作的范围和空间也十分广阔。宁夏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服务基地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地位。在这一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回族穆斯林文化在这个产业链的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指导、规定、规范和调节的作用将会贯穿始终。因此,加大对这个产业链企业中的非穆斯林企业家及其员工的文化培训与政策指导应该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三)回族穆斯林文化在经贸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则体现了文化所发挥的中介或桥梁作用。而实际上,文化在经济贸易乃至国家参与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远远不是只发挥中介的作用。它的作用以其内在精神活动指导着人们的实践行为,贯穿于经贸活动的始终,同时也是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灵魂和智慧保证。“在中阿交往中,无论是与政治交往、经济交往并列的文化交往,还是经贸交往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实际上都关乎中阿两大文明体系的沟通和交流,关乎中阿关系的长期持续发展,因此应从中阿合作的战略高度予以关注和重视。”[7]“简言之,经贸交往也是一种文化交往。具体到中阿经贸交往来说,双方各自都有十分独特的经济文化(包括商业伦理、企业文化等),二者既有共同和共通之处,也有不同和差异之处。从事中阿经贸交往,对此也要有所了解,知己知彼。特别是要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所了解,否则,就会在行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造成误会,带来损失。”[8]在过去的经贸活动中,中国的一些企业由于文化上的原因,在这方面所遭遇的尴尬与损失不在少数。

三、对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地认识宗教和宗教发展的本质及其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重要作用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地发挥其积极因素,消除其消极因素,推动宁夏的对外开放进程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也是宁夏政府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宁夏在这个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宁夏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同时还要注意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宗教也是一把双刃剑,也还存在一些消极的方面,因此,我们还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是人才培养问题与文化交流问题。关于人才培养问题,目前宁夏的人才结构与人才储备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步伐,因此,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的引进问题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建议宁夏政府要制定积极的和具有针对性与前瞻性的人才培养规划,包括各类人才,而不仅仅只是阿拉伯语人才。

关于文化交流问题,目前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有一些,但与当前中阿经贸论坛发展的要求还远远不够。宁夏的人文资源在这个方面很有优势,因此要积极发挥宁夏民委、伊斯兰教协会及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的作用,加大文化交流的力度,我们应该采取主动,积极走出去交流,开展人文外交和公共外交。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搭建好经济发展的桥梁。

三是进一步加强回族学人才高地的建设,增加投入,通过项目培养人才,增强对回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研究与提升工作,使之更好地为中阿经贸论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人文支持。

四是加强宁夏媒体(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刊物、出版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宁夏对外,特别是对阿拉伯国家与地区的宣传力度,在沟通中阿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作用。

五是进一步提升宁夏作为民族团结与宗教和顺的典型形象,完善其发展内容与目标,明确其发展路径与方向。这是宁夏在人文领域贡献给中华民族大家庭与世界的一份厚礼,也是实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亮点,更是中阿经贸论坛可持续发展在人文外交领域的亮点。这个方面的成功对于整个国家长远战略意义更大,对中东伊斯兰国家及世界的影响将是深刻而又长远的。

【注释】

[1]孙俊萍:《试论回族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宁夏社会科学》, 2009年第1期。

[2]孙俊萍:《试论回族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宁夏社会科学》, 2009年第1期。

[3]《2010年宁洽会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工作总结》。

[4]朱威烈:《试论中国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战略性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年第9期。

[5]朱威烈:《试论中国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战略性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年第9期。

[6]朱威烈:《试论中国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战略性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年第9期。

[7]丁俊:《中阿经贸交往与文化交流》,《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0第一辑)》,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0年。

[8]丁俊:《中阿经贸交往与文化交流》,《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0第一辑)》,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