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埃战略合作问题研究
宁夏党校“中阿合作战略研究”课题组
埃及是发展中大国和最大的阿拉伯国家,是阿拉伯世界的领头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区和国际影响。同时,埃及位于中国大周边地缘位置的关隘,中埃关系对于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效应。中国是埃及最大的贸易伙伴,埃及是一个拥有8000多万人口的巨大市场,是中国企业开辟中东和非洲市场的桥头堡。本文试就中国与埃及战略合作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提出若干建设性的建议和思路,以期对中埃合作有所裨益。
一、当前埃及经贸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埃及曾经是中东以及北非经济发展最稳定的国家之一,经济总量在阿拉伯国家中仅次于沙特,经济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5%。但从2000年起开始滑坡。2003年其经济总量被阿联酋超过,2004年又被阿尔及利亚超过,目前排在阿拉伯国家的第四位。受经济结构、威权政治、市场相对封闭、产品缺乏竞争力等因素的影响,埃及经济参与全球经济国际化程度较低。埃及对外贸易以石油和天然气、旅游、苏伊士运河收入和侨汇为主,商品出口未受到重视,出口占GDP的比重在2005~2009年五年中平均只有16.6%,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则高达30%。出口商品以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为主,缺乏资本性货物和高新技术。同时,对外贸易一直处于严重逆差状态。商品出口市场以欧美为主,使其未能从新兴市场的高增长中获得更多经济利益。正因如此,埃及未能促进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建立和形成,从而推动更高的经济增量。
2011年开始,由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引发的波及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之春”,使包括埃及在内的多数阿拉伯国家出现危机。就埃及而言,由于政局动荡持续不断,导致经济发展、外贸合作、旅游文化等走向低迷,有些领域甚至陷入了停滞或半停滞状态。在经贸方面,2011年第一季度GDP负增长7%,出口下降40%,工厂开工率仅50%。2010年第四季度贸易顺差5.717亿美元,而2011年第一季度则出现逆差30亿美元。政局动荡致使外国直接投资锐减。2011年第一季度,埃及利用外资额为12亿美元,同比下降25%,使该年度引进外资出现急剧下滑的局面。鉴于此,埃及投资与自由区管理总局已把埃及2011财政年度预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额由80亿美元下调至40亿美元,即比上年的57.1亿美元锐减29.9%。在金融方面,持续动乱也给埃及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导致外国投资者从股市大量撤资和埃及镑迅速贬值。
在近来的动乱期间,埃及股市一度跌至两年多来最低点。埃及镑也急速贬值,与美元的比价一度跌至6比1,触及了埃及中央银行内定的不破6的目标。在旅游方面,作为埃及经济重要支柱的旅游产业遭受重创。2011年上半年埃及接待外国旅游人数同比减少35%,旅游业收入为36亿美元,与2010年同比下降47.5%。埃及红海度假地宾馆入住率从2010年的76%下降至57%。首都开罗市内宾馆、酒店2010年同期几乎一房难求,但2011年10月中旬的入住率降至不足15%[1]。即使在受骚乱影响较小的埃及南部,旅游业也大幅降温,卢克索和阿斯旺等地的旅游饭店被迫大量裁员。2012年初,埃及旅游部长穆尼尔·努尔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2011年到埃及的游客人数比2010年的1470万下降了33%[2]。埃及日益恶化的安全条件,特别是发生的军队士兵和示威者之间的冲突是游客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
据埃及官方统计显示,受政治动荡影响,埃及2010~2011财年(至6月30日)经济增长1.8%,低于此前预期[3]。外资信心不足、政局不明以及庞大的财政赤字等仍是埃及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为尽快帮助埃及恢复国内经济,国际社会提供了大量援助。2011年5月,八国集团领导人在法国的多维尔宣布“多维尔伙伴关系”计划,承诺将推出总计40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支持西亚、北非局势出现动荡国家的发展。埃及是首批受援国。9月,埃及与土耳其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土耳其计划将对埃投资在2年内从目前15亿美元增加到50亿美元,4年内达到100亿美元。沙特和卡塔尔也分别决定向埃及提供40亿美元和10亿美元的贷款和援助。美国则承诺提供20亿美元的债务减免和其他形式援助。
二、近年来中埃合作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前景展望
(一)中埃合作的发展现状
在非洲所有国家中,埃及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国家。自中埃建交以来,特别是1999年建立中埃战略合作关系以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形成了可喜的局面。
1.就经贸合作而言,双方贸易额快速增长,投资逐年增加。2003年中埃贸易突破10亿美元大关,以后逐年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69.6亿美元,中国对埃及的出口额更是一路飙升。2007年,中国成为继欧盟、美国之后埃及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对埃及的累计投资已超过6亿美元,是埃及重要的投资国之一[4]。中国在埃及的投资已从纺织服装、制造加工等传统产业逐步扩大到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和电信业等诸多领域。一大批实力强、信誉好的中资企业如华为、中兴、中国港湾、中航工业、中石化、中石油、奇瑞、华晨、海信、美的等已在埃及建立了1100家经营性企业和分支机构,并以此为契机拓展非洲大陆市场。与此相应,2010年埃及在华投资项目有11个,实际利用外资803万美元。在中埃贸易中,中国向埃及出口的主要产品有服装、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箱包、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动力机械及设备、电信及声讯产品等;从埃及进口的主要产品有大理石、钢铁、铝锭、石油及相关产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长绒棉、亚麻、纺纱、织物等。其中,大理石占进口总量的50%左右。中国还通过办展、推介、促销等方式扩大与埃及的合作领域,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和层次。双方在汽车、电信、医药等领域的互利合作成效显著。此外,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中远海运公司和中海洋海运公司的货船在通过苏伊士运河货物装卸时,每年向埃方支付高达1亿多美元的费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苏伊士经济贸易合作区为代表的合作区经济把中埃两国经贸合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2010年经贸合作区投产企业总产值已经达到4690多万美元,进出口总额为2900多万美元,利润额超过226万美元[5]。事实证明,这种以集约化园区形式到境外进行投资开发的新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影响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可有效规避和减少投资风险,成为中国与埃及乃至与非洲地区进行经贸合作的成功范例。
2.就农业合作而言,中国与埃及的农业合作源远流长。特别是1999年4月,两国签署农业合作议定书,使两国农业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始于2005年的援埃蘑菇项目基地是中国对非技术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埃及无偿援助项目之一。近两年来,由中国农业部派出的农业专家取得了平菇、草菇两个菇种栽培示范的成功,为埃及培训农业工程师、蘑菇专业种植户和蘑菇企业技术人员270多人,并进行消费调研,发展埃及蘑菇市场。目前中埃双方正在探讨实施项目二期工程。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之后,中国政府派遣农机维修、重机维修及拖拉机维修专家执行为期一年的农业技术援助任务。农业专家提出了割晒机、秸秆粉碎机等农机的改进设计方案,指导制造、维修农机具多台,并就相关的农业机械知识举办培训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素质。2011年5月,由中国援建的埃及渔业与水产教学培训中心项目在埃及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也是中国援助非洲的最大规模渔业项目之一。建成后预计年产鱼苗3500万尾、虾苗1.5亿尾,有助于埃及提高渔业科研水平和生产能力[6]。
3.就教育合作而言,中埃双方自20世纪末就建立了教育高层研讨会机制,两国教育部部长每年互访,对两国教育合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003年3月,中国政府赠款建立的埃及教育部远程教育系统通过验收且投入使用。2007年8月,援助埃及远程教学二期项目竣工验收。中非合作论坛第三次部长级会议之后,中国为埃及援建两所小学。十月六日城的埃中友好示范学校于2008年9月完工,并交付埃及方面使用。2007年11月29日,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成立。2008年4月1日,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揭牌。目前,已有两所孔子学院在埃及落户。为全面落实旨在推动中非合作的“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中国教育部于2010年6月全面启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北京大学与埃及开罗大学为合作院校,展开一对一的校际合作。21世纪以来,双方每年公派留学生20名。所学专业也由单一的语言文学扩展到理、工、农、医。目前在埃及还有中国自费留学生300多人,在爱资哈尔各大学、中学、预科学习阿拉伯语、历史、伊斯兰教教理、伊斯兰教教法等。埃及亦有数百名学生在中国大学留学,其中一部分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此外,中埃双方还在文学、艺术、电影、电视、文物古迹、图书馆、博物馆、新闻传媒等领域开展互访交流。这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埃两国关系营造了适宜的思想氛围,形成了良好的文明环境。
(二)当前中埃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埃贸易存在着较大的结构不平衡,中国方面顺差过大。中国对埃及逐渐扩大的贸易顺差,已经成为双方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2007年以来,中国加大了从埃及的进口,双方贸易不平衡问题有所缓解,但其程度远远不足以解决问题。近年来中国对埃及的投资虽然增长很快,但在对埃及外商直接投资总量排名中,中国排第22位,这与中埃战略合作关系的地位极不相符。
2.中埃农业合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进一步拓展。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中埃农业合作项目数量非常有限,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规模与层次都很浅,并不能对埃及农业经济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显著影响。
3.埃及投资环境有待改善。近年来,埃及吸引外资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外部竞争的加剧和受埃及自身吸引外资环境的限制。比如摩洛哥、突尼斯等国对外开放步伐已加快,它们采取灵活政策,加大引资力度,吸引大量外资进入,而埃及国内行政管理体制滞后,办事效率低下,外资企业注册审批过程烦琐,许多规定制约着外国企业在埃及投资的积极性。因此,目前中国在埃投资项目数量虽有所增长,但投资额度不大,大企业赴埃投资较少。
4.埃及时局不稳也为中国企业投资埃及带来风险。国内多家企业纷纷表示将放缓对该地区的投资步伐。一些埃及政府部门在过渡期处于无政府状态,这阻碍了企业正常业务的开展。同时,治安状况仍然严峻,企业财产安全仍受到威胁。另外埃方员工集体要求增加工资和福利,使得企业成本面临大幅增加。
(三)中埃合作的发展前景展望
从当前看,埃及政局的变化使中埃合作面临一些暂时困难,但从长远看,中埃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两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埃合作最坚实的基础。中埃两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5000年及埃及7000年的历史文明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中埃两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1956年5月30日,埃及与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阿拉伯、非洲国家。建交以来,中埃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1999年,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关系,双边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年来,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这是对于投资者最重要的有利条件。
3.埃及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埃及地处亚欧非交会地,区位优势显著,是一个具备良好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的国家。在世界经济未来发展中埃及最终会朝着区域中心方向发展。
4.埃及发展潜力巨大。埃及产品外销和内销都有足够市场空间,而且可以成为产品的中转和集散地,十分有利于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埃及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经济发展的诸多要素齐备,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5.埃及区域辐射和流通条件优越。埃及辽阔的土地和充足的劳动力以及横跨三大洲的物流条件具备了区域辐射和流通的条件和能力。
6.埃及支柱产业开拓空间大。埃及的四大支柱产业属于初级经济模式,具有极大的开拓空间。只要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改善投资软环境条件就较容易取得长足的发展。
7.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中国与埃及经济互补性强,两国在农业、能源、制造业等方面的合作空间非常广阔。
三、推动中埃合作进一步深化的几点建议
(一)从战略高度和全球化视角加强对中埃合作重要性的深刻认识(www.daowen.com)
必须认识到,埃及是中东、非洲和环地中海地区的大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埃及加入地中海自由贸易区,埃及还是中国进入欧洲的跳板。因此,中埃合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合作可提高中国在西亚、北非地区的软实力,扩大在该地区的亲和力与政治影响力,为中国发展与该地区的全面合作提供政治条件;通过合作关系可推动埃及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发展;还可以利用埃及地中海自由贸易区成员身份,将埃及建成中国企业或产品进入欧洲的跳板。
(二)积极务实地参与埃及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2011年以来,埃及经济面临空前的发展困难和危机,中国应及时向埃及提供紧急援助,帮助其渡过难关,尽快实现经济复苏。在埃及经济社会陷入危难的时刻,中国伸出援助之手,将会对中埃关系长远发展起到非常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埃及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中国应积极参与到埃及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来。埃及正在着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这将为中国建筑、路桥、电信等企业提供大量商机。中国应履行承诺,帮助埃及建好西北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中埃经济合作树立标志,也为中国企业走向埃及市场提供重要平台。当前,埃及政局不稳,投资风险较高,在短时期内,中国企业应持观望态度,避免在埃及大规模投资。待埃及政局和社会稳定后,在对埃及政治、安全局势和投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再做出谨慎的投资决定。
(三)解决双边贸易问题,适度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埃及
总体看,中埃贸易长期不平衡,埃方逆差巨大,中国对埃出口额是埃及对中国出口额的5倍,反差较大。因此中国应采取得力措施,增加从埃及进口商品的数量,减少贸易逆差。比如,可以通过扩大从埃及进口石油、天然气、矿产、棉花、水果等商品,逐步解决双方贸易中的不平衡问题。从长远看,这必将有利于中埃经贸关系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长期以来,埃及舆论一直在指责中国廉价商品严重冲击埃及市场,导致埃及民族工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对埃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为此,中国应积极鼓励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埃及转移,将中国剩余和闲置的产能转移到埃及,充分利用埃及劳动力丰富,价格便宜,长绒棉、大理石等农产品和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一方面,这非常符合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相关产品享受埃及与欧盟和阿盟国家零关税的待遇,还可以借助埃及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航运条件,积极开辟欧洲、非洲和中东市场,进一步扩大中国对埃及的投资,为埃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四)充分发挥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中埃经贸合作中的重要平台作用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由中埃两国政府联合创办。合作区位于埃及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内,距开罗120公里,经贸合作区交通非常便利,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生产成本较低,合作区内企业可以享受埃及政府的外贸优惠政策。目前,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中国政府为入园的中资企业提供了投资、海关、检验检疫、外汇、人员、金融等各方面的便利和支持。合作区以工业项目为主,同时涵盖了加工制造、物流、保税、技术开发、商贸和现代服务等主要产业的国际化产业基地。目前,入驻合作区的28家企业中,有中埃宏华石油机械公司、国际钻井材料制造公司、西电高压电器有限公司等能源领域企业,也有中纺机(埃及)无纺布公司、华晨埃及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旺奇照明器具(埃及)有限公司等生产制造领域企业。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8月,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经有28家中外企业入驻,累计注册资本超过5亿元人民币[7]。因此,要切实发挥好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中埃合作中的重要平台作用,加大合作的领域和力度,推动中埃合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五)积极推动中埃在重点领域的交流合作
1.在经贸方面的合作。首先,调整投资政策,重点鼓励能吸引基础加工业和有利于延长工业产业链的项目。尤其是吸引从基础原材料开始到最终出成品的“一条龙”的行业。其次,选择一些埃及资源充分的初加工行业或者半成品原料行业,扩大出口。重点要放到增加企业数量上。最终目标要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进行深加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再次,积极参与埃及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中国建筑、路桥、电信等企业提供商机。特别是建好西北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可为中埃经济合作树立标志,也为中国企业走向埃及市场提供平台。最后,应鼓励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埃及转移,将中国剩余和闲置产能移至埃及。这既符合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又可使相关产品享受埃及与欧盟和阿盟国家零关税待遇,并借助埃及的区位优势和航运便利,开辟欧洲、非洲和中东市场。
2.在教育方面的合作。第一,加大合作办学力度。中埃双方在开展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应采取一对一合作或一对多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单方投资与双方投资、局部合作与整体合作等多种模式。第二,进一步增加对证书和学位的相互认证。1997年中国与埃及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证书、学位的协议》。希望通过此项合作,使中埃双方更多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位和证书。第三,建立校际交流与合作的长效机制,定期互访,互派教师讲学。推动建立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常设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三方优势,实现中阿人才培养的资源共享和成果互惠。第四,增加双方互派留学生的名额。中国公派留学生数量极为有限,有必要适当增加,以便为不断扩招的中国阿拉伯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多进修机会。同时增加埃及来华留学生名额,为中埃关系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埃及方面的人才。
3.在农业方面的合作。其一,加强农机化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合作。埃及农机化体系缺少国际先进水平的农机试验机构、设备和专业人员。中国在农机化技术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接近,完全能帮助埃及提高农机化水平。据了解,埃及自产的农产品加工设备只能满足30%的需求。中国可以在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出口方面与埃方合作。另外,中国应向埃及提供农业技术援助,帮助埃及实现小麦大幅增产。鼓励有实力的中国农业公司前往埃及投资,在取得合理回报的同时,帮助其解决温饱问题。其二,在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方面进行合作。埃及是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国家,由于水资源缺乏,埃及政府十分重视旱作农业的研究,注意培育和筛选抗旱良种、研究节水机械和改进节水技术。这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成效。这些旱作农业技术比较适合中国的农业和农村条件,应当借鉴。
4.在防沙治沙方面的合作。埃及96%的土地属于荒漠地区。埃及在沙漠化治理方面具有多学科结合、系统性强的特点,能对沙漠化土地资源进行数量化评估,尤其在热带沙漠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和保护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埃及对荒漠土地的开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国人地和食品供应的矛盾,而且为世界其他荒漠地区的开发积累了经验。在土地沙化严重情况下,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防沙、治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因此,中埃两国可以就防沙、治沙,防止耕地沙漠化等方面开展技术交流,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近年来,宁夏在世界防沙治沙界名声显赫,取得了宝贵的治沙经验,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的充分肯定和推广应用。同时,世界上著名的防沙治沙研究所也设在宁夏。宁夏还成为中国第一个“人进沙退”的省区。2009年11月,宁夏决定在宁夏生态工程学校的基础上,建设“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防沙治沙大学)”。今后,可以推动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与埃及方面在专家资源、学术交流、人才互培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交流双方在防沙治沙方面的课题。
5.在能源方面的合作。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石油的需求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埃及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大量油田尚未开发,中国石油企业可积极参与埃及油气勘探开发和油田服务。目前,埃及政府加大对该领域的投资,特别是吸引外资进入。中国有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的技术、力量和资金,这是中埃间深化能源合作的良好基础,应当采取新思路实现双方需求互补、合作共赢。埃及的风能资源约占地区总量的57%,苏伊士运河地区的常年风速为10米/秒,是世界上常年风速最高的区域之一,年有效风时多达3900小时。红海的亚喀巴湾沿岸以及东西部沙漠地区也蕴藏了丰富的风能资源。埃及的太阳直射辐射强度达到每平方米2000千瓦小时~2600千瓦小时,主要日照地区每年有效日照时间达到2400小时以上[8]。但目前在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上基础比较薄弱,而中国在这些清洁能源方面的技术优势,将为两国在新能源开发和使用的合作上提供广阔的空间。
6.在旅游方面的合作。中埃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互补性和相似性为两国的文化旅游交流造就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可延长现有旅游资源的产业链,努力提高旅游附加值。比如,可在宁夏沙湖和沙坡头推广沙疗项目。同时,要突出特色,开设骑马、射箭、赛驼、猎鹰等特色项目,以迎合埃及游客爱好。可派双方专业人员参加对方的旅游推广活动,鼓励双方的知名旅游企业相互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来推进两国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积极鼓励两国投资者在对方国家投资旅游业和饭店业,推动两国旅游交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7.在图书出版方面的合作。两国可深入挖掘民族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结合时代特点,通过产品贸易、版权贸易和联合出版等方式,在版权输出书目、图书翻译出版发行、委托翻译出版发行、数字文本出版发行、人才培训合作以及图书文化交流活动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介绍给埃及,同时把埃及的优秀文化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并推动中国和埃及乃至阿拉伯世界在文化方面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执笔:李喆、周晓军)
参考文献:
[1]王林聪:《中国与埃及经贸关系简析》,《阿拉伯世界》, 2006年第1期。
[2]安惠侯:《持续发展与巩固的中埃关系》,《西亚非洲》, 2010年第4期。
[3]王正伟:《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1第二辑)》,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1年。
【注释】
[1]《持续动乱使埃及经济雪上加霜》,宁夏新闻网, http://www.nxnews.net/2011-11-30。
[2]《埃及旅游收入明年料将反弹》,《东方早报》, 2011-12-30。
[3]《埃及经济复苏仍面临多重挑战》,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2011-09-18。
[4]《从动乱中走出的埃及经济》,《中国联合商报》, 2011-02-25。
[5]《综述: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谱写两国经贸合作新篇》,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2011-09-22。
[6]《中国援建埃及渔业与水产教学培训中心项目开工》,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2011-05-17。
[7]《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累计注册资本超过5亿元》,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2011-09-21。
[8]《埃及认为与中国开展新能源合作前景广阔》,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2010-01-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