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东转型下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关系分析

中东转型下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关系分析

时间:2024-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抓住新机遇,促进新发展 ——中东转型视野下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浅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李伟建中东变局已经持续一年半,虽然前途未卜,但很多原先不甚清晰的问题已经逐渐明朗。而这也必然引发我们对新形势下中国的中东外交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深刻思考。同样,学界对于中东变局对中国的中东外交及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究竟是挑战多于机遇,还是机遇多于挑战也有诸多讨论。

中东转型下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关系分析

抓住新机遇,促进新发展
——中东转型视野下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浅析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李伟建

中东变局已经持续一年半,虽然前途未卜,但很多原先不甚清晰的问题已经逐渐明朗。从整体看,该地区以推翻国家领导人和旧政权为特征的多米诺骨牌式的群体性动荡到叙利亚危机全面爆发而达到高潮,也将随着叙利亚危机的解决(不管什么结果)而告一段落。但如果将中东变局视作该地区国家向现代转型的一部分,那它才刚刚开始,而且将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从局部看,叙利亚和伊朗危机依然严峻,是影响未来地区形势发展的最重要变量。其发展不仅影响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地区国家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引发冲突就将对整个地区安全局势构成严重威胁。从发展趋势看,变革之风已在地区悄然吹起,阿拉伯国家将渐次进入深化变革和转型的长期过程。当前的转型主要反映在国内政治方面,但阿拉伯国家的转型需求是全方位的,其中社会文化的转型更具深意,很大程度上决定转型的方向和成败。同时,地区内部各种政治力量、传统文化、宗教及社会思潮都试图在阿拉伯国家转型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和影响力,而全球政治的变化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样将对地区转型产生重大影响。并且,这种外部世界发展对阿拉伯国家转型的影响未来将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而这也必然引发我们对新形势下中国的中东外交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深刻思考。

事实上,2011年以来,国内学界对中东变局对中国政治经济、中东政策及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影响已进行了多次的讨论,虽然至今仍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随着事态发展的深入,学者们在一些原先有较大争议的问题上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例如,中东动荡初期,不少学者对中东乱局将牵制美国战略东移抱有幻想,而今,在美国采取了一连串实质性战略调整举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有人对此表示怀疑或者心存侥幸。

再如,动荡初期西方一些舆论试图将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引向中国,国内也有人想借机煽动社会动乱。很多学者因此忧心忡忡,有些学者则大谈阿拉伯“民主革命”对中国的意义。现在来看这种担忧与期待都不符合问题的本质和现实的发展。担心中国会受牵连的人,从根本上忽略了中国与动荡国家国情的明显不同,而那些简单地将中东变局视做是一场“民主革命”的学者,要么本身并不熟悉中东的情况,更多地受西方舆论的影响,要么本身对中东乃至中国的民主化抱有很大的期待,更多体现的是其个人的价值取向。

同样,学界对于中东变局对中国的中东外交及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究竟是挑战多于机遇,还是机遇多于挑战也有诸多讨论。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学者们的思考对中国未来中东政策的制定及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发展仍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不过,笔者在参与多次讨论中也观察到一个现象:学者们更多是从微观的视角针对具体事件及问题的发展分析其影响并提出应对之策,而从战略层面,结合国际形势变化及中国外交转型的大趋势来前瞻性地探讨中国中东外交的应变之道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讨论相对较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笔者感到,这其实也是中国中东研究领域的一种缺憾。

众所周知,当前中东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将这种变化放到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看,会发现它与当前国际体系转型和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演化是有密切的关联的,而中国正是促进当今国际体系转型和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最重要的变量之一。

未来十年是国际新秩序逐渐成型的重要时期,中国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从地区性大国变为全球性大国的角色转换。这意味着:第一,中国将更多地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并且要在一些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同时也更积极主动地在国际舞台表达自己的观点。“中国作为一个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国家,对世界上许多重要问题的责任和义务,已经远远超出了过去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应该在国际事务中充当更积极、更主动的角色。”[1]第二,中国越来越拥有全球范围的地缘政治和经贸利益,也因此具有了全球范围的安全需求。第三,中国要借建设文化强国之势发展出与中国硬实力相匹配的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第四,中国与美国及西方大国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竞争将更激烈,经济利益摩擦会增多,中国外交将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和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

在上述情况下,中国外交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转型期,逐渐由应对性的“大国小外交”向塑造性的“大国强外交”转型,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对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中美关系、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等都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政策的调整。中国的中东外交是中国整体外交的一部分,因此,中国的中东外交也必须与中国总体外交的转型相协调,进行必要的调整。笔者认为,即使中东没有发生巨变,基于全球政治及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的变化及世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我们也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新评估中国的中东政策及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并对相关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东变局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们对现有的政策的反思。在当今国际体系、中国自身和阿拉伯国家多重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可以在未来中东的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阿拉伯国家的转型可以为中国提供怎样的机遇?新形势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发展模式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不仅非常值得我们探讨,而且有了一定的迫切性。

以下是本人的几点思考:

(一)调整思路,确立以我为主的指导思想(www.daowen.com)

这里所说的“以我为主”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我利益为主”,而是要更多体现出主动性和塑造性。包括主动设置相关议题,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而不是被动地陷入西方设置的议题陷阱,不得不在西方的霸权语境和话语系统里忙于应对。还应包括基于自己对事态的判断和我必须坚持的原则立场,对中东的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主动提出自己的主张,而不是被认为是躲在某些国家的后面,并且不必太过顾忌一些国家的想法(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投反对票及其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加以认真研究)。中国的中东外交要配合中国总体外交转型,当然要做一些思路和政策的调整,而当前最重要的是培养这方面的意识。

(二)扩大视野,树立新的利益观

过去我们经常听到西方国家批评中国在中东就是为了谋求石油利益,近年来这些声音也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出现。这当然是不客观的。中国在维持中东地区稳定和参与热点问题的解决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必须要承认,很长时间来,即使在中国国内,许多人说到中国在中东的利益首先会想到也是能源安全、商品市场、工程承包和劳务市场等这些相对狭隘的物质利益。利比亚撤侨后,不仅是境外舆论,很多国内媒体包括一些学者都将企业在利比亚的损失放得很大,从而影响了他们对中国政策的正确理解。笔者以为,中国发展到今天,国家利益的内涵已经大大丰富了。国家的舆论安全、形象塑造、议题设置与国际话语权的确立、软硬实力和影响力的提升等都是国家利益的重要部分。中国未来的中东外交都应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7月在中国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提出的“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的要求应该在中东外交中有所体现。

(三)顺应变化,细化政策

显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但必须考虑中东目前出现的许多变化来制定不同的政策。以阿拉伯世界为例,阿拉伯世界的分化自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便日趋明显,阿盟各国在这次中东变局中的矛盾和分歧进一步凸显。不仅各国利益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对中国需求——无论是政治和经济的也有很多不同。中国在不同问题上与不同阿拉伯国家间出现意见分歧,将来会越来越多,成为常见现象。这对习惯于把阿拉伯国家视为一个整体利益集团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新情况。过去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同中东各国关系的传统做法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过去阿拉伯国家常常抱怨阿盟缺乏统一的对华政策,阿盟手中的22把钥匙(22个成员国)开不了中国一把锁。现在中国遇到同样的难题,中国这一把钥匙不仅很难去开22把锁,有时还会妨碍我们去开中东其他国家的大门。虽然有种种挑战,但在中国大部分学者眼里,中阿关系发展前景依然被普遍看好。而笔者认为,我们既要预见到新形势对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各自的发展及中阿关系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更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双方在新形势下实现互利合作的新途径。未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将建立怎样的新型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塑造。而如何去塑造又取决于我们的战略目标和有没有相应的政策手段,对此,我们必须做长期战略考虑,并根据各国不同情况细化相关政策。

(四)抓住中东转型机遇,拓展中东外交

从世界发展大势及地区国家转型现状看,阿拉伯国家未来的对外关系重点将会从过去的主要集中在欧美向追求更多元的国际合作调整。以海湾国家为例,笔者在近期对卡塔尔等国的访问中感觉到,海湾国家越来越意识到过于依赖美国是其外交的严重缺陷,一些海湾国家的外交官与学者表示,海湾国家未来将加快外交多元化步伐,并在安全上寻找更多合作伙伴,新兴大国将成为地区各国关注重点。他们明确表示,中国对他们国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那些处于政治转型中的国家更是对发展与中国的合作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这些国家的当务之急是重建经济、稳定社会。这与中国的内外政策目标是一致的,双方会有许多新的合作机遇。这些国家尤其对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巨大的经济实力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应把握时机,加大对这些国家的关注和投入,在帮助中东恢复经济和稳定地区局势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笔者在近期访问阿拉伯国家时,有许多学者甚至包括一些西方学者建议中国可以将阿拉伯转型国家作为中东外交重点,在帮助转型方面发挥作用。中国有丰富的转型经验可以与这些国家加强交流合作。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已经进入转型,有这方面的需求,沙特和约旦可能是下一个转型国家,他们认为这是中国提升影响力的很好机会,中国必须抓住。笔者认为,中国可利用经济优势,根据这些国家的不同情况及时施以援手,以经济援助带动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加大对中东公共外交的力度,密切社会交流,加强双边关系中思想文化内涵的构建。同时要着力展示中国发展成果,并就国家发展道路、转型模式等开展交流,与之分享转型经验。加深中东国家对中国发展模式的理解和认同,让阿拉伯人真正感受到中国帮助的价值,以此增强中国对中东社会转型的正面影响。如此,既可提升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也可平衡与中东其他国家的关系。

【注释】

[1]叶自成、杜鹏:《世界形势大调整大改革中的中国外交》,《国际展望》, 2012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