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所需宁夏所能
——“宁夏中枢”推动“向西开放”战略
加强宁夏、新疆、甘肃等省区面向西亚、北非国家和地区开放的“向西开放”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加快实施步伐,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努力促进世界各国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各省(区市)的经贸合作、项目洽谈和友好交流,由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以下简称“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已成功举办两届,并成为继“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之后,中国区域性对外开放的又一新平台。“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通过高峰论坛、会展博览、经贸洽谈和文化交流四大板块,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高层次对话平台。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多个民族聚居于此,伊斯兰教成为他们的精神纽带。从西夏时期到今天,宁夏成为各民族交融的和谐之地,成为英雄辈出的锦绣之苑。
宁夏和阿拉伯世界的长久友好历史超越了彼此间的地理距离。人们在谈及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友好交往时,总会想到7世纪先知穆罕默德的告谕——“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曾派遣使者于唐朝永徽二年(651年)途经宁夏到唐都长安朝见高宗皇帝,开创了两国两地间官方友好交往的先河,在中阿交往史上留下佳话。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中阿文明和中阿人民联系在一起。
过去几十年中,中阿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友谊。进入新世纪,中阿关系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双方政治交往和互信不断增强,经贸、投资等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2011年西亚、北非局势出现动荡,中阿双方始终能够从双方的长远利益、战略视角,去看待和处理中阿关系,中阿人民的传统友谊并未因此受到影响,中阿友谊仍然健康地发展。在经贸领域,2011年,中阿贸易额达到近200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34.7%。双方相互投资也在逐年攀升。
笔者曾长期在中国驻阿拉伯国家使领馆工作。近年来,又多次到访西亚、北非地区。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不断加强中阿双方的文化经贸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友谊与合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为此,深入研究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经济合作问题尤显重要,这将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深化同阿拉伯国家关系,开展经贸、人文交流合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深化中阿文化、经贸交流合作是时代需要
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阿拉伯国家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其丰富的油气输出和源远流长、影响巨大的伊斯兰文明体系,无不具有鲜明的战略意义。因此,在世界格局变化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重建过程中,阿拉伯国家成为任何大国都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争取的“战略板块”。半个多世纪的峥嵘岁月里,中阿人民共同走过了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漫长历程。中阿人民凝聚了深厚友情,加深了相互理解,创造了共同财富。中阿各国间的传统友谊、政治互信、经贸互补和相近价值观,成为中阿各领域友好合作得以深入推进的坚实基础。2011年以来,西亚、北非地区陆续出现了动荡局势,对地区和平与稳定造成影响。而在西亚、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中,中国表现了坚定立场,中国尊重这些地区人民追求变革、发展的愿望诉求,支持他们选择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政治体制,主张其通过政治、和平的手段解决有关分歧和矛盾。
随着阿拉伯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影响力的逐步提升,阿拉伯国家与中国深化友好合作关系的意向进一步增强。这是阿拉伯国家在寻找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重要势头。虽然这只是一些国家作出的战略决策,但都不是权宜之计。而这一趋势还将随着国际格局的进一步演变,不断加强。
在政治上,阿拉伯国家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持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希望中国以更积极的姿态介入西亚、北非事务,支持阿拉伯国家的立场,推动地区热点问题得到公正解决。在经济上,这一地区的产油国看好中国市场,希望与中国建立稳定的供油关系;这些国家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兴趣日增,正逐步加大对华投资;而他们也要求中国加大对他们的投资,希望中国继续扩大对他们的援助,并愿意与中国公司签订工程承包和劳务合同,要求中国向它们转让高新技术。在人文方面,阿拉伯国家愿加强与中国的文明对话,在文化和新闻等方面加强交往与合作;他们也希望了解和借鉴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中华文明。(www.daowen.com)
三、中阿具有深化和加强文化、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
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都具有的优势,这是深化和加强双方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作为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文明,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为人类贡献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文化,始终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本质特征。不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立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前提。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广泛的文化沟通与合作来寻求答案。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作为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对人类文明进步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丰富知识,都能在双方的古代文明中找到源头。先贤们的思想分别奠定了不同文明思想体系的基石,既特点鲜明,又开放包容。如提倡和平、仁爱、宽容、中庸、大同与和谐的理念,塑造了中华民族富于理想、坚韧不拔、宽厚仁爱的性格特质与民族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这种价值观的体现。伊斯兰教也倡导和平与宽容,《古兰经》中有100多处提到“和平”。近些年,伊斯兰世界也在探讨弘扬“中道”,反对极端主义,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与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和谐”“仁爱”“自然”的文化理念以及和平、“和而不同”等,都具有共通之处。这些理念和主张都可作为普世价值,同时也是中阿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中华文化、伊斯兰文化在新的历史阶段同样面临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在与不同文明交流中更好地和谐发展的问题。
对于渴望交流的人们来说,地理上的距离从来都不是问题。15世纪,中国穆斯林航海家郑和曾到过佐法尔、亚丁、麦加、索马里等地,成为传播友谊和增进交流的使者。伊斯兰教自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并不断发展。今天,中国有10个民族2000多万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历史的长河里,两大古老而璀璨的文明不仅各自积淀深厚,而且交相辉映,这为中阿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交流是心灵沟通的纽带。要对一种文明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了解其真谛。笔者在埃及工作期间,曾多次聆听伊斯兰世界最高学府爱资哈尔大学教长等对伊斯兰教教义的宣讲。这些宣讲既引经据典,又深入浅出,不论是否信奉伊斯兰教的人,都能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比如在讲到“吉哈德”一词时,教长会从词的原意说起,说“吉哈德”是动词“努力”一词的词根,在不同时境“吉哈德”有不同含义:当国家受到外来入侵时,就要奋力抗击,不怕牺牲;在和平时期,每个人都要勤奋做好本职工作,公务人员更要廉洁奉公。笔者认为,通过对话和交流更深入地了解伊斯兰文明的内涵,不仅有利于促进同伊斯兰世界的友好交往,对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的和谐稳定也是有利的。
四、推动中阿文化、经贸交流是深化中阿友好合作关系的现实需要
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人文、经贸交流合作方面,宁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阿所需宁夏所能”,经过多年努力,宁夏在中阿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等方面起到了中枢作用,积累了促进中阿间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宝贵经验。在2011宁洽会暨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政府积极组织筹备,通过大批量、高密度的“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共签约项目36个,项目资金额达516.645亿元。36个项目中,投资类项目33个,投资金额为512.6亿元;贸易类项目3个,贸易额为4.045亿元。投资类项目中,合同项目14个,投资金额为222.3亿元;协议项目19个,投资金额为290.3亿元。宁夏已经在中阿人文、经贸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宁夏中枢”的积极推动下,中阿人文、经贸交流合作从小到大,内容不断丰富。面向未来,中阿双方交流合作要取得更大的进展,笔者认为,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中阿经贸论坛框架下的中阿人文、经贸交流合作机制,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中阿在2004年就建立了中阿合作论坛,并建立了10多个合作机制,人文与经贸合作应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机制。宁夏回族自治区应从战略高度进一步予以重视和研究,以良好的机制培育交流和贸易机会,促进“宁夏中枢”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要进一步落实已签订合作交流协议的各项内容,促进互利双赢。三是要进一步全方位推动“宁夏中枢”在中阿双方交流互动中的积极作用。四是要进一步支持做好对中阿人文、经贸合作的理论和形势研究工作。五是要继续支持做好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语言专业教学和学生交流工作。只要中阿双方共同努力,中阿人文、经贸交流与合作一定会持续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中阿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们需要寻求文化、经贸交流的多样化发展,谋求不同文化间的求同存异,建立多样化对话机制,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和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在这方面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