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东形势与中阿关系:埃及大选的启示

中东形势与中阿关系:埃及大选的启示

时间:2024-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埃及大选看中东形势及中阿关系外交部杨福昌一、埃及选出新总统重重矛盾难解2012年6月24日,埃及最高选举委员会宣布,穆斯林兄弟会的候选人穆尔西在第二轮投票中当选为埃及总统,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埃及总统选举落下帷幕。7月8日,穆尔西发布总统令,恢复被军方解散的人民议会,直至选出新议会。总统竞选时,穆尔西提出如他当选后的百日计划和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穆兄会称之为“复兴计划”。

中东形势与中阿关系:埃及大选的启示

从埃及大选看中东形势及中阿关系

外交部 杨福昌

一、埃及选出新总统 重重矛盾难解

2012年6月24日,埃及最高选举委员会宣布,穆斯林兄弟会(以下简称“穆兄会”)的候选人穆尔西在第二轮投票中当选为埃及总统,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埃及总统选举落下帷幕。这次选举在埃及创下五个第一:这是第一次不是由执政党控制,而是多党参加的选举,应视为群众呼吁改变政治僵化、推进民主改革的一个成果;这是埃及1952年革命后,第一次出现了一位非军人总统;这是埃及穆兄会被压抑80多年后,第一次参加选举即胜利当选;穆尔西当选成为阿拉伯世界的第一位穆兄会总统;这次选举也是埃及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宪法、没有议会情况下举行的选举。

穆尔西于6月30日宣誓就职,军方随即将管理国家的权力移交给新总统。穆尔西此前辞去了在穆兄会和自由正义党(以下简称“自正党”)的职务,但这并不能撇清他和穆兄会从思想到行动上的联系。穆尔西是穆兄会和自正党提出的总统候选人,其竞选纲领“复兴计划”也是穆兄会和自正党提出的,穆尔西当选后自然要落实竞选时的承诺。以这样的背景出任总统会面临不少问题:

第一是如何处理好同军方的关系。过渡期间,军方同伊斯兰力量有过不少争斗,在总统选举第2轮投票前后,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采取了两项措施,旨在削弱宗教的影响,一是根据最高宪法法院的裁决,军方于6月15日致函穆兄会和萨拉菲派占多数的人民议会,议会从15日起解散。二是军方于6月17日晚公布了“补充宪法宣言”,主要内容是: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成员有权决定军方的一切事务;总统只有在军方最高委员会批准后才能对外宣战;如总统要求军队介入民事事务,维护社会治安,也需经由最高委员会批准;在新议会选举产生前,军方代行议会职权。此次修正宪法宣言,使军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权力,削弱了总统权力[1]。宣言的出台恰在总统第二轮投票结束后,各种迹象表明穆尔西领先,故针对穆兄会的目的明显。穆尔西6月29日在解放广场向群众发表讲话,内容多处针对军方,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6月30日报道,穆尔西“坚称他将成为全体埃及人的总统,并将掌握一切传统的总统权力进行统治”[2]。《半岛电视台》网站29日报道称,穆尔西的讲话向军方“发起了多项挑战”,例如他坚称“没有制度凌驾于人民之上”批判寻求规避议会监督的军队[3]。自1952年埃及革命后,军队一直是埃及社会的中坚力量,此前的历任总统均为军人,军队不乱,埃及就不会乱。过去一年多的动乱中,军队内部保持了团结,目前不但不会减少其在社会发挥的作用,还会不断加强。穆兄会领导人上台享有“革命”“民主”“民选”的强势,打着全民总统的旗帜,也是不会做让步的,今后双方的较量会继续,不排除出现激烈的交锋。7月8日,穆尔西发布总统令,恢复被军方解散的人民议会,直至选出新议会。此举剥夺了军方在“宣言”中申明的“代行议会职权”的权力。可以说这是双方交锋的开始。

第二是如何实现全民团结,避免分裂。从第2轮投票情况看,投票率仅占选民的51.8%,穆尔西获51.7%,算来也就是四分之一多一点的选民支持率,当然未投票者中还有部分支持者。从第2轮投票中大体可以看出,支持穆尔西的多是南方的一些省份以及伊斯兰教人士,支持另一候选人沙菲克的多是北方的一些省份,还有基督教徒以及一些支持世俗制的党派、组织。从选民分裂可看出社会的分裂,故穆尔西上台后多次强调他是全民总统,要实现团结,不打击报复。

第三是国家政体是搞世俗制,还是搞伊斯兰制。这一问题在解放广场曾进行过辩论,穆尔西曾表示过希望实行伊斯兰法律[4]。军方和大多数政党则多次重申,埃及是一个世俗国家。面对不同的社会呼声,穆尔西在6月30日的就职演说中,明确表示要建立一个世俗国家。这是真心的宣示,还是权宜之计,值得观察。埃及是一个伊斯兰国家,搞政教合一是有基础的;埃及又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国家,曾长期受西方文化影响,多数人不会接受伊斯兰化的政教合一国家,埃及不会成为像伊朗那样体制的国家,为此各方进行一定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正确地定性国家体制,既要顺应大多数呼声,又不同穆兄会的宗旨相悖,无疑是新总统面临的一项艰难任务。

第四是如何恢复受重创的经济,履行竞选的诺言。这几年埃及经济一向保持5%左右的增长率,动荡后的2011年仅增长1.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增长率将为1.5%。局势动荡使旅游业下降了30%,这是官方统计,实际情况可能还要差。有报道说,南西奈旅馆入住率还不到10%,在开罗的一家中餐馆原有三个店,动荡后关闭了两个店,剩下的一个店也很萧条,门可罗雀。旅游业低迷不但影响了外汇收入,还给广大从业者造成很大困难。资金短缺是经济困难的重要表现之一,国家财力有限,各方承诺的援助迟迟不到位,无外援则发展困难。詹祖里总理在2011年12月22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对此多有抱怨,他说:“八国集团在法国多维尔开会允诺向埃及和突尼斯提供350亿美元,至今一文也未收到;阿拉伯兄弟决定以援助和优惠贷款形式向埃及提供105亿美元,至今只收到10亿美元;美国答应提供22.5亿美元,至今什么也未收到;美国2008年遭遇经济危机时,呼吁世界帮助它,危机解决后未流出一元钱,埃及则在几个月内流失90亿美元而未来一个投资者。”[5]据报道,沙特答应的20亿美元现已基本到位,2012年6月2日沙方已将10亿美元存入埃及中央银行,支持埃镑。总统竞选时,穆尔西提出如他当选后的百日计划和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穆兄会称之为“复兴计划”。百日计划要解决5个问题:社会稳定、垃圾、交通、大饼、燃料。“复兴计划”则提出了一些中、长期的设想,如:失业率现在为12%,2016年降至7%;通胀率现为11%,2016年降为经济增长率的一半;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为2200亿美元,至2023年达到478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为2550美元,至2023年达到4900美元。从总值和人均看,都是12年内大致翻一番,因此“计划”要求年增长率达到7%[6]。在经历这样大动荡后将增长率定为7%,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可以肯定地说,至少头几年是达不到这个速度的。任何国家都一样,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动乱令外资和游客裹足不前,埃及领导人因此将实现社会稳定列为百日计划的首项。只有稳定还不够,还应有政策、规划、环境、人才、资金等要素,埃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任重道远。

埃及遇到的问题也是其他经历动荡的中东国家遇到的问题,当动荡过去,新的当权者首先考虑的是发展经济,以满足群众在游行示威时提出的诉求,而这种努力又往往被在动乱中引发的宗教、部落、派别纠纷所削弱,如埃及选举中暴露出的不同声音需要一定时间解决,而利比亚发生的部落武装冲突,解决起来更难。

二、叙利亚尚未走出危机

叙利亚自2011年3月15日发生动荡已过去一年多,是中东动荡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这期间,叙也同其他发生动荡的阿拉伯国家一样,经历了群众游行示威、军警同示威群众对抗、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冲突、内部伤亡越来越多、外界干预越来越大等过程。在长期动乱期间,政府还于2012年2月份举行了全民公投,修改了宪法,并于同年5月7日进行了议会选举,在这次选举中,除复兴党外,还有7个新组建的政党参加,虽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以下简称“复兴党”)占优势,但搞多党制选举是新的尝试。

国内动乱,国外压力巨大,巴沙尔何以能坚持到今天,究其原因,似有以下几点:第一,复兴党的作用显现。复兴党创立于1947年,是一个泛阿拉伯的民族主义政党,目标是复兴阿拉伯民族。叙利亚复兴党于1963年执政至今,该党组织严密,根基深厚,入党审查严格,考察期长,政府要员、社会精英多为该党党员。动荡一年多来上层基本抱成一个团,既有利益因素,也有党派的因素。第二,现政权仍得到不少人支持。复兴党的治国理念中有照顾到普通大众的一面,得到认可。在2月26日公投中,有837.6万人投票,占选民总数的57.4%,其中89.4%支持新宪法,在议会选举中,投票率达到51.26%,两次的投票率都超过了一半。第三,军队保证了政权稳定。叙有40万军队,装备精良,叙反对派的武装“自由军”不到万人,多为军方退役、倒戈人员,获得来自土耳其、沙特、卡塔尔等国在武器、资金等方面的援助,有一定战斗力[7]。单从军力相比,自由军同政府军是有差距的。第四,外部因素也起了一定作用。2月4日安理会涉叙决议草案被否决,阻断了外国直接武力干预叙利亚之路,避免了利比亚事件重演。美国及北约等国正在绕过联合国,分别在突尼斯、土耳其、法国举行了三次“叙利亚之友”会议,只邀请反对派参加,不邀请政府参加,倾向明显,支持一派打击一派。虽然外界支持反对派的努力不断,终是没有合法的依据,不敢贸然动武。

自从安理会任命安南为解决叙问题特使后,国际社会对他都寄予厚望,希望他的使命成功。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第一,叙问题的解决是以停止暴力、进行对话、实行改革为目的,还是以巴沙尔下台、实现政权更迭为目的。动乱的起始原因是要求改革,现在好像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巴沙尔不下台则一切免谈。希拉里国务卿4月1日在土耳其举行的第二届“叙利亚之友”会议上明确地说“我们认为巴沙尔必须下台”[8],改变了叙人民行动的初衷。第二,叙利亚已渡过了群众游行示威阶段,进入了双方武装对抗时期,要想终止暴力,减少人员伤亡,外界应该呼吁双方都停止军事行动,推动各方走上和平解决问题的道路。但有一些国家并未朝这个方向走,而是大力扶植、壮大反对派,加剧同政府对抗,人员伤亡增加。希拉里国务卿在第二届“叙利亚之友”会议上宣布,美向帮助叙利亚人民的国际组织新增约12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这使美国的援助总额达到2500万美元;她还首次确认,美将向反对派提供卫星通讯设备,还有夜视设备[9]。另据《纽约时报》网站4月1日报道,“全国委员会”成员穆勒哈姆·德罗比透露,反对派已确定会获得1.76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和另外1亿美元用于向士兵发工资[10]。第三,要同安南的努力相向而行,而不是背道而驰。“叙利亚之友”大会决定承认叙最大的反对派组织“叙利亚全国委员会”为叙人民和反对派的合法代表[11]。这种做法同安南唱的不是一个调;从逻辑上也说不过去,因为在公投中还有数百万选民支持政府。6月30日,叙利亚问题“行动小组”外长会议在日内瓦举行,各方就在叙建立“过渡管理机构”达成一致。叙政府和反对派就该机构组成问题态度不一,安南看到这一难点,他在称赞“这是富有成果的一天”后,表示希望在一年内看到有关叙利亚建立过渡管理机构的实质性进展[12]。巴沙尔7月1日在接受一家土耳其媒体采访时说,“总统一职对我而言其实很‘无所谓’ ”,他愿意放弃这个职务,不过最好是在大选后,或在安南提出的临时过渡联合政府成立后[13]。这不过是做一个姿态,真要他下台,他周边的人会阻拦,另外,穆巴拉克的下场对他也是前车之鉴。国际社会就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努力始终未停,希望国内两派采取务实态度,国际社会朝着安南的计划努力,使叙危机早日有结果。

三、中国对中东动荡的态度与中阿关系

阿拉伯国家同中国有长期的友好关系,自从2010年底中东发生动荡后,中国一直密切关注,站在朋友的立场,希望动乱早日过去,恢复稳定。

中国对动荡中国家总的态度是:尊重人民群众的合法诉求和要求改革的愿望;劝和促谈,希望当事双方、政府和反对派,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反对动用武力,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反对外国干涉,干涉会徒增问题的复杂性,使问题更难解决。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从未以对某个领导人的好恶而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更没有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激化矛盾;也没有枉顾他国主权,妄自指责某某领导人已失去合法性,而是尊重本国人民的选择。

中国2012年2月4日在安理会关于叙利亚决议草案上投了反对票,这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接受了利比亚问题的教训而采取的立场。投反对票后,中国于3月4日提出了自己对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六点主张,主要内容是:叙政府和有关各方立即停止暴力活动;叙政府和各派别立即开启包容性对话;中方支持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协调人道主义救援努力;国际社会有关各方应切实尊重叙利亚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尊重叙利亚人民自主选择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为叙利亚各政治派别开启对话创造条件、提供必要建设性协助并尊重其对话结果;中方不赞成对叙利亚实施武力干预或强行推动所谓“政权更迭”,认为制裁或威胁使用制裁无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中方欢迎联合国与阿盟共同任命叙利亚危机联合特使,支持其为推动政治解决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安理会成员应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的这六点主张出台于安南开启调解活动提出他的六点主张之前,细加对照,会发现两者有不少吻合之处。于6月30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叙利亚问题“行动小组”外长会议上,中国外长谈了四点主张,重申了中国的立场:第一,始终坚持政治解决的正确方向;第二,坚定支持安南特使的斡旋努力;第三,切实尊重叙利亚人民的自主选择;第四,对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既要有紧迫感,同时也要保持耐心。但中国在安理会投的反对票还是引起了不小的反应。(www.daowen.com)

中国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原则投下了反对票。从国际角度讲,维护了《联合国宪章》中关于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从自身讲,维护了中国一直强调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这样做不能解读成为了保护巴沙尔政权,中国一向认为一国的事务应该由该国人民解决。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有其合理性,因为符合“宪章”规定,有法理依据;也有一贯性,过去、现在、将来中国都是,也都会这样做。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在实践上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为施加干涉者都是大国、强国、富国。中、俄投反对票使美国气急败坏,张口就骂两国“恶心”“卑鄙”,因为这两票打碎了美国为所欲为的梦想,阻遏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霸道。中国投这一反对票也使一些阿拉伯国家不理解,甚至引起一些不满,特别是海湾国家。海湾国家反叙态度强烈,因为叙利亚同它们的对手伊朗站在一起;另外,教派不同也是考量的因素,因此它们大力支持叙反对派。中国的立场似减弱了它们的努力。如前所述,中国并未支持任何一方,而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劝和,以和平手段解决危机。安南被任命为特使后,也在劝政府和反对派停火,截至4月12日,叙当事双方表示接受安南倡议,曾一度出现脆弱的相对平静局面,国际上和平解决叙问题的呼声日高,足以证明中国劝和促谈立场的正确性。中阿间出现的上述问题是一时的,中阿友好关系的大局不会受到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伯国家会越来越体会到同中国交往是令人放心的,因为中国不会干涉它们的内政,也不会有同西方打交道时的担心,因为不知何时会踩到西方的红线,然后一脚把你踢开。现距2月4日中国投否决票已过去5个多月,从各方反应看,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在慢慢地转变,它们认识到中国是一个讲原则的国家,它采取的立场的确不是谋私利,也不是支持某个人,而是为了地区的和平和利益。中阿双方于2012年5月31日在突尼斯召开了中阿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会议公报中,双方在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方面达成广泛共识,中方表示“赞赏并支持阿盟为此所做的积极努力”。阿方表示“关注中方为解决叙利亚危机所做的努力,并对此表示赞赏,期待中方为此发挥更大作用”。

在阿拉伯国家发生动荡的2011年,中阿双边贸易不降反升,这是人们没有想到的。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959亿美元,比2010年的1454亿美元增长34%。石油贸易达12135万吨,价值937亿美元,非石油贸易超过了1000亿美元,说明双方互补性强,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贸易还在增长。从国别看,除利比亚下降57%、叙利亚下降1.5%外,其他国家均有增长,沙特、阿曼均增长48%,阿联酋增长36%,埃及增长26%。在中阿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上,双方一致同意至201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部长们还强调,除贸易外,双方还将加强在能源、农业、工业、环保、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可以看到,中阿合作互补性强,有无限发展的前景。

【注释】

[1]《埃及军方出台〈宪法宣言〉修正案扩大军方权力》,人民网, 2012年6月18日。

[2]《穆尔西宣誓就任埃及总统》,《参考消息》, 2012年7月1日。

[3]《穆尔西宣誓就任埃及总统》,《参考消息》, 2012年7月1日。

[4]《穆尔西宣誓就任埃及总统》,《参考消息》, 2012年7月1日。

[5]《詹祖里召开记者招待会》,金字塔报网站, 2011年12月22日。

[6]《埃及新总统的经济承诺》,半岛电视台网站, 2012年6月24日。

[7]《叙利亚局势:一场“四处开花”的非对称战争》,新华网, 2012年7月3日。

[8]《西方盟友分歧严重》,《参考消息》, 2012年4月3日。

[9]《只肯提供资金支持》,《参考消息》, 2012年4月3日。

[10]《只肯提供资金支持》,《参考消息》, 2012年4月3日。

[11]《拒绝进行武器援助》,《参考消息》, 2012年4月3日。

[12]《各方就叙利亚建立过渡管理机构达成一致》,人民网, 2012年7月1日。

[13]《巴沙尔:总统一职其实“无所谓》,新华网, 2012年7月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