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现代奥运:伦理透视困境

现代奥运:伦理透视困境

时间:2024-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使现代奥运伦理困境的成因问题研究更加深入、全面,我们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这是现代奥运产生伦理困境的深层的文化根源。

现代奥运:伦理透视困境

第二节 现代奥运会伦理困境的成因

关于现代奥运伦理困境的成因问题,在以往学术界的研究中存在着就事论事的现象,就是说,在探讨某一领域困境(如科技困境、政治困境、经济困境等)的原因时,只是从这一领域的内部去分析、寻找,而没有从该现象的外部联系的关系中去探究,因此,总是让人感觉“意犹未尽”。探讨文化现象的成因不仅要从该现象的内部,而且更应该从与它相互联系的外部去寻求。为使现代奥运伦理困境的成因问题研究更加深入、全面,我们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

一、人类文化价值悖论的体现

所谓文化价值悖论是指文化在价值功能上的自我相关的矛盾性和不合理性、价值功能上的矛盾运动法则以及文化建构的人的价值思维方式上的悖谬而造成的人自身的悖谬。文化价值悖论具有如下四层含义。

(一)文化价值功能的矛盾性和不合理性

文化作为人类历史领域里的创造物,作为人类创造的各种特质的复合体,作为由各种特质构成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世界,“从产生的那一天开始,按其本性来说,就存在着结构和功能的不合理性,存在着自我相关矛盾性,存在着价值和意义的混乱、模糊和不确切性。”[9]这种矛盾性和不合理性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文化内在结构上的自我相关性,来自文化的意义、价值、功能上的二重性和不确定性。

(二)文化价值功能的矛盾运动法则

文化本身在价值和功能上存在着自我相关的矛盾性和不合理性,而这种矛盾性和不合理性,不是停滞不变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价值与非价值、正功能与负功能、意义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境的改变而不断运动变化的。一方面,最初看似合理的变为不合理的,有价值的变为没价值的,意义确定的变为不确定的、模糊的、混乱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适合人类需要的变为不适合人类需要的;另一方面,最初看似不合理的、没有价值和意义的文化,看似是非常荒谬和不适合人类需要的文化,换一种文化情境去看,它就变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了,变为带有某种合理性的东西了。文化价值功能上矛盾的运动法则既表现为直线性的、不可逆转性的变化,也表现为非直线性的、可逆转性的变化。当它处于直线的、不可逆转的运动变化的时候,则又常常表现为价值功能上的自我肯定;当它处于非直线的、可运转的运动变化的时候,则又常常表现为价值功能上的自我否定。肯定→否定→否定→肯定,终则始,始则终,若无端之环,循环往复,形成一种自我相悖的矛盾运动。

(三)价值思维中的非理性和矛盾性

文化是一个由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特质构成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世界,而人的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作为意识到的思维方式,作为区别动物本能的价值意识,乃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世界赋予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世界对人们心理生物机制不断建构的结果。人虽然有先天道德本性,有天机自然之心,然而当这种心性存在还是一个心理生物机制的时候,离开文化,离开了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世界,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仍然会处于混沌之中的,是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灵明世界的。然而,文化世界既然存在着价值和功能上的不合理性和矛盾性,存在着意义上的模糊、混乱和不确定性,存在着价值和功能上的自我相悖的矛盾运动法则,那么,由文化世界所建构起来的人的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等等的思维方式,也必然会出现矛盾性和不合理性,出现价值、意义等判断上的模糊、混乱和不确定性,甚至出现整个价值思维方式上的悖谬。

(四)文化创造对人生的背逆

人类创造了由各种各样的文化特质构成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世界,但是,它并不能完全为人类所利用和享受,反倒成了制约人类自身的东西,成了人类存在以外异己的力量。这样,文化也就违背了人类创造它的初衷,成了背起天然之道而逆其生存之理的东西。这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悖谬,手段对于目的的悖谬。而当人们抛弃自我需要的生存大道,按照价值悖谬的文化塑造自己人格的时候,必然扭曲自己的心理、性格和行为。“文化价值悖论”就人的文化实践方面来说,它也可以称之为“人生悖论”。因为它是人实践价值悖谬的文化所造成的恶果。

造成人类文化价值悖论的原因是由人类的意识功能——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从人类意识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身、改造自身的重任。人类意识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的无穷追求,以达到真理性认识。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穷追猛打”,才创造了人类辉煌的文明、灿烂的文化,同时给人类带来了实现人类理想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宏观的宇宙、中观的人类社会、微观的身体结构的无限性和复杂性,由于人类自身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在这种人类认识有限和世界变化无限的博弈中,因受人类意识追求完美特性的支配,就造成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价值悖谬。

现代奥运会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而创造的一种以身体运动为内容的特殊文化形式,但无论它怎样特殊,仍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决定了它和人类其他文化形式一样,自然不可能摆脱人类文化发展规律的制约,反映着人类文化所固有的特质,体现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避免地存有悖论的因素。而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文化——竞技体育文化,也必然存在着价值功能上的自我相关的矛盾性和不合理性、价值功能上的矛盾运动法则、价值思维方式上的悖谬和人的自我悖谬。这是现代奥运产生伦理困境的深层的文化根源。

二、不同文化形态的强力渗透

现代奥运的伦理困境除了深层的文化根源外,还有其现实的社会文化根源。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形态和其他诸如政治、经济、科技等文化形态一起构成人类文化结构的整体。人类文化整体的诸形态不是孤立的、互不相干的,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形成文化合力,来推动人类社会逐步走向更高文明。

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和人类文化系统中的其他文化形态发生联系,必然会受到它们的影响和制约,试图把体育文化从文化系统剥离出来,独立于其他文化形态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现实的。

然而,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创时期,奥林匹克的领导人们,为了急于摆脱大工业生产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困境,尤其是人们精神领域的困境,一方面没有从理论上探讨和厘清奥林匹克运动和其他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奥林匹克运动实践中没有根据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有效、及时、灵活调整和运用奥林匹克原则,而是僵化地坚持如“非政治化原则”、“非职业化(经济化)原则”、“非女性化原则”等奥运原则,试图以“纯”体育的形式实现奥运理想,致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遭遇到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困难。为了摆脱奥运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国际奥委会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政治、经济等文化“联姻”。然而,国际奥委会的改革在一定的时期内收到了可喜的成效,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是时隔不久,新的困境再次困扰着国际奥委会,困扰着奥林匹克运动,使现代奥运会陷入了困境的循环之中。(www.daowen.com)

从文化要素的相互关系上看,造成现代奥运会伦理困境的出现,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体育运动文化和其他形态文化之间的关系,没有很好地保持它和其他诸形态文化之间的张力。因为,从总体来说,社会诸形态文化对人类来说,他们的价值目标和人类文化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形态,又有自己的价值目标取向,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矛盾和冲突,因而,体育文化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伦理困境,这是现代奥运会伦理困境的现实的文化根源。

三、竞技体育的内在矛盾运动

竞技体育是现代奥运会的核心内容。它是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其特点是: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参加者有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技艺;按照统一的规则竞赛,具有国际性,成绩具有公认性;有极强的观赏娱乐性等。

从竞技运动的内涵和特点上看,竞技运动是以身体极限的有限性和对身体极限的无限性超越之间的矛盾运动为运行法则的。正是这种矛盾运动,导致竞技运动异化的出现。

在竞技运动中,人的生物机体是运动的物质承载,人的体能(体力、智力)是竞技的最为基本的前提条件。没有体能作保证,在高手如云的竞技比赛中就谈不上战胜对手,获取优异的运动成绩;没有体能的保证,就谈不上比赛的激烈竞争;没有体能的保证,就谈不上人体极限的超越。因此,要想在竞技运动中战胜对手,超越身体极限,就要有超强的体能。而要获得超强体能,就要通过高强度、超负荷的运动训练,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然而,人体本身是一种生物体,有着自己的生理结构和组织,人的运动能力受人体器官的生理负荷极限限制,存在着运动能力极限,而现在的最好运动成绩几乎达到了人的运动能力极限。为了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就需要人体各器官系统生理负荷极限的超越。人体有些器官的生理功能是可以强迫超越的,如心脏等,但有些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是不能被超越的,如骨骼、关节、韧带等。这种生理学极限的超越的直接后果就是机体发生病理变化和运动损伤。这是奥运伦理困境产生的生理学根源。

总之,现代奥运会在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出现了伦理困境,这些困境只是两难状态或表层现象,对奥运会伦理困境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对奥运会伦理困境的实质进行揭示,才能对奥运会伦理困境有正确的把握。

【注释】

[1]李培超.绿色奥运:历史穿越及价值蕴涵[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0.

[2](英)麦克尔·佩恩.奥林匹克大逆转[M].郭先春,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18.

[3](英)麦克尔·佩恩.奥林匹克大逆转[M].郭先春,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23.

[4]熊斗寅.顾拜旦体育思想研究系列之三:顾拜旦与奥林匹克理想[J].体育与科学,2003(5).

[5]罗时铭,谭华.奥林匹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8-109.

[6]熊斗寅.顾拜旦体育思想研究系列之三:顾拜旦与奥林匹克理想[J].体育与科学,2003(5).

[7]周爱光.国外竞技运动异化学说评析[M].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8]李卞婴.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

[9]司马云杰.文化悖谬——关于文化价值悖谬及其超越的理论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