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现代奥运发展与科技的关系

现代奥运发展与科技的关系

时间:2024-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这届奥运会首次正式进行了性别检查和兴奋剂检查,科学技术开始在消除自身造成的不良后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这一届奥运会也被称为“技术奥运会”。这可看做是“科技奥运”的开始。“科技奥运”的观念由此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思维之中。

现代奥运发展与科技的关系

第二节 “科技奥运”发展之路

“科技奥运”之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第1届雅典奥运会,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从比赛场地到运动员的服装都很不规范。在男子100米跑的决赛中选手们运动服装和起跑的姿势是千姿百态。游泳比赛没有游泳池,比赛是在公海冰冷的海水中进行的,起点和终点是由浮艇拉着的缆绳,游道是用水面上漂浮的南瓜作为标记,泳距没有经过仔细的测量,只是凭感觉进行估计。比赛的方法令人惊叹:先用小船把运动员载离海岸,发令员估计距离合适了,便发令让运动员游回海岸,不求泳姿,自由发挥,以到达岸边的先后决定名次。

第2届和第3届奥运会设施同样很差,就以第2届奥运会的田径赛场为例:场地十分狭小、林木横生、土质松软、跑道不平,场内设施几乎是一无所有。跳远比赛需运动员自己动手挖沙坑,跨栏比赛的个别栏架临时用树枝架起来凑合,参加投掷比赛的选手更是苦不堪言,器械经常碰到树木的枝杈,有时投出的链球缠绕在树枝上,只得把器械从树上取下来后重新投入比赛。

1908年第4届伦敦奥运是世界五大洲的第一次聚会,历时半年多的伦敦奥运会成为历史上会期最长的一届奥运会。在伦敦西区一个丛林地带新建了一个容纳7万多观众的体育场,新建了一个长100米、宽15米的游泳池,以及自行车场地,等等。从这届奥运会起,奥运会的奖牌开始规范化,这届奥运会建立的许多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计量长度的单位也改成公制。

现代奥运会虽然兴起于技术占统治地位的现代社会中,但是一开始却几乎看不到技术的影子,技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相对平淡的状态之中。奥林匹克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技术一般都是其他领域的一般性技术的借用,如借用建筑技术修建体育场、游泳池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逐渐地引进了各种技术成果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场地、设施和运动员装备等方面。

1912年第5届瑞典奥运会在科技应用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在场内试验性地安装了电动计时器和终点摄影设备。这些举措使计量时间精确到1/10秒。

1920年比利时安特卫普举行的第7届奥运会,在装备方面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安特卫普市新建了一个能容纳3万人左右的体育场和其他体育设施,体育场的煤渣跑道周长400米,这是奥运会第一次使用标准跑道。这次奥运会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协约国将士,点燃了一只火炬。这只象征胜利与光明的火炬,成为后来奥运会火炬的最原始模型。

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第9届奥运会,特意建造了一座高塔,高塔一直燃烧熊熊火焰。火种取自奥林匹亚,用聚光镜聚集阳光点燃火炬,这也代表了当时的科技水平。

1932年美国洛杉矶举办了第10届奥运会。现代奥运会终于开始走向规范化。体育场馆不仅设计新颖、设备完善而且宏伟壮观,有观众席座位10.5万个。新建了一个可容纳1万名观众的游泳馆,馆内设备齐全,看台下有更衣室、淋浴室和休息室等。另外,还为男选手专门修建了一座漂亮、舒适的宿舍。这就是以后的奥林匹克村。

由于电视机的出现,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给奥运会带来了一次全新的革命。在本次奥运会上,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的比赛盛况,不仅在更大范围内扩大了奥运会的影响,而且也为以后电视转播奥运会开创了先河。

1952年,奥运会主赛场开始使用15 000瓦卤钨光源的泛光照明,之后历届奥运会和世界各地的其他主要体育比赛开始采用卓越的专业照明技术。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在运用新科技发明方面又有了新的尝试。自从1903年第一架用发动机驱动的飞机成功试飞以来,飞机第一次被用到奥运会中来,成为神圣的传递圣火的使者。火种仍然按照惯例从奥林匹亚采集,并用飞机传递到墨尔本,总行程共约2万多千米。

1960年的第17届罗马奥运会在科技运用的另外一个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兴奋剂的使用。但这不是什么好的消息,兴奋剂这个“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奥林匹克运动就走上了一条漫长而艰苦卓绝的“反魔”斗争之旅。

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又有了更加令人振奋的科技举措。在奥运会上第一次利用美国发射的“辛姆科”通信卫星,向世界各地转播奥运会的盛况,引起的轰动效应比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首次使用电子计算器和电动计时器协助裁判工作。

1968年第19届墨西哥城奥运会由于较为先进的电子计时设备的应用,使得田径比赛尤其是短距离项目的竞争格外得精彩绝伦。美国的吉姆·海因斯在田径男子100米跑的决赛中首次突破10秒大关,以9秒9的成绩获胜,这项成绩电子计时为9秒95,直到1983年才被美国的另一个运动员卡尔文·史密斯以9秒93的成绩打破。技术的精确性使得各路好手再也不要为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误差而与裁判发生不必要的争执,同时也使裁判员的工作变得更为公正和轻松。另外,这届奥运会首次正式进行了性别检查和兴奋剂检查,科学技术开始在消除自身造成的不良后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www.daowen.com)

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更是令人信服地看到了电子设备的优越性,本届奥运会上采用了光电测距仪和精度达到0.001秒的电子计时器。自动测试和显示时间、速度和距离的电子装置,逐步代替了人的手和眼。高速摄影摄像设备、激光、计算机等已经成为裁判员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依靠他们的帮助,计时更精确、计分更方便、判断更准确。因此,这一届奥运会也被称为“技术奥运会”。这可看做是“科技奥运”的开始。“科技奥运”的观念由此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思维之中。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21届奥运会,主办方完成了卫星传递圣火的壮举。他们将在奥林匹亚点燃的圣火转化为电子包裹通过卫星传播到加拿大,地面接收器把信号接收下来,转换器把它变为激光,再用激光枪将火炬点燃。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首次采用大型电子信息服务系统。这届奥运会上首次出现了现在叫“高清摄像机”或者“超级慢动作”的设备,正是它的出现使这届奥运会电视转播的清晰度高于历届奥运会且有了比赛的慢动作回放。

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上,首次设计建造了民族特色的超大型现代化体育馆。

1992年7月25日至8月9日,第25届奥运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在这次奥运会上,原来分散在各个赛场的电子计时器、光电测距仪和自动计分装置等,被发展成为由计算机网络联结在一起的“全能运动操作系统”,可满足一切项目的计时、测速和计分需要。

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首次出现了网络计算机系统的比赛组织管理系统。

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历届最科技化的奥运会。悉尼奥运会的信息科技解决方案主要为三套核心系统加上一个网站:奥运信息检索系统、奥运竞赛结果系统、奥运管理系统和悉尼奥运官方网站。除了信息技术在悉尼奥运会上大显身手以外,其他诸如新材料技术等尖端科技也为改善运动员们的装备、提高运动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游泳运动员的鲨鱼服等。

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用特殊材料制造的抗热型运动服大放异彩。奥运全球IT合作伙伴——美国源讯公司负责奥运会信息技术基础构架的设计、实施和运行,并负责奥运会所有信息系统的集成工作,这些系统包括影像系统、记分系统、电信、无线、硬件和服务器等。该公司运用了20万个数字证件,为21 500名新闻记者和40亿电视观众提供了在36个场地的301场赛事的结果。这些信息是由一个包含2 500个“INF0 2004”信息终端的安全网络运载的。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参加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204个,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科技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运用也是空前的。申奥成功后,北京奥组委制定了“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围绕场馆建设、大型活动、赛事组织等方面的科技需求,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一大批先进技术应用于奥运会。据统计,“行动计划”共组织和动员了全国近200家企业、 170多个科研院所和50多所高校的35 000名科技人员参加科技奥运的各项工作。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和建造,可以说是现代高新技术和新型材料完美的应用,是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的产物。空腔内透光技术的成功运用,实现了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膜结构建筑的LED景观照明。珠峰火炬燃烧关键技术的成功研制,解决了在低压、缺氧等不利于燃烧的条件下点燃奥运圣火火炬的任务。

大量运用信息通讯和智能交通等先进技术成果。通过应用信息通讯、智能交通、安全保障等当代最高技术成果,北京奥运会基本实现了“4个ANY”的承诺,即北京申奥时提出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奥运相关场所、使用任何终端设备,都能够安全、快捷地获取可支付得起的、无语言障碍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的承诺。由我国自主开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在国内37个城市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服务,实现了奥运会期间的数字电视转播。北京奥运安保系统首次成功运用射频识别技术。该系统的开发和安装历时两年半,共计开发了50多万行软件代码,部署了108套指挥系统,集成了2万多台套设备,施工安装了100多千米长的周界技防和监控系统。奥运安保科技系统包括指挥系统、电子票证系统、安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公安专用信息系统、防恐防暴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监控和指挥系统等。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与技术整合成为一体。技术不再仅仅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一种支持力量,而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奥运科技体系,由辅助、支持转变为自主行动的力量,并依据自身的逻辑自主地发展着,从而最终成为一种统治。实际上,现在好的运动成绩的取得就完全依赖于技术的创新,因此没有人可以拒绝技术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从科技奥运的发展历程上可以看出,现代奥运会虽然兴起于技术占统治地位的现代社会中,但是一开始却几乎看不到技术的影子,技术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相对平淡的状态之中,奥林匹克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技术一般都是其他领域的一般性技术的借用,如借用建筑技术修建体育场、游泳池等。

在20世纪50年代,新材料技术革命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材料的应用,一方面使得运动员的服装开始脱离了普通服装的系列,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新的服装体系,运动服逐渐变得随意、舒适而有利于运动;另一方面,在运动设备制造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极大地推动了各个项目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也开始更多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地使用起来。借助于技术的力量而得到快速发展的奥林匹克运动开始全方位地引进现代技术成果,特别是一些尖端技术也开始被广泛地使用,如上所述的利用飞机、卫星传递圣火,利用通讯卫星对比赛进行转播等。现代技术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更主要的是成为人的“替代者” 。例如电子测距技术和传媒技术的使用,前者使运动比赛成绩的评定更加准确、客观,促进了公平竞争;后者的迅猛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发展。而在另外一个方面,凝聚着高新技术结晶的兴奋剂在提高人们运动成绩方面的巨大作用使之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东西。所以,技术不仅在场地、设施和运动员装备等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在运动训练和比赛等方面也开始显现威力。正是因为折服于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人们开始更多地依赖技术手段来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获得更加突出的运动成绩,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走上了无法脱离技术的道路,这使它陷入了伦理困境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