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奥林匹克教育在我国呈现出喜人的景象。1993年我国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本全面、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教材,并在全国各体育院校中开设了“奥林匹克运动”课程,广泛深入地在青年学生中进行了奥林匹克教育,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之为是个“创举”。他亲自为《奥林匹克运动》一书和书中各篇作序,并到北京参加了该书的首发式。1999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系统编写并出版了《奥林匹克学》,并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开设了“奥林匹克学”课程,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了奥林匹克教育。1989年,奥林匹克出版社在北京成立,近年来,该社翻译和出版了一系列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书籍,如《奥林匹克宪章》、《顾拜旦论文集》、《奥林匹克百科全书》和用于中小学教学的《奥林匹克故事》、《奥林匹克知识》等,这些出版物使我国的奥林匹克宣传和教育更加深入和普及。
随着我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积极参与,奥林匹克研究也正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体育大学招收了从事奥林匹克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3年,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了“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广泛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了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由该中心组织的“世纪之交的奥林匹克研讨会”,从多个视角审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奥林匹克运动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个世纪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提出了东方学者独到的见解。目前,该中心已与世界上70多所奥林匹克研究中心组成了一个奥林匹克研究的网络系统,并在国际奥林匹克研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尝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采用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理论,从影响体育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透视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演进,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并总结我国对西方体育文化进行改造的经验教训,研究中国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双向驱动,为我国积极主动地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并在国际体育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参加奥林匹克科学大会
自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起,世界性的体育科学大会开始在奥运会前在举办国举行。1972年第20届奥运会前,慕尼黑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奥林匹克科学大会”的名称。如同奥运会是世界体育的盛会一样,奥科会则是世界体育科学的盛会,它是全球体育科学工作者汇报成果、交流信息、探索未来,进而促进全世界体育科学事业不断发展的重大活动,因此引起国际体育组织和各国体育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中国从1988年开始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但人数较少。1996年,我国派出18人组成的中国体育科技代表团赴美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中国学者的论文已广泛涉及运动生理、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社会学等领域,他们在这届奥科会上展示了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整体实力。
三、参加奥林匹克的其他活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着团结和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我国广泛开展了体育交往与合作,向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大批体育专家和教练,他们辛勤工作,对所在国家体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国际奥委会、国际乒联、国际羽联等有关人士,对中国专家和教练的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尚不发达,但仍给予其他发展中国家以无私的援助。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即开始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修建体育场馆。在改革开放的10年间,我国一如既往地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为了援建第三世界国家的体育设施,我国先后派出3 000多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35个国家援建了40余项体育设施。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赞扬道:“中国在世界体育界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是第三世界的榜样。”在非洲有许多中国援建的体育设施,国际奥委会一致认为,应当感谢中国政府,表彰中国的高尚行为。1986年4月,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专程来华,将国际奥委会的最高荣誉奖——奥林匹克杯授予中国奥委会,以表彰我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体育设施建设中的特殊贡献。
四、建立中国体育博物馆并支持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的活动
1990年9月,中国体育博物馆由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中国香港爱国人士霍英东先生剪彩开馆。在博物馆的五个展厅中设有专门的奥林匹克厅。中国体育博物馆先后举办过“奥林匹克百年展”、“中国健儿在巴塞罗那”、“争办2000年奥运会展”和“开放的中国盼奥运”等展览活动。开馆以来,中国体育博物馆已接待了70多名国际奥委会委员、10多名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主席和10多万中外宾客。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几次光临,并称赞“中国体育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体育博物馆之一”。国际奥委会2000年奥运会申办城市考察团在参观了中国体育博物馆后,团长埃里克森说:“在这里,我们发现世界上有许多体育项目是从中国起源的。”中国体育博物馆以其迷人的东方文化魅力征服了中外来访者,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表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中国奥委会将获得1985年中国体育美术展特等奖的两件雕塑品《千钧一箭》和《走向世界》赠送给国际奥委会,这两件中国艺术家的杰作与1984年中国奥委会赠给国际奥委会的《唐人马球图》艺术挂毯一起陈列在瑞士洛桑的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和奥林匹克公园内,赢来了世界各地参观者们的赞叹。1993年6月23日,当国际奥委会在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新馆落成之际,中国奥委会在该馆展出了距今有5 0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鹰鼎、秦俑和西汉金缕玉衣等反映了中国灿烂古代文明的九件珍品,对国际奥委会的文化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五、中国武术逐渐走向世界
在积极吸取奥林匹克运动优秀成分的同时,中国也努力将自己传统体育的精华推向世界。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优秀代表,也是最早接受奥林匹克思想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经过系统的整理后,正逐渐向世界推广,中国博大精深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传统体育项目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浓厚兴趣。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一个国际性的武术热正在兴起。(www.daowen.com)
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派出各种武术团体出访数百次,足迹踏遍五大洲,他们将中国武术的精华介绍到了世界各地,其精湛的技艺轰动了所到之处。为了加快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步伐,我国积极组织了各种类型的国际武术比赛、武术节、联谊会和武术培训班等,并选派数百名教练前往许多国家任教。
武术在世界的迅速发展,使成立国际武术组织的时机日趋成熟。1985年,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在中国西安成立。1990年亚运会期间,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并被国际体育联合会接纳为下属单项协会,目前已有会员近80个。
在这一时期,世界各大洲也先后成立了武术组织。1985年欧洲武术协会成立,1986年南美武术功夫联合会在阿根廷成立,1987年亚洲武术联合会在日本成立。各种国际武术组织的出现,促使武术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国际武术赛事频繁,国际武术锦标赛、亚洲和欧洲武术锦标赛相继举行。在亚运会、东亚运动会和东南亚运动会上,中国武术都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武术”一词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正式用语。
1999年,国际武术联合会获得国际奥委会的承认,成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中国武术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为丰富世界体育内容,为促进东西方体育的交融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1世纪之初,回顾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令人百感交集。如今,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的体育也已经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正在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注入勃勃生机。奥林匹克运动这个当今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社会文化活动,正得到13亿中国人民的理解和热爱。新的世纪里,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将会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注释】
[1]任雪艳.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演变及特点[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张研.现代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如何传入中国[J].报刊荟萃,2007(12).
[3]杨和峰.近代中国历史上全运会述略[J].理论导报,2011(3).
[4]姚敏.体育救国:民国时期全运会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5]周利成.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J].中国档案,2008(4).
[6]王昊.论新中国的体育外交[D].北京:外交学院,2006.
[7]金媛媛.“乒乓外交”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
[8]王如群.中国与奥运——夏季奥运会[J].上海集邮.2008(5):15-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