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耕文明与体育的展开
从原始文明过渡到农耕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跨越,也是人类体育发展史上的重大跨越。
一、农耕文明的基本表征
从原始文明形态过渡到农耕文明形态不是在人的观念和意识中完成的,而是在人类的实际生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猿揖别,人类就在寻求着合乎自身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不管是蝙蝠、鸟类、昆虫还是人类,都不能像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生活在水里那样生活在空中。任何生物在空中都只是一个旅行者。有翼动物飞来飞去捕食谋生,但他们在地面或水面上不能没有一个活动基地。即使燕子也得停栖在哪怕是电线上,并构筑泥巢来哺育幼雏。”[11]而人类从动物生存状态中解放出来之后,就开始寻求最适合于自己生存的栖居地。“旷观此世,人类所生,不仅在温带,亦有在寒带热带生长者,寒带人仅能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迁徙。不能安居,斯不能乐业。”[12]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地球上的温带地区,除了有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之外,还有便于耕种的土地并利于灌溉的江河,因而最初人类所集中选择的生存之地大都是濒临江河且有便于开垦耕种的土地之所在。人类历史上最先形成的西亚、北非、南欧农耕文明区,东亚、南亚农耕文明区和美洲新大陆农耕文明区都说明了这一点。由此人类以农业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基本生存样式也就奠定了人类的农耕文明形态。
第一,农耕文明实际上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文明遗存,因为确立原始文明基础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采集和渔猎等物质生产活动仍然是农耕文明时代人类获得生活资料的重要手段或途径。但是随着人类加工和使用生产工具能力的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物质生产资料的积累有了迅速增加,从而为人口的迅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人类的交往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聚族而居,社会交往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更大规模的社会组织单位开始形成。
第二,生产力的较快发展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出现和深化。原始社会的劳动分工是一种以人的生理条件的差异为基础的自然分工。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劳动效率,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使得社会中的人们有了从事不同社会活动的可能。原始社会末期,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均从农业生产活动中剥离出来,这也为农耕文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社会分工的出现,也在客观上使得精神文化活动逐渐获得了自身的表现方式和发展领域。文学、音乐、舞蹈等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繁荣。
第三,生产能力的发展,促使了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国家和阶级的出现,一方面,通过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各个方面都得以建规立制,制度文化由此得到了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尽管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打破了原始社会淳朴的人际关系,伴随着的是赤裸裸的剥削和压迫,但是国家的产生使得整合全社会的组织力量和完成社会重大事务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农耕文化的基本表征就是,文明的创造都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农业生产成为文明发展的枢纽;文明的表现形态更加丰富多样,制度文化得到迅速发展。而这些因素对农耕时代的体育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农耕文明时期人类的体育活动
(一)西亚、北非、南欧农耕文明区的主要体育活动
1.西亚农耕文明区的体育活动
西亚农耕文明区又可称为苏美尔文明区,地理位置上主要是指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的人们在开发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下游冲积盆地的肥沃土地的时候,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缔造了人类历史上早期的“文明摇篮”。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2500年间,该地区的各城邦国家相安无事,在很长的时间里,由于各城邦国家忙于开垦自己所辖的领土,使一片片沼泽逐渐变成了肥沃粮田。但是“大约开始于公元前第三千纪中叶的苏美尔的历史的下一个阶段,突出的特点已不再是统治集团在各自城邦国家中尽力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而是各城邦国家之间的相互冲突”[13]。各城邦国家冲突的焦点则无非是对粮田和水利的控制。战争和冲突并没有使得人们远离这片沃土,相反却使得一次次的移民浪潮席卷过阿拉伯平原的北海岸,川流不息地涌入这片“肥沃新月”地带。在历史的延续过程中,这块文明沃土不仅滋养着人们的躯体,而且也逐渐培育出人们独特的人格风范:其一是对宗教的虔诚,其二则是经商能力。
苏美尔农耕文明区的体育活动是区域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哺育了这里的文明,也孕育了这里的体育活动。农业生产、城邦战争等都成为开展体育运动的母体。据考古学家证实,公元前3 000多年以前在各城邦中就已出现专门培养贵族子弟的宫廷学校,“人类的赛车、骑马、剑术等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14]游泳技术和能力的培养在这里也备受重视。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在亚欧大陆的交通要冲,且无天然屏障,异族入侵十分便利,所以这里的体育也往往与军事斗争密切相关。在对军士的训练上,除了重视骑射技术的训练外,还重视潜泳、爬泳技术的训练,士兵在训练过程中还配备一种名为“穆塞”的充气气囊作为水中漂浮工具。另外,在农业社会时期,两河流域水草丰美、林密径深,这为狩猎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所以狩猎活动在上层社会中是想当普遍的事情,狩猎既是当时非常重要的体育休闲活动,也是重要的军事训练手段。
2.北非农耕文明区的体育活动
北非农耕文明又可称为埃及文明,主要是指古埃及人在开发尼罗河下游河谷及三角洲丛林沼泽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古老的地域文明。埃及人创制文明的条件要远胜于苏美尔人。尼罗河流域不同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下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在这些自然屏障的怀抱中,埃及人可以安全地生活和栖息,没有外族人袭扰的担忧。丰富的矿产资源、便利的运输条件、有利的气候因素等使得埃及人的文明成果迅速积累。“在埃及,神祇代表了将人类掌握于股掌之中的自然力量,而且在埃及,对自然的崇拜也得到一种补充,即对人类集体力量的崇拜。”[15]而且大约公元前1100年,埃及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后,一直到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古埃及共经历了31个王朝,政治上的稳定在这个古老的国度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埃及的政治统一开创了法老埃及的文明时代。在此后的3000年的历史中,这一文明一直在埃及占统治地位。它史无前例地体现出人类的集体力量,对人类集体力量的崇拜因之而具有了新的形式。”[16]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古埃及诗人也盛赞尼罗河:“既不向我们征税,也不强迫我们服劳役……它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向上埃及、下埃及,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这些就是他的礼物,比金银更贵重。”尼罗河也成了埃及体育活动的摇篮,古埃及人的许多体育活动都与水有关。古埃及人非常喜爱游泳运动,特别是妇女参加游泳活动十分踊跃和广泛。划船本来是埃及人的生产活动,后来这项活动逐渐演化成一种带有竞技性和娱乐性的体育运动。有的法老在宫廷附近开凿人工湖,便于泛舟娱乐;有的还亲自参加划船比赛。传说法老阿门诺裴斯就是一位出色的划船桨手,他站在可容纳200人的赛船上,甩开粗壮的臂膀,和选手们奋力划动20英尺长的船桨,催舟猛进。除此之外,古埃及人还喜爱摔跤和击剑活动,每逢节日庆典和重大外事活动,往往都要在宫廷中举行摔跤和击剑比赛。在埃及出土的许多壁画和浮雕中都有摔跤和击剑的图案。当然,农耕文明时代,狩猎是必不可少的生产活动,古埃及的法老和贵族也把狩猎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娱乐活动,并把狩猎规定为法老贵族的特权,狩猎活动培养了人们对骑射技能的兴趣。总之,古埃及文明源远流长,对世界体育的发展和贡献颇丰,多种球类运动、投掷、滚铁环、拔河、骑马、举重、叠罗汉、棋类活动等都可以在古埃及文化中找到踪影。
3.南欧农耕文明区的体育活动
南欧农耕文明又可称希腊文明。南欧农耕文明区从地理上主要是指阿尔卑斯山脉以南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附近岛屿,这块区域南面和东面临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西濒大西洋。南欧三大半岛多山,平原面积甚小,地处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沿岸火山带,多火山,地震频繁。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河流短小,大多注入地中海。在这片土地上所产生的文明即是希腊文明。从文明起源的时间上看,希腊文明虽然不是最古老的文明形态,但是它对后世欧洲文明的哺育和影响却是巨大的。从文明发展的客观环境来看,南欧在当时并非人类理想的栖居之地,平原狭小,土地贫瘠,冷风苦雨,但是“我们在整个希腊罗马的历史进程中所看到的那种典型的希腊城邦,是一种领土有限的小型农业公社……这种公社在经济上基本自给自足,它与外界维持着最低限度的贸易,其内部政府机构也很简单。”[17]发达的城邦生活和先进的城邦管理使得这片土地上的文明之花开放得格外特殊而灿烂,体育活动因而也特别受到重视,体育文化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构成因素。
雅典地处地中海的阿提卡半岛,境内多山,不利农耕,但沿海良港群罗分布,便于经商。自公元前594年,经过梭伦改革以后,雅典经济和文化得到迅速提升,为体育的发展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雅典要求其公民既要积极参与城邦事务,同时还要成为勇敢的军人。雅典人十分重视和欣赏人体的匀称健美、动作的灵活协调以及品质的勇敢坚毅,而且认为人的这些外在和内在的良好素质只有通过体育锻炼才能获得。雅典人把他们这种热爱、崇尚体育活动的基本理念渗透在教育中,规定儿童到七岁后就要到国家设立的公共场所接受全面的教育和训练,而且专设体操学校进行体育训练,儿童根据年龄和体质状况进行分组,主要进行跑步、跳跃、爬绳、球类、游泳等方面的训练;成年人则增加了角力、拳击、格斗、赛马、赛车等竞技性较强的体育活动的训练。“雅典的体育教育,注意培养公民热爱国家、勇敢坚韧、团结自信、严守纪律的品格。”[18]斯巴达城邦是古希腊时期最大的农业城邦国家,地处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南部。斯巴达更是一个尚武的国家,十分重视军事化教育,国家实行全民皆兵制度,国家的一切事务安排也都是服从军事需要。斯巴达规定,婴儿一出生就要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体弱多病者则被扔到山谷中,身体合格者从小就要接受严格的训练,而体育训练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斯巴达青年在20岁时都要参军,而且规定服役时间长达40年。在斯巴达,不仅男青年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而且女青年的训练强度与男子也基本相似,这种近乎严酷的军事训练方式为斯巴达培养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勇士,当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体育方面的杰出人才。从公元前720年到公元前576年的144年间,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斯巴达人共取得了81项比赛中的40项优胜。
谈到古希腊的体育运动就必然要谈到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关于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我们在其他章节再做叙述。
(二)东亚、南亚农耕文明区的主要体育活动
1.东亚农耕文化区的体育活动
东亚农耕文明又称中华文明。东亚农耕文化区主要是指以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基础而形成的文化区。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两大流域幅员辽阔,沿河有大片肥沃的土地,宜于农耕,哺育了众多人口。从历史上看,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农立国,人们聚族而居,血浓于水。正如《汉书》所描绘的:“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而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也一直保持着农耕文化的基本特色:重人伦、倡和谐;重生命、亲自然;重整体、趋均平;重教化、尚贱履等,这些基本文化价值理念也通过中国古代的体育文化表现出来。(www.daowen.com)
中国古代体育与军事、农事、养生、修身、休闲娱乐等活动紧密相连。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融合与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战争的发生在所难免,为了能够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各诸侯国都十分重视对士兵的训练,而这些训练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体育训练。纵观中国古代军事训练,其训练的主要内容有骑、射、角力、剑术、武术、跑、跳、游泳、田猎等,这些活动历史悠久,朝代虽然不断地更替,但军事训练的内容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并在各朝各代都较为盛行。同时,农业社会生活的恬淡娴静、古朴自然也在体育方面有所反映。如蹴鞠、击鞠、围棋、弹棋、投壶、踏青、杂技、放风筝、打秋千、拔河、赛龙舟等娱乐性体育活动常见于历史典籍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古代还形成了与体育活动密切相关的养生思想。养生思想是人们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宜于身体健康活动的理论成果,这些思想成果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积累并对人们的生活实践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古代的养生思想和炼养术虽然包含着很多糟粕,但同时也具有很多科学成分,对于指导人们强身健体所发挥功能是值得肯定的,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国古代的养生理论也有其一席之地。
2.南亚农耕文明区的体育活动
南亚农耕文明又称印度文明。南亚农耕文明区主要是指在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形成的区域性文明。印度河—恒河低地位于南亚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德干高原之间。两河大体以亚穆纳河高岸为界。平原东部又称恒河平原,大部在印度境内,平坦广阔,冲积层达300米,沿岸平原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城市遍布;西部又称印度河平原,大部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大部分地区是广阔的塔尔沙漠,沿岸灌溉农业发达,是巴基斯坦主要人口聚集区之一。河口三角洲面积约5.7万平方千米,河网密布,土壤肥沃,是当今孟加拉国经济发达地区。恒河流域可分为上、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流域可分旁遮普平原与印度河下游平原(信德平原)。印度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古代印度文明中的体育元素也是十分丰富的,而这些体育活动很多又与宗教文化结合在一起。古代印度社会实行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由祭司和僧侣组成的婆罗门,他们居于社会的最顶层,掌握着神权,而且解释法律,垄断文化;第二等级是由军事贵族组成的刹帝利,掌管国家的行政和军事大权;第三等级是由农民和工商业者所组成的吠舍,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谋求生机,但必须要向国家缴纳赋税;第四等级则是由奴隶所组成的首陀罗,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只能接受其他等级的奴役。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严酷苛刻,不同等级均为世袭,不准逾越。在种姓制度的发展沿袭过程中,产生了维护种姓制度的婆罗门教,其教义宣扬灵魂轮回,要求下层人忍受现实的苦难,以求来世进入更高等级。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此产生。佛教虽然强调众生平等,但仍然主张人们放弃现实的反抗,以内心陶冶修行的方式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宗教在古印度文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教义主张在社会民众中有重要影响,因而古印度人普遍重视提升内修功力,鄙视肉体的强悍,瑜伽术的出现就体现了古印度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它强调遵守戒律,克制欲望;采用多种姿势和动作并结合多种呼吸方法来锻炼身体;通过苦思冥想进入超越境界,实现精神上的自由。当然宗教教义中还有强调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的许多规定,如提倡每天必行水浴,保持身心洁净,处罚破坏公共卫生的各种行为等。
(三)美洲新大陆农耕文明区的主要体育活动
美洲新大陆农耕文明区,主要是指以夸察跨尔科斯河谷和沿墨西哥湾一带所形成的区域文明,现代人称之为奥尔梅克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的鼎盛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150年至公元前900年间,对美洲其他许多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洲新大陆的文化自成一统,并没有受到其他文明的冲击,原初状态的文化保留了较长的时间。许多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美洲新大陆的原初居民是由一批生活在西伯利亚一带的黄种人迁徙而至。大约在距今一万多年以前的末次冰期,地球温度很低,冰川规模很大,造成海平面降低,导致白令海峡海底露出海面,形成了连接亚洲东北部和北美洲西北部的陆桥。追赶着猎物的黄种人,穿过这个陆桥勇敢地踏上了北美大陆,并在随后的岁月里逐渐发展散布到了整个美洲。美洲土著人主要包括印地安人和因纽特人。
美洲的土著居民大多以渔猎和采集为生,原始的生活方式孕育着、播散着带有原始文化韵味的体育活动,捕兽、斗兽是非常流行的活动,这种活动不仅锻炼了人的胆识,而且锻炼出了强健的身体。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一带的玛雅人在8世纪的时候还发明了一种类似篮球的游戏,球场是一个长方形的沙坑,场地和四壁用石块铺砌而成。这种球类活动的基本形式是,球员分成两队,每队的人数为3~7人,互相抢球,不准用手、脚和胸部触球,主要依靠肩、肘、膝盖、大腿或臀部将球顶入球筐内。球筐设在场地两端,球由橡胶制成。为了保护球员身体,在运动时还规定球员必须带上饰有很长翎毛的头盔,穿鹿皮衣,肩部和腿部戴上护具。美洲土著居民依山傍水的生存环境使得他们十分喜好游泳,许多人游泳本领十分高超。1844年英国曾经举办游泳比赛,邀请印第安选手参加,结果印第安选手战胜了所有的英国选手。中美洲的土著文化中包含着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所以许多体育活动都与宗教活动结合在一起,如这里的人都擅长舞蹈,跳舞则通常是一切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是十分重要的体育活动。
三、农耕文明时期人类体育活动的特点
人类农耕文明区域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不同的文明区域由于所处自然环境和文化发展的催动要素不同,因而能够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和个性,但是从总体来看,农耕文明的发展还是存在着许多共性。
首先,在物质生产方面,各农耕文明区基本上都经历了生产工具由新石器到铜器再到铁器的发展变化,只是美洲发展较慢一些,中美洲没有进入铜器时代,南美洲没有进入铁器时代;生产模式都是农业、牧业、渔业和工商业兼具。
其次,在制度和组织方面,基本上都经历了由游牧到定居,由农村氏族公社到城市公社,再到国家建立的过程,国家起到整合社会力量、组织和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作用。
最后,在精神层面方面,农耕文明大都与原始文化保持着密切传承性,很少呈现出断裂,所以在农耕文化中总是能够发现许多原始文化的元素。
农耕文明时期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这些特性也为这一时期体育活动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概括地说,农耕文明时期的体育活动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体育活动的生活化
这里所说的生活就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非哲学语境中的抽象化生活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可感、可知、可观的日常活动和日常行为,诸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而农耕文明时期的体育活动就体现在这些日常的生活实践之中,或者说体育就是通过这些日常生活实践来加以实现的,中国古代禅师曾有偈语:“担水劈柴,无非妙道;举手投足,皆是道场。”用此偈语来说明农耕文明时期的体育也是非常贴切的,生活之中处处都是体育展现的舞台,体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并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领域和表现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生活就是体育,体育就是生活,体育与生活之间是无法进行严格区分的。
(二)体育活动的实用性
生活化的体育也必然带有实用的属性,这里所说的实用属性并非是专指对金钱和利益的攫取,而是指对现实生活众多层面表现出的有用性,如体育可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可以提高人们生产的技能,可以成为祛病强身的手段,又可以成为怡悦身心的途径,还可以成为宗教仪式的组成部分等。农耕文明时期的体育仍然保持着自然淳朴的特性,体育是实用的,但并未成为谋取功利的工具。
(三)体育活动的群众性和组织性
相对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人们聚族而居,交往的空间有了很大的拓展,社会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得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开展一定规模的体育活动有了可能,体育逐渐摆脱了自发松散的状态。古希腊奥运会的举行就体现了国家组织管理体育活动的特点,而在其他国家中,也有了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体育活动,像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和其他民间体育项目赛龙舟、舞龙、舞狮等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规模,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农耕文明时期确定了体育群众性的基本表现方式。
总之,生活性、实用性、群众性和组织性是农耕文明时期体育的基本特色,也是人类早期体育活动的基本特色。农耕文明时期的体育发展为以后体育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的展开奠定了重要基础,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值得后人消化汲取,也有很多的教训值得进一步总结。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从低级逐渐走向高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因而不能把低级形态的文明看成是包袱,而应当把它们看成是基石,抽离或剥离了这些基石,高级的文明形态也必会崩塌,或者离开人类文明的大道而走向歧路。我们以为,原始文明和农耕文明时期的体育留给人们最重要的财富就是体育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肯定,对人类生活的充分肯定,对人自身的积极肯定,这实际上就在人类文明的殿堂里对体育做出了最基本的定位,即体育的价值和意义在终极层面上就应当是对人的存在的积极肯定,对生活的幸福和美好的充分敞开,背离了这一根本主旨,就必然会产生体育的异化,也必然会导致体育的陨落。
早期体育活动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充分肯定,这是因为,体育就是人类师法自然的结果,基本上所有的体育活动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很多体育活动的动作都是模仿自然界中一些动物的举止;体育竞赛的项目都因自然环境而定——或是在陆地、水泽,或是在丛林、高山;体育活动所用器材都取得于自然。这样的体育活动难免简陋,但是它清晰地给后人一种记忆:体育是源自于大自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