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国际通信卫星发展历程

国际通信卫星发展历程

时间:2024-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信卫星“晨鸟”报晓,揭开了国际通信卫星发展的序幕。这第四代国际通信卫星高5.34米,直径2.38米,重700千克,设计寿命为7年。1980年12月6日,第五代的第一颗国际通信卫星5号发射入轨。1989年10月27日,第一颗国际通信卫星6号由美国的大力神3型运载火箭发射上天,并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工作,在国际通信卫星系列中又增添了新的一员。

国际通信卫星发展历程

八、国际通信卫星

1965年4月6日,美国发射成功一颗“晨鸟”号通信卫星。同年6月即正式用于北美与欧洲间的国际商用通信,标志通信卫星从试验阶段转入实际应用阶段。这颗卫星后来改称“国际通信卫星1号”。从此,通信卫星的发展方兴未艾,长足进步。这种静止轨道的通信卫星具有通信距离远、区域广、容量大、质量高、灵活性好等优点,但用运载火箭把它发射到35860千米高的同步轨道上定点运行却十分困难。如果按照人造卫星通常的发射程序,一下就把通信卫星送到预定同步轨道,要有很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消耗大量的燃料,这不仅很不经济,而且很难。航天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采取逐步升级的办法把通信卫星送到目的地。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用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到200千米左右的高空,此时轨道呈圆形,称初始轨道,又叫停泊轨道;第二步,当卫星飞临赤道上空时,运载火箭再次点火,使卫星速度增大,进入远地点为35860千米、近地点为200千米左右的又长又扁的大椭圆轨道,这个轨道称转移轨道;第三步,当卫星飞临远地点时,卫星上的远地点发动机启动,使卫星按预定方向加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然后控制它慢慢漂移到预定位置。

通信卫星(www.daowen.com)

“晨鸟”报晓,揭开了国际通信卫星发展的序幕。这个由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共同使用的国际通信卫星,至今已发展了6代,世界各地有300多个地面站1000多条通道与国际通信卫星联网工作。第一代“国际通信卫星1号”高0.6米,直径0.72米,重39千克,仅有240路电话通道。1966年开始发射国际通信卫星2号,两年内发射4颗,仍提供240个话路。1968年9月至1970年7月,发射8颗国际通信卫星3号,这第三代国际通信卫星高1.04米,直径1.42米,重152千克,通信容量增加到1200条话路,工作寿命从1.5年延长到5年。1971年研制成功国际通信卫星4号,70年代前期发射8颗,后期发射5颗。这第四代国际通信卫星高5.34米,直径2.38米,重700千克,设计寿命为7年。它的容量约7000到9000条话路,设有12个带宽为36兆赫的转发器,总工作带宽为500兆赫。星上通信天线有6个,包括2个宽波束接收天线、2个宽波束发射天线、2个窄波束发射天线。另外还有2个遥测遥控指令天线。共有45000块太阳能电池,总重72千克。它除用来传递电话、电报外,还可以用作数据传输、广播、电视、照片传真等。1980年12月6日,第五代的第一颗国际通信卫星5号发射入轨。卫星高5.7米,直径2米,重达1吨,通信容量增至12000条话路和两路彩色电视,比4号增大一倍。它在80年代提供全球通信中占有突出地位。1989年10月27日,第一颗国际通信卫星6号由美国的大力神3型运载火箭发射上天,并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工作,在国际通信卫星系列中又增添了新的一员。它高5.3米,直径3.64米,呈白柱形,在轨道上展开后的总高度为11.8米,发射重量为4240千克,是目前世界上重量最大、性能最佳的商用通信卫星。第一颗6号卫星定点在大西洋上空,接替在那里的5号卫星的工作。这颗卫星拥有48个转发器,其中38个C波段转发器和10个KU波段转发器,可同时传输24000条双向话路和3路彩色电视,其通信容量是5号卫星的一倍、1号卫星的100倍。目前,世界上有600多座地球站的800多个天线通过2000多条通信线路同国际通信卫星联网工作。今天,通信卫星已有广泛用途。借助通信卫星,人们能够和远隔重洋的亲人通话或打电报,从电视上观看世界各地新闻和体育竞赛,传输报纸版面和各种数据资料,医生给万里之遥的病人诊断治疗,将军指挥千里之外的战争,等等。总之,通信卫星给人类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