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长征号火箭:人类航天史的壮举

中国长征号火箭:人类航天史的壮举

时间:2024-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两项高难技术的突破,表明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长征3号运载火箭功不可没,大显威风。

中国长征号火箭:人类航天史的壮举

八、中国的长征号火箭

中国长征火箭

长征号是中国运载火箭系列的名称,它表示曾经发明火箭的中华民族,在今天以自立于世界之林的长征精神,开始向太空进军。

1955年从美国回到祖国的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博士,第二年就受命创建中国的航天事业。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枚单级液体火箭从东方地平线上腾空升起,揭开了中国现代火箭发展的序幕。(www.daowen.com)

1965年,中国为适应发射人造卫星的需要,开始研制多级运载火箭。经过5年时间,长征1号运载火箭于1971年4月24日将中国第一颗卫星送上地球轨道,随着太空传来的《东方红》乐曲声而名扬天下。这是一种三级运载火箭,第一、二级为液体燃料火箭,第三级是固体燃料火箭。长征1号火箭全长29.4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81.5吨,起飞推力104吨,可把750千克以下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又经过几年时间,1975年11月26日长征2号运载火箭投入使用,用它发射成功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这种运载火箭能将1.8吨的有效载荷送入数百千米高的椭圆轨道。1977年中国把研制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任务提上日程。为了把相当重的通信卫星发射到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必须要有更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曾参加和主持过多次火箭研制和发射试验的火箭专家谢光选,担任了长征3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这位在中国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总设计师,在航天事业上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他在青少年时代目睹过中华民族任人宰割和欺凌的悲惨命运,抱着“兵工救国”的志向,在兵工大学毕业后投身于现代兵器的研制,幻想用先进的枪炮为祖国图强,但这个愿望在旧中国只能成为泡影。新中国诞生后,谢光选才有了用武之地,从研制反坦克火箭到涉足大型运载火箭领域,开始了他的航天生涯。1960年在中国西北的戈壁滩上的酒泉发射场,当谢光选亲眼看到自己和同伴们仿制的第一枚火箭飞向预定目标时,心中充满了无限兴奋和自豪的感情。但是航天之路并非一直平坦,其间有成功的欢欣,也有失败的苦恼。1962年3月21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由于控制系统失稳和发动机起火遭到发射失败,当时作为主任设计师的谢光选和所有参与研制试验的人员一样,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他和研制人员一起,在挫折面前不灰心不气馁,积极分析原因,寻找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经过两年的攻关和努力,这枚自行设计和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射试验终获成功,从而为研制长征号运载火箭奠定了基础。

谢光选最初作为火箭总体设计部的技术负责人,在参与领导研制成功长征1号和2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又把全副精力倾注到新型的长征3号运载火箭上来,突破了许多技术关键,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了第三级采用低温高能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和在高空失重条件下发动机二次启动技术的问题。中国是继美国、欧洲空间局之后第三个拥有氢氧发动机的国家。液氢液氧推进剂具有高能、低温的特点,液氢的沸点低达摄氏零下253度,这给材料、工艺、计量、测试等都带来极大困难。仅为解决低温给材料工艺带来的影响,就进行了29项249次试验。发动机二次启动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国掌握。中国是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需要在运载火箭到达高真空失重状态下第二次启动第三级火箭发动机,才能把卫星推上36000千米赤道上空的空间轨道。这两项高难技术的突破,表明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长征3号为三级液体燃料火箭,全长43.25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202吨,起飞推力208吨。它竖起来有15层楼房那样高,能把1.4吨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984年4月8日,用它发射中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试验通信卫星获得成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长征3号运载火箭功不可没,大显威风。美国宇航局局长为此写信赞扬说:“你们完全可以为中国航天计划中的这一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技术成果感到自豪,为长征3号运载火箭的性能感到自豪,仅有少数几个国家达到了这次发射所显示的技术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