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开辟新的航天时代
迄今为止,人类只有借助多级运载火箭,才能实现太空飞行。因为根据现有火箭推进剂性能和技术水平,用单级火箭尚达不到所需的第一宇宙速度,因而无法把人造天体送入空间轨道运行。德国在战争中使用的V—2火箭,如果将火箭组合起来进行“接力赛跑”,使它变成多级火箭,飞行速度就有可能从每秒1.7公里增大到每秒7.9公里,就具备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能力了。这就是说,V—2火箭的出现,本来可以表明,人类距离飞出地球引力的门槛已经近在咫尺,遗憾的是航天史却走了一段战争的弯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前苏联和美国作为两大获胜国家,都看中德国V—2火箭的技术的发展前景,相互争夺这一战利品。美国抢先下手,俘获佩内明德火箭基地的130多名主要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著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等人,同时缴获100枚V—2火箭实物。前苏联却晚到一步,只得到剩下的一些V—2火箭资料、设施和普通工程技术人员。这两个国家的火箭技术原先都各自已有一定基础,现在有V—2火箭可资借鉴,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它们在相互竞争中领先登上了太空舞台。战后,美国和前苏联相继提出了研制人造地球卫星计划。1945年9月,美国陆军航空局发表《向着新的地平线》的报告,宣布“在近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是可能的”。随后,美国海军航空局也提出了“应该优先推进人造地球卫星计划”的意见。由于火箭作为运载工具,是发射人造卫星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因此,1946年美国空军制订边缘计划,提出首先发展运载火箭,然后到1951年发射人造卫星。尽管美国军方在继续研制导弹武器的同时,把发展人造地球卫星的空间探测提上日程,但没有政府的支持,进展缓慢。直到1955年7月29日,美国政府才正式批准了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前苏联的卫星发展一直处于秘密状态。1946年,前苏联成立有火箭科学研究所。1947年至1948年,在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谢·科罗廖夫和人造卫星总设计师米·吉洪拉沃夫的主持下,解决了卫星运载工具的理论问题。1955年8月30日,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委员会成立,1956年1月30日正式作出研制人造地球卫星的决定,开始全面展开研制工作。
1957年7月1日到1958年12月3日是国际地球物理年,世界各国的许多科学家呼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展宇宙空间研究活动,进一步揭示地球及其周围空间的奥秘。1957年初,美国一家报纸透露,在国际地球物理年内将发射一颗小型科学卫星。这一消息传到前苏联,立即引起科罗廖夫的极大重视,他权衡利弊之后,立即写报告要求赶在美国之前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便在空间探测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前苏联政府很快批准了科罗廖夫的报告,下令不惜任何代价加紧研制运载火箭和卫星的工作。一切在秘密进行。(www.daowen.com)
伴侣一号
1957年10月4日,对研制人造卫星从未透露信息的前苏联却通过塔斯社发表声明:“从前苏联领土上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消息不胫而走,世界为之震惊。接着,人们从广播中收听到这颗卫星在太空中发出的“噼啪”无线电信号声,真实地感到人类航天时代已经来临。这颗被称为“伴侣1号”的人造卫星重83.6千克,近似球形,直径58厘米,由铝合金制成,以每秒8公里的平均速度在椭圆轨道上环绕地球运行。它的轨道远地点为950公里,近地点为230公里,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96分钟。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轨道上运行3个月,于1958年1月4日坠入大气层途中烧毁。它的寿命虽然短暂,但由于是第一次向地球引力挑战获得成功,成为第一个派往太空的地球的使者而名垂史册。从此揭开了人类航天活动的序幕,开创了宇宙航行的新纪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