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世界网坛风云人物:克雷默,美国网球霸主

世界网坛风云人物:克雷默,美国网球霸主

时间:2024-06-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二战期间,全世界的网球赛事都停办下来,战火蔓延到全世界,温布尔登、法国、澳大利亚三大赛事都中止了。两人的球技并没有荒疏,他们以较大的优势顺利的双双进入决赛。站在网坛顶端的两个少年意气风发。美国也再次成为世界网坛霸主。可以说,克雷默就是美国在这个时代称霸网坛的标志性人物。此前职业界的霸主是前温布尔登公开赛冠军鲍比里格斯。直到1952年,他因为长年的征战导致严重的背伤,宣布退出网坛。

世界网坛风云人物:克雷默,美国网球霸主

NO.1 现代网球先行者 ——克雷默

网球发展的历史上,克雷默由于对这项运动做出的开创性的贡献,使他永垂不朽。杰克·阿尔伯特·克雷默1921年8月1日生于美国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在洛杉矶渡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少年克雷默就对体育运动表现了超乎寻常的天赋,他是一个多面手,跑步篮球足球,还有后来影响他一生的网球。不为人知的是,他最初选择的不是网球,而更倾向于团体项目,尤其喜欢棒球,他擅长投手、接球员和一垒手,并且曾经在匹兹堡海盗队接受过击球员的专门训练。事实上,小克雷默最初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棒球职业选手。也如初恋一样的,最初的梦想往往都是没有结果的。在他14岁的那年,他到球场去看了一场网球比赛。这场比赛的中心是网球史上的传奇天才埃尔斯沃斯•维恩斯,当维恩斯出现在球场上,克雷默的心好像着了魔,眼睛已经被牢牢的定在那里。维恩斯高超的球技,优雅的风格,犹如完美的雕像。克雷默已经记不清楚多少次的响起掌声,多少次的欢呼,热情的球迷此起彼伏的人浪。直到比赛结束,小克雷默都仍然痴痴的不愿离开座位。杰克惊叹:“他是网球的巴比•鲁斯(美国棒球界的著名球员)。”维恩斯成了克雷默的偶像。那个时候开始,克雷默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定义。他要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网球。他开始系统的学习网球技术,他的体育天赋也超乎寻常的显现出来,于是整个世界网坛的面貌就因此改变了。克雷默涉足网坛,认识了比自己大一岁的乔•亨特,开始了两个人网球史上伟大的友谊。两人互相切磋球技,互相弥补彼此的缺陷,亲密无间。在竞争激烈的网坛,他们之间的友谊牢不可破。两个人都是网球史上难得的天才,而他们的友谊,也是网球史上的一段佳话。相对来说,亨特的要比克雷默早慧,当克雷默还在打拼的时候,亨特已经夺得了许多冠军,成为了当时美国的头号选手。

1939年,克雷默与亨特率领美国队进入戴维斯杯决赛。年仅18岁的克雷默和仅19岁的亨特都打破了戴维斯杯历史上参赛年龄最小的纪录。这一个纪录,直到30年后的1968年才被澳大利亚17岁的小将约翰•亚历山大打破。这年他们戴杯的决赛对手是劲旅澳大利亚。克雷默与亨特率领的美国队在2比0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未能够乘胜追击,最终被顽强的澳大利亚连扳三盘,痛失桂冠。失利后的两个少年痛哭失声。恐怕他们也做梦想不到,这会是两个天才少年的一生的遗憾。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原本歌舞升平的美国也全面警备,加入了战团。克雷默与亨特都应征入伍。虽然进入部队,而且在不同的地方,但是两人并没有离开网球。在二战期间,全世界的网球赛事都停办下来,战火蔓延到全世界,温布尔登、法国、澳大利亚三大赛事都中止了。只有在远离战争主战场的美国,网球赛事仍然在坚持举行。美国是二战期间网球运动员唯一的乐土。美国公开赛成了仅存的最大的赛事。1943年,克雷默和亨特获得特别批准参加美国公开赛。两人的球技并没有荒疏,他们以较大的优势顺利的双双进入决赛。当两个好友站在决赛场上,诞生了一场天才之战。这场伟大的比赛最终亨特以微弱优势取得胜利,捧得美网冠军。站在网坛顶端的两个少年意气风发。
  然而这次的美网冠军却成了天才少年亨特的天鹅绝唱。几个月后,离25岁生日还差两周的亨特驾驶飞机在大西洋海域失事。天空划落的弧线,一个伟大的传奇天才陨落了。
  得知不幸消息的克雷默伤心欲绝。他来到亨特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去。想起携手奋战,彼此竞争的往事,恍如隔世。想到两人再也没有机会并肩去夺得戴维斯杯,不禁泪流满面。
  漫长的二战终于烟消云散,克雷默拾起球拍,重新进入网坛。二战后的网球界,一片废墟,这项运动的再度振兴需要莫大的心力。克雷默在这个时代为网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此时克雷默的发球上网的技术也已经达到了成熟,他也逐渐的成为统治网坛的巨星。
  1946年,克雷默再次进入美网决赛,战胜了双打搭档汤姆•布朗,终偿夙愿,拿下美国公开赛冠军。
  1947年克雷默来到温布尔登中央大球场,此时他状态已达到颠峰,克雷默显得实在是太强大了,不失一盘的轻松进入决赛,决赛中他仅仅用了48分钟,就以6比1,6比3,6比2再次轻松击败布朗,捧起挑战者杯。在这年的温网冠军之旅的连续七场21盘比赛中仅仅丢了37局,是历史上最一边倒的冠军历程。与此时业余球界其他的对手比起来,克雷默强大得不可动摇。克雷默1946、1947年连续两年排名世界第一。他在1946年仅输两场,1947年取得48胜1负,并创下41场连胜的战绩。
  更重要的是,他为亨特完成了戴维斯杯之梦。1946年,在墨尔本戴维斯杯的决赛中,克雷默和队友特德•施罗德以5:0战胜了包括1939年的老对手布隆维克在内的澳大利亚队,报了一箭之仇。亨特在天之灵,遥望着一切,想必也安然微笑。第二年他们再以4:1的大比分击败澳大利亚队卫冕。美国也再次成为世界网坛霸主。可以说,克雷默就是美国在这个时代称霸网坛的标志性人物。
  在业余球界的纵横无敌,让克雷默觉得有点高处不胜寒。找不到对手的克雷默觉得寂寞了。而此时许多高手纷纷涌向职业赛事。渴望战斗和胜利的克雷默告别了业余界,进入了职业圈。那是在1947年。
  就在克雷默加入职业圈的当年,他就开始了对职业赛事的称霸。此前职业界的霸主是前温布尔登公开赛冠军鲍比•里格斯。然而克雷默的加入,令里格斯立马黯然失色。1947年12月,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职业盟主的决定战中,克雷默以压倒性的优势一举战胜里格斯,成为职业网球的头号选手。他也再没有给任何人机会,把霸主的位置牢牢把握的手中。此时他的挑战者为数众多,巴奇、冈萨雷斯、霍德、塞格拉等顶尖高手对他不断冲击。然而克雷默就是克雷默。无论对手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出色,都休想在他手上讨得了好。他一个又一个的击败对手,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在那个时代,人们见的最多的,就是克雷默不断的发球、上网,然后获胜。他就代表了整个网坛。他天下无敌的击球,成了那个时代的象征。直到1952年,他因为长年的征战导致严重的背伤,宣布退出网坛。他的继承人是潘乔•冈萨雷斯,职业赛史上的又一个顶峰巨星。
  退出赛场的克雷默并没有离开网球。在网球赛事的组织、管理和规划上,克雷默做出的贡献甚至比他在球场上的成就更耀眼。由于大势所趋,网球职业化已经是势在必行,业余赛事与职业赛事如何交融组织成了最大的一个问题。克雷默为网坛设计了不同等级的巡回赛和年终八强战的制度,1968年,世界网坛由此顺利进入公开赛时代,世界网坛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克雷默设计的比赛框架基本全部沿用至今。克雷默也是ATP的发起人之一与第一位执行总裁。克雷默奠定了公开赛的世界网球体系和赛制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克雷默已足以在网球史上占据一个顶尖的地位。
  1973年,南斯拉夫球员皮利奇拒绝代表国家队参加戴维斯杯赛,惹的南斯拉夫网协和国际网联大怒,对皮利奇禁止比赛的严厉惩罚。这个事件成为一个导火索,在国家命令与个人意愿中,究竟个人意愿是否应该被尊重?无数的球员愤怒了,群情汹涌,纷纷起来抗议不公正的处罚。ATP旗下的绝大部分选手宣布退出当年的温布尔登公开赛,就连当时世界第一的纳斯塔斯也想要与友人们一道罢赛,最终在罗马尼亚独裁者的压力下才草草上阵。当年世界排名前100的球员里,有79人没有参加比赛。这个事件震动国际网坛,也是温布尔登历史上的一大耻辱。克雷默和新成立的ATP也因之名声大振。无论如何,那个事件在现代网球史上都是里程碑性的,它为球员们树立了一个永久的典范,即他们有权力对抗国家和国际组织安排的命运。ATP得到了广大球员的尊重与信任,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球组织。而这次斗争的胜利,也为球员赢得了权利与自由。时至今日,无论是戴维斯杯还是奥运会等项目,国家队必须征得球员同意,球员才会代表国家队参赛。比如在90年代,美国戴维斯杯就经常不得不面对桑普拉斯、阿加西等人的耍大牌而干瞪眼没辙。
  在克雷默辉煌得网球生涯中,获得过包括3项单打和7项双打10项大满贯赛事桂冠以及多项职业世界冠军头衔。而克雷默毫无疑问是现代发球上网打法的先驱,在他的影响下,发球上网一日千里,成为网坛的主流技术之一,开创了一个个辉煌的时代,从冈萨雷斯到埃莫森、拉沃到麦肯罗、贝克尔、桑普拉斯,克雷默影响深远。1968年,在少年时代的好友乔•亨特入选网球国际名人堂两年后,克雷默的名字也同好友并列在一起。两个人又再次站在同一个地方,一如当年并肩奋战的光景。

NO.2 战 神 ——冈萨雷斯
       冈萨雷斯是职业赛事史上的超级天王。潘乔•冈萨雷斯1928年3月9日生于美国洛杉矶。当时的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严重存在歧视。冈萨雷斯出身于一个普通墨西哥裔家庭,自然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斥。少年时候的冈萨雷斯长期的受到冷遇,贫寒的家境令他不能够进入那些正式的学费昂贵的运动场所进行训练。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冈萨雷斯性格孤僻、愤世嫉俗。逃学、打架,少年时代的冈萨雷斯是个十足十的小坏蛋。在那个时候,恐怕没有人想到这个孤独的少年在未来会成为世界网坛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小冈萨雷斯曾经觉得务必的绝望和寂寞,人生对他来说就是一场残酷的恶梦。直到有一天,少年的冈萨雷斯在一个球场边,拿起一枝球拍。这一瞬间,冈萨雷斯仿佛感到一种力量涌上心头。他尝试着挥起拍子,一下、两下、三下……在少年时代,处于不安和恐惧边缘的冈萨雷斯终于安静下来。网球救赎了他的心灵。他的心灵与网球融为一体,他的一生将为之奋斗。他没有能够进入网球学校进行系统的训练,他纯粹依靠自己的悟性,依照自己制定的方式进行学习。冈萨雷斯是网球史上自学成才的超级天才。冈萨雷斯开始参加比赛。冈萨雷斯出类拔萃的网球天才很快就取得了成功。身高超过6英尺(1米82)的冈萨雷斯在大小赛事中不断夺魁,引起人们的关注。冈萨雷斯磨练出了强烈的发球和上网技术, 5盘战和大逆转是他的拿手好戏。在他18岁时,他已成为业余顶级赛事的一流高手。 他很快就兑现了人们对他的猜测和期待。在冈萨雷斯进入网坛的年代,正是二战以后,百废待兴,网球运动也重新步入正轨。
  在业余时代,冈萨雷斯最喜欢的赛事是美国公开赛。也是在这项在自家门口举行的大满贯赛事,冈萨雷斯两次夺冠。1948年,20岁的冈萨雷斯以就以8号种子的身份来到当时仍然在草地上进行的美国网球公开赛,他以凌厉的发球上网战术打进决赛,最终以6:2、6:3、14:12直落三盘战胜南非名将斯图吉斯,拿下他网球生涯的第一项大满贯赛事的冠军。第二年,作为卫冕冠军潘乔再次进入决赛,与头号种子特德•施罗德相遇。这场比赛也成为美网历史上的经典之战,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中,先是施罗德费尽力气以拿下前两盘,然而接下来却完全成了战神冈萨雷斯的个人秀,不屈不挠的战神毫不气馁,突然发威,迅速胜了后3盘,以16比18,2比6,6比1,6比2,6比4反败为胜,蝉联美网冠军。这场比赛是典范的冈萨雷斯比赛。在冈萨雷斯的网球生涯中,无数次的大逆转和决胜盘是他的标志。施罗德也真正见识了冈萨雷斯的坚韧和强大的战斗力和战斗欲望。很多年以后施罗德回忆说:“与潘乔比赛,你从来感受不到领先的优势。1949年美网我也是领先两盘,我非常清楚作为他的对手的感受。”这一年,他还作为主力队员帮助美国队击败澳大利亚队夺得戴维斯杯。
  1949年是冈萨雷斯业余生涯的颠峰,如果他继续在业余球界拼搏下去,一定能够夺得更多的大满贯赛事的冠军。然而在业余界已经呼风唤雨的冈萨雷斯做出了一个决定:进入职业圈。也许他觉得业余球界已经没有什么挑战,也许他更希望能够与职业圈的高手较量——他的血液里就是为了战斗而生,也许他想挣更多的钱,毕竟职业赛事的高额奖金的诱惑太大了。无论怎么样,21岁的冈萨雷斯义无反顾的加入了职业圈。
  虽然后来冈萨雷斯在职业球界称雄长达十年,但是他初涉职业圈并不是非常顺利。这里面的高手实在是太多了,数不胜数。当年冈萨雷斯在业余界从来体会不到这么强烈的竞争力量。虽然冈萨雷斯也是极具竞争力的球员,但是距离最顶尖的那个位置始终还是有一步之遥。因为那个时候的职业圈之王是克雷默。那时候正值克雷默的颠峰时期,只要克雷默出现的地方,其他球员只能称臣。与克雷默比起来,冈萨雷斯显然不够成熟,还没有具备取代克雷默的实力。那几年,所有的职业球员都显得黯淡无光,包括潘乔。
  随着克雷默的退役,冈萨雷斯的职业生涯迎来了春天。1954年,在决定谁将成为职业赛事之王的第一项大奖赛中,26岁的冈萨雷斯接连击败巴奇、塞格拉、萨吉曼等诸多好手,第一次称霸职业赛事。冈萨雷斯取代了克雷默,成为新一代的职业之王。在今天的职业网坛,26岁已经进入职业生涯的中后期了,然而对于冈萨雷斯来说,26岁只是他辉煌才刚刚开始。此后,冈萨雷斯的霸主地位坚如磐石,不可动摇。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连续几年击败特拉伯特、罗斯维尔、刘•霍德、库珀、安德森、奥尔梅多这些在未来都将进入网球名人堂的职业高手,称霸职业网坛长达10年。在纵横江湖的10年里,国王潘乔在代表职业赛场最高荣誉的美国职业冠军赛中创纪录的8次夺冠。潘乔的战术很简单,凶狠凌厉的进攻和永不言败的斗志,他比后来的康纳斯更有毅力,在那个战后人心浮躁不安的时代,冈萨雷斯以他的过人球技、勇气和意志抚慰了球迷的心灵。所有的观众为之着魔和疯狂。冈萨雷斯的名字就意味着职业网球。没有他的职业赛事,很难吸引到观众。在那个年代,巨星辈出。而冈萨雷斯毫无疑问是他们当中最出色的。
  冈萨雷斯统治的时代一直到60年代中期,随着澳大利亚名将罗斯维尔和拉沃的崛起才宣告结束。1964年,36岁的冈萨雷斯再次进入美国职业冠军赛决赛,试图第9次在这里捧杯。可惜决赛的对手不同意。他面对的是拉沃。球王拉沃。在艰苦鏖战之后,冈萨雷斯以1比3不敌拉沃。对于年事渐高的冈萨雷斯来说,拉沃实在太强大了。这一战也是拉沃称霸职业圈的开始。巨星拉沃的王朝由此建立。然而即使是在罗斯维尔和拉沃进入角色的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年近40的冈萨雷斯仍然是职业赛事的有力竞争者。
  1968年,40岁的他在公开赛时代进入第一年的美国公开赛击败当年温网亚军托尼•罗切进入8强。一年以后,冈萨雷斯又在温布尔登公开赛震惊网坛。那是中央大球场的首轮,冈萨雷斯与查理•帕萨雷尔一场绵延两天的5盘大战。第一天,比他年轻15岁的帕萨雷尔斗志昂扬,以巨大的体能消耗率先赢下前两盘,比分为24:22、6:1。打到第2盘天色已经黑下来,焦躁的潘乔抱怨不断增多,心情大坏。此时两人体能都消耗惊人,气喘吁吁。天色已晚,只好暂时中止比赛,次日再战。然而第二天,先恢复体能和战斗力的却是潘乔。他的发球和网前截击依然强大,他击过来的球有如炮弹一样。年轻的帕萨雷尔只能瞪眼睛。他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战神的本色!冈萨雷斯!他以16:14、6:3、11:9连扳3盘,再次上演大逆转的好戏。在这场惊世大战的决胜盘中,战神挽救了7个赛点,最终取得这场总共112局,耗时5小时12分钟的比赛的胜利。这一纪录直到1992年美网才被张德培与埃德伯格5小时26分钟的比赛刷新。然而人们应当记得的是,那是没有抢七、没有疗伤措施、没有运动员坐椅的时代,球员们只是在交换场地时稍事走动作为休息。当然,更重要的是冈萨雷斯不可思议的年龄。
  1972年,44岁生日的3个月前,冈萨雷斯在美国德穆瓦尼公开赛决赛的5盘大战中力克比他年轻了整整20岁的乔治•戈文成为公开赛时代迄今为止年龄最大的巡回赛男子单打冠军。同年,他又以9号种子的高排位征战美网。他作为大满贯高位种子24年的跨度平了另一位美国人维克•塞克萨斯的纪录。塞克萨斯在1942年和1966年都是美网的赛会9号种子,而潘乔的传奇从1948年延续到1972年,期间经历了业余、职业和公开赛三个年代。他在1950~1972年的职业与公开赛的比赛中,总共获得超过91万美元的职业奖金。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说为了钱而进入职业圈,可以说,没有什么人比冈萨雷斯更成功的了。无论是在业余、职业或者公开赛任何一个时代中,冈萨雷斯都是一时豪雄。尤其是他在职业圈的统治,令他在网坛历史上有如狮子一般,雄睨顾盼,天下无敌。1968年,冈萨雷斯以现役球员的身份入选网球名人堂。
  冈萨雷斯于1973年退役。45岁的年龄,在今天的世界网坛已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结束职业生涯之后,他也没有离开赛场。45岁以上元老赛成了他的另外一个舞台。他在这里仍然称王称霸,一如他在职业圈的那些年代。值得一提的是,有过6次婚姻的潘乔的最后一位太太,她是另外一个伟大冠军的姐姐——阿加西。
  1995年7月3日,潘乔•冈萨雷斯因患胃癌病逝于拉斯维加斯。冈萨雷斯完全有能力在四大满贯上大量的摘金夺银,统治整个网坛,但是他没有选择历史,历史也没有选择他。他过早进入职业圈,失去了问鼎四大满贯的机会。如果可以,他也许比拉沃更出色。

NO.3 澳洲之王 ——埃莫森(Roy Emerson)

       伟大的桑普拉斯曾经苦苦奋战,就是为了超越三十年前一个人。他叫罗伊•埃莫森。
  埃莫森1936年11月3日生于澳大利亚一个偏远的农场。他的父亲是一家奶牛场的农场主,小时候的埃莫森每天进场帮助父母挤牛奶,埃莫森练就了一副强大有力的手腕,10岁时,他开始在家中学习打网球。经过长时间的正规训练,他终于成长成为一名网球世界冠军。
  在埃莫森初涉网坛的时候,他认识了同胞,年轻的罗德•拉沃,两个人惺惺相惜,成为好友。在职业生涯初期,两人交流球技,并且结伴双打,并且曾经在大满贯中获得的双打冠军。两人最初的结识,恐怕大家都想不到,澳大利亚网坛从此翻开新的一页,两个年轻小伙子会在日后成为网球史上最伟大的球王,加上此时科特在女子网坛的崛起,澳洲网球统治了整个六十年代的世界网坛,达到澳洲网球史的顶峰。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以后也很可能不可能再现这么一段黄金的时光。
  埃莫森曾称霸六十年代的业余网坛。埃莫森属于网球选手中运动能力特别强的一类,他在高中时曾得过跳远和跳高比赛的冠军。埃莫森身材高大,跑动迅速,能够轻而易举的控制整个场地。与埃莫森交过手的人都能体会到他的精力是如此旺盛,体力史如此充沛,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在打倒对手时,更多依靠运动神经反射,而不是全面的策略。另外,埃莫森的适应性很强,虽然他擅长打草地,但由于要求很高的土场来说,他也是行家,在浪漫的罗兰.加罗斯球场,法网的桂冠两度被埃莫森收入囊中。
  埃莫森网球生涯最大的成就出现在家乡的澳洲公开赛。1961年埃莫森在澳洲公开赛上击败同胞拉沃,赢得了他第一个大满贯冠军。1962年他负于拉沃获得亚军,随后又在1963-1967年连续五年夺冠。一共获得6次澳网男单冠军,至今仍然是澳网男单冠军数量最多纪录保持者。1961和1963年夺得美国公开赛冠军。1964、1965年夺得温网冠军。1963、1967年夺得法网冠军。其中在1963年埃莫森一口气把澳网、法网、美网三项大满贯不客气的收入自己的奖杯橱柜,并创下了109胜6负的战绩,这一年是埃莫森网球生涯的颠峰期,除了温网未能夺冠,实在找不出他的遗憾。这也是继1962年拉沃包揽四大满贯之后,澳洲选手又一次在四大满贯中威震网坛。虽然埃莫森没有能够像好友拉沃一样在一年中垄断四大满贯赛事,但是他仍然以12项大满贯的成绩傲视历史,同时埃莫森还获得过16个大满贯双打冠军头衔。他的大满贯头衔总数共有28个,埃莫森至今仍然保持者男子大满贯冠军总数的纪录。尤其是随着网球的发展,单打和双打在技术水平上和竞争上日益分离,如今的世界网坛,能够在单打和双打上都能够在大满贯赛事中问鼎的球员寥若晨星,尤其是既能够在单打赛场上成为球王,又能够在双打赛场上排名顶尖的球员,几乎已经不可能存在。在埃莫森之后只有麦肯罗和埃德伯格曾经在单打和双打都曾经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即使是网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麦肯罗,也仅仅获得过7项单打和10项双打冠军,埃德伯格的成就更小。在竞争激烈得火样得当今职业网坛,想要在大满贯赛场得单双打同时称王,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得任务。埃莫森28项大满贯不但是空前的,很可能也将是绝后的纪录。埃莫森是世界网坛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大满贯之王。在争夺戴维斯杯的赛场上,埃莫森也是一员虎将。在9年中,他率领澳大利亚队拿到了8届戴维斯杯,是澳洲的头号功臣。在戴维斯杯比赛中,保持34胜4负的惊人纪录。
  埃莫森12项大满贯单打冠军的纪录沉睡了32年,这个纪录是桑普拉斯出现之前都是网坛一个难以超越的数据。有几次,似乎就要有突破了,最接近的一个人是拉沃,1968年拉沃开始参加公开赛,也在1969年垄断了四大满贯,职业生涯大满贯也达到11项,可惜此后再也没有什么作为,未能打破同胞的纪录。另外一个是博格,博格在1981年已经获得了11项大满贯,此时博格才25岁,正值职业生涯颠峰,却因为与国际网联闹矛盾,一怒之下,负气退役,失去了破纪录的大好机会。如果博格不退役,也很可能让埃莫森的纪录作古。巧合的很,拉沃与博格都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才气纵横的最伟大的球员,甚至比桑普拉斯还要出色。可惜历史不能够假设。
  与同胞好友拉沃比起来,埃莫森没有进入职业圈,当拉沃在职业圈无敌的时候,他在业余界也称雄,加上科特在女子网坛的横扫秋叶,在业余界和职业圈,十年里,成了澳大利亚人的天下,世界网坛澳洲独领风骚。这也是澳洲网球史上的颠峰时期。
  有人说,拉沃的加盟职业网坛使埃莫森的记录贬值了,但拉沃也曾经是埃莫森的手下败将,1961年,拉沃在两次大满贯赛事的决赛中都败给了埃莫森。埃莫森是当之无愧的历史上的澳洲网球之王。

NO.4 大满贯先生 ——拉沃(Rod Laver)
       也许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网球运动员,比桑普拉斯还要伟大,他就是罗德•拉沃(Rod Laver)。他有些害羞,他为人谦逊,他的头发如晚霞般的红色,粉红的脸上零星的点缀着几颗雀斑,穿着帆布胶底球鞋站在测量仪上,1.73米的拉沃体重只有54公斤。正是这么一个害羞谦逊的年轻小伙子,改变了整个世界网坛的面貌。他看起来并不那么高大,强壮,但他一上网球场,他就成了一个巨人。一个不可战胜的巨人。历史上获得过全部四项大满贯赛事冠军的男选手只有五位,而罗德•拉沃却分别在1962年和1969年两次一年之内完成大满贯伟业。在网球历史的天空,群星闪耀,其中最亮的一颗,就是罗德•拉沃。他就是满天星座中的中心。
  作为业余参赛选手,他在1962年一年中夺得了四项大满贯赛事的冠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加入职业网球选手的行列之后,拉沃在5年时间里被禁止参加巡回赛,但在1969年,进入公开赛时代的他再一次登上了事业的巅峰,又拿回了四个大满贯奖杯,他所实现的大满贯成就无人可比。在到今天为止的世界网坛历史上,只有美国选手巴奇曾经在40年代在一年中连夺四大满贯。但拉沃远远超越了巴奇。拉沃的大满贯壮举,恐怕是网坛上再也不可能复制的奇迹了。
  拉沃生于在澳大利亚的罗克哈普顿,他具有火箭速度般的发球,在网球场上的拉沃是那么的生龙活虎,仿佛永远不知疲倦和体力永远消耗不完。但很少有人知道小时候的他却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因此父亲教他网球,这个左撇子的小男孩慢慢长成健硕的小伙子,最终成为了网球巨星。
  拉沃一进入网坛,便受到莫大的关注,他与好友埃莫森被看作澳洲网坛崛起的希望和信号,他高超的技术,在网坛上风头一时无双。在1962年实现大满贯伟业之后,拉沃投身职业网坛。
  由于商业化不可阻挡的趋势,此时的世界网坛职业化倾向日渐分明。网球作为一种业余的娱乐体育运动的传统观念也受到巨大挑战。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科技的一日千里,网球运动对球员的专业化程度的要求比起从前大大提高,比赛的强度也前所未有的激烈。一名球员想要在网坛取得成绩,只凭借业余时间和训练,已经是不可能的。自从网坛分化为业余和职业两大壁垒以来,四大满贯赛事和巡回赛这些具有商业化优势和品牌优势的赛事却从属于业余网球界,而职业赛场的赛事在宣传和知名度上却远远比不上四大满贯和巡回赛,这也导致了世界网坛独特的现象。一方面,四大满贯和巡回赛拥有更多的观众和更好的赛场等硬件设施,但是却捉袖见襟,每况日下。职业赛事虽然影响力不大,但是蒸蒸日上。其丰厚的奖金,吸引了网坛绝大部分的顶尖高手加入。此时网坛的高手几乎都成为了职业选手。拥有高超球技和偶像气质的球员的加入,大大增强了职业网坛的地位的实力。拉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入了高手如云的职业网坛,开始了他长达五年的职业网坛之旅,也开始了他对职业网坛的称雄。
  1964年,在象征职业网坛最高荣誉的美国职业冠军赛,拉沃一路上击败诸多高手,进入决赛,在决赛中面对职业网坛的王者潘乔•冈萨雷斯。面对强大的冈萨雷斯,拉沃毫不畏惧,在经过4盘的艰苦鏖战之后,拉沃以3比1击败了曾经8次获得美国职业冠军赛的冈萨雷斯。这场比赛的胜利,也宣告了拉沃站在职业网坛的顶端,完全取代了冈萨雷斯,成为职业网坛的新王者。在从1963年到1967年拉沃纵横职业网坛的五年里,他是真正的天下无敌。此时的职业网坛代表了网球界的最高水平,此时既是职业网球界的末期的最后几年,也是职业网球界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巨星最多的年代。冈萨雷斯、罗斯维尔、刘•霍德、唐•巴奇、特拉伯特、库伯等等后来都进入网球名人堂的风云人物。一时间群雄纷纭,狼烟四起,群星闪耀。此时的职业网球世界的竞争之激烈,比起桑普拉斯之前几年那段网坛战国时代的时光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没有拉沃,这些球员也许也会进入一个战国时代。但是拉沃的存在,令职业网坛重新统一。在拉沃混迹职业圈的年代里,这些伟大的球星全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当拉沃站在球场上,人们知道,无论是谁,都只能在他的拍下称臣。拉沃纵横网坛的法宝,就是他惊人的技术和心理素质。
  拉沃的左前臂比一般人的要长,大概有30.48厘米左右,这个尺寸与拳击重量级世界冠军洛奇•马西亚诺(就是美国好莱坞巨星史泰龙电影成名作《洛奇》的原型)的相同。他的发球并非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速度飞快、无法抵抗,但拉沃能像一个狡猾的棒球投手一样,善于掩饰自己的发球的落点以及旋转方向,发出方向角度变幻莫测极其刁钻的球。他能够将网前球处理的天衣无缝,后半场也没有什么漏洞。拉沃也是近代发球上网的代表人物之一。如果说蒂尔登是发球上网打法的始祖,发球上网开始与底线打法成为网球技术的两大主流打法,那么拉沃就是把发球上网发展到一个全新高度的黄金球员。经过不断的发展,发球上网打法日渐压倒底线打法。在拉沃的时代里,世界顶尖球员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发球上网的打法。在拉沃时代,可以说发球上网发展到了一个顶峰。世界排名前十的球员里有7个在发球上网。当然,这也和当时的时代有关。那时候世界赛场上,无论业余球界还是职业球界,草地赛事都占了绝大部分,四大满贯里除了法网,其他三大赛事都是在草地上进行的。草地的快速球场上,发球上网无疑是致胜的法宝。直到80年代初期伟大的天才麦肯罗统治网坛,发球上网都是世界网坛的主流打法。与底线打法比起来,发球上网更具有观赏性和魅力。在无数老一辈的网球迷的眼中,只有那网前惊险而上了魔咒的一击,才能够称之为网球艺术。与将发球上网发挥到极致的麦肯罗比起来,拉沃毫不逊色。除了高超的发球上网技术,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心理的稳定沉静也是拉沃克敌制胜的法宝。这种心理武器,只有博格和康纳斯才能与他媲美。在世界网球史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像拉沃那样身经百战,富有活力,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面对任何对手,拉沃而总能一如既往的发球,击球,获胜。另外他对上旋球的充分发挥也被认为给网球运动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伟大的桑普拉斯最崇拜的偶像就是拉沃。在少年时候,桑普拉斯每天都看一本拉沃的比赛录像。拉沃的比赛桑普拉斯看了无数遍。正是在拉沃的影响下,桑普拉斯把温布尔登视为网坛圣地,放弃在底线奔跑,转而在网前封锁。少年时代的桑普拉斯,对拉沃充满了崇敬。从性格到球技,在桑普拉斯身上都能够看到拉沃的影子。优雅、霸气,也有一点单调。一旦站在球场上,拉沃和桑普拉斯两人都注定是王者和贵族。桑普拉斯终其一生,都是在追赶着拉沃的脚步。
  1968年,四大满贯赛事正式向职业球员开放,在职业球界称雄的拉沃自然仍然是网坛的霸主。并且在1969年再次摘得全满贯。此时得拉沃仍然保持着很好的竞技状态,依然屹立在世界网坛的顶端。然而就在人们认为一个全新的拉沃时代仍然将会继续下去的时候,拉沃时代却嘎然而止。人们没有想到,1969年的却竟然是拉沃最后的辉煌。到了次年的1970年,拉沃在四大满贯赛事中全部败北,而且在第一次设立的年终总决赛败在新秀斯坦•史密斯的拍下。此后,直到拉沃结束其网球生涯,都再也没有能够在大满贯赛事中有出色的表现。一方面由于年龄的原因,从50年代初中期进入网坛,到70年代,拉沃已经在网坛征战了近20年,长年的比赛和奔波,令得拉沃的身体受到很大的损伤,而且年龄和精力上拉沃已经明显到了职业生涯的晚期。另一方面,年轻球手的崛起和竞争,也对拉沃形成强大的挑战。纽科姆在温网的夺冠,康纳斯的出道,纳斯塔斯在1971年的年终总决赛高调崛起,还有维拉斯、阿瑟阿什等名将,已经在网坛站稳了脚跟。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拉沃已经都不可能与这些后来的巨星们一争雄长了。没有多久,拉沃宣布退役。虽然拉沃没有在公开赛时代长时间的独霸网坛,1969年的光芒也只能说是刹那芳华,然而拉沃以他自己的方式,在网球历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拥有的崇高地位,令后人只能够高山仰止。拉沃的另外一个成就,就是对澳大利亚网球运动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拉沃的出现,使澳大利亚网球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他纵横网坛的日子里,他是天下无敌的,几乎垄断了整个职业网坛。他在职业圈称雄,埃莫森则在业余界大满贯中摘金夺银,女子网球的科特则统治了女子网坛,宣告了澳大利亚网球的全面兴盛,这个时期是澳洲网球的黄金时期,此前从来没有过如此的辉煌,此后澳大利亚网球可能也很难再现这样的年代和重现拉沃似的伟大的巨星。正是在拉沃的影响下,澳洲网球在今天一直在世界上拥有重要的地位,与美国和欧洲鼎足三分,分庭抗礼。纽科姆、拉夫特、菲利普西斯、休伊特等名将也都是在拉沃的余晖下成长并且在网坛上取得出色成就的。
  拉沃从1963年到1967年在职业圈混战,五年间没有参加过任何一项大满贯赛事。如果他继续在业余球界征战,也许他的大满贯数量会超过20个,远远超过今天的桑普拉斯。也因为这样,人们一直认为拉沃才是历史上最出色的球员。拉沃职业生涯共获得47项单打锦标,此外还有37项双打冠军。他是个全才。在拉沃的11项大满贯中,有4座温网,3座澳网,法网和美网各2座。他技术全面精湛,他进入职业圈,也令他的极限可能成了猜疑和遐想。当然,历史不能够假设。
  无论如何,拉沃都是在一切世代中都可以被认为的最佳球员。他在网球历史的地位独一无二。就如网坛的珠穆朗玛峰,再没有什么比他更高的。

NO.5 布加勒斯特顽童 ——纳斯塔斯(Ilie Nastase)
      伊利·纳斯塔斯,1946年7月19日生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少年时候的纳斯塔斯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网球只是他的爱好之一,从6岁就已经开始拿其网球拍进行练习,不过相对来说,他更喜欢足球。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热情都投入到足球运动里面去了。那个时候也许纳斯塔斯也曾经想过打网球,不过他的理想也许是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直到他12岁的那一年,他收到一份独特的礼物:一枝崭新的漂亮的史莱辛格球拍。正是这个小小的礼物,改变了小伊利的一生。这把球拍把纳斯塔斯的全部身心都吸引过去了,他不断摩挲,爱不释手。在那一刻,纳斯塔斯下了决心,打网球。他开始把全部的时间都去进行了网球训练。纳斯塔斯惊人的网球天赋瞬间展露无疑。仅仅过了两年,14岁的纳斯塔斯已经在罗马尼亚的少年组的比赛里找不到对手。他决定正式进入网坛闯荡天下。人们恐怕没有想到,终结天王巨星拉沃的年代的球员居然会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
  纳斯塔斯进入网坛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不成熟的少年,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和心理素质上,纳斯塔斯显然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纳斯塔斯涉足网坛的60年代,正是澳大利亚天王埃莫森在四大满贯称王称霸的年代,在业余网球界,年轻的纳斯塔斯与埃莫森这位前辈比起来显然不具备挑战的实力。而纳斯塔斯也一直没有进入职业网球界,更不用说与另外一位澳洲天王拉沃较量了。60年代是澳大利亚球员的天下,拉沃、罗斯维尔、埃莫森和科特的光芒,垄断了网坛的每一个角落。而这十年,也是纳斯塔斯不断完善自己的时光。这十年也为后来纳斯塔斯在网坛上称霸一时奠定了基础。
  是金子总会发光。1966年,纳斯塔斯和他的老师伊翁·提里亚克搭档获得法国公开赛的双打亚军,引起了国际网球界的关注,被认为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罗马尼亚这样一个网球小国里,纳斯塔斯的冒尖令人兴奋。他也是罗马尼亚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顶尖球手。在此期间,纳斯塔斯也系统科学的完善了自己的技术,不但加强了以往已有的强大底线抽击的力量,更把自己发球上网的技术有了一个质的突破,此后他在草场上的战绩也一日千里。1969年戴维斯杯半决赛,年轻的纳斯塔斯率领罗马尼亚队在全英网球俱乐部的温布尔登中央大球场击败英国队进入决赛。这也是罗马尼亚历史上首次进入戴杯决赛。在那个年代,戴维斯杯象征着网坛的另外一个最高荣誉。无数的名将为之全力奋战,誓要把奖杯捧回。作为一个热血青年,纳斯塔斯是罗马尼亚戴维斯杯队伍忠心不二的战将。从1966年到1985年,纳斯塔斯没有一年在一旁当观众,连续二十年参赛,这也是戴杯历史上一段传奇。而纳斯塔斯一生的主要成就,也基本上凝聚在了戴维斯杯中。他在52次与各个国家队伍的交锋高达146场(含单双打),他取得了其中109场的胜利。此外,他曾经率领罗马尼亚于1969年、1970年、1971年连续三年进入决赛。虽然最后连续三次都是败在了强大的美国队手下,但罗马尼亚可以说虽败犹荣,毕竟美国队里有康纳斯、阿瑟阿什、史密斯等超级名将,而罗马尼亚只有纳斯塔斯独撑大梁。在戴维斯杯赛上的纳斯塔斯,是网坛荣光的一个重要组成。
  进入70年代,纳斯塔斯的职业生涯开始走向巅峰。
  随着1968年世界网坛进入公开赛时代,网坛又是一番新景象。澳大利亚名将拉沃夹着在职业圈称霸的神威,在1969年一口气把四大满贯吞并,他仍然是世界最顶尖的球员,而年轻的一辈,已经是欣欣向荣,纽科姆、阿瑟阿什、康纳斯等人的迅速走红,网坛有点混乱了。纳斯塔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了他的颠峰时期。
  1971年年底,他夺得了四次年终总决赛(今天大师杯的前身)冠军的第一个,之后连续四年均闯入决赛并三次夺冠。他也是年终总决赛历史上第一个冠军和第一个三连冠。年终总决赛第一次设立,就迎来了一个年轻的冠军,多少有点出人意表。拉沃在这一年的失利,说明拉沃已经不能够在网坛上呼风唤雨了。可以说,年终总决赛是纳斯塔斯职业生涯的另外一个舞台。在早期的年终总决赛,他成了独一无二的霸主。而他在年终总决赛四次冠军的战绩,也仅次于伦德尔和桑普拉斯的五次。纳斯塔斯的霸气显露出来。
  纳斯塔斯在多年的征战中磨练出来的全面的技术,在1972年7月的温布尔登得到了施展。在这一年的温网中央大球场,纳斯塔斯的状态神勇。他先在1/4决赛以3比0战胜后来的双打搭档,也是美国的希望之星,后来的一代天王康纳斯,半决赛又击败后来在1975年夺得美网男单冠军的名将奥兰斯,一路闯进了决赛。积蓄了多年力量的纳斯塔斯想要在网坛圣地夺得挑战者杯,在单打赛场上称雄。他决赛的对手是上一年(1971年)的美国公开赛冠军美国名将斯坦·史密斯。然而命运就像在作弄了纳斯塔斯,在决赛的五盘大战中,纳斯塔斯终于没有能够笑到最后。这场比赛惊心动魄,比分交替上升,难分难解。无数次的,纳斯塔斯就要获得网坛的最高荣誉了,但是始终无法更进一步。以柔韧、顽强见长的纳斯塔斯最终败在拥有强烈发球上网风格的美国人史密斯的拍下。这场比赛被认为是1933年杰克·克劳福德和埃尔斯沃斯·维恩斯决战以来又一次经典对决。这场比赛的激烈精彩和残酷,比起1980年两大巨星博格和麦肯罗的那场温网世纪之战也不遑多让。而这场失败,仿佛也给纳斯塔斯上了诅咒,此后纳斯塔斯虽然无数次的接近温网冠军奖杯,始终是功亏一篑。温网也成了纳斯塔斯的一块心病和职业生涯的最大遗憾。两个月后,他在还采用草地球场的美国公开赛决赛中,在两度落后的局面下,苦战五盘力克美国黑人名将阿瑟·阿什夺得自己第一项大满贯单打冠军。
  1973年,纳斯塔斯进入职业生涯顶峰的一年。他战无不胜,几乎拿下了温网以前的所有比赛德冠军。在赢得具有崇高地位和声誉的罗马公开赛(此时罗马公开赛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澳大利亚公开赛)之后又在罗兰加洛斯球场中击败南斯拉夫名将皮利奇把火枪手杯捧回老家。接下来又一鼓作气夺得女王杯。那一年,他33次参赛夺得17项冠军。一年17项冠军的纪录,也是历史之最。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今天都是无人能够接近的。包括球王桑普拉斯。也是在这一年的纳斯塔斯近乎神奇的胜利,近乎无敌的状态,他毫无争议的成为那一年的霸主。
  纳斯塔斯也是1973年职业网坛建立电脑排名系统以来的第一个排名世界第一的球王。同时他也是罗马尼亚历史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球王。他在世界第一的地方一口气坐了40周。在70年代初期,纳斯塔斯是当之无愧的网坛王者。此时拉沃已经年华老去,纳斯塔斯的出现,把世界网坛的重心从澳洲拉回欧洲。此时的网坛仅有澳大利亚名将纽科姆与之争雄。纳斯塔斯是七十年代早期世界网坛最优秀的选手。
  然而纳斯塔斯的王朝却是如此的短暂,仅仅到了次年的1974年,美国名将康纳斯的疯狂表演就在刹那终结了纳斯塔斯的年代。纳斯塔斯也再也没有能够登上世界第一。他虽仍然保持着世界顶尖的水平,却再也没有能够闪光。当然康纳斯也没有得意太久,1976年酷哥博格横空出世,开始统治了70年代后期的网坛。网坛的重心稳稳的保持在欧洲。
  许多年来,球场上的纳斯塔斯总是处于躁动和不安的边缘。他和康纳斯是麦肯罗之前脾气最坏,最喜欢吵闹和摔拍子的球员。他也喜欢用一些滑稽、挑衅的动作取悦观众,刺激对手。当他觉得不爽了,干脆直接退出球场。他很任性,即使是被警告过无数次,他也不愿意改变自己。人们都认为,暴躁的脾气使得他失去了不少应得的大满贯冠军头衔。以纳斯塔斯的实力,人们完全相信他有能力获得更多更多的大满贯,而不是退役后仅有的可怜的两个(一座美网冠军,一座法网冠军)。在赛场上的被警告、罚款、禁赛对纳斯塔斯来说是家常便饭。不过,场下的纳斯塔斯却是个和善爽快的人。1976年温网决赛,纳斯塔斯败在瑞典小将博格的拍下,在比赛最后一分结束后,30岁的纳斯塔斯跳过球网,热情的紧紧拥抱着比自己年轻10岁的对手,博格激动得泪流满面。很多年以后,纳斯塔斯回忆起这个历史的时刻:“小伙子哭了。我早就说过他会成为传奇人物。”纳斯塔斯是正确的,这场比赛是博格温网五连冠伟业的开始,也照亮了未来天皇博格的年轻时代。
  1976年,纳斯塔斯成为欧洲第一位职业奖金超百万美元的选手。他的职业总奖金超过二百万美元。纳斯塔斯的职业生涯跨越业余和公开赛两个时代,无论在哪个时代里,纳斯塔斯都以他自己的方式,在世界网坛赢得了尊重和地位。他是历史上单、双打冠军总数超过100个的5名男子球员之一。1991年,纳斯塔斯入选网球名人堂。现在,他与家人定居于纽约。他是元老巡回赛和各种慈善表演赛的常客。
  纳斯塔斯出现和颠峰时期的年代正是世界网坛进入公开赛时代,作为公开赛时代以来第一个真正当代意义上的排名世界第一的球王,纳斯塔斯在网坛历史划过一道耀眼光芒。

NO.6 拉丁王子 ——维拉斯(Guillermo Vilas)
      圭勒莫·维拉斯(Guillermo Vilas)是南美网球的第一位旗手。
  维拉斯于1952年8月17日出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他的童年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马德普拉塔度过。他在那里上学,也是在那里,维拉斯第一次接触网球,并且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于是开始接受系统的网球训练。很快小维拉斯就对网球表现出热烈的情感和过人的天赋,他的领悟力令教练惊讶,他的进步之快,远远超过一起训练的那些小伙伴。少年时,他常常去布宜诺斯艾利斯参加比赛,没有多久就成了阿根廷国内毫无争议的第一高手。这个时候摆在维拉斯面前的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要不要继续打下去。如果要继续打下去,只能够加入职业网坛,与欧美的高手对抗,才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留在国内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但是如此一来就不得不放弃学业。如果放弃打网球,那多年的练习就白费了,对于天赋过人的维拉斯来说是再可惜不过。18岁那年,经过思考和艰难的抉择,对网球的热爱使他明白网球才是自己割舍不下的,于是他放弃了学业,将全部热情和精力倾注到网球事业中。维拉斯获得了ATP排名,天才的少年维拉斯很快就在网坛获得了成功。
  维拉斯投身职业网坛,正是网球进入公开赛时代。此时职业网坛的代表人物有巨星拉沃,纽科姆,纳斯塔斯,康纳斯等在网坛上一争雄长,在与这些名将的交手中,维拉斯完善了自己。维拉斯也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竞技水平,世界排名在七十年代也基本上保持在前十,是顶尖的世界超一流高手之一。
  1977年是他战绩最辉煌的一年,他战无不胜,一口气夺得了15个单打冠军,追平了伟大的罗德·拉沃创下的单赛季单打冠军的纪录。当年他的总战绩为145胜14负,其中包括在温布尔登公开赛后创下的50连胜纪录、法网和美网两个大满贯冠军头衔(当时美网比赛在红土场进行)。法网决赛中他以6-0、6-3、6-0轻松取胜,这也是迄今为止四大满贯赛史上比分最悬殊的的决赛之一。此后,在美网决赛中,他战胜了排名世界第一的本土名将卫冕冠军康纳斯,夺得桂冠。狂热的球迷扛着他绕场一周接受欢呼,仿佛他是一位凯旋而归的斗牛士。维拉斯也因此成为第一位获得大满贯冠军的南美洲球员。他的奇迹般的疯狂连胜直到9月份才被中止,当时他的对手纳斯塔斯在比赛中使用了一支引起争议的超规格球拍,维拉斯愤而退出了比赛。后来这种球拍被禁用了。此外,维拉斯还在年初的澳大利亚公开赛上获得亚军。在那一年,维拉斯几乎是不可阻挡的。战绩赫赫,光芒万丈。
  维拉斯在1977年的表现,甚至超过了伟大的博格。博格在温网卫冕成功,但是维拉斯的两项大满贯的奖杯,让博格也不能够不黯然失色。维拉斯旋风席卷网坛。也正是从这一年起,南美网坛宣告在世界网坛独树一帜。1978年和1979年,维拉斯连续两年将澳网冠军收入囊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
  当然,维拉斯处于网球黄金时代的四大金刚中的康纳斯和博格的年代,他也只能处于他们的阴影下。此时的康纳斯和博格已经完全成熟,并且开始统治网坛。比起才气纵横霸气飞扬的康纳斯和博格,维拉斯只能感叹生不逢时了。此外,维拉斯曾经在法网四次进入决赛,仅仅在1977年拿下一次冠军,其中1975年和1978年都在决赛中败在红土天神博格的拍下,1977年还是因为博格没有进入决赛,如果博格进入了决赛,维拉斯很有可能还是只能称臣。维拉斯已经是红土场上罕见的天才,也许比起后来的维兰德、伦德尔、穆斯特都更出色。可惜他遇上了博格。如果没有博格,也许他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金发博格成了维拉斯天敌和克星。1982年维拉斯在法网决赛中败在年仅17岁的瑞典小将维兰德的拍下,也成就了维兰德当时最年轻的法网冠军称号和第一个大满贯冠军头衔。
  维拉斯的球技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尤其是对底线上旋球的创新运用,给南美洲(包括阿根廷、智利等)和西班牙等地的网球训练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维拉斯独特的打法尤其适合在慢速球场,他在法网的红土赛场上的辉煌成就就是最好的例证。可以说他也是后来网坛上出现了无数的红土专家的先行者。比如后来的智利的里奥斯、巴西的库尔腾、奥地利的穆斯特、阿根廷的科里亚、还有尽出红土专家的西班牙的布鲁格拉、莫亚、费雷罗、科雷特加、科斯塔等可以说都是在维拉斯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打法的,并且在红土赛场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维拉斯就是这些红土专家们的先导,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也引导了网球世界一段独特的风潮。
  维拉斯同时还是一位具有偶像气质的网球明星。宽宽的发带、栗色的披肩卷发成了他的标志。在球场之外,他在诗歌、音乐的创作方面也颇有天赋,这更使他成为人们倾慕的对象。在维拉斯征战网坛的那些年代里,他是最受球迷爱戴的球员之一。他出现在球场上,他总是可以得到无数的掌声和欢呼。在那些年代里,只有维拉斯能够与博格的超人魅力相媲美。
  像维拉斯这样充满个人魅力的人,在职业球员中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南美洲潘帕斯草原的水土养育了他坚实强壮的体魄,赋予了他与众不同的浪漫情怀。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的球技和感性特质打动了无数球迷的心。他于1991年被接纳为网球名人堂的一员。
  如果说在球场上的维拉斯并没有成就一个时代,那么他对世界网球事业的推动作用则使得他在网球历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维拉斯给南美、尤其是阿根廷的网球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维拉斯的灿烂成就和个人魅力影响下,许多年轻人以满腔的激情投身网球训练,使网球从高不可攀的贵族运动逐渐变得平民化,网球在南美的普及率有了巨大的进步。
  在伟大的维拉斯的影响下,南美网球在世界网坛有了自己的声音,在世界网坛也占有了一席之地。就如张德培带动了亚洲网球的发展一样。维拉斯之后,南美出现了许多有才气的球员,在世界网坛上吹响了南美号角。近的如曾经排名世界第一的智利名将里奥斯、巴西名将库尔腾,还有如今的红土之王科里亚。巧合的是,科里亚也是阿根廷人。并且科里亚的父亲给科里亚起的名字也是圭勒莫,就是为了纪念维拉斯,并且期望科里亚像前辈维拉斯一样出色。如今,科里亚正秉承着维拉斯的衣钵,在网坛上征战,维护着南美网球的尊严。
  维拉斯的排名没有登上过世界第一,与同时代其他的巨星比起来,他的成就也有所不及。在70年代初期纳斯塔斯在网坛称雄一时,到了70年代中期康纳斯和博格的相继崛起,世界职业网坛进入黄金时代,世界网坛已经开始成为黄金时代四大金刚(康纳斯、博格、麦肯罗、伦德尔)的角斗场。尽管如此,维拉斯以他过人的气质风采,对南美网球的贡献,使得他在网球史册上占有一页独领风骚的篇章,辉煌而灿烂。
  维拉斯!南美的领跑者!拉丁的诗人!

NO.7 长青树 ——康纳斯(Jimmy Connors)
      吉米•康纳斯是网坛历史上职业生命最长的球员之一,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经历四个时间跨度,职业生涯长达五分之一个世纪。更为惊人的是,在二十多年的征战中,康纳斯基本保持了极佳的竞技状态,很少有太大的起伏,一直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几位球员之一。他体壮如牛,力量充沛,比跑不死的张德培更跑不死。他拥有高超全面的技术,惊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这也令他创下了一系列可怕的纪录:268周世界排名第一(仅次于桑普拉斯和伦德尔);连续160周排名世界第一(仅次于费德勒的237周);连续五年年终排名世界第一(1974年到1978年,仅次于桑普拉斯);18次被美国公开赛组委会列为种子选手(历史最多);此外,他职业生涯共夺得107次单打冠军,是男子网坛历史上唯一一个能够突破单打百冠大关的球员,这一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康纳斯出生于1952年9月2日,是家里的小儿子。他由母亲及“第二妈妈”——祖母贝尔莎.汤普森培养成人。在他还是一个学步的幼儿的时候,就已开始了网球的快乐。他回忆道,“妈妈总是把球滚过来,我就挥拍把它打开,我必须双手我拍,只有那样我才拿得动。” 在童年的时候,尽管要比大多数对手矮小,他却从未为此气馁,而是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一切。在伊利诺伊州的贝尔维尔,9岁的康纳斯赢得了他第一项重要赛事的冠军——“10岁以下桔子碗巡回赛”,以后他又连续获得12、14、16岁年龄段的第一。1971年他赢得全美大学生的冠军,第二年他加入了职业圈并于当年获得六项冠军。初出网坛,便已引起世人关注。1973年是他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夺得11项赛事冠军,取得81胜16负的骄人战绩,年终排名世界第三。这是他迈向成熟的一年,全面宣告康纳斯已站在网坛顶端,也为接下来的一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74年是康纳斯职业生涯的顶峰,1米78,70公斤的康纳斯赢得了包括三个大满贯在内的15项单打冠军,全年成绩99胜4负。这年,他先是在年初的澳大利亚公开赛夺冠,又在温布尔登公开赛和美国公开赛中两次击败另外一位传奇人物肯•罗斯维尔,两个比分都是3比0,而且让罗斯维尔总共只赢了8局球,震动网坛。不过由于康纳斯参加了与ATP(Association of Tennis Pros)对立的WTT( World Team Tennis)而被对所有WTT成员关闭的法网取消了参赛资格,痛失包揽四大满贯的良机。这一年的法网冠军巧的很,正是年少的博格。然而他一年内获得三项大满贯的成绩,也成为公开赛时代自拉沃以来第一人了。康纳斯也毫无争议的成为世界第一。
  在1974年,发生了另外一件网坛历史大事:康纳斯和网球皇后埃弗特相恋了!康纳斯与埃弗特恋情的公开,震动了世界网坛。一个是男子天王,一个是女子天后,更巧合的是两人1974年同时获得了温网的单打冠军(直到1999年阿加西和格拉夫同在法网的折桂才能与之媲美)。两人金童玉女,连上帝都惊叹出现这么般配的天作之合。如水上鸳鸯,康纳斯与埃弗特的恋情甜蜜,热烈而奔放,两人从相识、相恋、订婚到结婚,都被球迷和媒体莫大的关心,也被无数的人们寄予期望和祝福。可惜球王球后的幸福生活没能持续太长时间,因为两人性格的刚烈而分手。他们宣布离婚,最终黯然收场,结局令无数球迷伤心欲绝。虽然两人最终没能在一起,然而他们的惊世恋情,犹如艳丽的彩霞,抹亮了网坛的天空。
  美国公开赛是康纳斯最钟爱的比赛,也是在这个球场,康纳斯取得了最好的战绩。自从1974年首次捧杯之后,康纳斯又分别在1976年、1978年、1982年和1983年四夺美网冠军。五个冠军奖杯,使他成为美网历史上夺得单打冠军最多的球员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康纳斯令人吃惊地在土场上击败了宿敌,两届法国公开赛冠军、20岁的博格,第二次夺得美国公开赛冠军,充分展示了他技术之全面。1978年,康纳斯再次在美网决赛击败博格,第三次拿下奖杯。他也因此成为美网历史上唯一一个在不同场地都获得冠军的球员(1974年草地,1976年红土,1978年硬地)。康纳斯在美网的赫赫战绩,也令他成为美网历史上最伟大的选手之一。
  康纳斯虽然堪称网球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但是他的职业生涯也充满遗憾。他虽然二十多年一直是世界顶尖选手,却没有能够建立完整属于自己的时代。
  1974年的巨大成功,令康纳斯创建自己帝国的前景一片光明,此时康纳斯年青力壮,正是大展手脚的好机会。他也成功压倒纳斯塔斯、纽科姆等名将,稳稳坐上了世界头把交椅。康纳斯帝国雏形初现。
  然而接下来的1975年,康纳斯的表现却令人失望了。他没有夺得任何一项大满贯,先是在年初的澳大利亚公开赛决赛中败给澳大利亚名将纽科姆,卫冕失败。紧接着在温网决赛输给了黑人选手阿瑟•阿什。阿什成为公开赛时代以来首个温网捧杯的黑人选手,后来他成为了著名的人权运动者。失利的康纳斯的温布尔登恶梦开始,从1975年到1981年,整整七年康纳斯没有能够在温网再次夺魁。
  虽然1975年大满贯受挫,但是康纳斯仍然凭借老本稳据世界第一。康纳斯对建立的王朝仍旧充满信心,意气风发。然而到了1976年,有一个人把康纳斯的希望和梦想无情的粉碎了。这个人就是比约恩•博格。伟大的博格!随着1976年温网夺冠,拉开了博格温网五连冠的序幕,也宣告了博格对网坛的统治的开始。从1976年到1980年,世界网坛成了博格一人的独舞。此间康纳斯于1977年和1978年两次进入温网决赛,均被博格击败。虽然康纳斯在1974年到1978年都年终排名第一,但是风头早已经是博格独占。康纳斯也成了博格时代最大的牺牲品。
  好不容易等到博格退休,这时候偏偏坏小子约翰•麦肯罗已经成长起来。康纳斯拼了老命,终于在1982年拿下温网美网两项冠军,打破麦肯罗的垄断,重现辉煌,然而从1981年到1984年,康纳斯更多的是作为陪衬。在坏小子的时代,康纳斯对网坛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这个巨大的贡献,就是为麦肯罗创造了一场又一场的经典比赛。到了1985年,终于有人结束了麦肯罗时代。可惜的是这个人不是康纳斯,而是伊万•伦德尔。网坛转入了伦德尔称霸天下的局面。康纳斯一次又一次在伦德尔强大的正手面前败下阵来,只能干瞪眼。漫长的伦德尔时代,也终于消磨完康纳斯最后的激情。
  网坛四大金刚(康纳斯、博格、麦肯罗、伦德尔)的同场竞技,是网球史上迄今为止最灿烂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网球运动地位崇高,甚至可以与足球比肩,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第二运动。康纳斯作为黄金时代的黄金球员,完整的见证了这一个时代。康纳斯的职业生涯是极其辉煌的,也是不幸的。他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时代,大部分的时候是作为最佳挑战者生存于其他三人的时代。如果没有其他三人,康纳斯可能独霸男子网坛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球王。遗憾的是历史没有选择康纳斯。一个时代天才太多,是球迷的幸运,却是球员的悲哀。
  尽管如此,康纳斯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建立的丰功伟绩,也已足以使他名垂网球史册。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康纳斯无疑都是史上最杰出的网球运动员之一。他已经成为不老的网坛长青树!
  康纳斯十九年职业生涯的骄人战绩在他自己91年美网的表现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他在那一届美网赛事中度过了他39岁生日。此时的康纳斯早已洗净了年轻时代的粗野和不羁,更坚定了永不言败的高贵品质。在那次整个美网期间,观众和球迷用最热烈的呼喊和经久不息的掌声回应他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在此前的90年,他接受了腕部手术而只参加了三项赛事,全都首轮出局。到年底,他的排名已从14为跌至936位。在91年美网开赛前,排名174位的他需要外卡才能进入本赛。第一轮,他碰上了派屈克.麦肯罗,康纳斯拿下前两盘,第3盘又以3-0领先,然后被如梦方醒的小麦肯罗拖入了一场拉锯战,直到凌晨1点35分,康纳斯在以6-4赢得决胜盘后才结束了一场4小时18分钟的马拉松战役。接下来,他又战胜了恰帕斯、10号种子诺瓦谢克。9月2日,他送给了自己一份象样的生日礼物。在对克里克斯坦的1/8决赛中,在两度落后的情况下,康纳斯奋力追平,决胜盘克里克斯坦5-2领先,39岁的寿星此时又显英雄本色,他咬住了比赛并在抢七中胜出,整个体育场疯狂了。接下来以又报道说,有球迷已经出到500美元买康纳斯与哈休斯1/4决赛的飞票。他们没有失望,在先失一盘的情况下,他一鼓作气赢下后三盘。39岁的老将难以置信的进入了半决赛。尽管他在半决赛输给了考瑞尔,尽管当年最终的美网冠军是埃德伯格,但无疑91年美网属于康纳斯。全场观众站起来为他鼓掌,热烈的掌声回响在中央球场。康纳斯也成为美网历史上进入半决赛年纪最大的选手!康纳斯也为自己送上了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康纳斯创造的奇迹,他对网球的忠诚,令人感动。
  年轻时的康纳斯行为粗野,是麦肯罗之前的网坛脾气最臭的人,得罪过无数的人。1977年在温网决赛就因为不敬言行被球迷哗然大嘘。随着岁月的增长,康纳斯也渐渐成熟稳重,变得大度,也从被嘘到备受尊重。一次埃弗特与他到教堂忏悔,康纳斯出来后说第二天还要来,因为还有许多没有说。他也以自己的真诚,赢得了原谅。1998年7月11日,康纳斯进入网球国际名人堂。康纳斯与妻子帕蒂又两个孩子,儿子布莱特和女儿奥布里.蕾。50岁的康纳斯和妻子现在在他加利福尼亚的农场享受生活。
  虽然与职业生涯三位苦手战绩都不是很理想(对博格7胜10负,对麦肯罗13胜20负,对伦德尔13胜22负),其影响也微微逊色。但是康纳斯在他们身上都赢得过重大的比赛,在美国公开赛他曾经击败博格和伦德尔各两次,在1982年温网决赛击败麦肯罗。康纳斯也因为其巨大成就,与其他三人并肩,成为了网坛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

NO.8 冰 山 ——博格(Bjon Borge)
      比约恩•博格(Bjon Borge)是一座冰山。冷酷。冷而且酷。博格有一副令人不敢恭维的尊容,然而他不怎么样的相貌,却让麦肯罗很羡慕。麦肯罗说:“我见到比约恩之后才知道,原来一个人是可以拥有那么多女球迷跟在后面的。”博格的脸上永远冷冰冰的,不苟言笑,让人感觉高不可攀。更要命的是,他拥有一头飘逸的金发,在球场上潇洒地飞舞,怎能不把那些小浪蹄子迷的死去活来。简直是帅呆了!酷毙了!
  博格生于1956年,瑞典连绵的雪山让他天生拥有明星气质。当博格出现在球场上,马上可以引发女球迷满场的惊声尖叫。博格也是网球黄金时代第一个偶像。虽然康纳斯比博格成名要早,在1974年和1975年也一度称霸,而且1974年到1978年连续五年年终排名世界第一,即便在博格顶峰的时代康纳斯地位也毫不逊色。但真正把网坛带入黄金时代的球员毫无疑问是博格。
  自从有了博格,世界网坛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1968年进入公开赛时代以来,网球运动的商业化运作到博格时代才完全成熟。正是有了博格这样有偶像魅力的球员的出现,促使大批赞助商、广告商对网球的投入有了突飞猛进的上涨。在博格之前,还很少有球员为厂商做广告代言。博格在推动网球发展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网球运动也由他开始进入繁荣期。网球黄金时代来临。
  虽然康纳斯长时间占据世界第一的宝座,但是整个七十年代中后期,无疑是完全属于博格的。从1976年到1980年,世界网坛就是博格个人表演的舞台。.博格好像天生与冠军有缘,天生就有获冠军的体魄和灵魂。
  在博格耀眼的职业生涯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他从1976年到1980年在温布尔登公开赛惊人的五连冠。当博格在1976年击败球王纳斯塔斯首次问鼎温布尔登时,纳斯塔斯就说:“与博格比赛简直就像是在和外星人比赛,他实在太强大了。”但是还有许多的人们认为他只是运气好。在网坛圣地温布尔登的草地,向来是发球上网球员的专利,博格作为典型的底线球手,在中央大球场无疑不被看好。人们认为博格的打法永远不会在温布尔登取得成功。博格却不这么想,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属于温布尔登的。也正是博格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底线选手很难在温网有所作为的观念。随后1977年和1978年连续两年在决赛中击败如日中天的天王康纳斯,人们已不再怀疑,温布尔登是博格的舞台,也仅仅是博格一个人的舞台,其他选手休想染指半点。在博格独霸温网的年代里,他向世人展示了出众的球技,独特的个性,君临天下的王者气概,求胜的渴望和对网球的忠诚,并奉献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经典战役。其中最伟大的一站,则出现在1980年,决战的双方,是伟大的博格和美国神童麦肯罗。
  麦肯罗一出道便以精湛的球技震惊网坛,1979年,在他19岁的时候便在美网折桂,被誉为新生代巨星。麦肯罗的成熟,对博格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人们也认为麦肯罗将成为博格的最佳接班人。两人恶战在所难免。
  1980年,博格和麦肯罗站在温网中央大球场的两边,开始了照耀千古的一战。博格冷漠沉静,有如冰山深海;麦肯罗则热情张扬,脾气暴烈。博格是世界上最好的底线选手;麦肯罗则是网前的至尊。两人仿佛是上帝的杰作,精雕细琢,相辅相成。一个是最尖锐的矛,一个是最坚硬的盾,只有在很多年之后,桑普拉斯和阿加西的出现,才重现了博格与麦肯罗的风范。
  1980年的温网决赛,打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天地为之惊动,鬼神为之哭泣。最后博格凭借自己的稳定,赢得了决胜盘,实现温网五连冠。但是在这一场比赛中,没有失败者。博格和麦肯罗都受到了英雄般的尊重和欢呼。这一战的精彩和水平之高,在网球史上是空前的,也很可能是绝后的。人们都相信,只有上帝才能够创造出这样伟大的比赛。这场大战也被称为网球史的“世纪之战”。在任何一次最伟大比赛评选中,这场比赛都没有争议的成为榜首。
  博格温网五连冠的伟业,是1926年取消挑战赛以来第一人,这个纪录直到今天仍然坚如磐石,人们只能景仰而难以靠近。就连网球之神桑普拉斯,也没有冲击成功。正是在网坛圣地温布尔登的巨大成功,博格成为网坛一个时代的象征。他是网球史上的骄傲。人们一提到博格,总是把他和温网五连冠联系到一起,其他的往往都忽视了。然而他在另外一个网坛圣地——罗兰•加洛斯球场上取得的成就,也并不在温网之下。
  如果说博格的底线打法在温网的惊人业绩是创造奇迹,变不可能为可能,那他在法网称王只能说是理所当然,把可能变为极致了。
  在罗兰•加洛斯的红土场,博格真是如鱼得水。他沉稳自信的底线抽击,强烈的正手上旋,惊人的意志力,在拼毅力和斗志的红土场上显得如此的出众,绰绰有余。他本人也于1974年到1975年取得法网两连冠和从1978年到1981年取得法网四连冠,总共6次获得单打冠军,头衔数量比他的温网冠军还要多一个。其中1974年夺冠年仅18岁,是当时历史上最年轻的法网男单冠军。他在法网上取得的成就也是空前伟大的,不但是法网历史上冠军最多的男子球员,同时也是连续夺冠次数最多(四次)和连续获胜场次最多(28)场的球员,这是法网历史上的奇迹。从1974年到1981年,博格在法网的战绩达到创纪录的49胜2负,胜率高达96.1%,在罗兰•加洛斯,这个纪录很可能也是空前绝后的。
  博格在法网的功绩,证明他不但是那个时代的红土之王,更是所有时代的红土之王。他远比后来的伦德尔、维兰德、穆斯特更出色,他是法国公开赛史上当之无愧的帝王。
  博格在草地和红土截然不同的两片赛场上称雄,其中更在1978年到1980年连续三年获得温网和法网冠军,也是自罗德•拉沃以来第一人。直到今天,都没有哪个球员能够在同一年里获得温网和法网两项男单冠军。博格总共获得53项单打冠军,包括11项大满贯的冠军,其中温网5次,法网6次,在历史上仅次于桑普拉斯、费德勒、埃莫森,与拉沃并列第四。2次夺得年终总决赛冠军,创造了41场连胜纪录。并且在1979年和1980年连续两年年终排名世界第一,世界排名第一的时间也长达109周。在1976——1981年间,他年年被评为世界网球明星。成为一代天王与时代偶像。博格职业生涯最大的遗憾出现在美网。
  美国公开赛在每年的九月举行,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大满贯赛事。这个时候大部分球员经过大半年比赛的洗礼,也基本上把状态调整到了顶峰。而且1978年之后美网的硬地赛场,比起草地和红土,球速既不会太快,也不会缓慢,各种类型打法的球员都有在这片土地上扬名立万一展球技的可能。可以说美国公开赛也是四大满贯里最能够检验球员水平的大赛,历史上能够在美网夺冠的,大多是一时豪雄。
  但是博格成为了这个例外。博格的美网征战史,可以说是血泪斑斑。他也无数次的接近冠军奖杯,却总是擦肩而过。他四次进入决赛,却四次败北,其中1976年和1978年败给巨星康纳斯,1980年和1981年败给天才麦肯罗,四场大战,无不惊心动魄,上帝之手没有像在温网和法网一样眷顾博格。像是开一个残酷的玩笑,网坛巨人博格总是在关键时刻轰然倒下。这不但是博格个人的遗憾,也是美网的遗憾。可以说博格没有能够在美网夺冠完全不是实力问题,只是运气使然。
  随着1981年,博格连续在温网和美网决赛中输给了已经完全成熟的坏小子麦肯罗,伟大的博格时代宣告终结,取而代之的使麦肯罗时代。此时的博格与国际网联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在1981年未达到国际网联要求的参赛标准,在1982年博格被勒令从资格赛打起,这对网坛王者博格来说,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加上此时他婚姻破裂,一时间心灰意冷。博格愤然在1982年罢赛,并于1983年宣布退役。
  博格退役时年仅27岁,正是职业生命的黄金时段。虽然麦肯罗已经稳定了自己的统治,但以博格的实力和状态,继续打下去,未始不能够创造更大的奇迹,甚至再罢麦肯罗拉下马来也是完全可能的事情。博格在职业生涯的颠峰期选择退役,引起网坛巨大震动,也留下无穷的遐想。如果博格不退役,也许他的大满贯会超过埃莫森。但是他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博格的退役,一个伟大的时代嘎然而止!他使得世界网坛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立的功勋,是永远不会磨灭的。在九十年代初,退役多年的博格宣布复出。然而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碳素球拍和大力发球盛行的年代,博格仍旧提着他那把沉重的木质球拍,想要重新打出一片天空。他一系列糟糕的令人尴尬的战绩,令他终于醒悟过来,只好再次宣布挂牌。博格就像中古的骑士,就像网坛的“唐吉诃德”。
  就网球上的成就来说,博格是黄金时代四大金刚的大哥,他的大满贯单打冠军是最多的。而他鲜明个性,也成为他的一个纵横网坛的标志。瑞典雪山的皑皑白雪,蕴育了博格这样冰山似的传奇。博格是一个不老的传说,是网坛不朽的英雄。

  N0.9 坏小子 ——麦肯罗(John McEnroe)
      他是网球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球员,也是网球史上最受欢迎的球员;他统治的时代很短,却对网坛做出了难以逾越的贡献。他就是网球史上最伟大的天才,约翰•麦肯罗。
  吉米•康纳斯曾是网坛脾气最坏的人,但麦肯罗一出道,康纳斯就得甘拜下风,想不服都不行。人们早就记不清楚麦肯罗与主裁、边裁、球迷争吵过多少次,麦肯罗在场上恶语相向,经常莫名其妙的牛气发作。瞧着身边的摄影记者不爽了,就飞起大力金刚腿把别人摄影机踢翻,说是妨碍了自己击球;一个球判罚由争议了,就停下比赛上前冲着裁判骂他是猪;即使没有人惹他,他也还是在那里发脾气,至于摔拍子,那更是家常便饭。1990年的澳网,他也“有幸”成为赛事历史上第一位因为言行不敬被赶出比赛的球员。至于暴粗口,“F”开头的字眼那是口头禅,经常挂在嘴边的。正是他在球场上的恶行累累,为他赢得了一个称号“坏小子”。麦肯罗脾气之臭,在网球史上是空前的,恐怕也将是绝后的。在球场上骂骂咧咧,已经成为麦肯罗的标志。
  暴躁的脾气只给康纳斯带来骂名,但给麦肯罗带来的,不止有争议和嘘声,更为他带来了数量巨大的球迷群。甚至许多球迷去看他的比赛,就是想看他是怎么发火的。他的暴跳如雷和他的球技结合起来,具有惊人的观赏性。这也是与康纳斯的个人魅力的不同。麦肯罗也是网球史上最受欢迎的球员,比拉沃、博格更受欢迎,也比后来的桑普拉斯、阿加西拥有更多的拥趸。
  网球一向被视为一项优雅的贵族运动。赛场上球员白衣如雪,风度翩翩,彬彬有礼,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而麦肯罗的出现,却颠覆了这些传统,为网坛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随着网球大众化和美国嬉皮士运动的影响,麦肯罗的出现有其必然,可以说,麦肯罗的出现,是对网坛一次革命性的冲击。而麦肯罗之后,网球不再被视为贵族运动,更多的被看作一种大众化的体育项目。继麦肯罗之后,网坛也出现了许多“坏小子”,比如阿加西、伊万尼塞维奇等,可以说麦肯罗影响深远。
  每当麦肯罗出现在球场上,疯狂的尖叫、疯狂的掌声、疯狂的欢呼,交相响起。他也拥有网球史上数量最大,也是最疯狂的球迷。如果只有满场臭脾气,麦肯罗也不可能成为万众偶像。麦肯罗能够拥有崇高的地位,更在于他的球技和对网球的贡献。麦肯罗是网球史上最惊人的天才,史上技术最好的球员。麦肯罗在球场上称得上是个优秀的几何学家,他有一双鹰隼般的眼睛,他打出的球落点就像是用标尺衡量出的,线路清晰而又刁站,令对手防不胜防,让人难以想像是这个“坏孩子”所为。如果时光倒流,我们能看到麦肯罗魔术般漂亮的斜线球,既有凶悍的正手,也有令人赏心悦目的网前下旋球。在对手的眼里,一旦麦肯罗进入状态,就像是一门装满弹药的火箭炮在对着目标狂轰滥炸,没有几个人能招架得住。他既能凌空击球,又能在网前打出几乎与球网平行的球。他是个既让人讨厌同时又让人喜欢的家伙,他的球总能稳稳地落在球场内,打过来的球像一个个熟透的桃子,再也不能被对手接起来。他击打过来的球角度刁钻离奇,旋转变幻莫测,球能够随着麦肯罗的意志和想法转变,球和他的个性一洋,诙谐、搞笑,具有令人瞠目的戏剧性的效果,简直不可思议。实际上,麦肯罗就是魔鬼的化身,无论是在球场上,还是在球场外,他永远能够保持魔鬼般旺盛的精力,变幻出只有魔鬼才能施展的才能。麦肯罗把发球上网发展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他的网前技术,娴熟、大胆、惊险而又充满激情。甚至比后来的贝克尔、桑普拉斯更完美。在场上他是最优秀的几何学家。他可以随心所欲的击出任意的旋转,以任意的线路,弹在对方球场任意的落点。球路自然流畅,充满美感。球迷们也把看他的比赛当成一种享受。麦肯罗的球技,不是人力可以想象的,而是上帝对网球的格外恩宠。
  麦肯罗本人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了“艺术网球”的概念,认为网球是一门艺术应当避免胜负功利性的一面,使得比赛更具有审美价值。艺术网球的主张和以身作则的贯彻,是麦肯罗对网球的巨大贡献之一。在功利的社会,其努力和追求更为难能可贵。人们对网球的认识从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麦肯罗也成为网球艺术的象征。在竞争激烈,充满铜臭的当今世界网坛,人们也更加怀念麦肯罗时代。
  麦肯罗生于1960年。一进入职业网坛,就被称为“网球神童”。1979年他第一次问鼎美国公开赛只有19岁,是历史上最年轻的美网男单冠军(这个纪录于1990年被桑普拉斯打破),他在1980年排名首次登上世界第一时只有20岁,是历史上最年轻的球王。随着麦肯罗在一系列大赛的出色表现,迅速在网坛崛起,对球王博格形成有力的挑战。
  从1976年博格第一次在温布尔登夺冠起,博格已在世界网坛独领风骚长达五年。这期间另外一个伟大的美国球手康纳斯轮番挑战博格,始终未能把博格拉下马。时光飞逝,到了1980年。1980年恐怕是网球史上最伟大的一年,这一年,两个伟大的传奇博格和麦肯罗相遇了。
  1980年,网球史上最伟大的比赛在网坛圣地温布尔登中央大球场上演了。球王博格此番寻求在温网的五连冠,而神童麦肯罗则是第一次进入决赛,渴望把博格拉下马,夺得挑战者杯。一场激战不可避免的诞生了。
  这场比赛打的惊心动魄,两人展现了完美高超的球技。甫一开始,两人便击出无数不可思议的球,让观众目瞪口呆。比赛就在精彩和激烈中拉开帷幕。随着比赛的进程,两人的水平也达到高峰。这场比赛的高潮出现在博格输掉的第四局。此时麦肯罗的发球进入了一种超自然的状态,博格无数必死的穿越都被麦肯罗神奇地在网上拦截。而博格的应对则是许多梦中方能一见的底线抽击。球一次又一次的被两人击到边线和死角。直到今天,温网比赛的休息间隙,大屏幕上仍不断的重播这一局的比赛。虽然博格输掉了这一局,但他凭借自己的冷静沉着,取得了决胜盘的最终胜利。激战55局,以1:6,7:5,6:3,6:7, 8:6击败了21岁的麦肯罗。在这场长达5个多小时的比赛中,无数经典的球令观众看的目不暇接,根本不知道该为哪一方加油的好。虽然麦肯罗输掉了比赛,但他赢得了最精彩的第四局。这一场比赛没有失败者,两人都是伟大的受人尊敬的冠军。
  1980年的温网决赛,是网球史上难以再现的一场比赛,堪称网球运动“皇冠上的明珠”。博格和麦肯罗两人,也将永垂史册。虽然温网失利,但在九月份的美国公开赛决赛,麦肯罗击败博格,报了一箭之仇。这场比赛同样打的艰苦卓绝,精彩纷呈。先是麦肯罗一上来就连胜两盘,以2比0大比分领先,随后博格顽强的连扳两盘,把比分追成2比2平。在决胜盘中,麦肯罗一度以4比0领先,眼看胜利就要到手,谁料博格再发神威,连胜四局,把比分追成4比4平。还好,关键的时刻,麦肯罗尽显英雄本色,拿下最后两局,卫冕成功。以7:6,6:1,6: 7,5:7,6:4 令博格的夺冠梦想第三次化为泡影(刚好也打了55局)。博格再度饮恨美网。
  虽然在1980年麦肯罗最终没有取代博格,但已动摇了博格时代统治的根基,为来年奠定了良好的开始。
  1981年,麦肯罗和博格再次在温网和美网决赛相遇,这一次年轻的麦肯罗占了上风,两场比赛都是在先输一盘的情况下连扳三盘,随着他的胜利,终结了博格时代,宣告了麦肯罗时代的来临。
  1980年和1981年是网球史上最光辉的两年,麦肯罗与博格的争锋,谱写了网球史上最灿烂的篇章。而麦肯罗的最终获胜,则把网球黄金时代推向颠峰。
  网球黄金时代由“四大金刚”(康纳斯、博格、麦肯罗、伦德尔)一手缔造。1974年康纳斯拉开黄金时代的帷幕,1976年——1980年博格温网奇迹般的五连冠则推动了这个时代的迅速发展,而到了麦肯罗时代则达到了黄金时代的鼎盛期。
  从1981年到1984年绝大部分时间里,麦肯罗都占据着世界第一的球王宝座,而这四年,网球运动一度被麦肯罗推向疯狂的边缘。麦肯罗时代对网球历史和网球发展的影响是如此深远,直到上个世纪末,世界网坛格局也在其影响下形成。
  首先,麦肯罗时代宣告了世界网球中心再次由欧洲转向美国。虽然网球历来是欧美人的运动,美国也是网球强国,但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唱主角的是欧洲和澳洲的选手。六十年代的拉沃、埃莫森和罗斯维尔,七十年代的球王博格、纳斯塔斯、纽科姆,他们对网坛的统治长达二十年,美国选手在此期间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选手和成绩出现。康纳斯是个天才,可是碰到了比他更伟大的天才博格。直到麦肯罗的出现才终止了这种局面,世界网球中心重新回到美国。
  其次,麦肯罗推动了美国网球的飞跃发展。网球中心重回美国,重新唤起美国人对网球的热情。从1981年到1984年的麦肯罗时代,主要由麦肯罗和康纳斯的争雄构成,两个美国人对网坛的统治,无疑大大影响了美国网坛的发展。也正是在麦肯罗的影响下,一大批少年投身到这项运动中。在这群充满梦想的少年中,有开创世纪的桑普拉斯,有不羁的浪子阿加西,还有华裔少年张德培,未来的球王考瑞尔,也为美国在未来统治世界网坛打下牢固基础。而在美国这样一个大国,对世界的优势影响力也是巨大的,麦肯罗带动美国网球热潮,对美国网球和世界网坛影响之深远,意义之重大,无论怎么估量都不以为过。
  再次,推动了世界网坛的发展。麦肯罗以他的激情和球技,征服了全世界的球迷。这个时期,看网球的观众不下于看足球的观众。只有在麦肯罗时代,网球才是能够与足球分庭抗礼的体育运动,网球运动也达到了历史的颠峰。麦肯罗的名字与普拉蒂尼、马拉多纳同样伟大。
  麦肯罗的时代是很短暂的,从1981年到1984年,其中1982年更被康纳斯占尽风头,康纳斯在这一年中夺得温网和美网两项冠军,并在温网决赛中把奖杯从麦肯罗手中抢走。而麦肯罗在1982年则颗粒无收,虽然保住了年终世界第一的排名。而到1984年,伦德尔在当年的法网决赛击败麦肯罗,宣告伦德尔完全崛起,威胁到麦肯罗的统治。到了1985年伦德尔终结了麦肯罗时代。从1985年到退役,麦肯罗再没能够在大满贯赛事中有所作为。麦肯罗真正统治世界网坛也只不过只有三年多一点的时间。在伦德尔时代,虽然他获得比伦德尔更多的掌声和欢呼,却再也没有回到网坛的顶峰。麦肯罗的职业生涯获得7项大满贯赛事男单冠军,其中温网3次,美网4次,这个数字也不算很了不起,比起同时代的博格、康纳斯、伦德尔,他都是最少的一个。历史上比他大满贯单打冠军数量多的球员也比比皆是。
  如果单纯永数字来衡量麦肯罗,那麦肯罗在网球史上的地位会大打折扣。但事实是,无论在何种网球史上最伟大球员的评选中,麦肯罗也许不是排在最顶端的,但他永远占有一个显赫的位置。
  在麦肯罗辉煌的职业生涯中,共获得77项单打冠军,这个成绩仅次于康纳斯的107个和伦德尔的94个,排名第三。这位左撇子球员同时也是一位双打好手,曾经获得5次温网男双冠军,4次美网男双冠军和一次法网混双冠军,共10次大满贯双打冠军。此外,他率领美国队在戴维斯杯上5次夺冠,取得单打41胜和双打18胜的骄人战绩,在美国历史排名第一。
  麦肯罗是网球史上一位划时代的巨星,是网球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以自己独行特立的个性,精湛的球技,艺术网球的理念,充满激情的个人魅力,为世界网坛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大大促进了世界网球运动的发展。麦肯罗时代的光辉,是其他任何时代难以比拟的。而麦肯罗也是网球黄金时代达到颠峰的黄金球手。除了“坏小子”,麦肯罗还有另外一个外号“网球国王”。这个称号与麦肯罗的地位再相衬不过。在一切的世代里,麦肯罗永远是网球世界独一无二的国王。在可以想见的年代里,麦肯罗就是网球世界的偶像。

NO.10 机 器 ——伦德尔(Ivan lendl)
      当麦肯罗击败博格,博格宣布退役,人们预言,漫长的麦肯罗时代即将来临。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麦肯罗时代仅经历了三年的时间,非常短暂,很快的就被另外一个球员取而代之。他就是伊万·伦德尔(Ivan lendl) 。
  伦德尔是网坛黄金时代的最后一抹残阳,也许他没有麦肯罗受欢迎,但是他取得的成就是如此的伟大他的时代是如此的漫长,使他在网球史上占有一个顶尖的位置。
  伦德尔1960年3月7日生于捷克奥斯特拉瓦一个极富网球渊源的家庭,母亲奥尔加.伦德洛娃曾一度是捷克的二号选手,父亲吉瑞·伦德尔也是相当好的网球手,世界排名曾达到15位,并于1990年当选捷克网球协会主席。他与另外一位巨星麦肯罗同年。但是与早慧的麦肯罗相比伦德尔属于大器晚成的球员。当麦肯罗已经夺得美国公开赛冠军,并且登上世界第一时,伦德尔才赢得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巡回赛头衔。1980年4月7日,在加入职业圈3年之后,20岁零1个月的他才在休斯敦公开赛上拿到第一个ATP头衔。当麦肯罗已成为世界超级巨星时,伦德尔一如既往的默默无闻。
  但是早在1980年,伟大的博格已经预言,伦德尔将来必成大器,可谓是慧眼识珠。到1981年,伦德尔跻身法网决赛,则正式踏入世界一流好手的行列,开始了他一系列比赛的胜利,并且对当红巨星麦肯罗和康纳斯形成巨大的挑战。但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伦德尔仍然被麦肯罗和康纳斯的光芒笼罩,只能以陪打的身份出现。人们也认为伦德尔是麦肯罗时代最大的牺牲品。伦德尔并不理会舆论的压力,默默努力,用心打球,一直到了1984年法网决赛。
  从1984年一开始,伦德尔便以他近乎神奇的发挥,夺得一系列大赛的锦标,并且挤下麦肯罗,继1983年短暂登顶后再次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然而,登上世界第一的伦德尔仍然面对莫大争议。虽然此时伦德尔已经获得了36项冠军,其中包括7项超九赛事,但是他在大满贯赛事上从未夺冠,并且在1982年和1983年连续两年在美网决赛被康纳斯击败,人们对他世界第一的质疑声音很大。伦德尔也是网球史上第一个没有获得大满贯就登上世界第一的球员。此时的伦德尔,急需一座大满贯奖杯证明自己。在1984年的法国公开赛,伦德尔再次迎来了一个机会,他闯进决赛,再次向大满贯单打冠军发起冲击。而他要面对的对手,正是天敌麦肯罗。
      从1985年到1990年夏天,伦德尔在世界网坛天下无敌。从1985年到1988年创下连续157周世界排名第一的纪录,仅次于康纳斯在1974年到1977年的160周和费德勒在04年到08的237周。从1985年到1987年连续三年年终排名世界第一。这个期间,只有在1988年,维兰德突然发飙,一年中连夺澳网,法网和美网三大冠军,伦德尔才让出了年终世界第一的的宝座。而在1989年初澳网获胜后,伦德尔再次回到世界第一,并且又连续80周把世界第一牢牢把握在手中。而他排名世界第一的总时间长达270周,超过康纳斯地268周,270周的纪录直到天王桑普拉斯出现才打破。
  从1985年到1990年,伦德尔基本上独霸网坛,虽然麦肯罗,康纳斯依旧红火,新星贝克尔,埃德伯格也光芒四射,但是这个年代毫无疑问是属于巨星伦德尔的。
  伦德尔最大的成功在美国公开赛,他在这里从1985年到1987年三连冠(自蒂尔登之后,只有麦肯罗和伦德尔实现美网三连冠),可以说,美网见证了伦德尔最耀眼的时光。此外,伦德尔在美网还创下一个惊人的记录:从1982年到1989连续八年进入美网决赛。这也追平了美网历史上最伟大球员蒂尔登于1918年到1925年的记录。法国公开赛也是伦德尔的福地,他在这里三度捧杯,分别是1984年,1986年,1987年,其中1985年获得亚军(负于维兰德),伦德尔也是继博格之后的红土之王。他在罗兰加洛斯球场取得的成绩,是麦肯罗和康纳斯无法企及的。伦德尔在澳大利亚公开赛也有斩获。分别于1989年和1990年连续两年捧杯,其职业生涯大满贯达到8个,与康纳斯持平。除了球场上的成绩,伦德尔对网球运动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首先,作为一个底线选手他对底线技术进行了开创性的革新。网坛主要有两种打法,一种是麦肯罗的发球上网,优点是上手速度快,进攻性强,缺点是在击打落地球时相对较弱;另外一种是以博格为代表的底线打法,相对发球上网,底线打法相对保守,优点是稳定性强,适合长时间作战,缺点是不够主动。而到了伦德尔手里,底线抽击不再是一种防守或者被动进攻的技术,他加强了抽击的力量,速度和旋转的变化,使得底线技术不但具有防守的作用,更成为一种直接得分的进攻手段。无数次伦德尔面对强敌,就是以他著名的正手inside out得分,而伦德尔的正手也被评为历史最佳。
  其次,伦德尔喜欢在比赛中写满对手的资料,打法,优缺点,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对手的特点,以寻找击败对手的策略。正如伦德尔自己所说,对对手研究的透一些,可以使自己在比赛中更容易一些。伦德尔也是第一个在比赛中携带多把球拍的球员,当比赛进行到一定程度,可以更换球拍。他也是第一个自备滑石粉等小物件的球员。
  此外,伦德尔更是第一个重视科学体能和技术训练的球员。他在接受网球训练的同时按计划进行系统的体能训练,在球场外、健身房中所花的工夫打造了他强健的体格。伦德尔对球拍设计精确性的要求很高,他聘用了专门的穿弦师,在旅途中注意用塑料袋保护球拍;为了确保击球时的手感,他会在比赛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更换所使用的球拍。 “如果我不按计划进行科学训练,我就无法按我的技术水平比赛。”这在现在看来也许是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但在80年代初,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也使他得以长时间的站在世界网坛的最顶端。
  实际上,伦德尔可以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网球运动员”。正是他的提倡和巨大成功的感召,他的做法在今天被普遍接受。就这个意义上来说,伦德尔对网球的影响不可计算。
  网坛四大金刚各有特色,博格冷如冰山,麦肯罗暴如烈火,康纳斯坚如磐石,而伦德尔则是个异类,沉默寡言。其他三人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伦德尔则形孤影单。伦德尔的受冷落是网坛的一个悲哀。当然,这与他缺少个人魅力也有关系。然而伦德尔不受欢迎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正是因为他缺少个人魅力,而又长时间的垄断网坛,造成球迷热情减弱,与麦肯罗时代的热情高涨相比,伦德尔时代则要冷清得多。虽然伦德尔时代很漫长,网球运动却再也没有恢复麦肯罗时代的荣光。伦德尔是黄金时代最后一抹残阳,虽然美艳灿烂,却也正是他一手终结了这个黄金时代。
  伦德尔时代也正是NBA,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等各种体育运动开始在世界全面兴起的时候。这些运动生机勃勃,影响力一日千里。而足球更是兴旺发达,马拉多纳,普拉蒂尼,济科在意甲的表演,令全世界为之疯魔。网球运动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影响力比起麦肯罗时代,大大不如。
  而且,在伦德尔时代,涌现了许多新星,1988年维兰德发威,贝克尔,埃德伯格完全成熟,随后加入战团的美国天才少年阿加西,再加上老将康纳斯和麦肯罗,在伦德尔统治的中后期,网坛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群雄争霸的雏形。众多明星的出现,也大大的盖住了伦德尔的风头,而此时网坛进入群雄割据的局面,已经是大势所趋,伦德尔依然是如此的强大,却也无力扭转乾坤。虽然直到1990年夏天,伦德尔仍然把世界第一的排名握在手中,但是这些新人老将的雄起,一次又一次击碎伦德尔的大满贯冠军的梦想。从1988年到退役,他仅仅在影响力最小的经常缺少大腕球手的澳网两次夺冠。而在法网,温网和美网三大赛中他只能一次次的承受被击败的痛苦滋味。
  伦德尔的职业生涯,也留下无数的遗憾。他从1982年到1989年连续八年进入美网决赛,仅获得三次冠军,其余五次都是功亏一篑,都是亚军,这可以说是伦德尔的痛。而他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共19次进入大满贯决赛,网球史上排名第一。这个数字超过桑普拉斯,拉沃,埃莫森等任何一个伟大的名字,但他最终只获得8个冠军,胜率不到50%。伦德尔未能达到他应该达到的高度,可以说完全不是因为实力的问题,只是他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麦肯罗,康纳斯在他年轻的时候把他压着,而在他统治的中期后期,贝克尔,埃德伯格又对他虎视耽耽,抢走他不少冠军。
  1994年,背部的伤痛终于使这位长年兢兢业业参赛的老将放下了球拍。他在当年美网第二轮失利后宣布退役,结束了17年的职业生涯。巧合的是,在1994年悉尼公开赛,他的最后一次单打决赛中,伦德尔以6:7、4:6输给了下一位统治者——桑普拉斯。2001年,伦德尔进入网球国际名人堂。退出职业网坛的伦德尔很少再挥拍,今年43岁的他曾一度将竞赛的才能用在高尔夫球场上,甚至获得过职业公开赛的外卡。他现在与妻子萨曼莎和四个女儿住在康涅狄格州科恩沃占地800英亩的庄园里,他的王国还包括一个体育经纪公司和一个网球俱乐部。他的前教练罗歇说,半隐居的伦德尔正在世界的一个角落渡过他此生最惬意的时刻。
  虽然伦德尔的职业生涯有不少遗憾,但是他傲人的战绩,对网坛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已足以令他在网球史上不朽。伦德尔一生共获得94个单打冠军,史上排名第二,仅次于康纳斯的107个。6个双打冠军,取得1071胜239负的成绩和81.8%的胜率。当他退役时,奖金总额达到2128万美元,广告和赞助收入超1亿美元。从1980年到1993年14年间,他每年至少获得一项冠军,1980年到1992年13年间均保持在年终排名前10之内。伦德尔的纪录还不仅于此,作为一个以顽强意志和体能取胜的选手,他是公开赛时代以来唯一一位连续三周在三种不同场地上夺得冠军的人,费德勒在04年做到过连续三站比赛在三种不同场地上夺得冠军,不过不是连续三周参赛。从1980年到1993年14年间,他每年至少获得一项冠军,1980年到1992年13年间均保持在年终排名前10之内。1982年,他夺得15个单打冠军,取得107胜9负的成绩,那一年他的44场连胜也创造了ATP第三位的纪录。1985年在17项赛事中拿下11个头衔;1989年又在17次参赛中10次封王。此外,他曾于1981年至1989年连续9年进入年终总决赛(大师杯前身)的决赛,5次夺冠(这个纪录到1999年才被桑普拉斯追平)。伦德尔作为网球黄金时代最后一抹残阳,也是最后一个王者,在网球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黄金时代四大金刚的同台竞技,是网球史的一段佳话。也是网球史上难以重现的一段黄金时光。这个时代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网球世界。伦德尔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毫无疑问,他是网球史上最伟大的网球运动员之一。
  1988年,伦德尔被维兰德占尽风头,从世界第一的位置退下来,黄金时代宣告结束,开始了没有王者的乱世。网坛战国时代从此来临!

  NO.11 战国时代揭幕人 ——维兰德(Mats Wilander)
       马茨•维兰德没有做过网坛霸主。他与伦德尔一样,属于沉默寡言,埋头打球的球员。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四射的光芒。同时代的伦德尔是独一无二的球王,麦肯罗、康纳斯则吸引众多的注意。与这些人相比,维兰德多少显得有点星光黯淡。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维兰德是一个伟大的球员,他取得的成就与历史上任何一个球王相比,也绝不逊色。正是维兰德打破伦德尔的统治,他把网坛从黄金时代导入战国时代。
  维兰德生于1965年,瑞典人。很小的时候已经显露出过人的网球才华。维兰德少年成名,他1982年就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力克群雄,夺得冠军。这一年他17岁,也创下了法网最年轻男单冠军纪录(这个纪录后来被张德培打破)。他首先在八分之一决赛击败后来在网坛称王称霸的伦德尔,在决赛中战胜的对手,是南美巨星维拉斯。说来也巧,维兰德和张德培在创造法网最年轻男单冠军纪录的同时,都通过了伦德尔这一关。心理素质过硬的维兰德并没有因为早早成名而陷入困惑期,他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又在1983年和1984年连续两次在澳大利亚公开赛夺杯,而在1985年的法国公开赛中,维兰德再次在决赛中击败已经开始独霸网坛的伦德尔,捧起火枪手杯。至此,维兰德已经连续四年都有大满贯冠军进帐。他也是继博格之后又一位瑞典网球巨星,与埃德伯格一道,被看作博格的继承人。
  由于他稳定的状态,使他在一系列大赛取得优异的成绩,世界排名也长期维持在前十的行列。他也是黄金时代除了伦德尔、麦肯罗、康纳斯之外的又一位世界超一流高手,虽然长时间的生活在以上三人的阴影下,但是维兰德的成绩有目共睹,地位世所公认。
  维兰德崛起在黄金时代,可以说是他的一种悲哀。先是麦肯罗主宰了1981年到1984年这个阶段,而伦德尔则从1985年开始垄断网坛,维兰德显然没有什么机会。维兰德的天分无疑是够高的,但是在每一个年代,都碰上了比他高那么一点点的人物,加上他不外露不嚣张,因此他也始终不是网坛的中心。
  尽管如此维兰德以他的天赋,加上勤奋和毅力,也在职业网坛创下了一番事业。他在球场上永远充满斗志和对胜利的渴望,永不言弃的精神,击垮了一个又一个的劲敌。也许他的球不好看,但是只要他出现在球场上,就是为了击败对手,仿佛全身都有胜利的细胞。天道酬勤,维兰德职业生涯闪光的一年在他漫长的奋斗和等待中终于出现,那就是公元1988年。
  伊万•伦德尔自1985年终结麦肯罗时代,开始了他对网坛长久的统治。从1985年到1987年三年间,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伦德尔把世界第一的称号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心。这个时期的伦德尔实在是太强大了,简直到了天下无敌的地步。对于其他球手来说,伦德尔简直就是一座不可能逾越的高山。无数的高手对伦德尔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却始终未能撼动伦德尔时代的基石。伦德尔是四大金刚最后一员福将,他纵横天下,守卫黄金时代最后的领土。然而正是人们认为最不可能动摇的伦德尔帝国,被人冲破了城墙。这个人,正是维兰德。 1988年,这一年与以往似乎没有多大区别。新年伊始,已经过完圣诞的网坛高手们养足精神,重新投入战场。在年初的澳大利亚公开赛,维兰德击败澳洲本土选手、1987年温网冠军帕特•卡什,赢得职业生涯第五个大满贯。奇迹开始了。
  澳网获胜之后,维兰德仿佛中了邪,在一站又一站的巡回赛中轻松挥洒,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拿下一个又一个的冠军。气势之盛,一时间在网坛找不到可以与之匹敌的人。在法国公开赛上,维兰德先是在半决赛击败未来巨星阿加西,并在决赛中击败法国人的灵魂勒孔特,第三次夺得法网冠军。维兰德在红土场上的实力与战绩超群,不在伦德尔之下。他也是网坛历史上与伦德尔并称的又一位红土之王。法网之后不久,维兰德的排名升上榜首。维兰德神勇的状态带到了美国公开赛,他气势如虹,一举杀入决赛,并在总决赛中战胜不可一世的天王伦德尔,击碎了后者四连冠的美梦,也终结了伦德尔在美网27场连胜的纪录。维兰德也首次捧起了美网冠军奖杯。
  这年维兰德唯一的遗憾出现在温网,他在四分之一决赛被淘汰,也失去了成为罗德•拉沃之后一年之内连夺四大满贯的机会。然而已经足够了。维兰德一年那连夺三大满贯,也是继1974年康纳斯之后第一个成就如此壮举的球员。这个成绩直到2004年才被费德勒追平。甚至连网球史上最伟大的桑普拉斯在颠峰时期都没有能够做到。
  维兰德也以他近乎完美的表演,威震网坛,打破伦德尔对网坛的垄断,把伦德尔从世界第一的宝座上拉下来,自己黄袍加身,登基为皇。维兰德也成为新的球王。
  维兰德1988年的成功,在网球历史上宣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个时代,就是网球史上的战国时代。由博格、麦肯罗、康纳斯、伦德尔四大天王一手缔造的黄金时代在维兰德拍下基本中止。天王伦德尔的颠峰时期也从此结束,象征乱世的开始。此后,虽然伦德尔在1989年到1990年夏仍然在大部分时间里排名第一,但是也已经无力回天。伦德尔从1988年到1994年退役,仅两次获得影响力较小的澳网,再也没有在其他三项大赛取得突破。归根到底,也是因为此时群雄纷起,网坛已经是一番新景象了。
  随着维兰德石破天惊的爆发,德国名将贝克尔、瑞典名将埃德伯格也已经完全成熟;而两员老将麦肯罗和康纳斯基本上仍保持不错的竞技水平,时不时的出来兴风作浪一番;新加入战团的在麦肯罗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美国四大新星:天才少年阿加西、未来球王考瑞尔、网坛至尊桑普拉斯、华裔美少年张德培也宣告崛起,在网坛上经常把顶级名将挑落马下,时不时的爆冷拿个大满贯,渐成气候;再加上穆斯特、卡什、施蒂希等一批名将,不时的放几下冷枪。网坛豪杰揭竿而起,割据一方,占地称王。从1988年末到1992年四年半地时间里,就有维兰德、伦德尔、贝克尔、埃德伯格、考瑞尔五个人先后登上世界第一的王座,几个人轮番坐庄,每个人在球王位置上呆的时间平均只有一年。伦德尔的时间最长,从1989年初到1990年夏,连续80周排名榜首,然而这两年世界网坛却形成了埃德伯格与贝克尔争雄的主流局面,网坛明显是埃德伯格和贝克尔的天下。到1991年的时候,埃德伯格占了上风,眼瞅着即将统一网坛,考瑞尔却冷不丁的跑出来,硬生生抢走埃德伯格的王座。总之,几个人抢来抢去,烽烟四起,战火蔓延。
  客观的说,维兰德、贝克尔、埃德伯格、考瑞尔战国四大名将的天赋还是很高的,然而比起黄金时代四大金刚,无论从那个方面看,都要逊色不少。而且乱世中几个名将同时出现,互相竞争,产生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时代。
  战国时代一方面由于几个竞争者都有一流的实力,因此都称雄一时,在网球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因为几个竞争者没有达到霸主的高度,始终无法统一网坛,成就霸业,也未能够在宝座上呆太长的时间。战国四大名将与四大金刚比起来,无疑差了一个档次。
  在此前世界网坛的历史上,虽然不乏竞争激烈的年代,但是基本上每个年代都有公认的代表球员,而战国时代则第一次出现全面动乱的局面。这个时代与桑普拉斯之后到如今费德勒统一的这段时间(2000年到2003年)也完全不一样。在战国时代,名将如云,激情四溢;而费德勒统一网坛之前的几年里,网坛是一片空白,没有王者,没有经典。
  战国时代的动乱,直到1993年被桑普拉斯结束,重新统一网坛。而在战国时代,没有谁敢称老子天下第一,也导致网坛竞争空前激烈,巨星交辉。
  而这个时代的揭幕人,无疑正是维兰德。
  当维兰德在1988年称霸网坛,人们认为,这个博格接班人将创造更多的辉煌。一个维兰德王国雏形显现。
  然而维兰德终于没有建立自己的时代。康纳斯在七十年代中期也一度接近成就康纳斯王国,事实上他也长年累月的呆在世界第一的排名上不肯下来。然而博格却抢走了他的风头,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言人。而维兰德与康纳斯不一样。维兰德不是因为对手而未能建立基业,而是因为自己。
  1989年,因为一个偶然,维兰德没有搭乘预定的飞机去参赛,没多久,这班飞机失事的消息传到维兰德耳中。这件事对维兰德影响很大。
  维兰德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他想了很久,思想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他再回到球场时,他发现自己求胜的渴望、冠军的驱动力突然间烟消云散,荡然无存。在球场上再也找不到激情和目标。他已经不再属于网球。在短短的一年夺时间里,维兰德的排名从世界第一跌到一百多,他也是历史上排名跌落最快的球王,就像掉入深渊的加速度,令人大跌眼镜。他在球场上已找不到获胜的感觉,心已不在球场。没多久,完成了商业合约的维兰德就告别职业网坛。维兰德职业生涯共获得单打冠[url]http://发 表[/url]军33项,其中大满贯7项。从1988年下半年到1989年初排名世界第一20周。他不是一个时代的王者,与同时代的其他球员比起来,他也不引人注意。但是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他在1988年创造的奇迹,已经足以使他永垂网球史册。是他拉开了战国时代的帷幕,开启网坛新的一章。
  1998年,维兰德进入网球名人堂,他也没有太大的惊喜。维兰德如今在家中,与家人过着田园诗一样悠然的生活,他仿佛已经忘记了网球。也许,这就是维兰德想要的。

NO.12 北欧绅士 ——埃德伯格(Stefan Edberg)
      在网坛战国时代四大名将里,维兰德在1988年流星一闪,灿烂的光芒很快消失,迅速坠落;贝克尔起伏不定的竞技状态,令他难以持久矗立在网坛之巅;考瑞尔则缺少王者之气,难以达到令人景仰的高度;只有在埃德伯格身上,人们找到了霸主的风采。
  史蒂芬•埃德伯格1966年1月19日生于瑞典小城瓦斯特维克。在70年代早期的一天,他的母亲芭布罗在当地一家报纸上读到网球日活动的报道,决定将喜爱各项体育活动的儿子送到附件一所网球学校去作些初步训练。她当时不可能知道那一天对小史蒂芬、对瑞典和世界网坛有多重要。但在史蒂芬接触网球的第一学期,由于一位同来的好友中止了训练,生性腼腆的他几乎也要退出,但教练凭着一种敏感和期待,同时又带着职业性的鼓励使他得以继续下去。这个内向的孩子就这样渡过了事业上第一次重大抉择。10岁时,他已不再玩瑞典男孩子们的主流运动——足球和冰球,而专注于网球。很快,他就开始在国内比赛中夺冠并受到关注。
  15岁时,史蒂芬已经能从当时瑞典第一高手维兰德那里赢下一盘。但是,是迈入职业运动员的行列,还是继续常规的学业,这对九年级的优等生又是一个人生路口。这时候,他所信赖的教练韦斯特维克斯给他提供了信心和支持。这位教练早已意识到小史蒂芬的巨大潜力。他与长于底线的传奇人物博格及打法均衡的韦兰德都不同,这个个子长得很快的少年有着强烈的网前决胜意识和绝佳的截击感觉。他坚信这个少年将成为令人瞩目的新生代。过了第二道坎的埃德伯格逐渐向超一流迈进。
  1983年,17岁的埃德伯格包揽了四大满贯的少年组冠军,这是保持至今的纪录。这时,他开始与造就了博格的名教练佩斯•罗斯博格接触,并每周一次前往斯德哥尔摩接受他的训练和指导。这一段的合作使埃德伯格的反手突飞猛进。很快他结束了中学学业,正式成为职业选手。埃德伯格职业生涯的指导者是教练托尼•皮卡德。他们在史蒂芬与维尔森公司签约时相识,并成为终生拍档。他们的合作持续了10年之久,贯穿了他整个职业生涯。在他的指导下,看上去单薄、瘦弱的埃德伯格向世界发起冲击。
  瑞典名将比约恩•博格曾在七十年代创造了惊世辉煌,随着博格的退役,瑞典网坛由谁继续支持已是一个摆在桌面的问题。八十年代初就由两员瑞典小将冒尖。一个是维兰德,一个是埃德伯格。
  埃德伯格的网球天赋勿庸置疑,,在八十年代初刚刚出道就引起注意,与同胞维兰德堪称“瑞典双子星座”,两人也被看作博格的继承人。
  与早慧的维兰德相比,埃德伯格的成功要稍微晚一些。1982年17岁的维兰德成为最年轻的法网冠军,到1985年维兰德已经4项大满贯冠军在手。而埃德伯格则1985年才在澳大利亚公开赛上击败维兰德夺冠,拿下职业生涯首座大满贯奖杯。到1987年,埃德伯格再次赢得澳网冠军。这三年间埃德伯格成绩稳定,世界排名也维持在前十之列,逐渐迈向成熟,竞技状态也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不过这三年也正是伦德尔天下无敌的年代,没有人能够威胁伦天王,埃德伯格也不能。
  1985年到1987年可以说是埃德伯格的积累期。虽然没有对伦德尔王朝构成威胁,却为他积蓄了无数宝贵的大赛经验,球技和心理素质也有了突飞猛进的上升。这一个时期成长起来的球员还有德国金童贝克尔。
  1988年维兰德突然发威,一年中连夺澳网、法网、美网三座奖杯,把伦德尔从世界第一推了下去,战国时代来临。而在1988年,维兰德唯一没有问鼎的温网冠军则由埃德伯格不客气的收入囊中,这一年可以称为网坛历史上的“瑞典年”。瑞典选手在同一年中把四大满贯包揽,还是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埃德伯格是在决赛中击败已是两届温网冠军得主的贝克尔夺魁的。随着伦德尔的江河日下,维兰德也飞快的掉落,埃德伯格与贝克尔1988年的温网之战也拉开了两人在战国时代恩怨的序幕。
  1989年,澳网夺冠之后,伦德尔重回世界第一,并且一坐就是80周,直到1990年夏天才交出王位。伦德尔在这一年出众的表现证明他仍然是世界网坛最由竞争力的球手。
  但是1989年无疑是属于德国名将贝克尔的。贝克尔在这年的温网中击败埃德伯格,第三次捧起冠军奖杯,并且在美网决赛力克天王伦德尔,夺得其职业生涯唯一一座美网冠军奖杯。埃德伯格1989年在法网和温网决赛相继失利,四大满贯受挫,在与贝克尔的竞争中处于下风。仅在年终总决赛中否极泰来,夺得冠军,稍稍挽回了一点颜面。
  1990年,埃德伯格终于迎来职业生涯的高峰期。90赛季的前半年里,埃德伯格取得一系列巡回赛的胜利,积分暴涨,严重威胁了伦德尔的王位。到了7月份的温布尔登公开赛,埃德伯格与贝克尔连续三年会师决赛,这一次幸运者是埃德伯格,击败贝克尔,报了1989年的一箭之仇,第二次摘的温网桂冠。不久他也取代伦德尔成为新的世界第一。
  埃德伯格登顶,彻底终结了漫长的伦德尔时代。此后伦德尔再也没有回到世界第一,其竞技水平也日益下滑,直到退役,都没有再出现闪光。当埃德伯格封王时,世界网坛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战国时代的王者由此诞生。
  虽然1990年的美网冠军意外落入桑普拉斯的手中,但是在埃德伯格眼里,桑普拉斯、阿加西、考瑞尔和张德培此时都仍然是乳臭未干,没有成大器的小伙子。伦德尔、维兰德、麦肯罗、康纳斯也已经是明日黄花,不足为患。埃德伯格如今唯一的威胁来自贝克尔。
  埃德伯格1990年的成功,击退了贝克尔,年终世界排名第一,伦德尔的年代永远的结束了。随之而来的1991年则是埃德伯格与贝克尔竞争的一个高峰期。
  贝克尔先在1991年初的澳网夺冠,积分嗖的一声贴近埃德伯格,很快的把埃德伯格赶下王座,堂而皇之的取而代之。但是仅仅3周之后,贝克尔在位子上连屁股都没有坐热,就被埃德伯格扯了下来。到了这一年的七月,贝克尔在温布尔登连续四年闯进决赛,虽然最后输给同胞施蒂希,仅获得亚军,但是已经足以令他积分再次超过埃德伯格,重回王座。埃德伯格也不是省油的灯,在九月的美国公开赛上,埃德伯格击退考瑞尔,在让出王位9周之后又从贝克尔手里夺回了宝座。此后埃德伯格再也没有给贝克尔任何机会,把世界第一的排名牢牢的握在手中,一直到1992年 2月,才被强大的考瑞尔夺去。
  在网坛战国时代,最激烈的竞争出现在埃德伯格和贝克尔这对冤家身上。从1988年到1990年,两人连续三次在温网决赛碰面,激烈的对抗,精彩纷呈的场面,看得扣人心弦。埃德伯格与贝克尔也是麦肯罗之后桑普拉斯之前世界上最好的发球上网选手,两人温网对决的大斗网前,也是温网历史上一道美丽的风景。埃德伯格以令人信服的实力取得三次交锋中的两次胜利,到了1991年,埃德伯格与贝克尔在世界第一的争夺也占尽了上风,贝克尔只有短短的12周,而埃德伯格则长达40周。
  埃德伯格与贝克尔两人的多次对抗,创造了许多经典之战,毫无疑问也构成了网球战国时代的主要画卷。而埃德伯格在对抗中的胜利,也令他成为战国时代四大名将中最重要的巨星。贝克尔就曾经说过,埃德伯格是自己职业生涯最大的对手。正是埃德伯格的存在,遏制了贝克尔成为网坛霸主的梦想和希望。
  然而埃德伯格王朝也没有很长,到1992年,随着埃德伯格在澳网决赛负于考瑞尔,地位也岌岌可危。到了2月份,考瑞尔也取代埃德伯格成为新的世界第一。法网夺冠之后,考瑞尔已经在王座上坐稳了。
  1992年埃德伯格卫冕之路被公认为史上最难的卫冕之旅。他从第四轮(16强)开始,连续三场比赛都打满五盘才险胜,16强以4-6,6-7(6-8),6-3,6-3,6-4打败荷兰重炮手克拉吉塞克;8强赛也是有惊无险的在第5盘抢七才以6-3,6-3,3-6,5-7,7-6(7-3)勉强击退伦德尔;半决赛面对张德培则更为坚苦和险恶,这场五盘战打出了美国公开赛史上最长的一场比赛费时5小时26分,3场球下来共花费13小时43分钟。而决赛对手又是前冠军桑普拉斯,且美国公开赛特殊的超级星期六制,对埃德伯格的体力为最大考验。然而埃德伯格在决赛仍凭藉其丰富的大场面经验跟拿手绝招发球上网来对付桑普拉斯,而反观桑普拉斯在这次决赛中不但没掌握体力优势,也许是因为桑普拉斯的父母第一次去看桑普拉斯打决赛而显得紧张,在紧要关头发生失误,尤其是第3盘抢七发出要命双误导致丢失关键盘,士气大衰,结果埃德伯格以3-6,6-4,7-6(7-5),6-2四盘比数击败桑普拉斯而艰辛的卫冕成功,而桑普拉斯这次决赛输球,除了给他一个很好的教训之外,也是桑普拉斯极少数在大满贯决赛输球的局面,而他确实也记取了这宝贵的一课。这次决赛是桑普拉斯的父母第一次去看球,到2000年温布尔登决赛才再看到老桑普拉斯夫妻再度去看桑普拉斯打球。
  虽然埃德伯格在年终的美网击败未来天王桑普拉斯,卫冕成功,但也已经无力回天。在1993年的澳网,埃德伯格再次闯进决赛,可惜仍然不敌考瑞尔,再次败在考瑞尔拍下。此后,埃德伯格也开始走下坡路,直到1996年退役,埃德伯格再也没有在大赛中有出彩的表现。
  埃德伯格职业生涯总共夺得42项单打冠军,其中大满贯6项(澳网、温网、美网各2次)。在战国群雄中,埃德伯格是统治时间最久的,长达72周,并且在1990年和1991年连续两年成为年终世界第一,在这两年里,他是网坛的老大,他也是战国时代最有王者相的球王。1985~1994年连续10年年终排名前10,1985~1993连续9年年终排名前5,1984~1996年,他为瑞典连续征战13年,其中作为主力7次进入决赛,4度捧得戴维斯杯冠军,取得47胜23负的成绩。此外,他还创纪录地5次获得ATP体育精神奖,1996年他挂拍时,此奖项被更名为“斯泰芬•埃德博格体育精神奖”。此外,埃德伯格并与麦肯罗一起成为ATP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单打、双打同时世界第一的人。事实上,在战国四大名将里,埃德伯格是最有潜力和希望成为一代雄主的,其水平也已达到顶尖,在各种类型的球场都有上乘的表现,状态的持续稳定,综合素质之好,是其他三人所不能够比拟的。只能说埃德伯格是生不逢时。纵观其整个职业生涯,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与他旗鼓相当的对手与他竞争。埃德伯格的职业生涯也有遗憾,最大的遗憾恐怕还是来自法网。他在1989年曾进入决赛,与奖杯只有一步之遥,而他也一度以2比1大比分领先,胜利眼看就要到手,最后却眼睁睁的看着奖杯从手边溜走,成就了历史上最年轻的法网冠军张德培。
  也许是瑞典风土的熏陶,与葛丽泰•嘉宝一样,埃德伯格身上充满一种贵族的气息。在球场上的埃德伯格,高贵典雅,不愠不火,击球动作优美流畅,温文尔雅,永远是那么的彬彬有礼。华盛顿邮报对他的评价是:“埃德博格的比赛是最优美和激动人心的,他的每一次击球都富于诗意……” 与同时代那些性格各异的球星相比,埃德博格以场内场外的谦和、平易而倍受称赞。在其十余年球员生涯中,只受到过一次警告,那是在杜塞尔多夫的一次比赛中,由于裁判一个明显的误判而将球砸向地面招致的。他是球场上的绅士。与其他要么脾气暴躁,要么沉闷无比的球员相比,埃德伯格的贵族气质令网坛重新回归传统,空气为之一新,也更加的弥足珍贵,至今仍为无数球迷所津津乐道。以至于直到今天,仍有数不清的球迷认为埃德伯格是与博格、麦肯罗、康纳斯、伦德尔同样伟大的球王。

NO.13 金 童 ——贝克尔(Boris Becker)
      1985年.英国。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这年的温网诞生了一个少年英雄,他就是鲍里斯•贝克尔。
  少年的贝克尔在温网过关斩将,出人意料的杀入决赛,并且在决赛中一举击败八号种子柯伦,捧起网坛最高荣誉的圣杯——挑战者杯。
  这一年,贝克尔17岁。
  贝克尔的夺冠,轰动了世界网坛。他不但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温网冠军,是第一个获得男单冠军的德国球员,也是温网历史上第一个夺冠的非种子选手。
  贝克尔1978年生于德国,在他刚刚懂事的时候,就经常到家附近的俱乐部去,拿起球拍对着墙壁不停的击球。年少的贝克尔过人的网球天赋很早的闪光了。他甫一出道,便被认为是明日之星,前途不可限量。
  年纪轻轻的贝克尔已经练成一身出神入化的本领。他发球力量巨大,犹如炮弹,击出的球线路凶狠刁钻,这令他在高手如云竞争残酷的职业网坛稳稳的占有一席之地。而在贝克尔的球技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炉火纯青的网前技术。他网前技术全面、大胆,瞬息之间置敌于死地。尤其为人赞赏的,是他著名的鱼跃式截击,在网坛上是独一无二的,是贝克尔的招牌,也是贝克尔的场上标志。贝克尔过人的网前截击技巧,也使得无数的底线高手在他的面前一筹莫展,难以穿越贝克尔他网前布下的铜墙铁壁。
  而贝克尔发球上网的打法,来到网坛圣地温布尔登,正是如鱼得水,有如神助。中央大球场的草地,飞一般的球速,天生就是为发球上网设置的。在1984年贝克尔第一次来到温布尔登参赛,就已经让人眼睛一亮,闯进了第三轮,因伤才不得不退出比赛。而在1985年他卷土重来,终于修成正果。1985年的胜利,贝克尔随之取代天皇巨星麦肯罗成为温网新贵。贝克尔的胜利,也掀开德国网球史崭新的一页。贝克尔之后不久,施蒂希站稳了脚跟,而格拉夫更是长年统治女子网坛,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球女皇。德国网球辉煌的篇章从此开始。
  英俊少年贝克尔拥有一头足以与博格和阿加西媲美的金发,当他在球场上奔跑厮杀时,头发便漫天飞舞。在温网中央大球场的草地,夕阳的余辉照在贝克尔的金色秀发上,熠熠生辉,令人惊艳,倾倒无数的球迷。人们赠给贝克尔一个称号“金童”。
  少年成名的贝克尔并没有停止他的脚步,良好的开头令他充满自信,继续在网坛上高奏凯歌。他也收获了更多的大满贯冠军。
  温网可以说是贝克尔的福地。在这里,他三次捧起冠军奖杯。1986年18岁的贝克尔作为卫冕冠军再次进入决赛,决赛的对手是如日中天的球王伦德尔。经过一场堪称经典的激战,上帝的天平终于倾向贝克尔,新星的光彩压住了巨星的光芒,再次举起奖杯,粉碎了伦德尔的温网梦。1989年是贝克尔职业生涯的一个颠峰,他在温网决赛中击败老对头瑞典名将埃德伯格,第三次捧起挑战者杯,并且在九月的美国公开赛上击败已经连续八年进入决赛的伦德尔,首夺美网冠军。这也是伦德尔最后一次进入美网决赛。贝克尔一年中夺得两个大满贯,战绩赫赫。进入九十年代,贝克尔又在1991年和1996年两次在澳网折桂,击败的对手分别是伦德尔和张德培,贝克尔职业生涯大满贯也达到6个。与同辈相比,也是顶尖的了。他职业生涯的49项单打冠军奖杯,也足以在网球史册上名列前茅。他本人也在1991年一度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
  在辉煌的同时,贝克尔的网球生涯也又许多遗憾。
  第一个遗憾在温网。无可否认,贝克尔在温网战功卓著,温网的草地似乎是为他而生。只要出现在中央大球场,贝克尔就充满力量,能够战胜任何强敌。从1985年到1991年,温布尔登公开赛中球迷们最常见的风景就是贝克尔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所向披靡,金发飞扬。温网是贝克尔的乐园。但是,拥有过人的草地实力的贝克尔却没有成为温网的主宰。从1985年到1991年(除了1987年),加上1995年,贝克尔总共七次进入决赛,却仅拿到三次冠军,其中1988年到1991年更是连续四年进入决赛,然而他仅在1989年突发神威的拿下一次,1988年和1990年都败给老冤家埃德伯格,1991年则输给了同胞施蒂希。贝克尔进入温网决赛的次数超过博格和麦肯罗,却没有取得超越他们的成就。桑普拉斯同样是七次进入温网决赛,全部夺冠。贝克尔在温网战绩之好,在历史上也是罕有的,但却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第二个遗憾则无疑是法网。征战网坛十余年,贝克尔始终不能够对火枪手杯一亲芳泽。浪漫的巴黎不断的拒绝他。贝克尔也曾经说过愿意用两座温网冠军奖杯去换取一座法网奖杯。当然,这个理想与伦德尔的温网之梦一样,已经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了。
  贝克尔的职业生涯也是道路崎岖,充满坎坷。
  1985年贝克尔崛起的时候,正值伦德尔霸业开始,在这个时期,贝克尔队伦德尔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两个人打的不可开交,火星四溅。然而贝克尔始终是功亏一篑,力有不逮,无法动摇强大的伦德尔。
  到1988年维兰德飙了起来,网坛进入战国时代,伦德尔气势减弱,已经不能够控制网坛大局,众人跃跃欲试,力图有所作为。贝克尔也雄心勃勃的以为机会来了,准备大干一番,殊不料斜刺里杀出个程咬金,瑞典名将埃德伯格在1988年温网上击败贝克尔,挑起两人的斗争,贝克尔与埃德伯格之间的是非恩怨,是战国时代最精彩的华章。先是1989年贝克尔在温网击败埃德伯格,报了去年的一箭之仇。两人一时打的难分难解。然而接下来的1990年,埃德伯格在温网又再次击败贝克尔,从此时开始,埃德伯格开始占了上风,始终压着贝克尔。在九十年代初期,埃德伯格长时间占据着世界第一的排名,贝克尔只是1991年澳网夺冠后短时间的在球王宝座上呆过。只能干瞪眼。这个时期正是贝克尔竞技水平的高峰时期,却在职业生命的黄金时段遇上了克星,贝克尔只能抱怨运气不佳了。而贝克尔也多次表示,埃德伯格是他职业生涯最大的对手。
  埃德伯格称王的时间没有太久就结束了,然而贝克尔不但没有守得云开见月明,反而更加的痛苦。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比埃德伯格要强大的夺的人。
  不错,这个人就是桑普拉斯!天王桑普拉斯!
  在与桑普拉斯的无数次对抗中,两人擦出耀眼火花,也产生了网坛上一幕幕令人激动的经典之战。然而在强大的桑普拉斯面前,贝克尔只能认了。漫长得望不到边际的桑普拉斯时代,也终于令贝克尔消耗了最好的年华。1998年,带着辉煌,也带着失落,贝克尔离开网坛。
  贝克尔成名在黄金时代末期,其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则出现在战国时代。身为战国时代四大名将之一的贝克尔,与其他三人(维兰德、埃德伯格、考瑞尔)相比相对要倒霉一些。他经历了几个时期,然而每个时期都有比他好那么一点点的人与他作对,在这点上,他颇像康纳斯,有点生不逢时的感慨。而且贝克尔起伏不定的状态,也令他不可能在网坛上成为一个时代的霸主。他曾经在1991年两度登上世界第一,但是总共只有短短的12周,这在战国时代四大名将里也是最少的。
  贝克尔没有成为一代球王,虽然很遗憾,但是贝克尔十余年的职业生涯,创造的经典,成就的辉煌事业,足以令他留名网球史册。
  当我们再次回首时,记忆中仿佛仍是那个金发飞扬,在草地上英姿勃勃的少年英雄。这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已经是永远不会磨灭的了。
  贝克尔,网球史上永远的金童!(www.daowen.com)

NO.14 过渡球王 ——考瑞尔(Jim Courier)
      吉姆•考瑞尔在网球史上的地位是很特殊的。他是网坛战国时代的末代皇帝,与维兰德、贝克尔、埃德伯格堪称战国时代四大名将。另一方面,与其他三人的欧洲国籍相比,考瑞尔身为美国人,他的称王也使得世界网球霸权由欧洲再次转到美国,终结欧洲人对网坛长达八年的统治。与紧接而来的桑普拉斯时代密不可分。把考瑞尔和维兰德、贝克尔、埃德伯格并列,似乎欠妥。然而从网球运动发展历程本身来看,考瑞尔与他们三人一样,都是乱世的王者。更由于桑普拉斯帝国实在太过宏伟,因此从球员个人在网坛上所起的作用来说,考瑞尔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性的球王。
  考瑞尔生于1971年,小时候家里很穷,喜欢上了打网球,但又付不起昂贵的学费。考瑞尔老爸就把考瑞尔带到著名的尼克网球学校,对教练说,这孩子喜欢打球,但是交不起学费,让他试试,你如果满意就留下,不合心水就算了。结果考瑞尔被留了下来。也许考瑞尔更适合做一份平凡的工作,小时候的考瑞尔也并没有显现出多少打球的天赋。尼克学校的决定,却改变了他的一生,也从此改变了网坛的格局。奇迹就是在不经意间埋下伏笔。
  尼克网球学校是巨星的摇篮,考瑞尔进入学校的时候年纪很小,他的球伴里有桑普拉斯、阿加西、张德培。考瑞尔在学校里并没有显示出太多的聪明,他是练的最刻苦的一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他的生活里只有网球,不知疲倦的在球场上挥舞球拍。考瑞尔勤奋得令人感动,他与幼年时经常逃避练习跑去吸毒的老同学阿加西有天壤之别,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极端。也正是得益于在学校的勤学苦练,考瑞尔终于师成出山。尤其是他的正手斜线,被公认是有史以来的最佳。
  多年的苦练没有白费,考瑞尔一出道就受到关注。他与阿加西、桑普拉斯、张德培并称为“美国四大新星”。
  美国网球在八十年代初期曾经风光无限,麦肯罗时代的荣光更是黄金时代的颠峰。但是自从伦德尔独霸网坛,世界网坛重心已经转向欧洲。麦肯罗时代的好时光已经一去不返。当“四大新星”崛起时,美国人便给予厚望。当四个少年意气风发的在球场上挥洒青春,世界为之倾倒,他们肩上也承载了美国网球所有的希望。
  与其他三个新星比起来,考瑞尔可以说是最不吸引人目光的。不羁的天才阿加西一出道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球员;少年张德培也在1989年成为最年轻的大满贯冠军,34年来为美国首夺法网;桑普拉斯也在1990年一鸣惊人,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美网男单冠军;考瑞尔犹如一头老牛,默默的耕耘。虽然在一系列赛事取得不错的战绩,但他从来就不是聚光灯下的焦点。
  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在四大新星里,正是这个不问世事,埋头打球的闷葫芦考瑞尔最先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1991年的法国网球公开赛,考瑞尔费了一番工夫,打进了决赛。决赛的对手是幼年的球伴安德烈•阿加西。赛前人们普遍看好阿加西。阿加西超人一等的天才不说,其大赛经验也比考瑞尔强的多,多次进入大满贯决赛和四强,在大赛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就在1990年的时候,阿加西还连续拿了法网和美网两个亚军,这次卷土重来,吸取了上一年失败的教训,人们认为阿加西今年会更上一层楼。1991年的法网却是考瑞尔首次进入大满贯决赛。就连阿加西也批评考瑞尔打球没有天分,全是凭借着一股劲的努力在维持。然而这场比赛的最终结果却让人们大跌眼镜:勤奋战胜了天才。
  考瑞尔凭借这个法网冠军,大幅度增加了自己的积分,排名突飞猛进。这也是考瑞尔职业生涯第一个大满贯。而天才的阿加西只能接受失败的命运,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考瑞尔都战绩不佳,也把他夺大满贯的时间推迟到了1992年。
  1991年的9月,考瑞尔再接再厉,打进美国公开赛的决赛。虽然最后败在瑞典名将埃德伯格拍下,但这一年考瑞尔的年终排名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为来年开了一个好头。
  1992年是考瑞尔职业生涯的高峰。在年初的澳大利亚公开赛上,他击败埃德伯格获得冠军。获胜后的考瑞尔跳进雅拉河痛痛快快的洗了一个澡来对自己表示祝贺。没有过多久,2月份,考瑞尔就取代了埃德伯格,排名上升到了世界第一。
  考瑞尔的登顶,意义重大。首先,基本上终结了埃德伯格的统治,网球中心也由欧洲转向美国;其次,考瑞尔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是桑普拉斯时代的先声,从考瑞尔开始,美国球员开始了对世界网坛近10年的统治。
  紧接着在法国公开赛上,考瑞尔成功卫冕,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在1992年年末,考瑞尔也替下了埃德伯格,成为新的年终世界第一。1992年是考瑞尔职业生涯的顶峰。在这一年里,考瑞尔打败了所有竞争对手,世界排名也基本上全年稳稳的排在榜首,这期间只有埃德伯格在夏季一度对他构成威胁,但也是有惊无险。虽然这一年考瑞尔没有创造什么经典战役,风头也被温网夺冠的阿加西抢去不少,但是毫无疑问,1992年是属于考瑞尔的。虽然只是昙花一现,却也美艳非常。
  到了1993年,考瑞尔仍然保持着非常搞的竞技水平,年初的澳大利亚公开赛上他再次击败埃德伯格,顺利卫冕。获胜的考瑞尔再次跳进雅拉河,欢天喜地的庆贺一番。
  澳网折桂,也为考瑞尔开了一个好头,但是他恐怕没有想到,这已经是他最后一次在大满贯捧杯。网坛风云变幻莫测,接下来事态的发展,扑灭了考瑞尔的火焰,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网坛的进程。
  彼得•桑普拉斯发威了!
  在上一年年末排名世界第三的桑普拉斯已经日益成熟。而在1992年美网决赛负于埃德伯格更激起桑普拉斯雄雄的斗志。当桑普拉斯爆发,整个世界都要为之地震,没有人能够抵挡。
  在1993年初,桑普拉斯斩菜切瓜般赢下一系列赛事冠军,这其中包括印地安纳维尔斯公开赛和利普顿公开赛两项超九赛事。神奇地胜利使得桑普拉斯地排名一飞冲天,在当年的3月,替下考瑞尔成为新的世界第一。网球史上最漫长的桑普拉斯时代从此开始。
  仍然是顶尖高手的考瑞尔从未放弃努力,但是此时胜利的天平已经不再倾向于他。在当年的法网,他连续三年进入决赛,败在西班牙名将布鲁格拉拍下。紧接着在温布尔登公开赛上他也进入决赛,对阵新王者桑普拉斯。在温网进入决赛也使得考瑞尔成为1969年拉沃之后二十多年来在四大满贯均进入决赛的四个球员之一(其他三个是伦德尔、埃德伯格和阿加西)。考瑞尔热切的想要亲吻从来未获的温网奖杯,而桑普拉斯自从1990年美网夺冠之后一直未能在大满贯赛事中问鼎。“大满贯荒”也让他充满了胜利的热情。1992年温网半决赛输给伊万尼塞维奇,美网决赛输给埃德伯格,令桑普拉斯憋了一大口气。
  两位好友在温网中央大球场进行了一场恶战。然而此时的桑普拉斯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动,干净利落的击败考瑞尔,拿下职业生涯首座温网冠军。
  1993年的温网决赛是两人职业生涯的分水岭。对桑普拉斯来说,庞大的桑普拉斯帝国从此奠定厚实的基础,城墙坚不可摧,也开始了他在温布尔登近10年的垄断。而对于考瑞尔,此后逐渐的沦为三流球手,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进入大满贯决赛,世界排名也开始日薄西山,直到他退役,再也没有闪光点出现。
  客观的说,1993年考瑞尔表现还是非常突出的,连续进入三项大满贯决赛,并且夺得澳网冠军。但是,桑普拉斯的称王,再也没有给考瑞尔翻身的机会。毕竟,桑普拉斯实在是太强大了。桑普拉斯的存在,是其他球员莫大的悲哀。而考瑞尔就是桑普拉斯时代的第一个受害者。
  1993年之后,考瑞尔开始走下坡路。此时他的技术也显得落伍,太过于依赖正手,而动作的衔接和反手的漏洞被无情的放大,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技术的更新,技术全面发展的球员越来越吃香,只凭借一手绝活就统治网坛的时代已经消失,考瑞尔在比赛中越来越被动。在场上再也难以找到昔日称霸一时的雄风,一次又一次的输球,终于打垮了考瑞尔的耐心和信心,再也找不到获胜的感觉。1998年考瑞尔宣布退役。他说,在比赛中再也找不到赢球的快乐和渴望。
  在战国四大名将中,考瑞尔是最后一个王者;而在美国四大新星中,他又是第一个球王。考瑞尔职业生涯获得26项单打冠军,其中4项大满贯,并且58周排名世界第一。与战国时代其他三位比起来,考瑞尔的成就是最小的;与几个同胞比起来,考瑞尔也远不如桑普拉斯和阿加西。但是考瑞尔也是幸运的,他在桑普拉斯之前就成为球王,至少比起后来始终生活在桑普拉斯阴影下的阿加西和张德培要好过那么一点。
  与战国其他三大名将一样,考瑞尔的王朝很短暂,但是他毕竟拥有属于自己一段完整的时光,虽短暂仍美好。他继承战国时代,同时又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作为一个过渡性的球王,考瑞尔在网球史上也理所当然的占有一席之地。
  当考瑞尔从世界第一的位置上退下来,仿佛轰的一声,群雄割据,烽火连天的战国时代彻底土崩瓦解!
  伟大的桑普拉斯王朝开始屹立在世界网坛之巅。

NO.15 一个王朝的背影 ——桑普拉斯(Pete Sampras)
  有的人是天生的王者,桑普拉斯无疑就是这样的人。在16年的职业生涯中,桑普拉斯几乎打破了一切能够存在的纪录。286周世界排名第一,连续六年年终世界第一(1993年到1998年),超过4000万美元的赛事总奖金,唯一在十年中均有大满贯男单冠军进帐的球员(1990年,1993年到2000年,2002年),最年轻的美网男单冠军,五次年终总决赛冠军……无数象征网坛最高荣誉的数据,在桑普拉斯拍下一一成为过眼云烟。在网球史册的最顶端,写满了彼得·桑普拉斯的名字。
  而在桑普拉斯创造的所有纪录里,有一项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犹如皇冠上无数宝石中最璀璨夺目的那一颗。那就是他职业生涯64个单打冠军中的14项大满贯金杯。
  这个前无古人的纪录,足以让桑普拉斯在过去、现在、将来一切又网球的世代里,始终占据一个最重要的位置。
  草地王子在网坛圣地温布尔登,茵茵的绿草,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中央球场对于桑普拉斯来说,再熟悉不过。回到这里,就像回到了自家后花园。在温布尔登,桑普拉斯七次捧起网坛圣物挑战者杯。
  桑普拉斯在温网的七次捧杯(1993年—1995年,1997年—2000年),也追平了威廉·伦肖在20年代的纪录。但是他的七次冠军远远比伦肖更伟大,因为在伦肖时代,还是挑战赛的制度,卫冕冠军直接进入决赛。而桑普拉斯在1993年到2000年八年中七次夺冠,每一次都打的惊心动魄,精彩绝伦,留下数不清的经典赛事。
  在温布尔登的快速球场,桑普拉斯发球上网,所向披靡。1995年贝克尔在决赛中败给桑普拉斯之后说,从此之后这片球场不再属于我,而属于你。而桑普拉斯在球场上舍我其谁的霸气,君临天下的威严,为他在草地上赢得了敬畏,也为他在温网上赢得了至尊的地位和显赫的声名。
  1993年决赛中击败考瑞尔,拉开桑普拉斯时代的序幕,也从此开始了对温布尔登的垄断。1994年击败伊万尼塞维奇,报了1992年半决赛一箭之仇,在最后一局甚至给了伊万一个6比0,打的伊万完全没有了脾气。
  1995年再次在半决赛击败伊万尼塞维奇,与贝克尔会师决赛。贝克尔是战胜了克星阿加西进入决赛的,这也是他第七次进入温网决赛。这场经典决赛打的光芒四射。在温布尔登拥有极高人气的贝克尔夹着观众的鼓励和欢呼,给了桑普拉斯一个下马威,一上来就拿下首局。局面对桑普拉斯不利。现场的观众也把大部分的掌声给了贝克尔。桑普拉斯没有气馁,第一局比赛结束,桑普拉斯在场边微笑的向观众挥手,希望得到观众的认同。桑普拉斯的雍容大度获得了所有球迷的共鸣,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桑普拉斯没有再给贝克尔任何机会,连胜三局,拿下比赛。赛后,贝克尔也给予了桑普拉斯最高的赞扬。
  1997年桑普拉斯不费吹灰之力就3比0击败皮奥林。1998年则再度击败伊万尼塞维奇,伊万的温网之梦只能继续拖到2001年桑普拉斯已经完全没落才实现。1999年与阿加西对决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最令人期待的温网决赛,阿加西的再次崛起令两人的相遇擦出火花。而2000年,桑普拉斯克服重重困难,艰苦战胜澳大利亚名将,97,98两届美网冠军拉夫特之后,获得他职业生涯第13项大满贯,从而打破此前由埃莫森保持的12项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世界纪录。
  由于在温布尔登取得空前(很可能也是绝后)伟大的战绩,在中央球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人们给桑普拉斯一个称号:“草地王子”。
  但是实际上,桑普拉斯不是温布尔登的王子,而是上帝。
宿命的轮回
  虽然温布尔登给予了桑普拉斯无上的荣耀,但是桑普拉斯却毫不犹豫的把退役声明选择在了美国网球公开赛。桑普拉斯在美网八次进入决赛,五夺桂冠。这一成绩比起温网有所不如,也没有创造夺冠纪录,距离前辈蒂尔登的七次冠军还差两次。但是在桑普拉斯心中,有着独特的美网情结。美国公开赛最典型的反映和见证了桑普拉斯整个的职业生涯。他的成名,颠峰和最后的辉煌都是出现在美网中央大球场上。
  1990年,年仅19岁的桑普拉斯连续击败伦德尔、麦肯罗进入决赛,并在决赛以6比4,6比3和6比2的几何级差的比分击败比自己大一岁的少年阿加西,第一次捧得美网冠军奖杯。桑普拉斯也打破麦肯罗1979年创造得纪录,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美网冠军。他与阿加西的比赛,也创造了美网历史上总年龄最小的一对决赛选手的纪录。这一战预示着上个世纪整个九十年代将是属于桑普拉斯和阿加西这两个少年的。1990年的美网是桑普拉斯的成名之作。
  1995年,桑普拉斯遭遇到阿加西强有力的挑战,先是在年初的澳大利亚公开赛决赛败给对手,不久被对手夺去了世界第一的宝座,并且在这一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被阿加西压着。直到年末的美国公开赛。桑普拉斯和阿加西再次在决赛相遇。此时两人都处于职业生涯竞技状态的颠峰,对于其他选手来说,他们显得太优秀了。而在这一年的美网决赛里,桑普拉斯击败了阿加西,报了年初澳网一箭之仇。而这场比赛第一盘长达23个回合的底线抽击也成为教科书式的范本。夺冠后兴奋之极的桑普拉斯说了一句话,他说,在这里能够击败阿加西获得美网冠军,是不是世界第一又有什么关系。1995年式网球史上最伟大的年分之一,这一年桑普拉斯和阿加西五次在大赛中相遇,两人的争霸也推动了网球的发展。两人碰撞擦出了火花。桑普拉斯的胜利,也为他不久之后重新夺回了世界第一和年终排名第一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这一战也是两人职业生涯的分水岭,获胜的桑普拉斯此后继续凯歌高奏,在网坛独霸的路上越走越远,而阿加西则陷入了长达3年的低谷。1995年的美网决赛,是桑普拉斯职业颠峰的最好注脚。
  转眼到了2002年。自从2000年温网折桂后,桑普拉斯已经两年没有在任何一项比赛上有冠军进帐。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到了职业生涯的黄昏。人们对他已经不抱任何的期望,连续两年,人们知道有关他的消息,就是永无休止的失败。人们唯一等待的,是他何时退役。桑普拉斯顶住巨大的压力和痛苦,再次进入了美网决赛。球网的那一边,站着的人,仍然是阿加西。这一刻,桑普拉斯有一点恍惚。此时距离两人第一次在美网决赛对决,已经过去了12年。无数的往事涌入桑普拉斯的脑海。这一次,胜利仍然属于桑普拉斯。他干净利落地3比1干掉了阿加西,第五次捧起美网的冠军奖杯,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的第14座大满贯金杯。2002年的美网决赛,创造了美网历史上总年龄最大的一对决赛选手的纪录,也创造了美网收视率的历史新高。2002年美网决赛也是桑普拉斯职业生涯最后一战。直到退役,他没有再参加任何一项赛事。在职业生涯最后一战,选择阿加西这样的对手,并且以获胜告终,还有什么比这更完美?这一个金杯,虽然已是桑普拉斯职业生涯的回光返照,却也灿烂非常,照亮了网坛历史的天空!
  此外,1996年决赛击败张德培,也扼杀了张德培登上世界第一的美梦。可以说,张德培的职业生涯,就是毁在了桑普拉斯的手里。
  对于美国公开赛,桑普拉斯有着最深厚的感情。美网最全面的见证了桑普拉斯的职业生涯成长历程。他的职业生涯,从美网开始,在美网结束,这里有他的成功,有他的失败,有快乐,有悲伤,点点滴滴。
  2003年的美国公开赛注定在第一天就翻过当年比赛的高潮。桑普拉斯在这里发布声明,宣布退役。那一刻,桑普拉斯泪流满面。
  网球史上最著名的眼泪
  与阿加西的热情如火相比,桑普拉斯则沉静得像是深渊。在球场上,桑普拉斯永远彬彬有礼,不动声色。正是因为他近乎古板的绅士风度,以至于球迷们认为他缺乏感情,没有激情。
  桑普拉斯在澳大利亚公开赛得成绩并布出众,只拿过两次冠军(1994年,1997年)。然而正是在炎热得澳网上,桑普拉斯向世人展现了他心灵最柔软得部分。
  1995年的澳网四分之一决赛,桑普拉斯在场边中场休息,准备下一局的比赛。这时候观众席上打起了横幅,一个球迷站起来大喊:“为你的教练而战!”桑普拉斯刹时泪如泉涌。此时他的教练已到癌症末期,正躺在医院接受治疗,不久去世。
  人群安静下来,面面相觑。桑普拉斯哭了。他们不敢相信,冷漠的桑普拉斯哭了。
  桑普拉斯向世人袒露了最柔情的一面。在沉静的外表下,隐藏的是火山般的情感。在澳网,桑普拉斯流下了网球史上最著名的眼泪。
  一生的遗憾
  在桑普拉斯无敌的职业生涯中,没有哪项比赛的冠军是他不能够得到的。除了法国网球公开赛。
  在浪漫之都巴黎,桑普拉斯却从来不觉得浪漫。法国公开赛总是一次又一次残酷的作弄他。
  一旦远离了红土场,桑普拉斯见谁灭谁;一旦来到红土场,桑普拉斯是谁见谁灭。法国公开赛也为许多球员一战成名提供了温床。每个球员一旦来到罗兰加洛斯,无不暗暗祈祷能够碰上桑普拉斯。
  1996年,巴黎天气很好,艳阳高照,把罗兰加洛斯球场的红土晒的很坚硬,与硬地一样。桑普拉斯一口气打进半决赛,对手是俄罗斯名将卡费尔尼科夫。桑普拉斯不是小看卡费尔尼科夫,他确实还没有输给过卡费,每次都把卡费打地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可惜这一次桑普拉斯偏偏栽在了卡费的拍下,0比3,第三盘0比6的比分更是桑普拉斯职业生涯奇耻大辱,也是唯一的一次被人剃光头。1996年也是他距离法网冠军最近的一次。此后,他在法网基本再也没有闯过第二轮。
  每一年桑普拉斯都是满怀希望来到巴黎,却每一年都是两手空空,提前买离开巴黎的机票。
  罗兰加洛斯,桑普拉斯一生的梦,一生的痛。
  也许桑普拉斯是天生的王者,注定没有对手。如果能够穿越时空,回到六十年代,桑普拉斯也许会找到一个对手,他的名字叫罗德·拉沃。
  桑普拉斯时代的竞争强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即使在未来,也很难再现这样一个满天巨星的年代。从这个意义上,说桑普拉斯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球王,也丝毫不过分。
  别了,球王
  2003年9月,美国公开赛揭幕。夜晚。阿瑟·阿什球场的灯光明亮如昼。桑普拉斯出现在这里。这次他不是为了卫冕而来,而是为了告别。前来送行的有麦肯罗、贝克尔、考瑞尔,老对手和老朋友阿加西也通过电子大屏幕向他表达了敬意和祝福。
  桑普拉斯静静的看着球迷,说:“我已经不再需要证明自己。我这次离开,不会再回来,百分之百不会。我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我将会和我的妻子和孩子度过接下来的生活,并且在未来的岁月里回忆在球场上的时光。”他语音哽咽,泪流满面。这是他1995年澳网之后再次落泪。
  随后桑普拉斯抱着孩子绕场一周。全场观众起立,为他鼓掌,掌声经久不息。桑普拉斯望着热爱他的球迷,心中充满了感激。
  到了离别的时刻,桑普拉斯最后看了一眼深爱的球场,目光充满眷恋,终于消失在长长的甬道。
  在他的身后,只留下了千万的掌声,还有网坛巨大的真空。

NO.16 网坛浪子 ——阿加西(Andre Agassi)
       他是天生的叛逆者!他叫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刚一进入职业网坛,阿加西便以他的天才和不羁引发了网坛的一场地震。
  阿加西生于1970年,1987年进入职业网坛。刚出道不久,阿加西便获得了几个ATP巡回赛冠军,并且在1990年和1991年连续两年进入法网决赛,特别是1990年进入美网决赛与桑普拉斯的对话,被公认为一个新时代来临的宣言。此外,他还在1988年法网进入半决赛。阿加西天才的光芒闪现无余,成为网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阿加西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不但在于他过人的网球天赋,更在于他叛逆的个性和张扬的作风。
  少年的阿加西拥有一头长长的飘逸的金发——他的金发与博格和贝克尔的并成是网坛历史上最著名的头发,风靡万千少女,只要他一走进球场,必定能够引发满场的尖叫。象七十年代的嬉皮士,他喜欢穿上胡里花哨的服装来打比赛,赛场上可以见到五颜六色的他满场飞舞的英姿,因为厌恶只允许穿白色网球服装进行比赛的传统和规定,阿加西在1992年之前连续三年没有参加温布尔登公开赛,对网坛圣地温布尔登不屑一顾的人,除了阿加西,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当阿加西答应了参加某项赛事,把赛事组织者乐坏了,又可以在门票上赚一大笔,到开赛时赛事组委会却遍寻不见阿加西的踪迹,原来此时的阿加西正和新交的女友在异国的海滩上晒太阳。在一次对麦肯罗的比赛,天空突然降下若有若无的毛毛细雨,阿加西向观众借了一把雨伞,在场上一撑,示意麦肯罗,俺就这么和你打,看台上传来哄笑声,麦肯罗七窍生烟。
  正是因为阿加西的“斑斑劣迹”,吸引了大批疯狂的球迷。他也成为网坛上最受欢迎的球员。
  不可否认,如果网坛只有桑普拉斯,他还是会成就一个时代,但是必定会缺少很多激情。而阿加西正好弥补了这些,令整个九十年代的世界网坛生机勃勃,充满亢奋和亮点。事实上,即使在桑普拉斯一统网坛的年代,阿加西也比桑普拉斯拥有更疯狂的拥趸,更热烈的掌声。
  而阿加西的职业生涯也是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这也是阿加西传奇的一生最好的注脚。
  1992年,阿加西踏上温布尔登的草地,也许是眼看同一辈的桑普拉斯、考瑞尔、张德培都赢得过大满贯,而自己仍然两手空空,阿加西也想静下心来好好的打一次比赛。只要阿加西收心,他的天才马上迸发出来。他一鼓作气闯进决赛,决赛的对手是温网传奇人物克罗地亚名将伊万尼塞维奇。伊万尼塞维奇是在半决赛击败桑普拉斯赢得决赛权的。决赛中,尽管伊万的发球像炸弹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向阿加西这边的球场轰过来,无数的ACE球令人心惊胆寒。但是阿加西仍然凭借他出色的接发球技术和底线穿越,打出一击又一击不可思议的好球。随着伊万一个回球下网,阿加西以3比2力克伊万,捧得网坛圣物挑战者杯。阿加西得夺冠令网坛又惊又喜,轰动一时。温网草地得快速球场,一向被认为是发球上网选手的专利,而阿加西的夺标,也是自博格之后第一个获胜的底线选手,捍卫了底线打法的尊严。阿加西令人震惊的夺冠,球迷们为偶像载歌载舞。这一年他的风头完全盖过了世界第一的考瑞尔。
  就在人们认为阿加西即将奋起的时候,阿加西却莫名其妙的陷入了长达一年的低谷。整个1993年,桑普拉斯开始称霸网坛的时候,他都像是在梦游。阿加西也在温网中败在桑普拉斯拍下,未能够成功卫冕。
  低谷一直持续到1994年。这一年阿加西认识了他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女人,著名影星波姬•小丝,在爱情的滋润下,阿加西信心满满的来到美国公开赛。阿加西这才发现,由于长时间的萎靡,他在这项本土大赛上居然不够资格列为种子选手。于是阿加西憋足一口气,一路上把对手打的稀里哗啦,先在八强战中气走张德培,决赛中击败施蒂希,轻而易举的捧起冠军奖杯。阿加西的夺冠,再次震惊网坛,他也是几十年来第一个在美网夺冠的非种子选手。阿加西总是能够给人创造惊喜。美网夺冠,宣告了阿加西再次崛起。美网之后,阿加西在一系列巡回赛近乎神奇的表现,也让他的年终排名飙到了世界第二,对排名榜首的桑普拉斯构成了威胁。山雨欲来风满楼,人们已经嗅到大战的气息。转眼到了1995年。
  如果要评选网坛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年,那么1995年绝对是最强有力的竞争年份之一。在这一年,网球史上最伟大的一对竞争选手桑普拉斯和阿加西的颠峰对决,碰撞出网球历史天空耀眼的火花。
  阿加西和桑普拉斯仿佛史天生的冤家,注定的对手。阿加西张扬放荡,桑普拉斯含蓄内敛;阿加西热情如火焰,桑普拉斯冷静如海水;阿加西是最好的底线选手,桑普拉斯是史上最强大的发球上网之神;阿加西是历史上最好的接发球手,桑普拉斯则拥有世最好的发球技术。两个人是如此的截然不同,仿佛上帝刻意造就的对立面。两个人的对话,让人回想起博格与麦肯罗这对伟大的选手。
  这一年两人五次在决赛中相遇。先是年初的澳大利亚公开赛。阿加西一出场,人们才发现一头美丽的金发已经荡然无存,好亮的一个光头。阿加西一身海盗装,帅帅的以3比1力克卫冕冠军桑普拉斯,首次捧得澳网冠军奖杯,进一步缩小了与桑普拉斯的积分差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阿加西第一次参加澳网,在他1987年进入职业网坛之后,因为耍酷,连续八年没有来到澳大利亚。他第一次出现,就获得冠军,也是澳网历史上一个奇迹。在随后的冠军杯公开赛(即现在的印地安纳维尔斯大师赛,超九站赛事第一站),桑普拉斯随即还以颜色,击败阿加西,报了一箭之仇。紧接着3月份的利普顿公开赛(现迈阿密大师赛前身,超九赛事第二站)中,阿加西再次击败桑普拉斯,并且很快取代桑普拉斯,首次登上世界第一,并且在这一年绝大部分的时间里牢牢把持着榜首的位置。这一年唯一的遗憾恐怕是球迷们没有看到阿加西和桑普拉斯在温布尔登的对决,因为阿加西啊半决赛负于德国名将贝克尔,无缘决赛。在温网之后的北美硬地赛季,阿加西像是着了魔,连夺四项硬地冠军,其中包括加拿大公开赛和辛辛那提公开赛两项超九赛事冠军,取得20场连胜的记录,并且在加拿大公开赛决赛中再次击败桑普拉斯,阿加西简直成了不可战胜的代名词。阿加西也把这种神勇的近乎邪门的状态带到了九月的美国公开赛,以无可置疑的超人一等的实力,轻松闯进决赛,加上此前的20场连胜,阿加西已经26连胜。再次面对桑普拉斯。如果阿加西击败桑普拉斯,那么他基本上可以确保年终排名世界第一,从而打破桑普拉斯的垄断。可惜在这关键的一战中他败了。这一场大战打的残酷绝伦,其中第一盘一个长达23个回合的底线对拉,堪称教科书的经典。最后桑普拉斯赢下了这个球,也赢得了士气,最终击败卫冕冠军阿加西,捧杯成功,也为他夺回年终世界排名第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是网球历史上难以再现的一年,阿加西与桑普拉斯的五次颠峰对决,创造的经典比赛,不但让球迷们大呼过瘾,而且存在意义重大。正是桑阿争雄,把网球推向了全世界(尤其是亚洲),在两人之前,网球只能说是欧美和澳洲人的运动,历史上任何一个巨星,都只是地域性的巨星,只有桑普拉斯和阿加西,才是真正意义上完全的世界级的网球巨星。而且阿加西和桑普拉斯对决阵容之强大,也是历史上所没有过的。一个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球王,一个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浪子。这个阵容,甚至比博格和麦肯罗更强。
  虽然阿加西在网球上的成就不能够与桑普拉斯并肩,但是1995年他开始与桑普拉斯并称,很多年以来,人们也一直的在认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网坛是两人争霸的。1995年对网坛影响深远。
  阿加西和桑普拉斯也因为交锋而惺惺相惜,互相尊重,两人曾多次说过,正是因为对方的存在,才令自己更快的提高。桑普拉斯说,阿加西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球员,正是他的不断进步,与他的不断交手,才让我达到今天的水平。阿加西则说,非常荣幸能够在职业生涯多次和桑普拉斯交手他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球员,他把我的水平提高到了自己都不敢想象的高度。
  而1995年也是两人职业生涯的分水岭。获胜的桑普拉斯则昂首前进,继续他独霸网坛的征程。而失利的阿加西则沮丧非常,他说愿意用此前的26场连胜来换取美网决赛这一胜。事实也证明,这次失利对阿加西的打击是巨大的。
  阿加西再次陷入低潮。
  虽然在1996年初的阿加西再次夺回世界第一的排名,但是已经无法掩盖颓势。这一年他唯一的亮点是获得了奥运会网球赛的男单冠军,但是当时既无积分又无奖金的奥运网球赛显得是无足轻重,在缺少高手参赛的情况下夺冠,这枚金牌也多少有点成色不足。而且他这一年在澳网和美网两次半决赛被张德培旋风扫落叶般以两个3比0击退,成绩乏善可陈。加上与波姬•小丝婚姻不顺利,影响了他的状态。到1997年的时候,他的世界排名已经掉到100开外,一落千丈,甚至已经连参加巡回赛的资格也都失去了。
  然而阿加西没有就此退出网坛。他结束了不幸的婚姻,重新开始振作。他开始参加低级别的卫星赛和挑战赛,挣到了宝贵的积分,使他能够重回ATP巡回赛的赛场,并且在一系列的巡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他的世界排名有如火箭般窜升,从100开外到1998年年终的时候,终于重返世界前十。
  1999年是阿加西大放异彩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阿加西打入法网决赛,这一次他没有重蹈1990年和1991年的覆辙,在先输两盘的情况下连扳三盘,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反败为胜,击败捷克名将梅德维捷夫,首次在罗兰加洛斯称王。他德胜利,也使得他成为继佩里、巴奇、埃莫森和拉沃之后网坛历史上第五个包揽四大满贯赛事的球员。这一伟业即使是颠峰时期的桑普拉斯也没有做到。而在9月的美国公开赛,阿加西击败同胞托德•马丁,事隔五年再次在美网捧杯。1999年阿加西唯一的遗憾是在温网决赛败在一代球王桑普拉斯拍下。这一年阿加西连续三次进入大满贯决赛,两次获得冠军,这也是他职业生涯成绩最好的一年。1999年无疑是属于阿加西的。阿加西光芒四射,1999年近乎完美的表现,阿加西首次夺得了年终世界第一的排名,打破了桑普拉斯连续六年年终第一的垄断。阿加西扬眉吐气,以堂堂正正之师,再次站在世界网坛之颠。
  而阿加西在1999年引发的另外一场地震,是与网球女皇格拉夫谱出恋曲!当阿加西宣布与格拉夫共沐爱河时,全世界球迷的惊讶与意外,难以言喻,阿加西与格拉夫产生爱情,网坛历史上继康纳斯与埃弗特之后又一对球王球后恋情,又一对伟大的网球情侣诞生了。比康纳斯与埃弗特最终分手收场幸运的多的是,阿加西与格拉夫的爱情修成正果,结婚生子,皆大欢喜。而在格拉夫的帮助下,阿加西的网球事业也有了稳步发展,焕发职业生涯又一春。至今为止都保持着相当高的竞技水平。
  2000年阿加西澳网夺冠,也使他成为1969年拉沃之后第一个连续闯进四大满贯赛事决赛的球员。此后阿加西又分别在2002年和2003年夺得澳网锦标,职业生涯大满贯总数经达到8项。此外他曾于2002年进入美网决赛,不过惜败在桑普拉斯拍下。
  也许阿加西没有建立过桑普拉斯式的王朝,没有桑普拉斯那么辉煌的成就,但是毫无疑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网坛的辉煌式阿加西和桑普拉斯两个人共同创造的。正是因为阿加西独行特立的个性和不断的挑战,两个巨星的互补和碰撞产生的光芒,足以照耀千古!正是有了桑普拉斯,才凸现了阿加西的伟大;也正是有了阿加西,才令桑普拉斯更完美。如果只有桑普拉斯,那么网坛将会沉闷不少,正是阿加西的出现,使得网坛充满活力,生机勃勃。而阿加西也以他骄人的战绩,高超的技术,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球王之一。
  

NO.17 红土之王 ——穆斯特(Thomas Muster)
      托马斯.穆斯特(Thomas Muster)生于1968年,奥地利网球运动员。穆斯特是上个世纪90年代毫无争议的红土之王。只要他出现在红土赛场,他永远是夺冠呼声最高的球员。在他独特的职业生涯中,一共获得过44个单打冠军,其中就有40个冠军是在红土场上夺得的。他的职业生涯的独特,恐怕也是网球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网球运动正式进入公开赛时代以后,红土场上涌现了不少专门在红土场上赢球的高手,又被称为红土专家,诺阿、布鲁格拉、考瑞尔、戈麦斯、库尔腾、莫亚……而托马斯•穆斯特可以说是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
  除了他“偏食”夺冠的纪录,他的重生经历也是网球史上一段传奇故事。
  1989年3月的一个星期六晚上,21岁的穆斯特刚刚取得了一场激动人心的胜利。他在参赛选手多达128人的利普顿网球赛(迈阿密大师赛的前身)半决赛中经过五盘大战淘汰1983年的法网冠军法国名将诺阿,闯入决赛,即将在决赛中挑战一代天王世界第一的伊万•伦德尔。从1985年加入职业网坛以来,穆斯特还是头一次在硬地赛场上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尤其是在号称第五大满贯的利普顿公开赛中。
  穆斯特背着球包从休息室出来,准备去美美的吃顿晚餐,想到马上要和球王伦德尔进行比赛,穆斯特兴致勃勃,充满了兴奋,能够和伦德尔争夺冠军本身就是一件荣幸的事情,如果能够击败伦德尔获得冠军的话,那就更妙不可言了。想到得意处,穆斯特忍不住哼起了愉快的小调。他走到自己的车旁,打开后盖,准备把球拍放进去。谁也料不到,意外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个喝醉了酒的冒失司机驾驶的汽车晕晕糊糊的失去控制,砰的一声就撞上了毫无防备的穆斯特。穆斯特惨叫一声,倒了下去。肇事者的酒刹那间醒了过来,急忙把车刹住。可一切都太迟了。穆斯特的左膝已经被冒失的司机严重撞伤。这意味着穆斯特的一双腿可能将不能够再在球场上奔跑。对于一双腿相当于半个职业生命一样的职业网球运动员来说,这个几乎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此时的穆斯特在世界职业网坛已经日渐成熟,在网坛也已经站稳脚跟,有了一席之地。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然而这次意外几乎就要扼杀了一个网球奇才的职业生命。人人都认为穆斯特将就此陨落。可惜的同时也有同情。
  然而,人们错了。受伤一度让穆斯特伤心沮丧到了极点,然而正如他在红土场上那永远不屈不挠的精神一样,穆斯特很快的重新振作。当他在病床上看到网球,看到网球比赛,他的心猛的又燃烧起来。我要站起来,我要比赛。我要站起来,我要比赛。穆斯特一遍又一遍的这么跟自己说。穆斯特一刻也不能够忘记网球。此时他明白,网球已经是他整个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决心重新开始。接受膝盖手术之后,穆斯特不能够下地行走,他就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继续进行击球练习。一拍、两拍,一天、两天……正是穆斯特的从不放弃,令他不但燃烧起希望的信念,也始终保持了很高的技术水平。仅仅过了6个月,这位坚强得惊人得奥地利球员又一次站在了网球场上。穆斯特对网球的执着和忠诚,令人感动。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1990年,穆斯特的职业生涯在他伤愈复出后渐入佳境。他的竞技状态保持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在九十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他的世界排名都维持在前十。与桑普拉斯、阿加西、贝克尔、张德培、考瑞尔、埃德伯格等球员一同成为九十年代长期在世界排名榜上稳定呆在前茅的顶尖高手之一。而且穆斯特的“红土旋风”也正式拉开了帏幕。他开始在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红土赛事中不断的摘金夺银,成为新一代的红土之王。他击球时的低吼和永不疲倦的步伐成为那个年代红土场上独特的风景。
  1995年,穆斯特在红土场上的垄断地位达到了颠峰。这一年他在红土场上的战绩顺利的可怕。他先在墨西哥公开赛夺冠,随后一帆风顺的拿下埃什托里尔、巴塞罗那、蒙特卡洛、罗马、法国网球公开赛和圣伯丁公开赛的桂冠,在红土场上保持了惊人的40场连胜,直到格施塔德公开赛首轮负于科雷特加。随后他还夺得了斯图加特、圣马力诺、克罗地亚、布加勒斯特的冠军,并在德国的埃森赢得了一个硬地超九赛事奖杯。那一年他的红土战绩达到了惊人的65胜2负。这一年在法国网球公开赛决赛中,穆斯特击败华裔名将张德培获得他职业生涯唯一的一个大满贯奖杯。这也是张德培第二次进入法网决赛。张德培自从1989年昙花一现成为罗兰加洛斯最年轻的冠军之后一直苦苦征战,在大满贯赛事中再也没有取得突破,这一次张德培在半决赛击败了卫冕冠军西班牙名将布鲁格拉,来势汹汹,誓要拿下第二座大满贯金杯。而穆斯特也希望能够拿下职业生涯的第一座大满贯奖杯。第一盘张德培一上来就取得领先的优势,比分一度以5比3领先,但是穆斯特开始发威,成功扭转不利的局面,在第一盘成功翻盘。张德培面对的仿佛是一个打不死的斗士,张德培渐渐的失去耐心,穆斯特也终于抓住机会,连下三城,力克张德培,如愿以偿捧得火枪手杯。赛后的张德培一脸失望。但是在拥有世界第一红土实力的穆斯特面前,张德培确实是无计可施。在红土场上的穆斯特实在是太强大了。当穆斯特站在红土场上,他就是不可战胜的象征。
  1995年是网坛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年,这一年的桑普拉斯和阿加西的碰撞擦出了网球史上耀眼的火花。与他们两个比起来,穆斯特多少显得有点失色。但是在桑普拉斯和阿加西对决的年代里,穆斯特能够另辟蹊径,在红土上称王称霸,也成了当年网坛的一道与桑阿媲美的风景线。穆斯特在这一年里获得12项单打冠军,这个成绩超越了在网坛上称王称霸的两大天王桑普拉斯和阿加西。这也是穆斯特职业生涯顶峰得一年。穆斯特把他在红土上的霸主地位一度推向不可思议的境界。
  随着1995年的惊人胜利,穆斯特的积分突飞猛进,为他在1996年奠定很好的基础。
  1996年,随着桑普拉斯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被菲利普西斯淘汰,把世界第一的位置让给了阿加西,而阿加西在澳网之后低靡的状态令他无法在球王宝座上坐稳,而此时穆斯特趁虚而入,1996年2月,穆斯特成功登顶,排名升上世界第一的位置,成为新的球王。
  成为世界第一,恐怕是穆斯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也令人们大跌眼镜。相对而言,穆斯特除了红土场,在其他的场地上完全失去了霸气,一旦远离了红土场,穆斯特永远是不被人重视的对手。而他在其他场地的大赛,比如温布尔登公开赛,美国公开赛,澳洲公开赛上很少取得过好成绩,在硬地和塑胶场地举行的巡回赛上也乏善可陈。在这些地方,穆斯特对桑普拉斯和阿加西几乎没有取胜的机会和可能。桑普拉斯和穆斯特交手,击败穆斯特简直就像切菜一样的容易。也因为此,他登上世界第一的时候,球迷和媒体多有微词。对于媒体的挑剔,穆斯特简单明了地给予了回击:“我得到足够的积分让我成为第一,这些积分并不是逛超市买来的。”
  不过穆斯特的缺陷确实也太明显,他在球王的宝座上仅仅呆了6周就下来了,而且此后也再没有什么机会登顶。他也是历史上最短命的球王之一。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成为球王的奥地利球员。
  穆斯特在网坛征战的年代,正是桑普拉斯天下无敌的90年代,在桑普拉斯的面前,穆斯特显然不具备威胁桑天神的实力。与桑普拉斯生在同一个年代,是一切球员的悲哀。在桑普拉斯的王国里,是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人来分享他的蛋糕的。连阿加西、贝克尔都不行,更别说穆斯特了。不过穆斯特比张德培要幸运的多,至少排名升上过世界第一。而技术实力更全面的张德培却始终未能登顶,不能不说是天意弄人。
  与其他大多数球员一样,穆斯特的职业生涯也始终笼罩了桑普拉斯的阴影下。但是他仍然凭借他的实力,取得独特的杰出的成就。他也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最好的球员之一。
  1999年,穆斯特淡出赛场。他在澳大利亚过起悠闲的田园诗般生活。他驾驶直升机、欣赏抽象艺术、打鼓、作画,充分享受网球之外的乐趣。这样的生活,是穆斯特以前想要得到但是没有经历过的。这段时间的穆斯特,度过了人生最惬意的一段时光。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年之后,穆斯特又拿起了心爱的网球拍,开始参加一些表演赛和元老赛,并且在2004年2月开始担任奥地利戴维斯杯代表队的领队。穆斯特曾说:“我是为网球而活的。” 网球,已经成了他生命中永远无法割舍的重要部分。
  然而无论如何,穆斯特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呆过。他传奇的一生,在红土场上取得的赫赫业绩,也为他的职业生涯做了做好的诠释。
  穆斯特,红土之王!



NO.18 卡洛斯·莫亚, “一满贯”时代的开创者
      卡洛斯·莫亚(CarlesMoyàLlompart,1976年8月27日—)是西班牙职业网球运动员,6岁开始接触网球,曾赢得欧洲18岁以下赛事的单、双打冠军。他是1997年澳网亚军和1998年法网男子单打冠军得主,曾经登上ATP世界排名第一。他亦是2004年为西班牙赢得戴维斯杯的功臣之一。莫亚曾经入选美国《人物》杂志“世界上最美丽的50个人”评选,他那饱含深沉忧郁的眼神曾经打动了无数的女性球迷。高大的外形、有棱角的质感脸庞、弹一手绝妙的弗拉蒙戈吉他、身上随时可以闻到浓郁的西班牙橙花香水香味、可以讲地道的西班牙语和法语,被誉为网球场上的“拉丁情人”。莫亚在赛场上有着极高的网球天赋,在97年的澳网上他成为1969年以来第一个进入澳网决赛的西班牙球员,可以说正是随着以莫亚为首代表的西班牙球员的崛起,人们心目当中“西班牙网球选手只能在红土场比赛”的传统观念才逐渐地得以改变,西班牙的网球名宿布鲁格拉认为,莫亚把西班牙网球运动的发展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正是由于他这个当时看来有些“另类”球员的崭露头角,才有了当今男子网坛西班牙球员百花齐放的局面。1997年澳网男单比赛中,年仅20岁的莫亚,以非种子球员身份在第一轮击败卫冕冠军贝克尔,在半决赛又杀败当时世界第二兼去届亚军张德培,直至决赛才被世界第一的桑普拉斯击败,获得亚军。西班牙球员受其技术特点的局限,一般在30岁前后就已经开始从自己职业生涯的顶峰衰落,莫亚似乎也不能免俗,从去年以来,莫亚似乎只能在上半段的赛季偶露峥嵘,红土赛事结束后他一般就再难有大的作为,不过今年的莫亚在大师赛的成绩非常出众,不仅在罗马大师赛夺冠,同时还进入了蒙特卡洛大师赛的半决赛其它三个大师赛的八强,此外他还进入了法网的八强,法网之后莫亚的排名一度达到了世界第三,但是进入下半年后他又归于平庸,莫亚有些自嘲地解释是自己的“欧洲情结”太重,有些“恋家”——这也难怪欧洲ATP欧洲事务协会连续四年将其选为球员主席。2004的中网莫亚让所有喜爱他的球迷有些失望,但是笔者在与西班牙安菲社的记者聊天的时候得知,莫亚在此前美网中与资格赛选手罗切斯的五盘苦战后腕部的旧伤有复发的迹象,这使得他根本不可能完全用力击打球,本来他可以在家安心准备月底的戴维斯杯,但是他还是来到了北京参赛,而莫亚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到自己的伤势,而是一个劲地向中国的球迷道歉,莫亚的隐忍的胸襟令人钦佩,只是他被很多人误以为“出工不出力”确实有些冤枉。他曾经在1997年闯入澳网决赛,改变了西班牙网球选手只能打红土场的传统看法。转过年来1998他在法网夺冠,又捍卫了整个西班牙网球红土的美名。该国的网球名宿布鲁格拉曾经专门评论说,“莫亚把西班牙网球运动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不过,年龄依然是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腕伤、腿伤、臀伤、背伤依次袭来。以至于最近几年间他错过了很多诸如印第安纳维尔斯等ATP顶级赛事,甚至2008年的温网。“如果你受了这么多的伤,那你的网球生涯肯定是断断续续的,没有一次能够全身心地、毫无顾忌地投入到比赛中去。你总是会担心:‘这个动作会不会让我再次受伤?’对于一名网球运动员来说,保持连贯性是很重要的,这会让你在比赛中掌握节奏,但是我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2009在印第安纳维尔斯,受到臀伤困扰的莫亚职业生涯第一次退出该项赛事。他在自己进入职业网坛的第一年就参加了这个比赛,1999年还闯入过决赛。退赛让西班牙人有点灰心,“过去的几个月我一直感到疼痛,我曾经期待情况不要变遭。这真的是一次打击,我一点也没有预料到,所有的计划都必须停下来。”
其实单从成就上来说,莫亚根本不能和前几篇中的人物并列,但是他作为一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人物:西班牙第一个世界第一,西班牙第一个在硬地大满贯进入决赛的人,纳达尔就一直视莫亚为导师;当然莫亚还有另外一个“伟大”,就是除了1998法网冠军外,他终其职业生涯没有再在大满贯有所作为,一辈子只有一个大满贯,后来的罗迪克、费雷罗甚至得了两个大满贯的休伊特、萨芬都可以归为这一类:他们用大满贯冠军和世界第一的荣誉证明了自己的天赋和实力,但是或者昙花一现或者终其职业生涯成为另外一个更伟大球员的陪衬,这让人们很难把他们称为天王;实际上从桑普拉斯后期到费德勒一统天下之前这五六年的时间,除了库尔滕可以称为“红土之王”外,除了桑普拉斯阿加西这些老天王还在老而弥坚的挣扎外可以称为一个没有天王的时代:很多人都可以成为世界第一或大满贯冠军,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表现出天王应有的统治力和连续性,网坛进入一个群龙无首的时期。

NO.19 旋转的俄罗斯轮盘 ——卡费尔尼科夫
      叶夫盖尼·卡费尔尼科夫1974年2月18日出生在莫斯科的索契,这是一个黑海畔的小村庄,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至今他仍住在这里,并且闲暇的时候经常到黑海钓鱼,对他来说,这也许是最快乐的一件事。叶夫盖尼·卡费尔尼科夫1974年2月18日出生在莫斯科的索契,这是一个黑海畔的小村庄,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至今他仍住在这里,并且闲暇的时候经常到黑海钓鱼,对他来说,这也许是最快乐的一件事。
他的父母都从事体育工作,父亲是中学的排球教练,而母亲曾是篮球运动员。从小时候起,他就把网球当作是获得更好生活的途径。而前苏联的网球环境极其恶劣,体育部门每周只发给他们一罐网球,几乎没有机会去参加国际的青少年比赛。当时的卡费尔尼科夫自然没法像现在的萨芬或库尔尼科娃那样被赞助商送去网球强国西班牙或波利泰里尼网球学校深造,于是他只能靠自己去争取。
在球场上,他必须表现出比别人更强的气势,冷漠地对待其他人,这样他才能控制住球场来练球,否则就只有看别人练的份儿了。从青少年时期就和卡费尔尼科夫一起练球的梅德维德夫说:“在那种情况下,你不能是好的,而必须是最好的。”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中晚期,卡费尔尼科夫几乎是整个俄罗斯网球的代表。 
少年时代的经历显然给卡费尔尼科夫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以至于影响了他的球风乃至性格。在球场上,他的动作带有很强的隐蔽性,常常让对手麻痹,无法正确判断他击球的方向;而在球场下,他又总是口不择言,甚至说出一些恶毒的话,得罪其他球员和媒体。但他对此却很得意,“我很喜欢这样,就像一条眼镜蛇,躲在阴影里,没有人看得见我。”
他真的是这样吗?听听熟悉他的人是怎么评价他的。梅德维德夫说:“我常常听见有人说,‘卡费尔尼科夫就像其他俄罗斯人一样,’说这种话的人都是傻瓜,卡费尔尼科夫是我所见过的人中最有弹性的。”而他的教练拉里·斯蒂芬奇则说他是一个忠诚的人。尽管卡费尔尼科夫不愿承认,但事实上确实如此。他很爱国,当其他成名的俄罗斯运动员都搬到其他国家的时候,他仍然住在家乡那个小村庄里;他成名后一直起用他的启蒙教练,直到教练老迈得无法再同他到世界各地巡回比赛,卡费尔尼科夫才送给他一笔钱安享晚年;1998年,当相恋多年的女友玛莎·季什科娃告诉他怀孕的时候,他立刻忠诚地和她结了婚,尽管这段婚姻在去年走到了尽头,但卡费尔尼科夫仍希望能重归于好;而为了女儿,他建立了一个儿童基金会,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儿童。正如他以前的双打搭档丹尼尔·瓦切克所说的,“卡费尔尼科夫事实上并不像你所看到的那样。”
是的,并没有多少人了解他,而他似乎也不在意,他曾对记者说:“只有三四个人了解我,而这正是我所希望的。”
不管媒体多么讨厌他,但仍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卡费尔尼科夫是男子网坛历史上罕见的天才。无论是硬地、室内地毯还是红土场,甚至是草场,卡费尔尼科夫都能获得胜利,他是现役球员中少数几个在4种场地上都曾夺冠的人。此外,他在单、双打方面的成就同样辉煌,在顶尖高手中,也只有20世纪80年代末的埃德博格曾做到过这一点。这种天赋也许来源于父母的遗传,也许得益于他6岁时就打下的扎实的基本功,但要想在职业生涯中获得24项单打冠军和23项双打冠军,的确不是那么简单。
卡费尔尼科夫身高1.90米,体重81公斤,有着瘦削无毛的胸脯和发达的大腿。他总穿着过宽过长的运动服,使他看起来显得很笨拙,但这正是他用来迷惑对手的武器。
卡费尔尼科夫的击球动作,特别是他的正手击球动作,非常漂亮,而这也是他最令对手畏惧的得分手段,他能够轻松地击出落点精准的底线球,并且在对峙中利用正手球化被动为主动。他的反手球总是线路刁钻而且变化多端,足见他是一个善于用头脑打球的选手。虽然成长在一个贝克尔、桑普拉斯和埃德博格等发球上网型选手称雄的时代,但卡费尔尼科夫并没有成为发球上网型选手,与他的底线技术相比,他的上网截击能力算不上出色,但动作却如网球教科书一般标准。而优秀的双打战绩也足以证明他具有一流的上网技术。
1992年,卡费尔尼科夫首次出现在职业赛场上,当时他的世界排名是314,1993年终,他的排名上升到104。
1994年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他和沃尔科夫相遇在决赛场上,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两位俄罗斯运动员出现在网球决赛上。结果卡费尔尼科夫击败了当时在俄罗斯排名第1的沃尔科夫,夺得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项冠军,同时也开始了他的成功之路。在这一年中,他获得了3项冠军,并使自己的年终排名上升了93位,因此获得了当年ATP的“最快进步奖”。
1995年,他首次打进了大满贯比赛的半决赛和年终总决赛,并且成为这一年中惟一获得4项单打冠军和4项双打冠军的男选手。
1996年,卡费尔尼科夫迎来了他事业的高峰。在当年的法网赛上,他成为了继1968年肯·罗斯沃尔之后第一个同时获得单、双打冠军的男选手,当时他的双打搭档是捷克的丹尼尔·瓦切克。他在这一年打进了10项决赛,年终排名达到了第3,这是当时俄罗斯选手历史上的最高排名。而他的单双打排名均进入前10,这也是继1987年埃德博格和诺阿之后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选手。
1997年,他在法网的卫冕战中败给了后来的“红土之王”库尔腾。但在这一年他的双打战绩倒是相当出色,先是成功卫冕法网,之后又夺得美网冠军。但随后他因手指受伤修养了3个多月,不仅错过了第二年的澳网,也为他暗淡无光的1998年埋下了伏笔。
1998年,完成了终身大事的卡费尔尼科夫网球事业跌入了低谷,虽然成功卫冕了克林姆林公开赛和哈雷公开赛的冠军,但他的年终排名还是自从1994年来首次跌出前10。正当他开始绝望的时候,他却幸运地遇到了后来成为他教练的拉里·斯蒂芬奇。
拉里·斯蒂芬奇年轻时没有任何可以值得炫耀的战绩,甚至只是一名业余球员。但他却在20世纪80年代末担任麦肯罗的教练,并成功地把麦肯罗从低谷中拉起。之后,他又担任了里奥斯的教练,正是在他的调教下里奥斯打进了1998年澳网的决赛,并登上世界第1的王座。
拉里帮助卡费尔尼科夫重新找回了信心。他告诉卡费尔尼科夫,“你现在在场上的表现和从前相比判若两人,因为你失去了往日的勇气!”在他的鼓励下,卡费尔尼科夫决心夺回他所梦想的一切。
1999年澳网,桑普拉斯因伤没有参赛,阿加西正处于事业的低谷,这正是卡费尔尼科夫最好的机会。他一路过关斩将,闯入了决赛。决赛中他的对手是刚刚伤愈复出的瑞典人恩奎斯特。在第一盘中,卡费尔尼科夫显得有些紧张,失误频频,而他的对手则抓住机会,以6∶4先下一城。但此后卡费尔尼科夫及时调整了状态,逐渐掌握了主动,并以6∶0、6∶4连扳两盘。关键的第四盘中,两人的争夺进入了白热化,在抢7 中,卡费尔尼科夫没有再给对手任何机会,以7∶1拿下,并以总分3∶1击败恩奎斯特,成为了第一个在澳网夺魁的俄罗斯人。
之后,卡费尔尼科夫又在伦敦赢得了他的连续第二个冠军,并开始向世界第1进军。然而随后3个月的时光对他来说却如同噩梦,从蒙特卡罗到罗马,他难求一胜。天意弄人,正当他惨遭7连败的时候,世界第1却落到他的头上。这一天是1999年5月3日,卡费尔尼科夫应该永远记住这一天,他成为了1972年实行积分制以来的第16位也是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位球王。然而1999年的辉煌也就到此结束,剩下的时光属于东山再起的阿加西了。
2000年,卡费尔尼科夫依然持续着低迷的状态,除了连续第二年打进澳网决赛和短时间地占据世界第1的位置,他几乎毫无作为,直到10月份奥运会的灵光一闪也改变不了他这一年平庸的结局。而此时年少得志的萨芬正攻城拔寨、风光无限,2000年的俄罗斯网坛属于萨芬。进入新世纪后,曾被英国的网球杂志评为“最难打交道的球星” 的卡费尔尼科夫向采访他的英国记者表露了心声,他想改善同媒体的关系,以彻底改变其郁郁寡欢的形象。他还说:“我的生活其实过得并不愉快,每周就是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也许你们认为这样的生活很好,但对于一个有家庭的人来说,这样的生活是不正常的。”
的确,这一年的生活对他来说过得并不顺畅。虽然成为历史上第3个在一项赛事夺得五连冠的男选手,在美网成为第8个取得500场胜利的现役男选手,以及职业生涯总奖金超过2000万美元的成绩的确很让人敬佩,但他却失去了更重要的东西——在俄罗斯闹得沸沸扬扬的离婚案,与合作了两年多的教练分手,以及一直困扰他的退役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南美和西班牙红土高手的出现,卡费尔尼科夫在土场的优势已经消失殆尽。加之土场向来是爆冷的温床,导致了他这几年在土场赛季的糟糕战绩,相比而言,草地则一直都是他的软肋,除了在哈雷公开赛上有着不俗的战绩,在温布尔顿,他的表现实在有些惨不忍睹,平均一年还赢不了两场。上网不够积极以及这么多年来形成的对草地的抗拒都阻碍了他在这种场地的进一步发展。还记得1999年他在戴维斯杯半决赛中惨败后形容澳大利亚的草场“就像马铃薯地一样”。此外,他的意志力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他一旦输给了一个对手,下一次再相遇输的机率就会变得很高,例如对桑普拉斯、哈巴提和约翰森。近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格罗斯让,此前卡费尔尼科夫对他的战绩是3场全胜,但在巴黎背负了太大的压力输给对手后,在悉尼再相遇时,卡费尔尼科夫竟然不堪一击,只支持了43分钟就败下阵来。
如果卡费尔尼科夫真的下定决心,凭着他的天赋和球技,像阿加西那样重振雄风,获得澳网、法网、美网甚至夺回世界第1,也决非不可能。但实事求是地说,卡费尔尼科夫如果想赢得温网的桂冠,除了改进技术和增强信心外,恐怕还要得到天使的垂青。自从1992年的阿加西在这片连他自己都不敢想像的场地上赢得了他的第一个大满贯头衔后,就再也没有哪一位底线型选手能在温网夺魁了,而这一幕也许永远也不会发生了。
当卡费尔尼科夫走进汉堡大师赛后的新闻发布会时,他发现里面一个记者也没有。于是他转过头对工作人员说:“如果我数到10,还没有人,我就立刻离开。”当然,他还没数到10的时候,记者就出现了。其实,迟到的记者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因为卡费尔尼科夫说的就那么一句实话,“我只想赢得比赛,不管是什么人,我都能打败他。我从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就是做我想做的,其他的我都不管。这就是我要说的。”如果把这句话别有用心地掐头去尾,那么卡费尔尼科夫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坏蛋。可他并不是一个坏蛋,他只是一个内向的、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成熟男人。
明星总是可爱的,也是不完美的。正如卡费尔尼科夫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喜欢他的人说他是性格直率,直言不讳;不喜欢他的人说他是恃才傲物且不合群。但也正由于他的优点和缺点,使他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公众明星,让你更容易产生共鸣。
刚刚出道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内向、害羞的男孩,柔软的、金黄色的头发紧紧地贴在他的前额,使得他看起来充满稚气;然而10年后,他却已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男人。在这10年中,他经历过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有人曾经批评他缺乏激情的球风,但没有人能真正明白他是如何理解网球带给他的感受。但不管怎么说,这10年已经随风而去了,卡费尔尼科夫是不会回首往事的,因为他应该朝前看,前面还有很长的路。他至少应该打到30岁,这是他自己的承诺。
因为,旋转的俄罗斯轮盘是不会停止的。

NO.20澳洲硬汉——拉夫特
       他是一个如此不修边幅的人,长长的头发后面扎个小马尾辫,满脸络腮胡,身形高大,被汗水浸湿的T恤衫勾勒出宽阔的肩膀,汗如雨下中冷漠的一瞥,活脱脱就是一个现代偶像。难怪,比赛间隙拉夫特换T恤,总会引来一阵阵口哨和尖叫。
当然,拉夫特的魅力绝不仅仅于此,他的大力发球和上网截击才真正的动人心魄。阳光中,只见他身形一闪,挥拍之间球如闪电而出,球速极快,带着强烈的旋转,落点刁钻,十之八九是ace球无疑。如若不然,人已矗立网前,在对手回球之际迅疾作出难度极大的空中截击,身姿舒展,拍到球落,惊心动魄。如此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叫人心旷神怡浮想连翩。另外,他还有一手绝妙的网前正手挑小球,那是拉夫特独有的技术。面对对手犀利的攻击,他会突然以几乎半蹲的姿势用拍子对刚刚跳起的网球用手腕的力量来一个动作幅度非常小的“上搓”,那个球便会像受到控制一样突然以一个小而美的抛物线越过球网急坠,让还在后场或底线的对手一下子傻眼。
拉夫特是两届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与桑普拉斯同时代的几个杰出的发球上网型选手之一。他在场上的表现,比桑普拉斯更具人情味,比克拉吉赛克更机智,比亨曼更具威力,比贝克尔更浪漫。而更为难得的是,拉夫特为人随和,颇具爱心,一心向往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他两次获得美网冠军,两次都将近三分之一的奖金捐献给世界儿童慈善基金,这比起桑普拉斯、亨曼的每发一个ace球捐100美元和库尔腾的每参赛一场捐100美元的做秀来实在是具有大家风范,要知道美网单打冠军的奖金都在70万美元以上。
他将家安在远离闹市的百慕大群岛的一个小岛上,比赛之余尽情享受大自然风光。他在场上很少会为一个球与裁判斤斤计较,更不会骂人说粗话。在2001年的温网决赛中,发挥出色的拉夫特也输给了发挥更为出色的伊万尼塞维奇,但伊万尼塞维奇的又骂又跳又踢与沉静的拉夫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样,在200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四分之一决赛拉夫特对阿加西一役,上演的是一场技巧、力量与美的激烈对抗,发挥明显好于阿加西的拉夫特在过度失水导致大腿痉挛的困扰下以2:3惜败,拉夫特输得惨烈,阿加西赢得侥幸,大汗淋漓的拉夫特步履蹒跚,心静如水,虽败犹荣,赢得了全场观众长久而热烈的掌声。
作为发球上网型选手的典范,拉夫特在1997年和1998年两夺美网冠军。他一度高居世界排名第一,作为双打选手也拿下了12个冠军。在长达十二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一共夺得了11个单打冠军,职业生涯的战绩是358胜191负。他还在1999年为澳大利亚赢得戴维斯杯的冠军,在他所参加的32场戴维斯杯比赛中,他赢了其中的21场。拉夫特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拿下温网冠军,那是属于发球上网选手的圣坛。在2000年和2001年中,他都闯进了温网的决赛,但都与冠军擦肩而过。拉夫特2003年1月10日宣布挂拍。拉夫特在退役声明中说,因为手臂严重骨折,他2002年休息了整整一年,本来他希望自己能再次回到赛场上来。然而,一年后的今天,他已找不到回归的动力。加上去年8月拉夫特喜得爱子,更让他没有了复出的愿望。拉夫特曾是世界头号网球选手,也是澳大利亚近10年来第一个获得大满贯赛事单打冠军的球员。曾获选为澳洲2001年度最佳运动员。2006年进入了国际网球名人堂。

NO.21一代红土之王——库尔滕
      巴西选手库尔滕是法网的宠儿,曾经三次在那片红土地上称王,想必让桑普拉斯和辛吉斯们羡慕不已。库尔滕是阿加西、桑普拉斯和卡费尔尼科夫之后的男子网坛中生代的杰出代表。虽然在2002年年初接受手术后排名受到影响,但“红土之王”的实力仍然不容忽视。2004年法网第三轮面对费德勒,在大家都不看好库尔腾的情况下,我们的“红土之王”给一号种子上了一场生动的“教育课”,3比0的比分,也许现在费德勒还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但这却足以让喜欢GUGA的球迷兴奋不已;联想到后来纳达尔对红土尤其是法网的疯狂统治及2004以前的费德勒综合实力尤其是红土实力,2004法网其实是费德勒除了2009纳达尔受伤提前出局外夺冠法网最好机会。1997年,库尔滕当时只有21岁,而他的世界排名则是第66位,因此法网开赛之前,几乎没有人将他看作是夺冠热门。但为期两周的巴黎之旅,让库尔滕成了大满贯冠军。首轮比赛,库尔滕直落三盘轻取捷克选手多塞德尔。而后在第二轮,库尔滕苦战四盘击败当时世界排名第23位的瑞典好手比约克曼。男单第三轮,库尔滕更是表现非凡,他苦战五盘力擒昔日红土之王、奥地利名将穆斯特。穆斯特赛后承认,“库尔滕只有21岁,未来他将是红土球场不可忽略的一颗明星!”
  穆斯特说的没错,男单第四轮库尔滕又苦战五盘战胜乌克兰好手梅德维德夫,晋级男单八强。男单四分之一决赛,库尔滕连续第三场比赛战至决胜盘,最终库尔滕以3-2力擒当时世界排名第三的俄罗斯名将卡费尼科夫。男单半决赛,库尔滕以3-1战胜比利时选手德乌尔夫。而在男单决赛,库尔滕状态神勇直落三盘击败西班牙选手布鲁格拉,获得男单冠军。这是库尔滕职业生涯首个大满贯冠军,这个冠军让库尔滕一跃成为男子网坛的顶尖选手。
       2001年,库尔滕首度以大赛头号种子的身份出征法网。作为卫冕冠军,库尔滕无疑是夺冠的最大热门。首轮比赛,库尔滕状态神勇直落三盘轻取阿根廷红土高手科里亚。第二轮,库尔滕继续出色表现,他以3-0击败另一位阿根廷好手卡雷里。而在男单第三轮,库尔滕经历苦战,以3-1击败当时世界排名第109位的摩洛哥选手阿拉米。男单第四轮,库尔滕在先丢两盘的不利情况下上演大逆转,并以3-2击败美国选手拉塞尔,杀入男单八强。
  男单四分之一决赛,库尔滕连续第二年在法网赛场遭遇俄罗斯名将卡费尼科夫,最终库尔滕以3-1取得比赛胜利。而在男单半决赛,库尔滕再接再厉直落三盘轻取当时世界排名第四的西班牙红土高手费雷罗。男单决赛,库尔滕逆转以3-1击败西班牙高手克雷特加,职业生涯首度在大满贯赛场卫冕成功;同时这也是库尔滕职业生涯第三个法网冠军。这个冠军,奠定了库尔滕红土之王的称号。

NO.22 沙皇——萨芬
      马拉特-萨芬,无疑是一个可以写进网球历史的独特存在,不谈球技、不谈两个大满贯冠军,仅说相貌和个性,他注定被贴上“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网坛万人迷”的标签。对于萨芬来说,有的时候并不是他想花心,而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魅力足以让无数姑娘们心甘情愿的投怀送抱。俄罗斯沙皇到底有多少个女朋友?这难以考证,但是希尔维亚、达莎-朱可娃、安娜-库尔尼科娃、叶莲娜-科理科娃、纳斯蒂娅和汉图楚娃等人是有证据所查的恋爱对象。
这位2000美网三盘击败桑普拉斯夺冠2005澳网连克费德勒休伊特夺冠的前世界第一实力不可小觑。实际上正是从萨芬开始,除了库尔滕短暂登顶世界第一外,网坛正式进入80后一统天下局面。1997转入职业网坛,在挑战赛中的战绩为11胜5负,并且在埃斯平霍赢得首个冠军奖杯.1998进入世界前50名,进入美国长滩网球赛半决赛,进入法国网球公开赛、美国网球公开赛第四轮。1999在波士顿赢得首个ATP巡回赛冠军,帮助俄罗斯队进入戴维斯杯网球赛半决赛,进入法网第四轮,并且在巴黎首次进入大师杯决赛。2000赢得7项冠军头衔,成为继贝克尔之后,年纪最轻的世界排名第二选手;赢得73场巡回赛;9次进入决赛;首次进入法网公开赛四分之一决赛;在多伦多首次赢得大师杯赛冠军;击败桑普拉斯,首次在美网中夺得大满贯冠军。2001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第四轮失利,3月份受伤,在遭受左膝伤势的影响下,仍然进入美网半决赛,但是输给了桑普拉斯.2002在澳网公开赛中第二次进入大满贯决赛,但是输给了瑞典选手约翰逊;率领俄罗斯队击败法国赢得戴维斯杯;首次进入法网半决赛,但是却输给了西班牙选手费雷罗。2003自1997年首次跌出世界前50,因为左腕受伤仅参加了13场锦标赛。2004击败阿加西、罗迪克,以世界排名第86的身份第二次进入澳网公开赛决赛,但是在决赛中输给了费德勒,同时也是过去5年中第三次进入澳网前四;赢得3项ATP巡回赛冠军头衔,包括两项大师杯赛冠军;年终排名跃升至第32;虽然在美网首轮即遭淘汰;但是在最近的7项赛事中,战绩为24胜5负;并赢得中国网球公开赛、马德里网球赛、巴黎网球赛冠军。2006代表俄罗斯队出战霍普曼杯,但是却连输三场;在澳网半决赛中击败击败了世界头号选手、卫冕冠军费德勒,又在决赛中击败澳大利亚本土选手休伊特夺冠,这也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第二座大满贯冠军奖杯。因伤缺席05年上海大师杯、2006年澳网卫冕之战。2008澳网次轮2:3负于巴格达蒂斯,一度0:2落后,连扳两盘后,决胜盘体力不支2:6落败,虽败犹荣。法网次轮负于达维登科。温网次轮,以75名的世界排名3:0完胜3号种子德约科维奇,一路前进,连克4位种子选手,其中包括苦主瓦林卡与菲-洛佩兹,进入四强,创造个人温布尔顿最佳战绩,半决赛负于费德勒。温网结束后世界排名回升到40位,冠军排名升至22位。美网第二轮。家乡赛事克里姆林杯进入决赛,憾负双打搭档库尼岑,后者获得了职业生涯第一个单打头衔。巴黎大师赛首轮0-6、6-7赋予阿根廷选手摩纳哥后,萨芬表示2009年将会是他的最后一个赛季。
没有人能够猜透萨芬的心思,也没有人可以预测萨芬在赛场上的成绩。他永远会给人带来惊喜和失望,让人又爱又叹。他可以在排名百位开外的时候一路打进大满贯的决赛,每一轮都是硬碰硬地干掉象罗迪克、阿加西等一类的顶级高手,也可以在排名世界前列的时候首轮就输给名不见经传的选手。
他可以大战五盘顽强的把“抢七”打到28比26,生生地拖垮了正在颠峰状态的费德勒,也可以几十分钟之内就输掉整场比赛。他就像个谜,既让人看不透又吸引着人不断的探索,在不断的探索中沉迷在他的风采之中。
法国有家体育杂志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他们问浪漫的法国观众,你在法网上最想看到的是什么,结果大部分法国人回答说:想看萨芬摔拍子,想看萨芬脱裤子。这就是萨芬,他的比赛就像一出优秀的戏,永远不缺乏高潮,不缺乏意想不到的结局。他一直为球拍公司保持着非常好的业绩,据统计他一年要摔坏50个球拍,而且几乎没有一个裁判逃脱过他的痛斥。可就是这样的一个萨芬,却是球迷眼中的焦点,心目中的英雄。
俊朗的外形,特立独行的个性,笑得时候带点邪邪和一些些张扬,这就是全世界球迷的焦点,这就是我们的沙皇萨芬;打球时散发着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给人一种无与伦比自信的感觉,这也是我们眼中的沙皇萨芬;落后了,不高兴了刷拍子,踢椅子,骂裁判,这一副真性情的拥有者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沙皇萨芬。也许萨芬这辈子都不可能成就桑普拉斯的一半伟业,也许他一辈子都不可能知道“坚持、专注”是什么意思,但是萨芬依旧是那个萨芬,网坛唯一的皇者,沙皇——玛拉特·米哈依洛维奇·萨芬!

NO.23 野兔——休伊特
  秘笈:“休伊特军团”
  与其说休伊特获得了温网冠军,不如说是“休伊特军团”夺得了胜利。这个军团成员包括:老爹老妈休伊特夫妇、女朋友克里斯特尔斯、好友、教练和一位细至入微的“体能-膳食”调理大师。
  谁会想到,世界网坛No.1休伊特,居然是用最简易的运动器材和最简单的食谱,保持了最适合网球运动的体型和体能。一台跑步机、一只足球,就是休伊特在温网期间的全部训练器材。跑步机将休伊特的心肺功能保持在极高的水准,使他足以应付高强度的比赛;足球,则使休伊特的脚趾异常灵活,让他在草场上身轻如燕。想保持68公斤的好身材,休伊特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以他最喜爱的食谱为例:一个鸡蛋、一只生莴苣,加上拌着蛋黄酱的甜卷或三明治。
  充足的睡眠是“夺冠秘笈”中极其重要的一招。休伊特每晚10点30分之前必须就寝,第2天早晨8点30分准时起床,然后与父母、女友共进早餐。
  高质量的吃和睡能提供充足体能,但在强手如林的大满贯赛事中,这还远远不够。温网半决赛之前,为了让休伊特恢复体能迎战亨曼,“休伊特军团”的体能教练马克-沃特斯——洗冷热浴。
  “莱顿(休伊特)第2天就要打亨曼,冷热浴可以帮他排除体内垃圾。冷水能将体内垃圾集中起来,热水则帮助身体排除垃圾。整个过程只需5分钟,这个方法是我过去在为拉夫特工作时发现的。”沃特斯解释道,“1998年美网时,拉夫特与桑普拉斯打了一场超长比赛,在与菲利普西斯的决赛前,他就使用了这种方法。然后,他在第2天的决赛只用4盘就夺得了冠军。休伊特这样做了,也恢复得非常好。”
  极其规律的生活,是休伊特成功的另一秘诀。谈到他的生活,父亲格林形容为“简单极了!”
  “逢比赛日,安德雷会过来给他做按摩,然后他很早就去赛场,”格里恩说,“赛后,他会放松一下,找点东西吃,参加新闻发布会,然后回家。”
上面几段文字是2002休伊特温网夺得个人第二个大满贯后的媒体报道,“少年得志”也罢,不过考虑到他后来的成绩,“得意忘形”应该也是个不错的评价。1997年,因为在珀斯首次赢得挑战赛的胜利,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入围澳网正选赛的球员(15岁11个月)1998年,在阿德莱德夺取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冠军,成为了自1988年的张德培后历史上最年轻的巡回赛冠军,历史上以最低排名夺取冠军的球员(排名NO.550位)2000年,成为了自1990年的桑普拉斯后第一个在一年内夺取至少4个冠军的小将,并成长为了澳大利亚头号男单。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入围年终总决赛的青少年球员(20岁以下)。2001年,正式进入顶尖球员的行列,包括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大满贯(美网)和年终总决赛冠军,成为了ATP历史上最年轻的年终第一;2001美网决赛7/6、6/1、6/1横扫桑普拉斯夺冠,要知道那一年温网费德勒也击败过桑普拉斯,但是五盘险胜。2002年,继续着对男子网坛的统治,夺得第二个大满贯(温网)以及第二个年终总决赛冠军继续保持年终第一。成为了历史上第四个当年每个星期都位居世界第一的球员,也是历史上第7个连续两年排名年终第一的球员。2006年因为伤病困饶虽然只有一个单打冠军入帐,但是仍然连续七年跻身年终前20。
客观来说,休伊特和罗迪克一样,比起始终没有大满贯的纳尔班迪安、成绩状态不稳定的萨芬、昙花一现的费雷罗,是整个黄金一代费德勒以外最优秀的网球运动员;而且休伊特当初还是费德勒的头号克星,甚至可以说费德勒晚熟除了和他自己的技术和性格有关外,休伊特的压制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但是时过境迁,随着费德勒的爆发,整个黄金一代都成为了费德勒王朝的垫脚石。休伊特2004美网时隔两年终于再进大满贯决赛,但是0/6、6/7、0/6以一种耻辱性比分获得亚军:澳大利亚人缺席了奥运会,但在与奥运同时举行的华盛顿和长岛两项赛事中夺冠。在与费德勒的决赛之前,休伊特已连胜16场,并在美网前六轮比赛中不失一盘。费德勒仅用时17分钟就给休伊特送出了第一个蛋,他以近乎完美的姿态统治了比赛,总共只丢了5分。当休伊特在第二盘开局终于赢下时,阿瑟·阿什球场的观众全体起立为他加油。费德勒继续扮演着更强者的角色,直到他的专注力出现下降,出现失误,发球成功率下降,这让休伊特抓住机会在第二盘2-5落后时连赢四局。“如果他赢下了第二盘,我想那也许就会是完全不同的结果。”费德勒说,“我逼迫自己保持乐观,我对自己说我只要拿下这一个破发,因为我在大风中作战,而我们用的是旧球。换边以后,情况就容易很多。”费德勒在5-6落后时顺利保发追平了比分,并在抢七中以7-3胜出,拿下了第二盘。两盘的领先优势击碎了休伊特的抵抗力,费德勒在第三盘再次以6-0横扫,并赢得了自己的首个美网冠军。此后除了2005年获得澳网亚军外(输给萨芬),再难有作为,甚至和罗迪克一起成为著名的“费德勒十连败俱乐部”一员。
澳洲野兔的职业分水岭,也许有些人要从05年算起,确实,让我们来数数05年给澳洲野兔带来了什么,百年澳网在本土助威期待声中被逆转,遗憾的捧着亚军银盘,而在此前的决赛,尤其是04年后难得的遇上了一次避开奶牛费天王,却仍被沙皇逆转,05年的澳网亚军,恐怕是LLEYTON永远的遗憾,自此AUS延续31年无本土澳网冠军。09年澳网,休伊特第一轮败给智利选手冈萨雷斯,无奈淘汰,最后冠亚军分别被纳达尔和费德勒获得,前者更是首夺澳网冠军。接下来是件好事,兔子大人结婚了,虽说是奉子成婚,虽然最后戴上钻戒的不是那个可爱的比利时姑娘,但冥冥之中,总有一颗温暖的心栓住澳洲野兔那抹焦躁和桀骜不逊的脾气,也该可喜可乐了!然后呢,新婚燕尔后还是要面对残酷激烈的男子网坛,秋风不带走一丝痕迹,混沌可以抹掉你的名字,短暂的疏离,7月份跌出ATP NO.2的位子,而取代他的正是RAFA。然后和NIKE分道扬镳,YONEX开始完全入主澳洲野兔的职业装备赞助。自此,GOOD LUCK似乎也随着NIKE的离去和婚姻的开始远离了澳洲野兔。同年末,以NO.4的身份分得上海大师杯一杯羹,却因为女儿的预产期而婉拒了上海,自此是再也没有杀入年终总决赛了,拒绝成了最后的年终拒绝....05一年分水岭...女儿的出生让LLEYTON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从此他的C`MON声少了,和媒体和ATP官方打交道都圆滑了,在莎娃都抱怨澳洲的阳光可以烤死人中暑的情况下,LLEYTON竟然都说酷热是澳网和星光夜场一样的特色,少有的和该国TENNIS媒体说好话,为照顾收视率,创下澳网最晚收工记录(08年和大胡子5盘大战结束AUS当地时间已经是第二天凌晨4点半),和下一场开打中间间隔不超过12小时,输球后没有抱怨,连刁嘴的ESPN都说澳洲野兔真正成熟了。似乎一切都变好了,可偏偏成绩下滑了。唯一不变的大概只有澳洲野兔在该国一直高居不下的关注度和他更换教练的速度。06-07只有2个单打冠军入帐,08年更是颗粒无收...赛场外的LLEYTON在状态下滑之余却做了更多的公益活动,卖自己结婚和生活报道所得捐献给一所柬埔寨孤儿院,08年更是自己发起慈善活动,关注AUS受白血病的儿童,活动还得到了包括阿加西奶牛,豆子,在内的多位网坛巨星助阵!和阿加西亦师亦友,关系良好。宠爱女儿,为了满足其和圣诞老人合影的要求,和其他人一样在超市排队等了一个多小时,并没有利用自己网球明星的身份来让女儿先合影....08年岁末,12月11日,宝贝儿子降生,从此有子万事足,澳洲野兔有儿有女不亦乐乎,08年奥运结束后成功完成髋关节手术并且恢复良好,09年是新的一年,也是野兔最后的一搏斗。毕竟81年出生的野兔,09年就满28岁了,28岁早就过了网坛男子的黄金年龄,该国的网球前辈就告戒过LLENTON,09年是LLEYTON最后的机会和搏杀。我们希望他可以取得成功,再现辉煌,哪怕只是短暂的,希翼着再拿一个大满冠,希望是澳网,LLENTON最想的,本土的,希望的;希望是温网,LLEYTON辉煌的,最注目的;希望是美网,因为处女大满冠,最初的,最美的。(偶没说法网,因为我也是理智的= =!!)来吧,兔子,C`MON

NO.24 蚊子——费雷罗
      费雷罗从七岁开始打球,启蒙教练是他的父亲埃杜阿尔多。而九岁起到现在他的教练一直是安东尼奥·马丁内兹.家庭成员还有两位姐姐,母亲罗萨里奥在他17岁的时候去世,几乎曾让费雷罗放弃网球。不过最后他还是坚持下来。儿时的偶像是两届法网冠军考瑞尔,喜欢收集摩托车和汽车,他最喜欢的是雷诺的蜘蛛系列.同时还是皇马瓦伦西亚的忠实球迷,在01年于家乡比耶纳开了一家网球学校,培养14-21岁少年网球选手.2003年被评为年度最佳运动员,并在马德里受到国王胡安卡洛斯的颁奖,这也是西班牙政府所授予的在体育方面的最高荣誉。
1998年,赢得西班牙意大利登多站希望赛冠军;1999年,在马洛卡决赛击败前辈克雷特加赢得职业生涯首个ATP冠军,并从302的排名一跃升入世界前50位,在土场上表现出色,有15胜5负的战绩。2000年,费雷罗蒙特卡罗,埃斯托利尔进入八强,并闯进巴塞罗那的决赛,而他真正被球迷所认同还是在00年的法网半决赛,首度参加罗兰加洛斯正选赛便跻身四强,并与最后的冠军库尔腾经历了五盘大战.尽管最后由于经验不足败下阵来,但已经显示出了其在这片土地上早晚有一天会捧起冠军奖杯.而00年年底的戴维斯杯决赛费雷罗击败拉法特与休伊特帮助西班牙队赢得百年来首个戴维斯杯,更让费雷罗成为西班牙家喻户晓的英雄,由于胡安卡洛斯的名字与西班牙国王相同,费雷罗也因此成为西班牙球迷心目中的另一个"国王",而他也以年终排名12位一跃成为当时西班牙的二号选手(在排名第八的克雷特加之后).整个赛季在各个场地的战绩为:土场23胜7负,硬地20胜16负,地毯3胜2负。
2001年上半年费雷罗极为出色的表现为其而后首度进入年终世界前十打下了决定性的基础,在迪拜决赛击败萨芬(对手在比赛途中因伤退出)赢得首个冠军,这也是他首个硬地赛事的冠军.接下来的几周又赢得巴塞罗那,埃斯托利尔以及罗马大师赛冠军,在汉堡决赛中意外败给同胞波塔斯,作为夺冠热门来到罗兰加洛斯,无奈抽签结果最终再度让他与库尔腾在半决赛中碰面,费雷罗仍是不敌巴西人,库尔腾最后成功卫冕.在悉尼的年终总决赛中首度获得参赛资格,并打入半决赛,以排名第五的身份结束了01赛季.整个赛季各个场地的战绩为:土场34胜5负,硬地18胜12负。
2002年,费雷罗因伤缺席了年初的澳网,在欧洲土场赛季的表现出色,蒙特卡罗夺冠,并在法网中突破性地进入决赛,然而紧张的情绪令他以1-3败给同胞科斯塔,再度错失了冠军.尽管下半年费费雷罗的表现不如上半年的精彩,他仍然与另外两位同胞莫亚,科斯塔一并来到了上海大师杯,并进入决赛.只是败给了当时已提前成为年终第一的休伊特.整个赛季在各场地的表现为:硬地22胜12负,土场21胜8负,地毯4胜3负。费雷罗曾经是西班牙历史上最年轻的优秀网球运动员,他和休伊特等一起被看作是未来男子网坛的领军人物,在2000年和2001年连续进入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半决赛之后,人们毫不怀疑的认为他距离在罗兰加洛斯加冕仅仅只是时间问题而已。2002年费雷罗的状态不错,在法网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只可惜在被一致看好的情况下负于最后夺冠的同胞科斯塔,未能更早的实现自己夺取大满贯单打冠军头衔的夙愿。
2003年的罗兰加洛斯,这个愿望在击败了“荷兰黑马”沃尔科克之后终于实现了,费雷罗成为红土赛场上无可争议的新一代“红土王”!2003年,费雷罗成为了自1973年ATP电脑排名制度以来第一位登上世界第一的西班牙人,在七场决赛中赢得四个冠军.连续第四年跻身法网四强,并连续第二年打入决赛,在做了三年的无冕之王后终于击败黑马维尔科克问鼎法网冠军.这一年也是费雷罗在除却土场外其他各个场地上大显身手的赛季,他在习惯缺席的温网中历史性地闯入第四轮,并进入了美网决赛.尽管最终不敌罗迪克,但也因此真正意义上登顶世界第一.在戴维斯杯赛场上,帮助西班牙队再度进入决赛,不过在澳洲的草场上最终不敌主队。
2004年,费雷罗跌入了五年以来的最低谷,先是由于腕伤退出了法网前大部分的热身赛,尽管赢得了罗兰加洛斯的首场比赛,但很快便在第二轮中遭到淘汰.在随后温网的第三轮出局后,费雷罗进入了休整期,在九月份的戴杯半决赛中复出,并帮助国家队三度进入决赛.尽管为决赛积极准备,也放弃了许多场赛事,然而教练组最终决定由纳达尔顶替其出战第二单打.而整个赛季中费雷罗的战绩仅为22胜15负。2005年,费雷罗继续低迷,整年未获得一个单打冠军头衔。2012年10月份费雷罗退役。费雷罗由于身形非常瘦削以及在赛场上移动速度迅猛的原因,得到了“蚊子”的绰号,但是他本人却更愿意别人称呼自己的名字“胡安-卡洛斯”,因为这与西班牙王国现任国王同名,一向非常谦逊的费雷罗正是希望以这样的“荣誉”来为自己在网球事业的拼搏树立更强的自信心。
      客观来说只有一个法网冠军的费雷罗很难被称为红土之王,考虑到纳达尔后来对红土的恐怖统治还有费雷罗的其他成绩和排名的稳定性,只能说是一代名将昙花一现。

NO.25 美国大炮——罗迪克费德勒王朝最大的“牺牲品
      罗迪克的父亲杰瑞是一个投资家,母亲布兰奇主管着安迪·罗迪克基金会,此基金会自2001年以来已为近10个慈善团体筹集资金超过900万美元。他的基金会受到艾尔顿·约翰莱昂内尔·里奇、辛迪·克劳福德以及唐娜·桑玛等各界名流的支持。现在位于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的安迪·罗迪克青少年网球计划已帮助150位贫困孩子,这项计划除了提供三项大学奖学金外还提供四项基于私立学校的基本奖学金。罗迪克赢得了2004年ATP阿瑟·阿什慈善奖。
他的专访出现在各类非体育类杂志中,如音乐杂志《滚石》、时尚杂志《Vogue》……2003年冬季刊《人物》杂志评选的“当代最性感男性”中最性感的运动员。2003年11月8日主持了当红喜剧节目《周六晚间秀》,成为继克里斯·埃弗特之后第二位有幸主持该节目的网球运动员,此前的30年内也只有11位运动员受到垂青。2004年6月入选《人物》杂志“50位最性感的单身男性”,2006年又入选该杂志“当代最性感男性”。2001年以来罗迪克在22次戴维斯杯比赛中取得了单打31胜11负的成绩,获胜场次在美国戴维斯杯的历史上仅次于麦肯罗的41场。2006年5月,罗迪克被乔治·沃克·布什总统任命为政府运动与健康理事会的顾问。2007年夏天他成为《男性健身》杂志的封面人物。2009年4月17日在奥斯汀迎娶了泳装模特布鲁克林·戴可儿。跟随原ATP巡回赛的训练师道格·斯普林征战世界各地。2008年12月起师从拉里·斯特凡基。2009年4月19日,美国当地时间周五,罗迪克的婚礼在家乡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低调进行,仅邀请了少数亲友到一家乡村俱乐部参加婚宴。小罗的观礼嘉宾中有不少网球界人士,包括好友费什、布雷克等现役球员,以及阿加西格拉芙这对网坛头号神仙眷侣。著名歌星艾尔顿·约翰特地从拉斯维加斯赶来,为老友的婚宴献唱一曲助兴。罗迪克不但放弃蒙特卡洛站,其后的巴塞罗那公开赛也照样放假——没什么比去哥斯达黎加度蜜月更重要。罗太”布鲁克林生于1987年,是《体育画报》御用泳装名模。她与小罗相识于2007年美网期间,一向绯闻多多的小罗这回被收拾得服服帖帖,才拍拖半年就向她求婚。在订婚快一年之后,他们终于正式“拉埋天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