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阳城县三利珍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春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孕育和造就了许多志士豪杰,他们以高尚的道德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拥抱时代、搏击人生、书写辉煌;他们以报效国家为责,以繁荣家乡为荣,以造福百姓为乐。阳城县三利珍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春河就是其中一位优秀代表。这位年逾花甲的创业者,为繁荣当地经济,改变家乡落后面貌,不懈奋斗,倾情奉献,他的事迹被当地百姓广为传颂……
山西晋城山清水秀,历史悠久,这片神奇的土地自古演绎许多动人的传说和壮丽诗篇。这些英雄传说和文化瑰宝,彰显和诠释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真实含意。吉春河就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
吉春河生长在典型的农民家庭,同中国其他农民一样,无法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基本生活规律。从他懂事起,幼小的心灵就注满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农耕古训。值得赞赏的是,吉春河从小就聪敏好学,善思苦钻,韧劲十足。他看着乡亲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却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吉春河年少的心里常常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四体勤快,五谷丰收,生活却仍然难以彻底摆脱贫困。带着这种疑惑,吉春河从少年步入青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明白了造成农民贫困的根源在于僵化的体制和政策。正是这种思考积聚了他决心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强烈愿望。然而尽管吉春河的济民之心强烈,报国之志真诚,但在极“左”路线的侄梏下,他的愿望只能是纸上谈兵,无路可寻。面对无奈的现实,他苦闷过,彷徨过,但没有泯灭斗志,停止求索,放弃奋斗。为了生存,他没有囿于土地束缚,几乎干遍了各种职业。他曾经总结自己:“放过牛、牧过羊,扛着麻袋送过粮;教过书、担过担,赶着毛驴卖过炭;当木匠、裁衣裳,油漆绘画表中堂;打过铁、做过砖,打洞开炮钻过山;修水库、编纸篓,缫丝刺绣织过毯;拉平车、打石头,“文化革命”挂门板。”饱经风霜的社会阅历,使他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同时也铸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毅力,不甘落后的锐气和乐施助人的胸襟。
“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雷震醒了中国大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各种机遇摆在了人们面前。吉春河异常兴奋,他决心尽其所能,创造和积累财富,实现带动农民致富,改变落后面貌的宏愿。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晋城市吉利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他的企业逐渐走上稳步发展的致富之路。企业状况当时用三个1000万来概括: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共上缴税款1000余万元,先后向社会捐赠1000余万元。三个1000万凝聚了他十几年的辛勤汗水和对党、国家的赤诚之情。
吉春河是一位作风扎实,说干就干的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1976年至1983年短短的七八年间,吉春河集资筹款先后创办了食品厂、炼铁厂、汽车运销公司等经济实体,不仅吸纳了当地的部分劳动力,提高了他们的收入,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同时自己也积聚了比较雄厚的企业发展基金。
吉春河创业的初衷是兴旺家业,造福家乡。他办企业从来是诚信为本、信守合同、照章纳税,除了足额交纳国家各种税金之外,从 1988年开始,为本地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陆续捐款达1000余万元。数目之多令人咋舌,在他的捐助下,崎岖的山路平坦了,干涸的土地滋润了,黢黑的山村变亮了,断路的河沟通途了,危房校舍焕然一新,孤寡老人有了温暖,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下岗职工鼓起了信心。
吉春河造福一方的大义善举,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高度钦佩,尊敬和赞扬,但也有一些人对吉春河的做法不理解,甚至冷嘲热讽说他是沽名钓誉,说他是十足的傻子,说他是苦行僧,对此吉春河不屑一顾,淡然一笑,吉春河有自己的享乐观和财富观并付诸以行,恪守始终。
从吉春河最喜欢的格言中可看出他高洁的内心世界:孔子的“大道而行,天下为公”;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等。吉春河发自肺腑地常说:“如果没有三中全会党的富民政策和劳动人民血汗的支持,我吉春河何曾有事业的发展。财富来自于党的富民政策,应还之于为民造福的事业。”吉春河认为:古今中外凡是受到人民尊敬并名垂史册的人都是将自己与时代和人民融为一体的人,凡是追逐财富为钱而死的人都是扭曲的心灵,渺小的人生。(www.daowen.com)
吉春河常说:金钱和财富都是社会的,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此,他将上千万元全部捐赠到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有的捐资扶贫、有的捐资助学、还要捐资贫困山区、孤寡老人、修路架桥,为农民安装自来水、购买农具、购化肥、种子等各项社会服务。同一些腰缠万贯吃喝嫖赌的大款相比,吉春河简直就像清教徒。有人为他的生活总结了几句顺口溜:“不打麻将不喝酒,不进舞厅不旅游,吃饭只吃家常饭,别人有难他发愁”。“菩萨心、唐僧肉,财神爷命、不会享受”。
吉春河常常用毛主席的教导警策自己:“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又常常用雷锋同志的诤言激励自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愿当为人民服务的傻子。”
正确的世界观决定了他高尚的人生追求。正因为如此,年逾花甲的吉春河非但热情不减,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而弥坚。在家乡与当地农民组建了阳城县三利珍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由原先从事煤炭的黑色企业转为无公害的绿色企业,至今公司总资产3500万元,拥有土地10 000亩,注册资金500万元,共有职工120名。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吉春河异常激动,他决心为加快家乡的小康建设倾力奉献,带动乡亲们尽快踏上富裕之途。经过对本地实际的考察,并向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请教,吉春河确立了公司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即立足家乡围绕三农,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工、贸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园林化、住宅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吉春河一贯热爱科学,热爱农业和林业的科技项目,承包的荒山、荒地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从2004年到2007年已投资近4000万元为第一期,完成各项科技示范和研究工作,实行公司加农户,建立好农村生产基地。
蚕桑生产是本县的支柱产业,更是他所在的寺头乡的主导产业,为尽快把蚕桑强乡变成蚕桑富乡,县乡历任领导曾作了不解的努力,问题的症结是:桑树仍是老品种,技术仍是老做法,蚕农辛苦实惠少。今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拿定主意在蚕桑生产上搞突破,带动周边蚕农尽快致富,没有师父自己找,没有资金自己掏,横下一条心,决心背水一战。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走出去,邀请县蚕桑中心老师为蚕农授课30余次,义务听课人数达到3800人次;二是和蚕桑中心联系在马寨村开办蚕药蚕具服务站,平价为蚕农提供服务;三是让利为2000户蚕农供应新鲜石灰100吨。解决蚕农防病治病问题;四是引进优桑新品种,投资30万元到江苏选购“特山一号”等优种接穗10 000公斤,购买实桑根300余万株,还从江苏请来30多名农民嫁接能手,一面嫁接优桑接穗,一面为当地蚕农传授嫁接技术;五是除用好芦河流域200亩水地外,又在沁水县中乡村租用300亩好水地作为优桑繁育基地。今秋出圃优桑幼苗300万株,扩大优桑面积5000亩,大都供给寺头乡所辖各村农户和泽州县的蚕农栽种,为夺取优桑致富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8年到2009年底再投资3000万元为第二期,结合移民并村、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旅游等各项工作。要在芦苇河的中部,建一条“三乡四村”一条集贸市场商贸街,使农民从事商业活动。为农副产品出口打下良好的基础。完成各项生态景点建设,其中有纪念林、野生动物养殖、碑林、公墓、展览厅、宾馆、游乐园、餐饮业、剧场及各种体育活动、休闲度假等场所。将公司建成一个集生态、科技、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美丽大家园,成为芦河庄园或阳北水城。
历年来,曾获北京亚运会“爱国之星”;中国农村小康建设“百名优秀人物”奖;省劳动模范;省社会主义竞赛“一等功”;山西省扶贫状元;山西省捐资助教先进个人;晋城市特级劳模;晋城市“十大魅力人物”;县“八大功臣”等40余种荣誉称号。曾写过《太行山下奉献歌》、《致富不忘党和民、共同富裕献真情》、《山西蚕桑、丝绸生产的建议》、《傻人格言》等文章。《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华儿女》、新华社《内参》、《首都经济信息报》、《山西日报》、《太行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过他的事迹。中央电视台称他为“太行山下的活雷锋”。
“花果飘香染春色,世外桃源又一村;情系桑梓担道义,无私奉献写春秋”。吉春河是用自己的心血情爱,在书写人生、书写历史、书写辉煌。他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因为党和人民与他同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