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高校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的育人途径研究

高校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的育人途径研究

时间:2024-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的育人途径研究 ——以华中农业大学“悦雅计划”为例冯楠黄鋆摘要: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即实质性地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高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生活水平,提升健康、幸福的个体生活质量。华中农业大学努力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平台,打造“悦雅计划”创新教育品牌,形成了高校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育人的契合点。

高校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的育人途径研究

高校审美教育道德教育融合的育人途径研究 ——以华中农业大学“悦雅计划”为例

冯 楠 黄 鋆

摘 要: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即实质性地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高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生活水平,提升健康、幸福的个体生活质量。华中农业大学努力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平台,打造“悦雅计划”创新教育品牌,形成了高校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育人的契合点。该计划采取“悦雅课堂”情感培育、“悦雅活动”实践培育、“悦雅园地”情境培育、“悦雅团队”朋辈培育四种途径,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文化育人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地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积累了经验,为高校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和文化动力。

关键词:审美教育 道德教育 文化育人 悦雅计划

一、理论基础与问题意识

1.美育的德育功能审视

审美教育,又叫美感教育,简称美育,指依据一定的美学价值观,对个体的人与社会进行教育与熏陶,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的美好心灵,最终达到造就完美人格的一种特殊教育。从学术史看,美育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诗人席勒提出来的,在中国最先使用这一术语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蔡元培之所以重视美育,是因为他认为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即“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者也。”由此可见,蔡元培是把美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的,他为了强调美育的重要,将它与德、智、体三育并列而称之为“四育”。

从思想渊源看,我国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奠定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思想的基础。孔子的德育思想和智育思想已为各界肯定,而其美育思想受关注不多。事实上孔子是很重视美育的,其美育思想以“仁”为核心,集中体现为“礼乐相济”。“礼”是伦理教化的道德教育,“乐”是通过情感进行的艺术教育,强调艺术对于陶冶性情、完善人格有着重要作用。“礼”通过约束教化可以安邦治民,而“乐”通过艺术情感可以移风易俗,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由此可以看出,从古到今的思想家们都已经认识到美育的德育功能,认为作为一种情感活动的审美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引起心灵的共鸣,实现道德上的教化作用。

2.本研究的问题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整个社会进入一个大转型期,价值呈现多元化趋势,个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成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传统的基于理性的说教式的德育模式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尤其是在面对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时,这一模式暴露出诸多缺陷。如有研究者指出,当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性与规训占据着主导地位,遗忘乃至否定审美与艺术在其中的重要价值。现存的道德教育模式尚属于外塑型或灌输型,这一范式的优点和缺点都在于向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道德人生思索的绝对参照系。以此问题为转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美育在德育中的重要功能。研究指出,学校美育作为教育整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德育、智育、体育一样,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通过美育在情感上先改变受教育者的主观认知,继而获得理性的道德认知往往效果更显著。具体而言,美育的道德培养功能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美育可以分“以美引善”和“以美储善”,在道德培养中发挥引导作用和积淀作用。

但是,与理论上日益重视美育的德育功能相反,从实践上看,很少有人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道德教育过程中,运用审美教育的方式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而对此过程进行经验研究的更少。本文正是力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以华中农业大学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探索——“悦雅计划”为例,检验审美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如何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道德教育中,提升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启迪心智,浸润人生——华中农业大学“悦雅计划”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离不开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审美教育能够塑造大学生的美好心灵,道德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品德素质,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融合能够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悦雅计划”主题为“启迪心智,浸润人生”,旨在号召、引导、带领全校师生品读经典、聆听高雅,追求享受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力求以艺术化的方式和载体,将文化育人、审美教育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营造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育人氛围,以达到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融合育人的目的。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全面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宗旨,以彰显和弘扬“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的核心校训精神为基点,以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品位为重点,根据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新品牌“悦雅计划”的实施,形成了“悦雅课堂+悦雅活动+悦雅园地+悦雅伙伴”于一体的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融合的育人途径,并取得了一定实效。

三、多维途径,融合育人——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育人的主要措施

华中农业大学以悦雅课堂作为情境培育途径,以悦雅活动作为实践培育途径,以悦雅园地作为情境培育途径,以悦雅团队作为朋辈培育途径,形成了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相融合的育人模式新品牌——“悦雅计划”。

1.情感培育途径——悦雅课堂

理性的道德教育与感性的审美教育是并存的,因此把德育教育也作为一个像美育情感问题来对待,让大学生在审美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下,不断自觉地增强道德。悦雅课堂作为情感教育主要途径,开展涉艺课程和文化艺术讲座等,使艺术学科成为“一种具有不同规则的学科”。艺术学科积聚了道德教育的理性和审美教育的感性,与单纯的道德教育或审美教育科目相比,更具内在张力和无穷魅力。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自发启用了美育的情感体验机制,改变了道德教育固有的强制性的知识灌输,克服了现有的道德教育在教授内容和教育形式等方面的不足,提高了受教育者内心认可度,促使受教育者能够自觉和积极地接受并认同情感教育下的道德教育。悦雅课堂通过高校德育工作者创造性的思想和劳动,情感化、形象化、生动化了德育内容,拉近了高校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协调二者的沟通,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对道德教育的情感认同。

2.实践培育途径——悦雅活动

以悦雅活动为主要方式的实践培育途径是通过文化艺术活动来培育大学生的道德情感。高校教育者将德育内容以美的方式加以呈现,使德育内容潜藏在美育之中,减少了受教育者的心理阻抗,调动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受教育者的审美兴趣,增强了受教育者的审美想象,使其在无形之中接受道德教育。悦雅活动的趣味能动性使受教育者不再被动填鸭式的接受道德教育,而是更多的成为主动的创造者,从实践中感受到对客观事物真善美丑的道德评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情境培育途径——悦雅园地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高校道德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使用广播、电视、橱窗传统媒体和场馆载体之中,更应随之更新,突出发挥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快捷便利、辐射面广、吸引力强的作用。学校利用悦雅园地建立起道德教育信息获取、反馈、处理的快捷渠道,以美的情境引起大学生的审美注意,产生审美情感,形成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现代化的融合。悦雅园地对情境媒介的不断完善,可以给予大学生更为直观的方式,让大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迅速对教育内容作出健康的选择和评价,所创设的美的情境能诱发大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大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大学生感受到精神的愉悦、感官的舒畅,以及学习情境中的道德内容,从而有利于提升道德教育的效果。

4.朋辈培育途径——悦雅团队

悦雅团队是“悦雅计划”的朋辈培育途径,是通过大学生艺术团、文化艺术类社团等学生组织内同龄人之间的平等交互,通过愉悦性的文化艺术活动感染和引导同龄人,克服在传统道德教育中学生被动消极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位置转化为主动位置,产生德育教育实效。这种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融合愉悦性教育机制,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相互影响作用,使大学生在趣味性的愉悦活动过程中充分接受到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www.daowen.com)

四、审美知政,教化正身——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的作用

通过道德教育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虽然提高了道德认知,但并不必然导致道德行为的发生,只有其道德情感到达了一定水平才可能发生道德行为。因此如何使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并发挥是极为重要的,其重要的途径为通过审美教育促进道德情感的增强,即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华中农业大学“悦雅计划”即是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融合的一种探索创新。通过“悦雅计划”的实施,我们发现,相比以往单纯的灌输式的道德教育,“悦雅计划”的效果更加明显,学生更易接受。这些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重叠同一作用

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直接的一致性。华中农业大学的“悦雅计划”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出真善美情感,显示出人的本质力量,并感悟道德教育的真理与美感相重合。譬如,音乐舞蹈《狮山魂》、《耕读赋》等是反映华中农业大学百年文化积淀和师生精神风貌的一批原创文化艺术作品,在创作、编排和赏析的过程中,大学生了解了校史校情,增强了爱校荣校的情感,对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高尚行为不自觉地产生敬佩、敬仰等道德情感。除此之外,精美的服饰和化妆也让大学生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产生由衷的喜爱之情,产生了一种审美情感。这个过程体现了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融合学习过程,这个融合过程是在一个活动中呈现的,具有同一性和共存性。通过艺术性的活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也是道德教育过程,其审美情感的发生过程也是道德培养的直接过程。

2.相互促进作用

审美情感与道德教育具有重叠同一性,二者共存,并且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审美教育可以促进道德品质的培养,审美亦是道德中真善美的象征,同时道德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从哲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审美情感在精神上具有分享性、共享性,是审美主体对对象实施形式观照的一种精神需要得到满足后的愉悦。同时审美教育是不以政治、经济等为直接目的的非功利性行为,可净化道德行为中的功利性和世俗性。而当大学生在道德教育中受到净化,则其审美情感也得到升华,对审美教育的认识、理解和践行更为有效。因此,审美教育的正确运用与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互为促进。

3.优化推进作用

在高校审美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审美情感所蕴含的深层的道德判断与潜意识中的道德判断相矛盾,其行为结果也与道德判断相反。加之审美教育中感性教育本身也有不足,凭借理性的道德教育可以对受教育者的感性情感进行催化推进和改造,用审美教育促进并优化现有的道德教育,使审美教育成为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升华的推动力,最终实现大学生由内而外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的深刻变革。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属于“悦雅计划”的一部分,在对部分艺术团团员和其他大学生的调查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个别大学生对艺术团团员所扮演的艺术角色表示肯定,尤其是对演出中歌词、台词所表达的正面含义能够理解和肯定,产生崇尚感,但是现实生活中行为与审美情感完全背道而驰。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相矛盾、相冲突,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有可能是由于学生道德意识的不足,其道德情感意志未能充分得到培养。因此,完善道德教育中的不足,则可以升华大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使二者共同优化。

五、小结:积极探索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相互促进融合的新模式

成功的高等教育过程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道德教育内容内化到大学生的心灵,引发其内心的共鸣,真正做到道德教育的内化;其二是大学生能主动参与教育过程,主动将德育内容外化为良好行为,最终实现全面和谐发展。悦雅课堂的情感培育途径、悦雅活动的实践培育途径、悦雅园地的情境培育途径以及悦雅团队的朋辈培育途径构成了华中农业大学“悦雅计划”的主体内容,正是以上两个显著特点的体现,也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某种意义上说,华中农业大学“悦雅计划”的成功实施,从经验上证实了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在未来的道德教育过程中,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积极尝试探索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相互促进融合的新模式,进一步推进高校的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许冬玲.论美育对大学德育的促进作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2]卢世林.美育的本质与创造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5(1).

[3]杨伟蓉.论孔子的美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4]柏拉图.文艺对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5]孔智光.中西古典美学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6]范明生.西方美学通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7]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8]姜勇.论道德的教育的“审美之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2).

[9]周岩,郭翠香.论美育的道德培养优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3).

[10]李慧玲.礼记·乐记[M].吕友仁,注译.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11]荀况荀子·王制[M]王学典,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