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视阈下的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浅探
常 帅
摘 要:和谐校园构建是高校的精神追求,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使命。安全稳定是校园和谐的根基和本质要求,也是高校改革发展和功能实现的基本前提和有力保障。研究生作为高校的主体之一,是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对象,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多措并举确保研究生群体稳定、个体平安。
关键词:和谐校园 安全稳定 研究生 管窥
一、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招生规模急剧扩大。一方面,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人才和科技的竞争,党和政府创新型国家建设理念的提出,迫使高校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扩大研究生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规模;另一方面,由于本科招生的规模急剧扩大,市场的发展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消化掉庞大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学历门槛增高,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迫于提升就业力而选择攻读研究生。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生招生人数迅猛增加,在高校学生人数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据教育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全国研究生总的招生人数已达到56.048 2万,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近2.4倍,在校研究生规模也由2001年的39.33万人上升到了153.84万人,整体增加了2.45倍,占据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的39.5%之多。目前在很多重点院校,研究生的数量已经基本与本科生持平甚至超过本科生。
研究生的数量和规模,决定它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在和谐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体系中,这一群体的安全稳定势必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充分尊重该群体的利益诉求,在保证其自身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激发其参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主体意识,和谐校园建设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
研究生学历高,家庭期望大,国家教育投入大,社会关注度高,一旦发生安全稳定事件,势必引起恶劣的影响,对校园秩序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无论是数量,还是社会影响力,研究生安全稳定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都是不容小觑的群体,需要学校、社会和国家给与足够的重视,建立完善的机制体制,确保研究生群体整体稳定、个体平安,正当的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合理的发展需求得到最大满足与实现。
二、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
随着研究生群体在高校“话语权”的不断提高,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在整个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显现度逐渐提升。部分高校开始将研究生群体的安全稳定工作纳入校园建设的“一盘棋”战略中,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但是由于社会转型期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生的安全稳定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1.客观外在影响因素
近些年,高校积极提高办学的开放化程度,国内高校与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合作和交流更为频繁,这一方面为高校带来了新的思想与观念,促进了资源共享和人才的流通,增添了办学活力,提升了办学质量;另一方面,开放办学扩大了高校同外界的接触面,强化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容易产生一些利益的冲突,同时也将一些功利、腐朽、浮躁的风气带入校园,增加了校园不和谐的因素。
(1)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中断过对我国的“西化”,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等的斗争一直存在。进入新时期,赤裸裸的“分化”方式已无法达成目的。高校打开校门,开放办学,也为敌对势力“入侵”新启了方便之门,使得许多敌对势力开始瞄准高校,打着文化交流和学术合作的幌子渗透到大学生中,向其灌输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其进行拉拢引诱,模糊其对党和国家的认识,并在一些敏感的时期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校园安全的非法活动。极少数学生缺乏政治辨别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卷入非法群体游行示威事件,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一定的侵害。
(2)不良社会风气的浸染。大众传媒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促使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围墙”被拆除,“独善其身”的象牙塔不复存在。高校的师生直接曝露于纷繁复杂的社会风气之中,来自社会上的浮躁、功利、腐朽、低俗的风气和信息登堂入室,进入大学校园,浸染着师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心理变化,腐蚀着师生对于学术坚守和学问追求的意志。
(3)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力度弱化。虽然部分高校对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一是组织结构不够健全,未能形成很好的机制;二是缺乏专门的队伍,管理队伍流动性大,管理热情不高,执行力不强,管理水平和效率低下;三是经费投入少,相关设施落后,技防覆盖面不到位;四是导师和研究生法治和安全意识淡薄,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无形中弱化了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的管理能力。
(4)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冲击。伴随着高校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后勤改革的社会化,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加强,围绕高校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市场,网吧、舞厅、发廊、非法旅馆林立,校园周边治安问题严重。高校周边成了违法犯罪的滋生地,打架斗殴、偷盗行窃、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时时袭扰着高校的宁静。
2.主体内在影响因素
高校研究生是我国学历教育金字塔的顶层,肩负着较高的社会和个人期望。作为大学生中重要的群体,他们不仅有着普通青年学生的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博闻多识、信息灵敏、政治敏感性强、爱国热忱高的特点,还具有其独特的群体特征。他们身上的这些群体“烙印”,既在某些方面上为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带来了挑战。(www.daowen.com)
(1)学缘背景多元,群体结构复杂,学习动机多样。与大学本科生源来源不同,高校研究生的群体学缘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他们跨越不同的年龄层,既有“90后”的普通本专科学生,又有大量青壮年的社会人士。他们多来自不同的行业,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人生阅历。拥有不同背景的研究生群体,继续坚守或重新回归校园从事研究性学习,却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于校园的认同感。
(2)政治素养成熟,理想信念坚定,是非辨别能力强。研究生多处于青年后期和成年早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形成并趋于稳定,是非观念也更为明晰。在是非面前,他们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同时他们的理想目标和职业规划也更为清晰,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为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实现努力奋斗。研究生群体党员总体数量大,整体对党组织的认识提高,认可度增强。
(3)精神压力过大,心理发展不成熟,抗挫、抗压能力不强,心理调试和情绪管理机制不健全。研究生群体多处于青年后期和成年早期,虽然心理状态趋向成熟、稳定,但心理发展尚不够充分,自我情绪管理还不够完善,健全的机制体制还未建立。然而激烈的竞争,又使得学校和社会对于研究生的要求大大提高,研究生面临着学业科研、求职就业、情感情绪、经济生活等多方面的精神压力。
(4)社会化程度高,需求个性化,矛盾复杂化,呈现现实性。研究生经历丰富,面对的压力更为多元,需要处理的关系更加复杂和现实,诸多问题更为棘手。研究生扩招,准入门槛降低,为了保证培养质量意味着高校必须严把出口关,提高毕业条件。高校研究生不仅需要完成高难度的学位论文,而且读书期间必须有含金量高的论文或专利的产出和发表,许多重点高校对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还有明确的规定,如若不能达标,毕业论文将无法提交答辩。除了学业科研的发展矛盾外,研究生还面临着就业、经济、情感和家庭等多重现实矛盾。
(5)社会交际需求增强,交际空间窄小,人际维度平面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研究生的社会化程度逐渐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不断提升,扩大交往的动机和需求更为强烈。然而,科研工作的需要通常把研究生固守于实验室、图书馆等相对封闭和人际互动频率低的空间,个人的交往动机往往受到压制。繁重的科研和学习任务使得研究生无力拓展和维系业缘以外的人际关系,交往人群相对较为单一,人际交往的维度呈现平面化的特征。
由于复杂的学缘背景,多样化的求学动机,多元化的社会角色,以及因为学业科研、求职就业、经济生活等多种矛盾带来的沉重精神压力,自身缺乏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加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辐射度和时效性不强,德育的缺少抓手,与研究生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机制运行不得力,研究生群体正面临着多重的安全稳定的隐忧。
三、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的路径
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合理谋划、全员参与,真正做到六个坚持相结合。
一是坚持预警防范与应急处理相结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前预警防范是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基础。校园内外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可以通过整治被消灭在萌芽阶段,不会酿成安全事故,这就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预警和防范,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但是,无论日常防范工作多么细密,总有个别危机事件无法避免。学校对于这些突发危机事件应建立完备的成立预案,一旦事件发生及时妥善处理。
二是坚持常态工作与异常事件相结合。安全稳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常态,它不是一时一刻的事,而是时时刻刻的事,但又不是时时一样、事事如一、人人一致,而是有突出事件、有时间节点、有重点人群。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既要把日常工作时时抓好,事事关注,人人关心,又要做好危机事件处理,把握好关键时间节点,抓牢重点关注人群。同时,“高校稳定也必须以法律为保障,即将高校的矛盾和冲突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范围内,用制度化的力量予以规范和约束。通过建立有效的法制化的利益表达机制、预警机制和矛盾化解机制,引导师生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利益诉求”。这样可使矛盾和危机发生后能在可控的范围内予以合理、及时化解,降低负面影响,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
三是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研究生的安全稳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校园整体的稳定与和谐,研究生个体的安全和发展都离不开每一个研究生的重视和参与。所以,高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关心和关爱研究生群体,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强研究生群体的日常和事务管理,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另一方面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帮助培养研究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和自我解压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坚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安全稳定事件的诱发因素,既有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有物的不安全状态。预防安全事故的关键就是要防止人的不安全稳定行为的发生,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中,既要学校办公室、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辅导员、安全保卫部门等相互协作,构建起一支稳定高效的人防队伍,及时纠正和防范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排查不安全状态的存在,同时还要加大投入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建立起完备的技术监测、防护和消除网络,力争实现对校园安全的全面监管和控制。
五是坚持专业队伍建设与群防组织建设相结合。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作为高校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建立一支理论素养扎实、应急反应敏捷、公关能力过硬的专业化、科学化队伍,主要负责研究生安全稳定事件的排查和处理。为了进一步延伸安全稳定的触角,确保安全稳定无死角,学校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党团和研究生会等自治组织的力量,成立研究生宿舍安全小组、实验室消防督查小组等;同时,结合研究生的具体特点,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让导师切实参与到研究生安全教育、思想动员等工作中来,不只做学生的专业导师,也做学生的安全导师、灵魂导师。
六是坚持安全稳定和心理健康相结合。心理健康问题是研究生群体的重要的不安全因素,重大危机事件的发生多与研究生的异常心理状态和心理疾病相关。研究生心理健康和安全稳定息息相关,二者互为基础、相互影响,在推进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安全稳定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提高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泉明.论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2]滕建勇.新形势下高校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及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0(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