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本科生导师制的新探索与实践:华农学生工作理论调研

本科生导师制的新探索与实践:华农学生工作理论调研

时间:2024-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制度制定时可以参考各个学院不同的学科特点制定本科生导师制条例,并授权学院开展导师的聘任、培训及评价工作。师生互相选定后,根据本科生导师制规范条例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根据学生和老师的实际学习和工作安排开展交流。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过程监督与阶段考评。

本科生导师制的新探索与实践:华农学生工作理论调研

浅议本科生导师制

张建华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性改革。它适应了本科生教育的基础性地位,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学分制条件下的人才培养要求,体现了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和民主平等原则,在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加强师生互动等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它也有助于弥补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配备和阅历较浅的不足,有利于提早挖掘具有科研潜质的人才,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因此,应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深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 意义 思考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学校以制度的形式安排具有相关资质的教师对一定数量的本科生的学习、科研及人生发展等方面进行指导的制度。在此制度中,导师和学生是一相对固定的关系,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存在于大学生活的全程。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课程安排、科研训练、大学生活乃至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以指导和引导为主,具体可以概括为:负责本科生的思想教育和教学指导,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解答他们在大学期间遇到的困难与疑问,尽可能给予他们符合个人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指导学生的学业,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主要形式

为实现本科生导师制在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创新中的作用,就必须根据高校学风建设的根本要求与当代大学生的客观实际,在探索中实施多种“导师制”类型,并且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

1.团体导师制

团体导师制的意思是将本科生导师制度与学生社团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利用学院专业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为各种指向性较强的学生组织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而且还可以以他们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正面的导向。以我院大学生科技协会为例,学院所有专职教师均担任该社团指导教师,并坚持每周为学生开办学术讲座,讲解生命科学研究进展或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2.专业导师制

专业导师制的意思是根据专业设置来设立专业的导师,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科研的热情,发掘学生的学术潜力,同时要在指导中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度的贯彻实施将有利于改善传统的批量化的教育模式,它可以以学生的需求为依据来调整各个专业的教学方案,同时也有利于对高年级同学中有科研潜质的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科研训练与素质培养。

3.班级导师制

班级导师制的意思是在班级同学中挑选一批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的学生组成一个学生学术团队,然后学院安排专业的导师对这个学术团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学术团体开展科研论文或者项目的选题、论证、资料搜集、文章撰写等,然后参加学校或学院相关的学术论文报告会;对于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把他推荐去参加省校级科研立项和创新项目申报,如“神农杯”、“挑战杯”等,并组织一批成果在优秀学术刊物上发表。

4.小组导师制

小组导师制的意思是各班按考研方向或学习兴趣自发组成各种兴趣小组,由专业导师实施指导。兴趣小组是正常教学活动的补充与深化,但由于兴趣小组的自发性、零散性,在现实中往往缺少必要的引导,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小组导师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将课余活动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极大地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与热情,取得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要点及具体实施

1.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要点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项学生管理制度,需要学校制定成文的规范条例。这个制度的主体包含学校、导师和学生,管理方一般是学校或者是学校授权的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制定、实施都应该在学校或者学院的层面上进行统一的运作,因此学校或者学院是管理主体,负责制度的实行和管理。制度制定时可以参考各个学院不同的学科特点制定本科生导师制条例,并授权学院开展导师的聘任、培训及评价工作。此制度的实施方是导师和学生,本科生导师制从制度上搭建了导师和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的良性师生关系,而良好效果的取得需要师生双方的良好互动。因此,本科生导师制是师生双方共同实践的制度。

2.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制度制定完毕后,具体实施是关键。个人认为实施的环节可以分为导师选聘、收集学生资料、师生互选、开展工作、考评反馈五个环节。(www.daowen.com)

(1)导师选聘。导师的选聘一般由学院或者各个专业教研室集中进行,导师的任职资格必须是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个人素养均有较好评价的教师。

(2)收集学生资料。学生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将会为导师了解和选择学生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收集的学习资料应该包含学生的个人信息、家庭状况以及入学以来的考试成绩、发展记录等。

(3)师生互选。师生互选的环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一种方式是举办师生交流会,老师和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情况,并根据师生各自的讲解选择自己的导师或者学生;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双向选择,将老师和学生的信息公布在学院的网上,学生根据导师的信息填报志愿,并选择服从调剂,然后导师根据学生的报名及学生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最后由学院或其他职能部门进行统一调配。导师与学生双方联系一经确定后,一般不再进行更改。

(4)开展工作。师生互相选定后,根据本科生导师制规范条例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根据学生和老师的实际学习和工作安排开展交流。

(5)考评反馈。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过程监督与阶段考评。考评可以在学期末进行,由导师和学生各自提交工作小结,职能部门结合工作开展记录对导师和学生进行评价。

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导师热情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是指把导师制纳入教师考评,把导师的工作与报酬、职称评聘或职业晋升结合起来,导师在受聘期间应该享受导师津贴,导师工作应按指导学生的数量与质量直接计入教学工作量。成绩突出的导师应在年度评优、在职进修、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

2.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增强互动

这里指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并严格考核,适当组织全体层面的活动及开展考评、树立典型等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学生的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等与本科生导师工作结合起来,征求导师意见。

3.加强过程监督,作好记录反馈

建立系统完善的阶段考核、期末考评机制是指:形成档案文件,如导师与学生的资料表格、学生的个人计划、导师的工作开展记录等,做好装订和整理工作;同时,适时开展一些全校(院)层面的活动,对参与情况作好记录和反馈;经常性地开展学生层面的座谈,了解学生对导师工作的想法和要求,及时做好反馈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赵红凌.学分制下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

[3]吴晓茅.导师制——为了师生共同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05-20.

[4]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05).

[5]周萍.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研究,2002(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