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大学生党员教育与就业指导探索

大学生党员教育与就业指导探索

时间:2024-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就业中,部分用人单位希望学校推荐学生,但学校往往忽视从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考察的角度来参考和比较,也不能及时建立信息库,当用人单位提出要求时,只能凭借印象予以推荐,不能在毕业生具体情况和就业单位需求间达到最佳平衡。党员教育与就业指导均具有连贯性和阶段性。

大学生党员教育与就业指导探索

大学生党员教育就业指导耦合 联动机制的探索

孙倩茹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员教育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探索如何有效地将大学毕业生党员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发挥党员优势促进就业,形成两者双赢的局面,是值得高校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大学生党员就业现状为基础,探索建立党员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耦合联动机制,希望为高校育人提供新的理念与参考。

关键词:党员教育 就业指导 联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11万,2010年近630万,2011年达660万,2012年更是达到了680万,屡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依旧如此严峻,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着极大挑战。此外,高校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团体,对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如何在工作中融入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效地将大学毕业生党员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优势促进就业,实现毕业生党员教育与就业工作双赢的局面,是目前值得高校工作者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就业现状分析

1.大学生党员在就业中的优势

1)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

大学生党员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态度端正,方向明确,且成绩名列前茅。大多数的学生党员在校期间都曾获得过专业奖学金,或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期间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一定锻炼。他们有更多交流的机会,这些经历极大丰富了他们的阅历。

2)政治素质过硬,品德修养好

学生党员都是经过高校基层党组织严格筛选出来的。作为党内的新生力量和大学生中的骨干,在各方面都起到了积极带头的作用。他们服从组织安排,积极配合组织完成工作,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同时,大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坚定,遇到问题能从长远和全局出发,思想政治觉悟较高。

3)服务意识与奉献意识较强

党章里明确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群众基础的好坏是考察学生入党时的重要依据,只有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同学才有机会被同学推选到党这个先进的组织中来。

2.大学生党员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好高骛远,功利性强

近年来,高校就业指导在引导毕业生形成“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上下足了“力气”,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心浮气躁、功利性强”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在毕业生党员中较为突出。学生注重理想化职业,往往忽略个人在岗位上的实际效能与贡献;注重工作环境与区域,而忽视能否发挥专业优势、体现个人价值;注重工作的舒适度,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2)忙于自身,忽略模范

进入大四,学生就开始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大部分学生把关注力逐渐放在自身发展方面,对身边同学及学校其他事物的关心减少。党员在就业过程中通常比较主动,自主性较强,但恰恰在此阶段也失去了以往对学校工作的热情,奉献精神有所松懈。在这个阶段,有的毕业生党员容易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毕业生党员教育和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

1.党员教育与就业意识引导效果存在差异

目前,部分高校中出现“毕业生入党热潮”,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人才竞争激烈;第二,党员素质较高,为用人单位所欢迎;第三,入聘学生党员,为单位提升品牌。在多数单位“党员优先”的招聘要求影响下,部分毕业生将入党作为增加自己应聘成功率的筹码,这样就造成一部分党员客观上存在着信仰、信念不够坚定和政治热情不高的现象,与纯正的为人民服务、自身坚定的信仰等动机相脱离。

2.党员考察与就业推荐不匹配

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教育、党员考察再教育是党建重要工作。学校通过党员参与组织活动、思想汇报、日常行为规范等全方位了解和评价党员的优秀程度。就业中,部分用人单位希望学校推荐学生,但学校往往忽视从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考察的角度来参考和比较,也不能及时建立信息库,当用人单位提出要求时,只能凭借印象予以推荐,不能在毕业生具体情况和就业单位需求间达到最佳平衡。

3.党员教育与就业实习要求冲突(www.daowen.com)

进入大四后,毕业生党员会出现降低自身要求的问题。因此,党性修养教育、感恩奉献教育等加强和巩固大学生党员意识的培养与教育十分必要。但是,学生既要完成毕业设计,又忙于就业市场的实践,这为学校对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实施带来困难——主观上党员教育可能不能引起毕业生党员的关注和兴趣,客观上学校的党员教育对学生就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党员教育组织管理与就业工作缺乏整合性

高校在基层组织的管理上采取条块结合的方式,即毕业生分属基层支部和分管就业的专职教师进行组织上和业务上的教育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既要完成就业面试、实习任务,也要参与支部的各项组织活动,同时还要完成导师给予的毕业设计任务。由于学生精力分散,各项任务均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使学生党员滋生不良情绪。另外,由于综合素质高的部分高年级党员往往扮演着党支部书记、支委等党建工作学生骨干与就业工作协调骨干的双重角色,既要在党员教育、组织管理中协助基层党委开展各项工作,又要协助辅导员、管理人员开展就业指导相关工作,导致部分工作难以推进。

三、建立党员教育与就业指导耦合联动机制的途径

1.党员党性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联动,深化教育管理内涵

鉴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浮躁,端正其择业观尤为重要。深化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理念,降低起点,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发展道路。因此,将党员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相结合,以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毕业生入党动机与就业观协调统一,对提高党内活动的吸引力和增强就业指导思想的可接受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强化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在党课中引入就业相关的指导思想,增强对职业道德价值观的引导,发挥学生党员教育“群体效应”与自我监督相结合的机制;另一方面,把握党员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时机,促进两者耦合作用的发挥。党员教育与就业指导均具有连贯性和阶段性。连贯性即党员教育和就业指导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阶段性即在各个大学阶段需要结合大学生发展具体特点分重点、分形式开展教育。

2.党员教育考察与就业推荐联动,增强教育管理实效

构建包括思想动态、日常表现、特长特点、职业目标、考察情况、就业去向、就业现状等方面的党员信息平台及就业档案,一方面便于党组织对其进行考察、总结和再教育,另一方面有效快捷地掌握党员情况,为毕业生党员推荐提供依据,有利于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另外,通过分析毕业生党员的就业去向、就业层次等数据,结合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为今后的党建工作和党员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3.思想教育与就业信息联动,拓宽教育管理渠道

毕业生党员迫于就业压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参加招聘会、双选会或就业实习,流动性较强,这与丰富的党员教育计划存在冲突。对此,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对毕业生开展思想教育,提供就业信息,借助人人、微博、QQ、微信、党建专栏等形式,方便毕业生党员及时与党组织联系,加强信息交流。

4.党员骨干与就业骨干联动,整合教育管理资源

构建党员骨干与就业骨干联动机制,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党支部-党员骨干-党员-普通学生”五级就业协调联动机制。通过学生党员骨干的组织和引领作用,引导普通同学积极就业;通过发挥先进党员的示范作用,开展“朋辈辅导”,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另外,将党组织活动与就业指导活动相结合,通过各类党支部立项活动,整合党员教育与就业指导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党员教育与就业工作高效性。

5.理论培训与业务交流联动,发挥教育管理合力

针对高校党员教育与就业工作管理队伍力量不足、交流配合不畅等问题,需采取相应措施。一方面,强化培训,提高毕业生党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努力探索有效的工作形式,共同寻找适宜的途径来提升自身工作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另一方面,促进党建和就业工作人员的相互沟通与合作,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形成教育管理合力,推进党员教育和就业指导耦合联动机制的发挥。

就业工作与党员教育同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与必然要求。高校应以党建为核心,以就业为载体,将党员教育与就业指导充分耦合联动,以发挥毕业生党员自身人力资本的最大效用,开创党员教育和就业双赢的局面,为推进社会的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微.党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作用发挥的调查分析[J].大观周,2012(17).

[2]李娜.发挥学生党员优势促进就业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2008(12).

[3]胡文淑.高校毕业生党建和就业双赢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3).

[4]虞蓉,丁红娟.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与就业工作双赢模式的研究[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5]林雪岩,高永新.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推动大学生就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

[6]张海涛,白雪.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生党员作用研究[J].商情,201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