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荣毅仁回忆与共产党合作与社会主义改造

荣毅仁回忆与共产党合作与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2024-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考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荣毅仁和荣氏家族是一个典型案例。对于包括荣氏家族在内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妥当的措施。

荣毅仁回忆与共产党合作与社会主义改造

五、荣毅仁回忆同共产党的合作和社会主义改造

关键词:荣毅仁民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改造

【案例呈现】

荣毅仁,海内外著名的人物,原来的民族工商业者,新中国上海市的副市长、共和国副部长,国家副主席,连续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前夕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从1949年上海解放算起到现在,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接触、合作、共事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共产党领导人的高风亮节,共产党制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50多年的经历,归结到一点:跟着共产党干社会主义,这条路是走对了。”

“共产党的干部不仅革命本质好,而且工作作风好,能够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来,用促膝谈心的方法做思想工作,国民党官僚根本无法相比。”谈到解放初在上海同党的高层领导的交往,荣老讲了两次聚会:一次是潘汉年副市长主动要求同荣老会见,另一次是陈毅市长到他家看望。他说:“同潘汉年副市长的会见安排在盛康年岳家。那是第一次同共产党高级干部见面,心内不免有点紧张。可潘副市长十分随便,见面后海阔天空地聊起来,使我一时的拘谨很快消失了。潘副市长阅历丰富,才思敏捷,说话不紧不慢,引人入胜。大家话越说越多,既谈正事,也说闲话,像老熟人一样。他给我们讲了当前的形势,讲了国家的困难,上海的困难,鼓励工商界尽快恢复生产,恢复经营,多起作用。把陈毅市长请到我家是1949年‘八一’慰劳解放军以后。八月的一个夜晚,陈市长和夫人张茜,潘汉年和夫人董慧光临我家。盛丕华和盛康年父子也来了。大家穿着便装,在我家花园的树阴下乘凉,天南地北地闲聊。陈市长还时不时问我企业的生产情况,对党的工商业政策有什么意见,我都坦诚相告,气氛十分亲切融洽。”荣老说:“这两次家常式的会晤,虽然已事隔数十年,却恍如昨日。使我对共产党领导干部的胸怀和品格有了进一步了解,我的心也向党更靠近了一步。”

50年代那一段时期,对荣老来说,感触最深的自然莫过于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了。他说:“上海解放以后,私营工商业者切身感受到共产党是可亲、可信的。但他们在新中国的未来命运究竟如何?这是他们经常在想但并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到了1955年底,毛主席亲自来给我们做工作了。10月27日和29日,毛主席两次约见工商界的代表人物谈话,第一次在颐年堂,只有黄炎培、陈叔通等少数人。第二次在怀仁堂,人数比较多,我也参加了。毛主席告诉我们:只要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站在社会主义方面,有觉悟地逐渐转变到新制度去,个人的命运是可以掌握的。他要大家安下心来,不要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建议减少吊桶,增加抽水机。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教育和鼓舞。1956年1月10日,毛主席还亲自到我们申新九厂来视察。毛主席一下车,看到我,便亲切地说:你不是要我到你厂里来看看吗?我来了。毛主席到已经公私合营的申九来视察,对上海的公私合营工作有很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1月20日,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了上海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大会,工商界代表向曹荻秋副市长递交了合营申请书,并当场获得批准。”说到当时的热闹情景和大家那种兴奋的心情,荣老显得很激动。他说:“定息多少,是合营后大家最关心的事。多数工商业者是‘坐三观四’,嘴上说只要三厘,心里想四厘。毛主席党中央看透了大家的心思,宣布定息一律五厘,七年不变,还可拖个尾巴,大家十分开心。到这个时候,私营工商业者的前途和命运得到了解决。可以说是两只脚都踏进了社会主义。”

——摘编自计泓赓:《荣毅仁》,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案例讨论】

1.荣毅仁为什么会得出“跟着共产党干社会主义,这条路是走对了”的结论?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改造企业和改造人同时并举”的方针?

3.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意义?

【案例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www.daowen.com)

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机基本成熟。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该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3)也就是说在整个过渡时期要实现“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三改”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即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当时毛泽东同志估计这个过渡时期,大约需要十八年,即三年恢复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加上三个五年计划。他认为大约在五十年到七十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中国可以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考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荣毅仁和荣氏家族是一个典型案例。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荣毅仁出身民族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期开始掌管家庭的部分企业,成了民族资本家中的“少壮派”。出于爱国之心,上海解放时,荣毅仁留了下来。但他和其他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一样,对生活在新中国今后的命运,仍怀有一种忐忑不安的心理。“毛主席当时觉察到了我们这种矛盾的心理,便对我们说,只要大家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前途联结在一起,个人都有前途。”

对于包括荣氏家族在内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妥当的措施。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即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并指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过渡时期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具有两面性,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相应也具有两面性。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在经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后,至1956年底,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9.6%。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共23亿余元)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这就使得私股与生产资料的使用权相分离,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管理和运用。定息停付后,企业就完全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毛主席还鼓励我们要为人民做好事,要一贯地做下去。好事做得越多,人民的奖励也就越多。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尽管有雄厚的资本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可荣毅仁一家的事业在旧中国仍未能幸免于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劫难和国民党腐败政权的压榨,通过办实业振兴国家的愿望也不能实现。当他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的成就和党中央、毛主席对民族资产阶级所采取的政策,荣毅仁深切体会到听毛泽东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就能发展,个人也才能有前途。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十分重视对人的改造,把对企业的改造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首先,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经常组织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政治实践活动,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前途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认识。一方面使他们认识到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使他们了解党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其次,本着“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予资本家及资方人员以必要的工作安排,使他们逐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

【教学建议】

本案例介绍了荣氏家族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经历。

本案例适用于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部分的辅助教学,或用于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页。

(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1页。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0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