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北伐战争中的汀泗桥战役与全国人民的支持

北伐战争中的汀泗桥战役与全国人民的支持

时间:2024-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6日清晨,北伐军第十二师以第三十五团为先锋,独立团、炮兵营及师部相随,自中伙铺出发向汀泗桥攻击。在北伐战争中,尤其是在汀泗桥战役中,全国人民,特别是咸宁人民的大力支持,也是赢得那场战争的重要原因。汀泗桥战役前夕,1926年7月,中共湖北省委派共产党员聂宏钧到咸宁,并在汀泗桥组织了有工会、农民协会会员参加的铁

北伐战争中的汀泗桥战役与全国人民的支持

五、汀泗桥战役

关键词: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叶挺

【案例呈现】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征战的征途中曾在咸宁的汀泗桥、咸宁县城、贺胜桥与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军队进行过激烈战斗。其中的汀泗桥战役威震中外,闻名寰宇,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北伐战争由叶挺独立团1926年5月20日奉命进入湖南,增援唐生智部而拉开序幕。为了打开通往武汉的道路,肃清湖北境内的军阀,国民革命军分几路军向武汉进逼,其中以共产党人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从湖南进入湖北后,从蒲圻的中伙铺、官塘驿一带一直追敌至咸宁汀泗桥并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史称汀泗桥战役。

作为当时粤汉铁路线上的一个小镇,汀泗桥镇是咸宁的南大门,也是通往武汉的必经要隘。这里可以通向敌军阵地的仅有自西向东北之粤汉铁路的一座铁桥,但又被敌人的火力严密封锁,难以逾越。在敌人阵地,汀泗河流经这里,当时因涨洪水,也是一片汪洋,这一形势又成为敌军阵地北面之屏障。为阻止北伐军向北挺进,敌军在汀泗桥一带集中了两万兵力,其中包括从湖南汨罗、岳阳一线溃逃下来的残部,也有从平江、通城一线溃逃下来的敌军,亦有从武汉增援过来的敌人。

国民革命军以第十师为右翼,自古塘角至张兴国一线向敌人进攻,以第十二师为左翼自张兴国至铁路一线向敌人攻击。叶挺独立团为总预备队,独立团在攻打汀泗桥之前,于8月25日在蒲圻中伙铺截击了向汀泗桥退却之敌孙建业部之第二团,俘获自团长以下官兵四百多人,首立战功。26日清晨,北伐军第十二师以第三十五团为先锋,独立团、炮兵营及师部相随,自中伙铺出发向汀泗桥攻击。同时北伐军第十师以第三十团为先锋、第二十九团为中路、二十八团炮兵营及后备队,依次从山峡冲出发,向汀泗桥西南的赤岗亭方向挺进,第三十六团则从石坑渡起程,以其第一营为前锋向汀泗桥右翼前进。当日晚,北伐军接受第三十六团团长黄琪翔的建议,全线夜袭,以突破敌人高地;独立团团长叶挺也建议派部队绕道古塘角,抄攻敌军背后,使敌军腹背受击。夜十二时,第三十六团、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乘着黑暗逼近敌人阵地,敌人枪炮声不断,而国民革命军衔枚以进,一枪不发,待接近敌人阵地后,用刺刀冲破敌军中部阵地,占领了敌军阵地数处,为总攻夺取了有利的数处据点。

27日清晨,北伐军全线发起进攻,第三十团及独立一营亦加入战斗。这时敌军数次组织反攻,妄图夺回失地,终因北伐军奋勇还击,未能得逞。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塔脑山、石鼓岭相继被北伐军占领,敌军阵线破裂,开始向咸宁城关方向撤退,其中一部分敌军被第二十八团截击缴械。同时,左翼的北伐军第十二师隔铁路桥与敌相峙,实施抄攻敌人后背之计划。独立团在当地群众引导下经彭碑、尖山于27日上午七点多钟到达古塘角附近的铁路时,正值敌军有秩序地撤退,经独立团突然攻击,顿时变为溃逃,一部分敌军被缴械。

整个汀泗桥战役,自26日上午十时半第三十五团在高猪山与敌军接火,到27日上午九时汀泗桥东南高地战斗胜利结束,前后仅用22.5个小时。

——摘编自李新、杨天石:《中华民国史》第二编,中华书局1996年版

【案例讨论】

1.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结合案例,简要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3.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却是失败的呢?

【案例点评】

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组成的广州国民政府,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这次战争连同1924—1925年统一广东的战争,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作家闵锋曾说:“百年转瞬,那位修桥老人的渡船已远,北代军的脚步已远,将军的战马已远,汀泗桥平寂无声。”(7)文中提到的汀泗桥战役是北伐战争中的关键一战。汀泗桥是湖北南部的一个军事要隘,素有天险之称,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此处地势险要,南、北、西三面均为大水包围,东面高山耸立,粤汉路(广州至汉口)经过此处铁桥贯通南北,汀泗桥镇位于铁桥北端。1926年,北伐军攻至汀泗桥,与对岸的北洋军阀浴血厮杀,正在久攻不下之际,作为先遣队的叶挺独立团奇兵出击,攻敌腹背,一举打开这处天险门户,北伐战争顿时局面大开。在汀泗桥战役中,北伐军共有将士一百三十四人牺牲,咸宁人民将这些烈士的遗骨安葬在汀泗桥的西山上,这些革命先烈把他们的鲜血洒在咸宁这块土地上,这是咸宁人民的光荣。1929年10月国民政府当局在汀泗桥西山为牺牲的革命烈士修建了烈士墓、烈士纪念碑、纪念亭。纪念碑碑文由当时国民政府官员胡汉民题写,碑文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www.daowen.com)

北伐战争的发动和胜利进军,都离不开首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在这场战争中,北伐军广大官兵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和为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共产党人更是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北伐时期的国民革命军,实质上是国共两党成员共同领导和组成的一支特殊的革命军队。虽然北伐军总司令、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及8个军长和大多数的师、团长,都是国民党人,但北伐主力第二、第三、第四、第六军的正、副军党代表,却由共产党人担任,各师、团两级的党代表或政治部主任,也多是共产党人。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伐各军中担负政治工作的中共党员,到1926年12月时“有一千五百人左右”。因此可以说,国民党人掌握了北伐军的军事领导权,而共产党人则实际上领导了当时军队的全部政治工作。整个北伐军的干部队伍也是由国共两党成员组成的,他们中的不少人是国共两党共同培养出来的黄埔军校学生及其他各类政治军事讲习所的学员。就是这一支新式军队,成为国民政府打倒北洋军阀的武装力量。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发扬了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风格,更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他们为那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在北伐战争中,尤其是在汀泗桥战役中,全国人民,特别是咸宁人民的大力支持,也是赢得那场战争的重要原因。咸宁人民长期处于反动军阀的统治之下,军阀吴佩孚的军队和地方反动政权对咸宁人民长期横征暴敛,咸宁人民早已对他们恨之入骨。汀泗桥战役前夕,1926年7月,中共湖北省委派共产党员聂宏钧到咸宁,并在汀泗桥组织了有工会、农民协会会员参加的铁路破坏队,配合北伐,切断敌军后路。在战斗打响以后农协会员和群众,积极为北伐军送茶送饭,救护伤员,协助北伐军构筑工事,同时还主动为北伐军提供情报,担任向导。在汀泗桥战役中,叶挺独立团绕道古塘角,从后路袭击敌军的这一军事行动,就是由当地居民提出建议并担任向导的。当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到达咸宁时,咸宁各界群众数万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大会,表达了咸宁人民对北伐军的热烈欢迎和支持,给北伐军官兵以巨大鼓舞。

全国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对汀泗桥战役遗址进行了修缮,并派专人看护,1988年1月1日国务院将汀泗桥定为“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剑英元帅题字:“北伐先锋”,以表达国家对革命先烈的缅怀。

为纪念北伐战争65周年、70周年和75周年,湖北省咸宁市邮政局于1990年、1996年、2001年分别刻制纪念邮戳各一枚,发行纪念封一枚,邮戳和纪念封分别以汀泗桥和纪念碑为主图案,以纪念、宣传汀泗桥战役和遗址。通过这几枚邮戳和纪念封,以便人们思考北伐战争,纪念汀泗桥战役,让人们从中受到更多的教益。

【教学建议】

本案例介绍了北伐战争中的汀泗桥战役。

本案例适用于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部分的辅助教学,或用于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注释】

(1)陈独秀:《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载《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5页。

(2)陈独秀:《敬告青年》,载《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0页。

(3)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载《李大钊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第127页。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4页。

(5)毛泽东:《“七大”工作方针》,载《人民日报》1981年7月16日(当天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毛泽东于1945年4月21日作的这个报告)。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页。

(7)闵锋:《记住汀泗桥》,载《天津日报》1999年12月23日,第2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