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案例呈现】
“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北李南陈,两大星辰;茫茫黑夜,吾辈仰辰。”(后四句有不同版本)“南陈”就是陈独秀,“北李”就是李大钊。
1920年初,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转移到上海。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护送他出京,在途中共商建党大计,留下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1920年2月,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经天津转赴上海。为了躲避反动军警的追踪盘问,他们没有坐火车,而是化装成下乡讨账的商人,雇了一辆骡车,陈独秀坐在车里,李大钊坐在车外,沿途都由李大钊出面应付。这样,一连走了几天才到天津。路上,李大钊就和陈独秀商讨了有关建党的问题。
李大钊等人在北京酝酿建党的过程中,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据目前所知,李大钊是最早与苏联及共产国际取得联系的。从1919年夏秋到1920年4月前,李大钊先后会见了布尔特曼、鲍立维、荷荷诺夫金等人,商讨了有关创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1920年4月至5月间,负有共产国际使命的维经斯基一行到达北京,李大钊组织欢迎会、讲演会,予以热情接待,并邀集进步人士举行座谈。李大钊与维经斯基深夜长谈,对筹建中国共产党一事取得了一致意见。为了尽快在中国建党,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去上海与陈独秀会见。
5月,陈独秀、李达、李汉俊等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开始筹建党的组织。关于党的名称,是叫社会党还是叫共产党,陈独秀写信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非常明确地答复:“就叫共产党!”8月,上海共产党小组成立,推举陈独秀为书记。10月,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京共产党小组也成立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1月底,北京共产党小组举行会议,决定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被推举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罗章龙负责宣传工作。支部建立后,陆续发展党员,到党的“一大”召开前,北京党组织成员已有11人。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北京会见李大钊,就召开党的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进行了商讨。然后,李大钊派人陪同马林去上海与李达、李维汉等商讨,决定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李大钊因为公务繁忙和正在领导“索薪斗争”,战斗在反对反动军阀政府的第一线,无法脱身参加党的这次秘密会议。陈独秀作为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正在为筹措广东大学预科校舍的经费不能离开,辞职尚未获准,也没有出席这次大会。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8号,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局:《李大钊研究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案例讨论】
2.为什么称陈独秀和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www.daowen.com)
3.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什么意义?
【案例点评】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4)1936年,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说,中共一大的“组织工作中,起领导作用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这两人都是当时中国知识界最出色的领导人”。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在青年学生中的声望和影响是独领风骚、首屈一指的。陈独秀来到上海,先是住在亚东图书馆,后又迁至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也设在那里。不久,那里便成为筹组中共的重要活动场所。4月初,共产国际派遣维经斯基等人来到中国,他们的公开身份是新闻记者,公开使命是在中国组建一个通讯社,秘密任务是“考察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的可能”。维经斯基对中国的“五四运动”多有耳闻,而李大钊对十月革命后俄罗斯的信息又格外关注。当他们在北大图书馆会谈时,便就各自所关心的问题倾心交谈,坦诚相待。
维经斯基对李大钊说,中国应有一个像俄国共产党那样的组织。这句话与南陈北李一个多月前所商的“计划”不谋而合,李大钊当然认同和向往。然而,他历来是个认真、稳重的人,清醒地意识到经历“五四运动”的洗礼,陈独秀已是振臂一呼,从者甚众,俨然成为闻名全国的风云人物,作为发起人和组织者,没有任何人比陈独秀更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所以,李大钊立即写了一封信,介绍维经斯基去上海同陈独秀商谈。
1920年4月下旬,维经斯基和杨明斋来到上海,他们和陈独秀举行了多次密谈。陈独秀确有名士的魅力,先后召集不少名人和青年革命者参加座谈,他们中有戴季陶、李汉俊、沈玄庐、张东荪、施存统、周佛海、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戴季陶和张东荪等中途退出。5月,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陈独秀为负责人。这期间,陈独秀致函北京大学张申府,商谈组织政党的事,并征求党的名称的意见,他在信中叮嘱:“这件事情在北大只有你和守常(李大钊)可以谈。”李大钊和张申府相商后复信说,应该尊重共产国际的意见,“就叫共产党”。6月间,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施存统、陈公培五人开会,筹备成立共产党,推举陈独秀为负责人,并起草党纲十余条,明确指出党要“用劳农专政和生产合作为革命手段”。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成员有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时在日本)、杨明斋和李达等人,选举陈独秀为临时中央局书记,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者“在一年之中,于北平、汉口、长沙、广州等地,先成立预备性质的组织”。
李大钊不但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这些评价,对于李大钊而言是当之无愧的。陈独秀则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颇有影响而又充满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与政治运动的密切相连而又纠葛不断,注定了后人对其评价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毛泽东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预备会议上,在指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及后来搞“托陈取消派”之后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做过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陈独秀则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确的言论,但是他创造了党,有功劳。普列汉诺夫以后变成了孟什维克,陈独秀是中国的孟什维克……关于陈独秀,将来修党史的时候还是要讲到他。”(5)这个评价应该说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
【教学建议】
本案例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活动。
本案例适用于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部分的辅助教学,或用于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