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魏源对《海国图志》的贡献

魏源对《海国图志》的贡献

时间:2024-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到1843年初魏源终于写完了《海国图志》。《海国图志》全书分6个部分,每一部分侧重各有不同。《海国图志》是其中有较大影响的一部,也是他作为思想家的代表作。《海国图志》有多种版本。所以有人誉《海国图志》为国人谈世界史地之“开山”。这样,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

魏源对《海国图志》的贡献

五、魏源与《海国图志》

关键词:魏源《海国图志》林则徐

【案例呈现】

魏源(1794—1857年)名远达,字良图,号默深。湖南邵阳人,是我国著名学者和近代启蒙思想家。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出生于地主官僚家庭,10岁时家乡遭灾,家庭从此没落。由于家境贫寒,魏源读不起书,只好到私塾里借书,在母亲的织布机旁苦读了“四书”、“五经”。由于他刻苦勤奋,15岁便考中秀才,29岁时考中举人。他热心研究中国现实问题,喜欢议论时政,成为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1840年9月的一天,占领定海的英军,为了筹划进攻中国内地的作战计划,派出人员刺探军情,一名叫安突德的炮兵军官偷偷地到定海附近测绘地图,被当地的百姓抓获,送交给宁波知府衙门。魏源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赶到宁波,亲自审讯安突德。安突德向魏源交代了英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自然情况,同时也详谈了英军的作战意图和武器情况。事后,魏源根据安突德的交代材料,写成了《英吉利小记》,向中国人介绍了英国的历史、地理等基本情况,供人参考。

1841年8月的一天黄昏,魏源在镇江遇见了即将发配伊犁的林则徐。两位忧国忧民、力主抗英的爱国志士相见,不由百感交集,慨叹不已。在魏源的住处,林则徐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布包,指着布包内的一大捆书报说:“这是我在广东时组织译员从香港、澳门的书籍和报纸上翻译的译文材料。如今我发配伊犁,路途遥远,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返回。我想把这些东西交给你,希望你能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编写一种介绍海外各国情况的书,改变国人对世界的无知状态。”魏源从林则徐手里接过沉甸甸的布包,会意地点了点头,他决心在林则徐已有的基础上,搜集天下有关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资料,编写一部集大成的世界史地著作。他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又根据历代史书记载及新搜集的外国图文资料,夜以继日地奋笔疾书。到1843年初魏源终于写完了《海国图志》。它是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先进分子了解和认识西方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宝贵典籍。

《海国图志》先后征引了历代史志14种,中外古今各家著述70多种,还有各种奏折10多件和魏源的一些亲身经历。《海国图志》全书分6个部分,每一部分侧重各有不同。如《世界地图及各国分地图》篇向人们提供了近百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在《世界各国史地》篇中,魏源通过征引《地球图说》、《外国史略》和《瀛环志略》等书中的材料,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的民主政治,涉及美国的联邦制度、选举制度、议会制度等。可以说,《海国图志》涵盖了当时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魏源这部关于世界各国地理、历史概况和社会现状的巨著,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后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魏源的改革思想中,虽然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称赞资产阶级政体的某些词句,但脚步却始终没有跨出封建主义的门槛。他幻想清王朝能改弦更张,通过学习西方某些富国强兵之道,以重振国威。正是这个政治立场,驱使魏源在1853年任江苏高邮知州时,组织地主团练武装,以对抗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摘编自陈其泰、刘兰肖:《魏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案例讨论】

1.魏源为什么要编撰《海国图志》?

2.《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依据本案例,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林则徐、魏源的主张。

【案例点评】

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在那个“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时代,也有不少爱国志士苦苦寻求革故鼎新、富国强兵的道路。魏源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对资本主义列强的认真研究,破天荒地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并对如何加强军队建设和实行战略防御,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不仅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者,而且是对近代中国军事的发展变化具有重大影响的军事思想家和战略家。魏源的著述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海国图志》是其中有较大影响的一部,也是他作为思想家的代表作。(www.daowen.com)

《海国图志》有多种版本。魏源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编成50卷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扩充为60卷本,次年徐继畲的《瀛环志略》问世,魏源吸取该书和其他资料,于咸丰二年(1852年)增补为100卷本。《海国图志》内容丰富,记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军事和科学技术,乃至宗教、文化等情况,并附有世界地图、各大洲地图和各国地图等。此书旨在唤起国人学习外国的长技,兴利除弊,增强国力,抵抗外来侵略。林则徐的《四洲志》为此书编写的重要依据。书中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世界的历史和地理概况,并分析了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求富国强兵反对侵略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近代中国思想界和日本思想界均有很大影响。梁启超曾赞誉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3)

有学者论及,在中国介绍有关世界史地知识的典籍,到近代首推《四洲志》和姚莹撰成的《康img1纪行》。《四洲志》纯是一部译作,而《康img2纪行》系合日记杂录而成。而《海国图志》,它不仅在编纂和内容上弥补了《四洲志》和《康img3纪行》等书的缺憾,而且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结构和理论方法。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等史地知识。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前书。所以有人誉《海国图志》为国人谈世界史地之“开山”。因为它不但详细记载外国情况,还首次从理论上肯定了研究世界史地的必要性。

《海国图志》的划时代意义,还在于给闭塞已久的中国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鸦片战争爆发前,妄自尊大的清廷皇帝和显官达贵,竟不知英国在何方?《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它向人们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篇幅,详叙各国史地。这样,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魏源不仅重视工商业,并由经济扩展到政治,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在《海国图志》中,魏源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他认为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废除了世袭制和终身制,打破了封建的家天下局面,议员和总统皆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4)这在当时是很有胆识的。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对以后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至此,魏源的“师夷”思想发展到了他那个时代的高峰。

《海国图志》于1851年传入日本,不久,成为朝野上下的重要启蒙读物。仅1854—1856年间,日本刊印各种选本达22种之多。由于内容适合日本的需要,受到日本知识界重视,纷纷翻译、训解、刊刻、传播和参照。幕府志士佐久间象山著《国防论》、吉田松阴撰《读筹海篇》、梁川星岩所作《读魏默深〈海国图志〉》诗等,都是参照此书而成。他们力求从鸦片战争中吸取教训,研究西文炮术战阵,图强自救。此书不仅帮助日本人士扩大了眼界,加深对世界的了解,而且成为日本开国论者战胜锁国论者的思想武器,积极影响了日本幕府的一代知识分子,尤其给予那些要求抵御外侮、革新内政的维新志士以启迪,从而推动了明治维新的发生和发展。但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在中国几乎无人问津,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教学建议】

本案例介绍了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经过及该书的主要内容。

本案例适用于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部分的辅助教学,或用于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注释】

(1)达观:《雨果与圆明园》,载《法国研究》,1985年第4期。

(2)参见《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2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565页。

(3)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77页。

(4)魏源:《海国图志》卷五十九,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2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