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圆明园被火烧,历史纪实与保护修复

圆明园被火烧,历史纪实与保护修复

时间:2024-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圆明园遗址才得到保护,近些年并得到一定的修复。

圆明园被火烧,历史纪实与保护修复

二、火烧圆明园

关键词: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案例呈现】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在侵占广州后,继续进犯北京,咸丰皇帝吓破了胆,派恭亲王奕为钦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议,自己带着后妃、皇子、亲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过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因弱小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等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遂造成了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让清政府签署《中法北京和约》和《中英北京和约》,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圆明园学会:《圆明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案例讨论】

1.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www.daowen.com)

2.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3.结合本案例谈谈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是如何暴露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践踏文明的野蛮本性的?

【案例点评】

1856—1860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逃往热河。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圆明园是一座皇家花园,始建于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前后营建了151年,园中有200多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收藏着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侵略者在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疯狂抢劫3天,最后又将她付之一炬。熊熊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滚滚的浓烟遮天蔽日。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把法国各大教堂财富集中在一起,也抵不上一座圆明园。圆明园的“一个宫殿就需要金法郎四百万,而这样的宫殿圆明园就有两百座”。(1)壮丽的世界奇观圆明园经侵略者的掠夺和焚烧,化为一片废墟,“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所以,我们常说圆明园是近代中国遭受苦难的缩影。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从留下的照片中还可看出多数建筑残迹还较完整,清廷在三十多年间里仍将此当成重兵看守的禁苑,并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工程,同治、光绪两代皇帝和慈禧太后也常到此巡游。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不仅颐和园遭到一场洗劫(后于1903年修复),圆明园遗址也遭彻底破坏。因管园的人员逃走,园内无以为生的闲散旗兵和城里流氓游民群起盗运建材。进入民国年间,遗址更无人看护,各派军阀乃至许多富户都到此搬运石料用来建墓修园,一二十年间前来盗运的马车几乎每天络绎不绝,残园简直成了“石料场”。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圆明园遗址才得到保护,近些年并得到一定的修复。令人伤心不已的是,侵略者劫走的圆明园文物百年来长期在欧美市场上展览出售。直至2009年,圆明园鼠首与兔首铜像还在巴黎佳士得拍卖行被高价拍卖。无情的事实昭示着国人,那些号称“西方文明”的传播者,在中国土地上竟是那样野蛮。圆明园的灾难,也激起过无数中华儿女的自尊心和自强感,以努力去摆脱受西方歧视的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此后,在1883—1885年期间的中法战争中,中国军队虽获得了战场上的胜利,但仍然签订了不利于中国的《中法条约》。中国的西南门户就此被打开;法国也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拥有修筑铁路权的国家。19世纪到20世纪交替时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1个国家通过与中国共同签署的《辛丑条约》调解了他们内部的利益矛盾。《辛丑条约》还把中国对其的一部分赔款转变成分期支付,这方便西方国家更容易地长期控制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从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起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了。

历史学家宋小庆和马执斌在《怎样认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一文中指出,从所谓的“现代化理论”,到时下流行的新自由主义、“历史终结论”、新帝国主义等西方各主流学说,都自觉地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寻求历史和现实的依据。在它们的理论框架中,血腥的殖民侵略和惨烈的反侵略斗争被过滤、淡化,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的只是“自由”、“友谊”、“发展”等一系列悦耳动听的谎言,以及一条必须跟着西方亦步亦趋的发展道路。因此,能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历史,不只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现在,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现代化以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然而,没有民族独立就没有真正的现代化,不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粉碎旧的生产关系,不将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新的生产力就难以发展,全面建设更无法展开。

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以遗址为主题,形成了凝固的历史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园林气氛相结合的独特的旅游景观,既具有重大的政治历史价值,又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圆明园被毁的悲剧,曾是中华民族屈辱的象征,圆明园的重生,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日益繁荣昌盛的见证。

【教学建议】

本案例介绍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实。

本案例适用于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部分的辅助教学,或用于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