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生命的象征,是绿色的希望。
在这块蒙昧而荒芜的土地上,我们的先辈殚精竭虑,披肝沥胆,创造了一颗熠熠生辉的世界艺术明珠。
站在先辈树立的丰碑前,鸟瞰苍茫历史,我们既有焦灼的忧思,更有创造的冲动,延续人类文明的缆索,我们责无旁贷!
酒泉过去辉煌,辉煌在教育;再度辉煌,关键仍在教育。
第一章 涌动的春潮
思考者搅活未来观念,决策者筹划未来蓝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作为跨世纪的“教育白皮书”向世界隆重推出。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为《纲要》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它是飘扬的旗帜,是恢弘的前瞻性“独立宣言”。
机遇不常有,春天不常在。1994年12月18日,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在酒泉隆重召开,地委、行署领导与全区人民共商教育发展大计。静声息气的聆听引发出频频掌声,滔滔不绝的发言描绘出酒泉教育的灿烂春天。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敦煌市率先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肃北、酒泉、金塔、安西、玉门、阿克塞也紧锣密鼓,只争朝夕。
时间总是像无情的牧鞭,驱赶着涌向未来的人流,它不容我们等待和停滞。等待只能使机遇像过眼烟云,项目如海市蜃楼,投资似水上打漂。
桃花盛开的时节,酒泉、敦煌两市组织千余名师生走向街头,掀开了宣传地委、行署《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序幕。新闻媒介纷纷推波助澜,全教会精神像春天的大雁,“飞入寻常百姓家”。
春风拂过,必有郁郁葱葱的芳草丛生。
金塔县鼎新镇西湾小学民办校长李自万,主动将准备为儿子办婚事用的5000元钱捐给了学校;羊井子湾移民宋安学、黄兴虎分别为学校捐物捐款1.5万元和1万元。他们捐出的是一分分积攒的血汗钱,寄托的是一颗颗兴办教育的殷殷之情。
(字幕:安西县土管局为县城小学捐桌凳100套,县妇联为幼儿园捐赠价值6000元的儿童玩具。酒泉糖厂为教育捐资100万元。酒泉市果园乡果园沟村集资17.83万元新建学校。)
不胜枚举的捐资助学事迹,无不体现出酒泉人民心想教育、惠及桑梓的拳拳之心。
(字幕:全区五个农业县市群众捐资助学资金已达492.5万元。)
酒泉教育的春天,是全区八十二万人民双手编织的花环,滚动的春潮,孕育着酒泉鲜活的明天。
第二章 改革的回声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历史性课题。
我们已经在历史的“劫难”中错过了昨夜的星空,不能再一次失去今日的朝阳。因为国情不容等待,民心不容等待,孩子不容等待,飞速发展的世界不容等待!
酒泉市委召开地锐、国税及驻酒单位负责人座谈会,落实难度较大的城市教育附加,其中征收一季度宾馆、饭店床位附加12万元。把19个乡镇的11个确定为“一把手负责教育制”。
玉门市玉门镇决定从镇办企业利润中提取5%、村办企业中提取10%投入办教育。阿克塞县决定开征每吨石棉10元的教育费附加,真正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
全区形成了领导常进学校门、常议学校事、常抓政策落实的良好格局。
行署专员盛维德、地委副书记张贵华,在百忙之中深入教育学院、电大分校、师范视察教育工作。行署副专员姚汉章同志冒着酷暑,日夜奔波在各县市检查教育工作。进学校、听汇报、看现场、搞座谈。一乡一乡查、一村一村看、一生一生问。仔仔细细算清账,真真切切抓落实。
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论终究要飞跃到实践的沃土。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已实实在在体现在各级领导的具体行动中。
第三章 崛起的希望
改革,为教育发展创造了春意盎然的外部环境。适时抓住机遇,构建一个璀璨绚丽、生机勃勃的“教育彩虹桥”,使酒泉经济顺利驶入二十一世纪的“快车道”,这是人心所向、民心所望。
一座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的教学实验楼已在金塔县中学的校园里节节拔高;同时,金塔教育史上将载入一个陌生校名——金塔县第二中学,由县、乡、村筹集的110万元资金不久将如期到位。
安西县已将105万元资金投入学校配套建设,九北、潘家庄、渊泉一校已是旧貌换新颜。
如果说“普九”是“重中之重”,职教就是“急中之急”。(www.daowen.com)
“建设职教中心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伟大创举”。这是1995年4月29—5月18日由行署主管专员带领各县市分管教育副书记、副县长考察外地职教后得出的结论。
金塔县筹集资金320万元,无偿划地73亩,率先破土动工新建职教中心。敦煌市计划投资350万元,安西县计划筹集600万元,分期建成集教学、科研、实验、生产、实习为一体的职教中心。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的肃北,业已积极投资36万元启动修建职教中心。
(字幕:全区6所(含肃北)职教中心共需资金2238万元,已到位1060万元,占计划资金的47.4%,总建筑面积32200平方米。)
汇入信息时代的潮流,追踪现代科技的强音,这是大势所趋。玉门市投资64万元为职中购置电子计算机和语音等设备;安西县计划投资15万元为县中建设高标准语音室;酒泉市多方筹资75万元,为市职中购置30台高档次的电子计算机;酒泉中学已经拉开了电脑教育的帷幕。
“普及电脑要从娃娃抓起”。酒泉迈出了令人欣喜的一步。
伟大的理论孕育果敢的行动,改革的实践必将产生卓越的成效!
第四章 升腾的暖流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这是古代圣贤的哲思。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是现代人的共识和呼声。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乐教。
敦煌市近几年筹资1436万元,修建教师住宅8栋388户,全市城市学校教职工住楼率已达69%,乡村教师达25%。
金塔县筹资250万元,为教师修建楼房50户、平房20户。
玉门市将教师住房纳入政府机关序列,全市教师人均住房面积已达10平方米,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市政府决定,农村教师在乡镇建房,采取无偿划地、自建公助、产权归己的办法,市财政为每户教师补助3000元建房资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善良梦想在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教师是漆黑的夜晚里不灭的灯塔,他为学生撑起一片蔚蓝色的天空。然而,教师也需要生活的土壤,汲取充足的营养,成为一只永远饱满的远航的帆船。
全区公办教师的月平均工资达408元,高于机关干部18元,在二十个行业中居第四位。
民办教师作为特定时代的“历史产物”,人民没有忘记他们,月均工资已由去年的180元增加到230元。除正常“民转公”外,我区继续在师范招收80名民办教师。通过制定下发《关于农村年老病残民办教师生活补助费的暂行规定》,使其老有所靠,病有所医。
地、县市制定的教师医疗专项补助正在逐步实施。酒泉市解决教师医疗费8万元。玉门市将教师医疗费纳入机关公费医疗系统,教师住院费的90%由市财政直接负担。
全区双“十佳”评选活动在教师中激起阵阵涟漪,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王思明式的模范教师必将成为酒泉教育的支柱。
在酒泉的每一座城镇、每一个乡村,都升腾着一缕缕清新的暖流。那一幢幢教学楼房、一片片教师住宅,给每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都涂上了一抹抹斑斓的色彩,平添了一份份迷人的魅力。
第五章 热切的期盼
昨天的教育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是连接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纽带,是一个民族跻身于世界强手之林的核心和动力。
教育改革也要“两手抓”,一手抓外部环境优化,一手抓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育改革像雨后春笋,方兴未艾。JIP教学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注·提实验”、“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引入学校,渗入课堂,正在一步步溶入学生的筋脉之中。
(字幕:敦煌市肃州中学强化目标管理,倡导“五苦”精神,两年跨越两大步,中考六合率达6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敦煌市委副书记带领市教育考察团,千里迢迢赴河东,虚心学习取“真经”。“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县市、学校也纷纷走出家门,放眼世界,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从玉门关外飞出的一张张教师招聘启事,使这个遥远的内陆小城一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春风又渡玉门关”。
作为酒泉地区的明星企业,酒泉糖厂兴厂不忘办教育。糖厂子校一班人以企业家的气貌、管理家的缜密、教育家的求实,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批合格的“产品”,成为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典范。
既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酒泉市委书记张克勤带领城市200名中小学生,徒步完成了夏令营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磨炼意志,体察民风民情,滤清无知的埋怨,接受自然的洗礼,品尝理想和现实嫁结的甜果!
科学育人,管理育人,把学生从“升学教育”的狭窄胡同中引入“素质教育”的阳关大道,使其沐浴明艳的春光,呼吸清新的空气,尽情展示青春的活力和健美!
辉煌的教育,将使古老而神奇的酒泉焕发青春的容颜,在先辈开垦的这块文化故土的上空,必将升腾起灿若星辰的时代精神,重新昭然于世界!
(1995年电视专题片《教育又一春》解说词,原刊《今日阳关道》,甘肃文化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