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写在实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14周年
实行了十四年之久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被誉为“穷国办大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作为国民终身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自学考试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出一条怎样的新路,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重大教育课题。
自学考试的改革必须从更宽广的层面上作出全方位的调整。我们不能一味地将自学考试改革的着眼点集中于“考试制度”方面,而忽视了“教育制度”的改革,偏废其中任何一方的改革都将于事无补,徒劳无益。自学考试时至今日,因受考试手段的局限性、专业设置的单一性、课程计划的死板性、教育目的的狭隘性等制约,已无法气宇轩昂地面对二十一世纪。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为适应这一形势,未来的自学考试改革应是:考试结果和教育过程并重;改革教育手段和研讨助学并重;改善外部环境和内部制约因素并重。(www.daowen.com)
以改革专业设置为先导,优化内部结构,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复合型、通用型人才。自学考试现有的部分专业已趋老化,社会需求基本饱和,加之受到蓬勃发展的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形成的冲击,自学考试面临新的抉择。挖潜改造现有专业是自学考试能够持续发展的对策之一。一是专业设置要瞄准市场,贴紧社会运行的“脉搏”,突出四性,即: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专业内涵的实用性、专业框架的通用性、专业方向的前瞻性。二是课程内容力求吸收现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设置大方向类专业的前提下,实行学分累计制,增加选考课,灵活开考。通过开考一些边缘性、应用型学科,以及文理互相渗透的超前性、综合性学科,并及时吸纳新的研究成果供自学者根据本人的兴趣专长和工作实际选修,为实现如上目标提供可能。三是考试手段要现代化。自学考试已将信息采集、数据加工、考试编排、考分统计、考籍管理等项工作实行了以电子计算机、光电阅览器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以后还应创造条件,开发软件系统,借鉴普通高考标准化考试的成功经验,在命题、评卷、数据传输、信息咨询等方面引入多媒体技术,使考试手段早日驶入“信息高速公路”。四是摆正社会助学的位置。自学考试既是考试手段,更是教育制度,它不搞等级选拔,只开展水平测试。因此,其立足点就是培养“千里马”,而非选拔“千里马”。这个任务只能由社会助学来完成。社会助学形式应多样,方法要灵活,手段要更新。主考院校要搞,社会力量要抓,而自考办更要“以考导学,以学促考”,实行考试结果和社会助学过程的有机统一。五是优化自学考试的外部环境。通过“自学基金”建立奖励机制、设立“自考人才库”、举办“自考人才交流市场”,落实自学考试人才的录用、工资、晋职、晋级待遇等政策措施,让自学者“学得好、用得上”,形成良好的自学成才氛围。六是强化自考的基础性研究。
坚持取长补短、相互沟通,走自考和电大、函授联合发展的新路子。自考的优势是开考专业灵活多样、学制弹性大,没有“门槛”;电大的优势是教学手段先进,传导范围广,效果佳,是新型的“电讯大学”;函授是以文字传递为途径,辅之以专家点石成金的面授。三者的优势集于一身,将如虎添翼。为此,第一,要消除“同行相轻”的传统陋习。各自在认识上应明确“联合”并非“吞并”,是优化重组、科学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要建立灵活自如、口径统一的“沟通”机制。专业的相通,单科成绩的确认,考试大纲和教材的统一,题库的优化,考务流程的统管,考籍规则的一致,考分的等值和解释,三者之间自由转考的限定等,都应作出明确的规定。电大和函授作为自学考试强大的助学支柱,无疑会增强自考的社会竞争力。国家教委今年在部分省市招收自考和电大互相沟通的“注册试听生”,为三者沟通、合作办学奠定了可喜的基础。
(与李应蓉合作,原刊1996年1月15日《中国教育报》,获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自学考试征文”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