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散落的思想尘埃:探究快速疗法与自然疗法

散落的思想尘埃:探究快速疗法与自然疗法

时间:2024-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快速疗法在我们这个过分喧闹、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时代,就连生病治疗都显得让人不可理喻和匪夷所思。不知是医学进步了,还是人类自身退化了,我感觉这种“快速疗法”,完全有悖于人的生命孕育的初衷和自然运行的法则。对于普通的感冒,采用食物调养和静卧休息应是首选的疗法。输液体的“快速疗法”尽管人受的折磨少一点,但违背自然生理规律不说,高昂的医疗费用还让普通百姓的心情沉重不少。

散落的思想尘埃:探究快速疗法与自然疗法

快速疗法

在我们这个过分喧闹、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时代,就连生病治疗都显得让人不可理喻和匪夷所思。你看,普通的感冒治疗必得输液体,甚至住院治疗;正常的产婴必得剖腹产。不知是医学进步了,还是人类自身退化了,我感觉这种“快速疗法”,完全有悖于人的生命孕育的初衷和自然运行的法则。

我由于先天身体素质还不错,加之10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晨跑晚步”的锻炼,平常很少感冒,即便是感冒了,我也坚持食物调养加吃药治疗,最多是打几针便立马见效,基本上不用输液体。前几天,我在不知不觉的流感潮中也被感染了。我有近两年时间没患感冒,按常规的医学说法也不太好,因为人体内的毒素失去了排泄的机会,对肌体的长远健康未必是好事。我为此暗自庆幸自己终于感冒了一次。

不容易感冒的人,患了感冒的症状的确不轻。刚开始,我在素有“家庭保健师”称号的妻子的指导下,吃了几天药并配合食物调养,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后又换药治疗,还是收效甚微。对治疗“家庭小病”一贯胸有成竹的“家庭保健师”也有点沉不住气了,在我面前不时嘀咕说,不行让医生看看,输点液体,防止肺部发炎。单位同事一看我感冒几天了不见好转,纷纷建议我到医院输液体。我拒绝到医院输液体,从内心想验证一下,是否感冒了不输液体就治不好。为了拖延不输液体,上午我对妻子说下午不见好转了再输液体,到下午了我又对妻子说明天不见好转了再输液体。我在家中躺了两天仍不见大的好转后,干脆边吃药边带病坚持上班,以分散病痛的干扰。我还有一个逻辑是,发病是一个病灶逐步积累的过程,治病也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消解过程。正如俗话说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刚一发病感冒,人们立即就想大剂量吃药和输液体,试图药到病除,立竿见影,这不也严重违背自然规律了吗?

几天后,我在没有输液体的情况下,感冒逐步好转并最终康复。我再一次亲身证明了患感冒不输液体同样可以治愈的道理。

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好了,注重健康品质生命的追求无可厚非。但不知是现代人怕死了,还是娇惯的忍受不了病痛的缠绕,人们稍有头痛感冒,便小病大治,吃药、打针、输液体全盘上,甚至于住院大治大养,把生命高高捧到头上,生怕轻贱了自己的生命。曾几何时,我们是那么的漠视和糟践自己的生命,现在我们又过于看重和珍视自己生命存在的质量了。岂不知,生命的强健与毅力,是生命自身决斗以及在与外部环境的锤炼抗衡下脱颖而出的。让生命走向两个极端,都是不足可取的。

从中国当下来讲,新医改是一个十分热门和焦点的话题,核心是老百姓都希望“病有所医”。老百姓看不起病的主要原因是嫌医药费贵,尤其是得了大病重症更是茫然无助。我认为对于治疗头痛发热感冒之类的小病,只要合理用药,不用输液体就可治疗,几十元的药费就可解决问题。一旦输液体,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若要住院治疗,那动辄就是几千元的事,对普通老百姓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就真是天都塌下来的大事。就拿我家来说,我感冒10天左右,吃了几十元钱的药就好了。紧接着几天,我的“家庭保健师”又感冒了,到医院看时,由于体质太弱加之病情较重,没有经受住医生输液体的治疗方法,花了几百元的医疗费不说,后期的病症同样拖拖拉拉又延续了若干天才算痊愈。有媒体报道,南方一位市长为体验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自己感冒后以普通百姓身份去看病,结果花费了600多元才看好。我想这名市长肯定也是输了液体才花了那么多的医药费。

正像一位医生所说:“有些病要看西医,有些病要看中医,还有些病要看上帝,而大多数时候,则要靠我们自己。”被誉为“健康教母”的马悦凌说:“有病了不要胡乱求医,要求助于食物和人体自有的经络大药及天然修复系统。”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栾加芹说:“只要改变观念,你的身体就会有惊人的改观。”对于普通的感冒,采用食物调养和静卧休息应是首选的疗法。我们的家庭成员一旦有了感冒等症状,我的“家庭保健师”一般都是推荐和实施食物调养法,效果显而易见的好。因此,对于普通的感冒,我赞同先食物调养,再吃药治疗,实在严重了再打针、输液体。输液体的“快速疗法”尽管人受的折磨少一点,但违背自然生理规律不说,高昂的医疗费用还让普通百姓的心情沉重不少。但现实是,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门诊,门诊输液室里的病床常常是满员的,就连沙发和凳子上都坐满了输液体的人群,放眼望去,颇为壮观。难道我们除了输液体就真的没有别的医治办法了?不管新医改的政策多么好,医生和患者对治疗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怎样治疗感冒,关键还在于我们患者自己的选择。因为只有患者最清楚自己的体质、病症程度和既往疗法,但前提是患者的治疗观念要转变。观念一变,浑身轻松,还省钱,何乐而不为。正所谓观念一变天地宽。

本来生命孕育和诞生的过程,是一个亘古以来就天经地义的自然流程,无需人们说三道四,甚至指手画脚。据我所知,我们姐弟4人都是自然分娩的产物,“接生婆”是我乡下当“赤脚医生”的舅舅。在我仅有的记忆当中,舅舅是方圆几十公里范围里小有名气的大夫和“接生婆”,不管白天黑夜,总有慌慌张张的人来找舅舅接生,舅舅不问三七二十一背上药箱就走了,由他接生的婴儿不计其数。十八年前,我儿子的诞生也是水到渠成的自然分娩。由此,对女人生小孩这样天经地义的“小事”,我根本就没有唠叨的话题。(www.daowen.com)

今天让我不得不说的是,近年来我身边以及我所知道的产妇生产,不同程度的都是剖腹产的产物。前不久看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46%的孕妇实施剖腹产手术,让我吃惊不小,隐隐的生理担忧和对生命的糟践让我难以释怀。

人也好,其他动物也罢,其生命的诞生都是优胜劣汰的结果。在现代医学发明以前,我想婴儿的诞生都应是自然分娩的产物。尽管产妇和婴儿死亡的风险从来都缠绕在孕妇生命的周身,但只要顺利活下来的一个个生命个体,都是生命法则自然筛选的强健体魄,是人类生生不息传承几千年的客观理由。一个生命既然诞生都是弱不禁风的,长成后该何以经受疾风厉雨的摔打,承担起传承后辈的重任。恰恰是现代医学,无情地剥夺了生命诞生的方式,打碎了优胜劣汰的生命法则和规律,让幼小的生命在冰冷的手术刀下轻飘飘地降临人世。

的确,一个生命从怀胎10月到痛苦淋漓的分娩,充满了喜悦、煎熬、风险、痛苦和嬗变后的甜蜜与幸福,是一个女性从姑娘成长为成熟女人的鲜明标志。说通俗了,女人生娃娃就如同母鸡下蛋一样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为什么这样正常的事情,由于现代医学的产生反而四处弥漫了顺产的恐惧症,让孕妇们担惊受怕,提心吊胆呢?

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既有医院追逐利益和降低风险的考虑,也有孕妇怕受疼痛和盲目从众的心理作祟,更有现代人急功近利、追逐名利的自私行为暗中作怪。作为医院的产科大夫,当然是手术产婴来的直接、干净和利落,风险相对较小,手术以及治疗恢复的费用更是不菲,何乐而不为。由于大部分孕妇都是妊娠生育一胎,没有产婴经验,只盲目听信个别医生以及周围人们的一面之词,纷纷实施了剖腹产手术。可别乐观,据权威妇产科专家说,“剖腹产是痛苦在后面,顺产是痛苦在前面;剖腹产产妇患产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高于自然分娩的产妇3倍之多”。产妇无谓地挨了一刀,同样没有免除痛苦以及产后高并发症风险的劫难。这只有经历过剖腹产的产妇才会身同感受。除相当一部分产妇是追风于“剖腹产少受痛苦、风险小”的从众心理外,更无耻的是有些产妇追逐自私的名利,为了所谓的“世纪婴儿”、“奥运宝宝”以及千奇百怪的“好时段”、“好日子”,强行将未到预产期的婴儿通过剖腹产“取出来”,真让人不寒而栗。

客观地讲,婴儿诞生方式的选择权掌握在每个父母的手中,令人惋惜的是年轻的父母们滥用了这一权利。世界卫生组织对剖腹产率的警界线是15%,中国46%的剖腹产概率已远远超出警戒线的范畴,而这一指标尚是不完全统计。据有关资料反映,我们的有些地区、有些城市的这一概率更是高得惊人。中国经济连续几十年的高增速,不曾想还拉动了剖腹产率的高增速,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性,应是一个社会学范畴亟待研究的深层次课题。

我曾看到一个资料,一位中国孕妇到瑞典一家医院准备分娩,孕妇因怕疼就向医院提出了剖腹产的要求,医生听了后笑着对孕妇说:“夫人,如果您希望您和您的孩子将来身体健康的话,就别提这样的要求。请允许我这样对您说,女人生孩子是繁衍后代的正常生理活动,是做母亲的一种自豪和幸福。自然分娩出后代是女性的自然本能,如果仅仅因为怕疼,那么,怕疼就别做母亲。”瑞典医生的这段话尤其是“怕疼就别做母亲”说得多好,这位孕妇的自然分娩当然很顺利,孕妇为自己能有这样的勇气和结果自然感到无比幸福与自豪。

让我非常庆幸的是新疆边缘牧区一个被人誉为“脐带妈妈”的助产师,她在30多年的时间里接生了6000多名婴儿,全部是顺产诞生,且创造了零风险的奇迹。她在央视举办的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特别节目现场一出场,便赢得了观众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来自于人们心灵的最深处,来自于人对生命最原始的珍爱,更来自于对生命守护神“脐带妈妈”的无上崇敬!这还是对剖腹产手术最权威的挑战和证明!

我想中国人对待诸如感冒必输液体、生育非剖腹产莫属的“快速疗法”,终究是违背人性自然法则的。根子也许在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普及和创新吸纳能力不足,以至于我们把生命从最初的诞生就推向了一个无情自私的巅峰。这可是我们文化和文明的硬伤。

(2010年3月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