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元素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元素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79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基地为有限度对外开放单位,对外称“酒泉地区卫星发射场”;1986年4月,改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92年,江泽民视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并题名“东风航天城”。1958年3月,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在酒泉北部的大漠深处建设我国第一个陆上导弹综合试验靶场;3月27日,中国西北导弹综合试验基地在酒泉正式成立。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酒泉元素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是我国组建的第一个导弹、卫星综合试验和发射基地,是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也是各种型号运载火箭和探空气象火箭的综合发射场,拥有完整、可靠的发射设施,能发射较大倾角的中、低轨道卫星。中心还是我国航天技术、自动控制、雷达、无线电、电子工程、通信、计算机、飞行力学、应用数学、气象、铁道工程、电力、化工、机械、医疗等高科学技术的密集区,被誉为“中国航天第一港”。1958年3月基地初建时,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兵团为主的解放军官兵挺进戈壁开始建设;为确保基地与北京三总部有线电话长途通信的秘密,通讯代号定名为“东风”;这就是人们把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称为“二十基地”或“东风基地”的缘由。1979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基地为有限度对外开放单位,对外称“酒泉地区卫星发射场”;1986年4月,改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92年,江泽民视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并题名“东风航天城”。

艰苦卓绝的创建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做出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的重大决策。1955年1月14日,中央通过发展原子弹、制造核武器的决定。1956年3月,国务院成立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制定出台我国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重点放在迅速发展原子能和喷气火箭技术上”。1956年4月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军委会议,听取回国不久的科学家钱学森关于发展我国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5月份,中央作出在我国建立和发展导弹事业的决定,批准成立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以钱学森为院长的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集中了一批当时最优秀的科学家,开始了我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1957年下半年,中央军委决定筹建导弹、原子弹试验靶场,并成立靶场筹建委员会。1957年12月30日,以盖杜柯夫少将为组长的17名苏联专家来华,协助我国勘选导弹试验靶场场址和工程技术勘察;双方确定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勘选陆上导弹试验靶场,在渤海、辽东湾沿岸勘选海上导弹试验靶场。1958年1月组成了由炮兵司令员陈锡联上将为首,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各军兵种领导及苏联专家组等52人参加的导弹、原子弹靶场勘察队,分别对陆地和海上靶场场址进行了勘察。在陆地靶场勘察中,勘察组认为甘肃酒泉以北的金塔县、额济纳旗一带地势开阔平坦,地质坚硬,远离居民区,便于保密,气候和水源条件尚可,移民容易,不占耕地,能满足导弹试验的条件;同时认为酒泉农业基础较好,交通相对便捷,可以作为导弹综合试验靶场建设施工器材、军需物资和生活保障的重要中转供应站。勘察组向中央军委写出勘察报告,建议导弹综合试验靶场选定在酒泉以北的金塔县、额济纳旗一带。1958年3月,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在酒泉北部的大漠深处建设我国第一个陆上导弹综合试验靶场(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前身);3月27日,中国西北导弹综合试验基地在酒泉正式成立。基地第一任司令员由原二十兵团副司令员孙继先中将担任,第一任政委由原空军第三军政委栗在山担任。

1958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由原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上将带领6万多名工程兵,孙继先将军率领从朝鲜归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机关、部分直属部队以及从全军抽调的精兵强将,共计10万大军开进金塔县北部戈壁沙漠深处,拉开了大规模建设基地工程的帷幕。从此这支部队隐姓埋名20余载。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汽车运输部队和地方科研院校、建筑公司相继投入到建设我国最早酒泉综合导弹试验基地的战斗中。所有参战的解放军官兵、科技工作者和地方援建人员等,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与戈壁沙漠作战,与严寒酷暑抗争,先后有670多名科技人员和解放军官兵的革命忠魂长眠在这块热土。

基地建设初期,中央军委要求在三年内修建近300公里铁路,500公里的公路,架设2000多公里通讯线路,埋设几十公里电缆,建设一座大型机场,一座中型水库和一座发电厂,完成50多万平方米的营房、医院、科研机构等生活设施,建成导弹发射场架、附属工厂、通讯设施、观察场所等。最先开进的工程兵水文地质勘探队,在短短8个月时间,打百米以上深井100多眼,顺利完成水文地质勘察任务,为导弹基地建设立了第一功。在酒泉清水通往基地的铁路尚未修通时,施工器材和部队给养全部由兰新铁路运输到酒泉火车站,再由酒泉装汽车经220公里的公路颠簸拉到部队驻地。

1960年8月,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715个厂矿和各军兵种的通力协作下,酒泉导弹综合试验基地建设工程全部竣工;9月10日发射场投入使用。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批准建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简称921工程);1994年7月载人航天发射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奠基,1998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问鼎九天的辉煌壮歌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50年来,几代航天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在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航天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可以用五个“最”字来概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艰苦创业的历程:一是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的航天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组建于1958年初,是我国第一支航天发射部队。二是任务最重。50年来,承担我国导弹和火箭发射试验任务,承担了大角度中程轨道卫星和神舟飞船的试验和载人发射任务,发射频度之密集在各发射单位中是绝无仅有的。三是技术最先进。中心的发射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是贡献最大。中心创建至今共为中国创造了十多个“第一”。五是环境最苦。部队点号大都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带,发射场就建在戈壁滩上,远离城镇,严寒酷暑,风沙干旱,荒凉寂寞,工作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中心先后成功发射750余枚火箭、41颗卫星、7艘神舟号飞船的测试发射与航落区跟踪测量任务,成功地将我国6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航天事业和武器装备发展史上带有标志性的十多个“第一”,为创建和发展我国“两弹一星”事业、载人航天事业和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翻开中国航天历史,星箭闪烁,璀璨夺目,光照宇宙。1960年9月,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0年11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中程导弹;1966年10月,中国第一次导弹携带核弹头的“两弹结合”发射成功;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5年11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1980年5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1981年9月,在中国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1987年8月,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卫星搭载服务。

1999年11月2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这里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2001年1月10日,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成功;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9时整,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成功着陆;2005年10月12日9时整,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乘坐我国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飞入太空,在太空遨游5天,于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成功着陆;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满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成功飞向太空,并首次成功出舱行走。神七问天,震撼九州,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辉煌里程碑。(www.daowen.com)

2003年3月25日,江泽民同志亲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坐镇指挥“神舟”三号飞船任务发射,对中心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亲笔题词:“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是向世界展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窗口。”胡锦涛总书记分别在“神五”和“神七”发射时莅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视察工作,在“神七”发射成功时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今年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研实践活动,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在国际航天舞台上占有重要席位。在全世界22个航天发射场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前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齐名,能够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在世界前10大航天发射场中名列第五位。

渊源深厚的军地情谊

随着中国神舟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连发射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名扬世界,“酒泉”两字也享誉全球、响彻宇宙。随之,有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地域归属之争众说纷纭。实际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酒泉市的历史渊源流长,客观事实无法更改。1958年3月中央批准建立酒泉导弹综合试验靶场,选址确定在甘肃省酒泉以北的金塔县与额济纳旗交界地带的戈壁沙漠深处。历史上额济纳旗三次归属甘肃省酒泉市行政管辖,1949年9月27日额济纳旗和平解放至1951年2月;1954年11月30日—1956年6月1日;1969年9月9日—1979年7月1日,额济纳旗归属甘肃省酒泉市管辖。2001年9月国家下达甘肃省金塔县与内蒙古额济纳旗行政区域界线批复时,对涉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军事区域的划界问题,国务院领导批示:“暂时不划,待时机成熟再划”;“继续做好双拥工作,维护基地已形成的现状,支持国防建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占区域作为“公共军事管理区”独立存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1986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命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后,中心的户籍管理、邮政通信、工商管理、税收、金融业务和金库管理、粮食及副食供应、供电、通信光缆烟草供应、大专院校招生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与数字电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等业务,均由甘肃省或酒泉市联系管理和供应至今。1979年7月甘肃省将额济纳旗移交内蒙古管理时,考虑到额济纳旗经济困难的实际,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税收业务转由内蒙古联系管理。50年来,甘肃省及酒泉市委、市政府把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军地共建工作作为大事来抓,无条件支持,全方位配合,为中心提供了坚强、无私、有效的后勤生活保障,形成了民拥军、军为民,军民亲如一家人的双拥共建的优良传统,酒泉人民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酒泉作为古代飞天艺术故乡,不仅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提供了重要的后勤工作生活保障,还为基地人员的出行交通、生活基地建设和发射任务保障做出了无私贡献。酒泉市因是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近的城市(相距220公里;金塔县航天镇距中心70多公里),我们在积极协调做好酒泉清水至中心的铁路运输外,2001年酒泉市筹资2亿多元建设了酒泉至航天城公路,市直机关和肃州区、金塔县机关干部每人捐出一个月工资用于修路,广大群众纷纷投工投劳,公路按期建成通车;酒泉运输总公司及时开通了发往中心的班车,极大地方便了基地官兵及家属的外出活动。2006年12月,市委、市政府以优惠条件,在酒泉新城区为空军试验训练基地选址修建生活基地及酒泉办事处综合办公大楼,2008年年底可搬迁入住。从2004年起,酒泉市即开始向国家发改委和总参谋部汇报计划投资12.7亿元修建酒泉至航天城铁路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论证、项目业主落实等工作,项目已经省政府、兰州军区上报总参谋部待批,批准后即可开工建设。从“神一”到“神七”的航天任务发射中,酒泉人民无私承担了保驾护航的艰巨任务。市直机关和肃州区、金塔县全面动员部署,制订应急预案、抽调公安民兵和发动组织群众,按照1公里3名民兵,3公里1名公安干警,分5段专人负责的要求,仅“神七”发射就投入干部、干警和群众4600多人,认真巡查看护国防光缆和电缆,保障公路交通和通讯的畅通,确保了航天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

叹为观止的酒泉元素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50年艰苦奋斗、铸就辉煌的创业史,倾注了酒泉人民的辛劳和汗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独具特色、引人骄傲的“酒泉元素”,让历史和现实共同见证了酒泉市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深厚友谊。2008年10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组建50周年大型庆典仪式,甘肃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罗笑虎,省政府副省长张晓兰,省委副秘书长、省保密委办公室主任张国斌,酒泉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詹吉有,副市长杨小丽等领导,分别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参加了庆典活动。省、市领导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赠送了东阳木雕落地屏《报春图》,该木雕质地考究,雕刻精美,寓意深远,摆放于中心东风大礼堂正门门厅。10月19日晚,参加庆典活动的省、市领导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领导举行了捐赠揭幕仪式,参观者赞不绝口,纷纷驻足留影纪念。

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使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梦想从酒泉大地梦想成真,举国振奋,13亿人民无不欢欣鼓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大事,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赠送了“飞天”大型雕塑,高高耸立在穿越基地的黑河边上。飞天雕塑上镌刻《飞天赋》:“娉婷挟紫气,婀娜沐红阳;飘飘散苻瑞,翩翩降吉祥;瀚海新城美,科技雄兵强;神箭空中舞,神舟天外唱;中华好儿女,英姿多飒爽;戈壁立奇勋,东风国威扬;陇原山水阔,军民情谊长;飞天千年梦,酒泉一脉香。”热情赞扬了英雄的航天人和酒泉与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渊源及深厚情谊。

2006年5月31日,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援建“神舟友谊大桥”,2007年8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大桥全长148米,桥宽18米。主桥为80米跨单塔无背索斜拉桥,主塔采用钢箱结构,外形呈半椭圆状,垂直高度42米,与桥面成58度夹角。神舟友谊大桥整体造型犹如一艘扬帆远征的航船,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乘风破浪、蓬勃发展。神舟友谊大桥的建成,解决了黑河两岸的交通瓶颈问题,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增添了一处靓丽景观。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代表性建筑工程——圆梦苑与问天阁,极富飞天圆梦的象征意义。圆梦苑是专门为航天员进驻发射场设计建设的。圆梦苑的核心建筑是问天阁,是航天员们在发射前的住所和活动场所。“问天阁”取自宋朝苏东坡水调歌头》一诗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意寓航天人探索太空的勇气和追求。而圆梦苑大厅,陈列着由敦煌著名画家王亚玲临摹的两幅大型莫高窟壁画《飞天》和《九色鹿》,象征千年前中国人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梦想飞天的愿望,从圆梦苑和问天阁迈向太空,梦圆中华大地。

人世间常常有一种神秘美妙的巧合。一千多年以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上出现了美丽的飞天,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又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2004年4月18日,航天英雄杨利伟暨载人航天先进事迹报告团回“娘家”,杨利伟和报告团各位成员精彩生动的报告,博得了人们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杨利伟深情地说:“酒泉是飞天的发祥地,是飞天的故乡。刚一来到酒泉,就感觉到酒泉人民对航天人的关爱。”古代飞天与现代飞天,共同诞生于酒泉,仿佛天作之合,酒泉人民倍感骄傲和自豪,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和酒泉这块神奇的热土。

(原刊2008年《酒泉政报》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