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风采与业绩:金溪县人大工作成果

风采与业绩:金溪县人大工作成果

时间:2024-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位老支书的情怀——县人大代表、左坊镇清江村党支部书记黄长华侧记文/郑小文在左坊镇清江村委会,有一位带领群众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为改变群众生活面貌而倾注精力、不辞辛劳之人。他,连续两届被选为县人大代表,连续三届被村民拥戴为村支书,被当地百姓称为“放心”的好干部。他,就是金溪县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现任左坊镇清江村党支部书记的黄长华。

风采与业绩:金溪县人大工作成果

一位老支书的情怀——县人大代表、左坊镇清江村党支部书记黄长华侧记

文/郑小文

在左坊镇清江村委会,有一位带领群众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为改变群众生活面貌而倾注精力、不辞辛劳之人。他,连续两届被选为县人大代表,连续三届被村民拥戴为村支书,被当地百姓称为“放心”的好干部。他,就是金溪县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现任左坊镇清江村党支部书记的黄长华。

黄长华现年58岁,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敢闯敢拼且精明能干的人。判山林,他眼光犀利,瞄得准,别人时有盈亏,他一挣就是好几千元;农闲时,他贩卖粮食、木材、西瓜等土特产足迹涉及南昌、广东等地,是个走南闯北的经纪人。凭着聪慧的头脑和精明的经商能力,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多年,并精于此道。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为他今后的办事魄力塑造了坚毅、果敢的性格。他自家种了13.33公顷杉树林,每0.067公顷100棵杉木,每年一棵树可净增产值1元左右。多种经营使得他每年都能轻松赚个三四万,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儿子在外发展,事业有成,顾念老父亲艰辛半辈,多次催促他放下村务,去享享清福,可他情难割舍这一方热土,村支书一干就是15年。

担任村支书的这些年来,黄长华凭着对农村工作的一片忠诚,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为改变清江村的落后面貌东奔西走。他带领村民开发荒山,山变绿了;建自来水,水通畅了;建设家乡,家园靓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经济作物种植,群众富了。如今的清江村正大步走在新农村建设的大道上。

殚精竭虑助民发家致富

从前的清江村是贫穷的。它坐落在金溪县南大门——金、南、资三县交界处,全村七个自然村,八个村小组,人口1725人,总共384户,劳动力790人,耕地面积184.27公顷,山林面积772.87公顷,206和316两条国道从该村门前经过,算得上是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佳,农作物旱涝保收,可却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不知为何,这里的百姓始终处于贫穷状态,不能脱贫致富。丰富的地理资源沉睡千百年而未被开发利用,祖祖辈辈梦想富裕,却找不到通往致富的桥梁,用百姓的话来说就叫做“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

穷则思变。1996年,做啥像啥的黄长华被村民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谁都知道,经济发展难,农村经济发展更难,做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更是难上加难。黄长华深知其中之难。为了不辜负村民们的信任,他挖空心思找致富门路,日日寻思着如何为村民多干实事,夜夜琢磨着如何去带领村民致富。不能光瞅着乡亲们受穷,定要想方设法让群众得实惠。带领村民走出贫穷、过好日子成为他那时最强烈的渴望

针对全村产业结构单一,祖祖辈辈只靠种水稻为生的传统耕作现状,黄长华一上任就提出了要提高村民市场经济意识、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思路。他走出去、引进来,东奔西跑,多方争取上级各类拨款,招来外资、引进项目。在他的引导下,村民们从“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养鸭换油盐”的小农意识里解脱出来,大力推广经济作物种植,逐渐走向市场。

早在1996年,他就联盟浙江富阳农业局副局长吴康周,引进芦笋种植,规模达6.67多公顷,对方提供技术和种子,签订购销合同,芦笋收购单价高达五六元1斤,且一年栽种多年采收,效益高。随后他从崇仁县引进果蔗种植达66.67公顷,每0.067公顷效益可达2000元。如今更是步入多样化种养,种的水稻全是优质杂交品种,并扩大了二晚稻面积,由原先66.67公顷扩大到133.33多公顷;全村5%的农田用于制种,约13.33公顷,收益是种粮的两倍;有近40户农户建大棚种植辣椒,培植辣椒苗出售,单株卖到0.6元,周边县市资溪、南城、临川都来购买,每个棚仅卖秧苗每年就可创收1万元;西瓜每家每户都种有0.67多公顷,全村近33.33公顷;养殖业方面,鱼塘约3.33公顷,大的养鸡户两家,各养3000羽,养鸭户五家,总共养鸭近2万羽。有三个村小组分山到户经营,种杉树、黄栀子等经济作物,发展橘园26.67多公顷,山地经济生机勃发。

前几年,粮食市场疲软,农民种粮积极性骤降,外出打工村民剧增,土地被抛荒,有的种后无劳力管理,粮食生产受重创。黄长华感到心痛:如此好的耕地荒芜了,太可惜!他非常清楚,经济要发展,农业生产必须上台阶。于是他积极引导村民大胆进行土地流转,将耕地转包给种田能手,催生了许多种田大户,激发了规模效益。种田大户黄国华种田5.33公顷,年纯利6万多,农忙时要花80元一天雇工栽种、收割,带动了村里留守人员增收致富。与此同时,他积极将剩余劳力输出就业。村民付华兵,在武汉做面包,每年净挣50万。全村在外地务工、经商者近800人,仅此项每年就有“外汇”上千万源源不断地输入,支援、促进了家乡建设。

此外,黄长华积极地跑项目、争资金,投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取得资金200多万元,对国道线上朝阳、黎坊等五个村小组的66.67公顷农田进行改造,租用挖机深挖渠、清沟去淤,修机耕道,修桥架渠,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老百姓耕作方便,旱涝保收,再也没有了农田灌溉用水的纠纷,无一例为争水而械斗的事件发生。如今田地走俏,农民们争相抢着承包。

四处奔走改善村容村貌(www.daowen.com)

百姓忧乐挂心头。黄长华常说:“农民的声音太微弱,我要把它喊出来,传出去。”为了村里的事,他一项一项去“磨”,一点一点去“抠”。在他的执著努力下,村办公条件、村容村貌得以大幅改善。

清江村委会办公场所是土改时从地主那没收来的一栋破烂不堪的旧房,办公、吃饭都在房里的两张旧乒乓球桌上,天气变糟时就无法立足,百姓戏称是“发起风来丰城(风尘)县,落起雨来临川(淋穿)县”,一语概之:极度寒酸。为了改变此现状,黄长华以人大代表身份向有关部门积极申请“村活动中心改造”项目。

几经努力,2007年县委组织部村建办终于划拨给该村5万元资金扶助。同时,他向本村的社会知名与成功人士发出募捐号召,筹集资金:毛金荣捐4万做村门楼,余训安捐6000元,饶伟生捐3000元……合计5万余元。原办公楼如今已被改造成一个整洁卫生、办公设备齐全的办公场所,大小房间12间,面积约300平方米。村党员、干部有了办公场地,村民也大受其益,找干部办事更方便、更快捷了。

在改善村容村貌上,黄长华更是劲头十足。国家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政策,是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最有力的助推器,是加快发展农村的大好机遇,而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黄长华紧紧抓住国家“人饮工程”建设契机,为了让全村人早日用上自来水,他一趟趟上镇里、跑县里,找相关部门,向县发改委申请“人饮工程”项目争取到资金5万。与此同时,他发动群众筹得资金14.8万。这近20万都投入到用于购买、安装供水设备,从村外的大山里接引来山泉水,解决村民吃水问题。当清澈甘甜的山泉水欢快地流进每家每户时,村民们仿佛觉得生活在城市里。“天天只要打开自来水龙头,就会想起长华的件件好!”村中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提起黄书记便夸个不休。

在黄长华的带领下,村民们空前团结,新农村建设积极性高涨,村容村貌得到巨大改善。2009年全村八个自然村小组,组组都通了水泥路,截至2010年,获得国家新农村建设资金80万元和挂点单位帮扶资金约40万元,四个村小组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真正使老百姓过上了“走平坦路,住整洁房,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的生活。如今,一栋栋漂亮整齐的房屋依山傍水,干净平坦的水泥路连通各家各户……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文明、和谐、靓丽的农村新画卷。

夙兴夜寐守护一方平安

多年的乡村基层工作经验告诉黄长华,平安是和谐的基础,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只有村民都安居乐业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地处三县交界的清江村,人员流动频繁,给该村的社会治安带来不少隐患,是诱发打架斗殴、打牌赌博等事故的外在因素。该村附近有家资南饭店,经营得较好,但也常招惹来是非,经常有社会闲杂人等酒后赖账、敲诈财物、找老板麻烦。2009年,南城县白干沙洲镇一社会青年刘某,在该店吃完饭后,借口停放在该饭店门口的摩托车被盗,以此要挟、敲诈饭店老板。黄长华接到店主的求助电话后火速赶到,通过向南城派出所报警、实地勘查等方式,揭穿地痞无赖的谎言,化解了讹诈危机,维护了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与社会稳定。

为了辖区百姓的安宁,黄长华可没少操心。他加大对村民法律法规的宣传,提升其综治安全意识,安排民兵营长专门负责,对本村的治安隐患做到每周、每月大排查,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抑制了隐患发生率。对已发生的矛盾,黄长华处理时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绝不把问题上交。任职15年来,村里无一例刑事案件发生,无一人越级上访,真正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确保了一方平安。

黄长华始终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自己的政绩观,不断提高履职能力,积极参政议政,发挥好人民代表作用;以饱满的进取精神为百姓多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尽心尽职当好一名群众满意的人大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