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砍樟大王”到“原料大鳄”——金溪香料产业创始人李祥林写意
文/陈振寿
金秋时节,金溪大地一派丰收的景象:田野里,金黄的稻穗连绵不绝,微风拂过,稻浪起伏,相互传递着农民的喜悦;山坡上,柑橘、脐橙压满枝头,板栗、石榴咧嘴偷笑,老农们架着梯子,采摘着幸福,调皮的小孩子们早已躲进树下,将肚皮撑得滚圆……
你也许会陶醉在这田园诗意中,慢慢地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咦!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芳香。再吸一口,没错,仍有淡淡的香味在舌尖滑过。睁开眼睛,你终于看到,周围的丘陵山地上,除了果树,还种满了芳樟树,这香味正是芳樟树散发出来的。
你也许要问,是谁栽种这么多的芳樟树?这些树有什么作用呢?
此时,我们的主人公——江西思派思香料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祥林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他中等身材,满身福态,一脸憨相,年纪在50岁左右。当看到你时,他一定憨厚地笑着,像一尊笑口佛。
慈眉善目的李祥林,在中国天然香料领域可是个叱咤风云的角色。他与金溪县其他两家香料企业一起,基本垄断了天然樟脑粉、芳樟醇的全球市场,也由此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为了在樟科类香料领域持续占据“老大”的地位,李祥林计划建立13333.33公顷香料原料林基地,掌控全球樟科类香料产品的原料。如今,他已在秀谷、对桥、琉璃等乡镇栽下芳樟树800公顷。
这个“泥腿子”出身的李祥林,是如何与香料产业结缘?又如何成为“原料大鳄”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回到20多年前。
砍樟大王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弯腰耘禾的李祥林抬起头来,望着自己的家乡合市镇斛塘村,涌起一阵莫名的烦恼:难道我就一辈子窝在家里,干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吗?不!李祥林不甘心,自己高中毕业,不能一辈子做农民。
虽然每天干着农活,但李祥林的双耳经常聆听山外的声音,双眼总在寻找远方的风景,心里在默默地积蓄能量。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这年5月,两个浙江人来到斛塘村,花2000元买下了村头的一棵老樟树。随后,他们搭建起一个简易的“锅炉”,每天拿着斧头与砍刀,将老樟树化整为零,然后将树干、树枝、树叶放进锅炉里熬油。
村里人都很奇怪,没想到一棵樟树值这么多钱。当时,村里要安装电灯、架电线,正好缺钱。大家更奇怪的是,这些樟树的干、枝、叶,甚至根都能熬油,可这种油有什么用呢?既不能吃,又不能像柴油、汽油那样带动机器,真不知他们搞什么名堂。
李祥林与大家一样好奇,可他更从中看到了机会。为此,浙江人在村里熬油的日子里,李祥林不顾父母反对,将他们邀请到家里吃住,了解到了以下的信息:樟树的根、茎、叶、枝都能提炼芳樟油,而芳樟油是天然香料芳樟醇、樟脑粉的必需原料。天然芳樟醇、樟脑粉在工业上用途广泛,堪称“工业味精”,且价格高昂,因此,芳樟油也水涨船高,每0.5千克售价达30元。
李祥林惊呆了。当时,50千克稻谷售价约15元,如此说来,500克樟树油抵得上100千克稻谷。这还了得!当下,李祥林打定主意,决定拜浙江人为师,学习“熬油”手艺,学做樟树油生意。
浙江人离开村庄时,担走了两桶油,还带走了徒弟李祥林。
1982~1995年,李祥林奔走在全县各个乡村,在一个个村庄餐风宿露,只要看见大樟树,他就找到村委会或村小组的“当家人”,想方设法把樟树买下来,然后起锅生火,熬油销售。李祥林记不清自己到底砍倒了多少老樟树,他只记得樟树的价格逐渐走高,到最后购买一棵樟树要上万元。李祥林也不记得自己往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销售了多少芳樟油,他只记得芳樟油按纯度确定价格,收购厂家每次都要抽取样品,然后通过仪器测试,确定芳樟油的纯度。等待的时候,李祥林就用鼻子闻一闻自己的“宝贝”。到最后,只要一闻芳樟油,他就能准确说出水分含量是多少。
虽说腰包逐渐鼓起来,但一想起那些绿阴如盖的老樟树,一棵棵在自己的斧头、砍刀、电锯、锅炉下分解、倒地、消失,李祥林总感觉心痛。他常常在心里默念:樟树啊樟树,如果有一天我能有出头之日,我一定大量栽种樟树,以弥补今日的过失。(www.daowen.com)
创办企业
1996年,国际香料市场风云突变,由于天然香料原料紧缺,许多企业无法支撑,纷纷倒闭。国内数十家香料企业也竞相改制、兼并重组。一时间,香料行业前景难测。反馈到李祥林身上,就是他的芳樟油价格极不稳定,像过山车一样,高低起伏不定,相差悬殊。
李祥林敏锐地判断:最佳机遇已来临!此时,李祥林已对国内香料市场有所了解,他冷静地分析,国内香料企业进入改制、兼并重组,必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也肯定会导致香料产品减产,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于是他得出结论,如果自己抓住机会,创办一家香料企业,也许会迎来发展良机。
机遇稍纵即逝,不能错失良机。然而,要创办一家像样的企业,需有充足的资金与过硬的技术。单凭李祥林个人之力,还远远不够。此时,李祥林的人品为他赢得了机会。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村里的两名好友时,周振华与徐国平二话不说,当即答应与他一起干,三人一共凑了30万元。此外,在长期销售芳樟油的过程中,上海一家香料企业的多名技术员与李祥林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其中一人答应加盟他的工厂,担任技术指导。
李祥林要办企业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在合市镇传开了。镇干部、亲朋好友等许多信任李祥林的人也出手相助,入股他的企业,最终李祥林共筹集资金100万元。
厂房建起来了,设备买进来了,机器转动起来了……市场正如李祥林分析的那样:香料产品供不应求,香料原料少人问津,价格低廉。李祥林创办的天然香料厂逆市飞扬,一举站稳脚跟,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纳税20多万元。
从此,天然香料厂在全国香料行业崭露头角,销售收入像滚雪球一样,上交税金连年增长。1999年,该企业纳税突破100万元,成为金溪县首个纳税过100万元的民营企业。金溪县委、县政府为了表彰天然香料厂的突出贡献,特意奖给该企业一辆桑塔纳。
原料大鳄
天然香料厂驶上发展快车道,李祥林、周振华、徐国平三人雄心勃勃,对香料行业的前景信心十足,三人都想抢抓机遇,干出一番大事业。然而,在规划企业未来发展之路时,三人有了三种不同的想法。每个人的构思都有自己的依据,三人都想按自己的思路发展,谁也说服不了谁。
李祥林认为,天然香料厂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企业的主打产品——天然樟脑粉、芳樟醇功不可没。如今,这两个产品已占领全球市场的60%,今后仍需以此为主攻方向,力争让这两个产品垄断全球市场,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周振华的观点恰好相反,他认为天然樟脑粉、芳樟醇的市场有限,就算100%占领市场,全球需求也不大。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个产品的利润已经极高,难以有大的突破,否则,客户企业就会退而求其次,用合成樟脑粉、芳樟醇来代替天然樟脑粉与芳樟醇。此外,周振华冷静地指出,这两个产品的原料是芳樟树,放眼全球,这种资源已极其稀缺,且百年以上的古樟树已被许多国家列为古树名木进行保护,资源瓶颈将严重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合成香料将是香料行业的未来主导者。
徐国平也有自己的想法,他的分析正好融合了李、周二人的观点:天然樟脑粉、芳樟醇是金溪香料的品牌,市场份额大,赢利高,仍要坚持发展,然而前景并不乐观,必须开发另一种产品,采取两条腿走路方万无一失。
2004年4月的一天,三个患难与共的好友聚在一起,再次全面分析了香料行业的前景后,确立“差异发展,永远合作”的宗旨后,友好地“分家”:李祥林创办思派思香料公司,以天然樟脑粉、芳樟醇为主攻方向;周振华创办华宇香料公司,以加工松节油,生产合成香料为主;徐国平创办依思特香料公司,以加工茴香油为主。三人订立盟约,实行差异化竞争,以求共同发展。
憨厚的李祥林其实非常精明,他清楚地看到了天然樟科类香料的资源瓶颈,然而,他也早就有了应对之策:20多年前,当他走村串户买樟树、熬樟油时,他就有了建立樟树基地的想法,一方面作为自己砍伐樟树的补偿,一方面节省劳力、时间,降低经营成本,最重要的是解决资源紧缺难题,让自己不再受制于人。
2004年冬季,李祥林开始矮化速生樟树种植试点。到第二年,试点成功,人工种植的樟树高达2米,每0.07公顷可收获樟树枝、叶600千克以上,完全符合预期。2006年,李祥林大胆实施13333.33公顷原料基地计划。当年,他投入600万元,在琉璃乡、秀谷镇栽种樟树333.33公顷。2008年,他再次投入600万元,在对桥乡、合市镇种植樟树333.33公顷。如今,李祥林的樟树基地达到800公顷,一年可为企业提供芳樟油约60吨,产值达900万元。
有了原料基地,李祥林的天然香料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