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海水温差能利用
海水温差能是指涵养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水温差的热能,是海洋能的一种重要形式。海洋的表面把太阳的辐射能大部分转化为热水并储存在海洋的上层。另一方面,接近冰点的海水大面积地在不到1000米的深度从极地缓慢地流向赤道。这样,就在许多热带或亚热带海域终年形成20℃以上的垂直海水温差。利用这一温差可以实现热力循环并发电。
温差能发电的两种系统
温差发电的基本原理就是借助一种工作介质,使表层海水中的热能向深层冷水中转移,从而做功发电。海洋温差能发电主要采用开式和闭式两种循环系统。
(1)开式循环发电系统
开式循环系统主要包括真空泵、温水泵、冷水泵、闪蒸器、冷凝器、透平发电机等组成部分。真空泵先将系统内抽到一定程度的真空,接着启动温水泵把表层的温水抽入闪蒸器,由于系统内已保持有一定的真空度,所以温海水就在闪蒸器内沸腾蒸发,变为蒸汽。蒸汽经管道由喷嘴喷出推动透平运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从透平排除的低压蒸汽进入冷凝器,被由冷水泵从深层海水中抽上来的冷海水所冷却,重新凝结为水,并排入海中。在此系统中,作为工作介质的海水由泵吸入闪蒸器蒸发,推动透平做功,然后经冷凝器冷凝后直接排入海中,故称此工作方式的系统为开式循环系统。
(2)闭式循环发电系统
温差能发电原理和构思图
来自表层的温海水先在热交换器内将热量传递给低沸点工作质——丙烷、氨等,使之蒸发,产生的蒸汽再推动汽轮机做功。深层冷海水仍作为冷凝器的冷却介质。这种系统因不需要真空泵是目前海水温差发电中常采用的循环。(www.daowen.com)
温差能发电的来历
首次提出利用海水温差发电设想的是法国物理学家阿松瓦尔。1926年,阿松瓦尔的学生克劳德试验成功海水温差发电。1930年,克劳德在古巴海滨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水温差发电站,获得了10千瓦的功率。1979年,美国在夏威夷的一艘海军驳船上安装了一座海水温差发电试验台,发电功率53.6千瓦。1981年,日本在南太平洋的瑙鲁岛建成了一座100千瓦的海水温差发电装置,1990年又在鹿儿岛建起了一座兆瓦级的同类电站。
温差能利用的最大困难是温差太小,能量密度低,其效率仅有3%左右,而且换热面积大,建设费用高,目前各国仍在积极探索中。由于海洋热能资源丰富的海区都很遥远,而且根据热动力学定律,海洋热能提取技术的效率很低,因此可资利用的能源量是非常小的。但是即使这样,海洋热能的潜力仍相当可观。在自然界中的温差变化是一种丰富的绿色能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新型能源正在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浩瀚的海洋
人类对自然温差能源的探索历程是长期而不断努力的过程。1933年,在法国的一个实验室里,科学家在室温下利用30℃温差推动小型发动机发电,点亮了几个小灯泡,首次证实了自然温差作为能源的可能性。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拉斯加输油管路利用寒冷的气候条件加强散热,防止基土融化下沉,从而保证了管路系统的安全运行。受此启发,研究人员开始对自然温差能源进行实用化研究。l986年,经过约l0年的试验研究,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以自然冷能制冷的冷藏库。
温差能发电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高效、廉价地蓄能是利用自然温差能源的关键。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多种多样的有效蓄能体。其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丙酸醇等有机材料;另一类是无机材料,如复合盐水、硫酸钙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把吸收来的自然温差能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美国和德国利用这些蓄能材料已经建成了节能型建筑并投入使用。
硫酸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