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军,北京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1989年-1994年,赴美留学,并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之后回国创业。
1994年至今,创立北京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并任公司总经理。
2000年至今,创立北京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并任总裁。投资拍摄了电影《没完没了》、《鬼子来了》、《我的一九一九》、《一声叹息》、《刮痧》、《寻枪》、《天地英雄》、《手机》等十几部电影和近二十部电视剧。时至今日,华谊兄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涵盖广告、影视、建筑、汽车销售、制药、文化经纪、投资的大型民营企业。
“20年前,谁能想到个人也能拥有上亿万元资产?”作为众多影视大腕的后台老板,华谊创始人之一、总裁王中军说他原来从没想过要做企业家,“因为那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企业家。”王中军承认成功来自于机会,不过机会来时都不知道是怎么抓住的,“因为有资金,机会也就随之而来。有朋友跟我谈电影、谈汽车销售,我觉得可以就做了,有人愿意和我谈合作项目,这就是机会。”
近几年,华谊在影视圈的投资手笔越来越大,由几年前的每年几千万发展到去年的2亿多元。在以资本的实力为国产影视输血的同时,华谊还全力培养探索中国影视的商业市场和市场机制。此外,华谊还出资为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提供舞台,与一批出类拔萃的赏签约演出,为国内影视人适应商业化机制提供了样板。王中军曾经是小有名气的广告人。深谙市场的王中军在走进影视业之后,以较完备的现代影像产业理念和专业化的发展思路在国产影视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具有独特意义的一步。
做冒险家比较简单
“我从小就没有什么远大目标,理想随时随地都在变化,是个很实际的人,所以没有觉得有太大的生活压力。”王中军这样形容他的从前。王中军没有上过高中和正规大学,初中没有毕业就去参军了,然后到一个机关做事。1985年,王中军从国家机关辞职。因为学过美术,王中军就凭着这个一技之长做职业的摄影师,拍些挂历、画册,给一些媒体画插图、封面。后来,王中军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当部门经理,不久承包了广告公司,但起色不大。
1989年,王中军抱着出去看看的心态去了美国留学,想挣些钱回来开自己的广告公司。留学的生活很艰苦,生活费要靠打工去挣,“除了上课那几小时,基本上都在打工。凡是周末,一定是13个小时打工,最多的时候大概每天要做16个小时。”在美国呆了5年时间,王中军带着他和太太两人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10万美金回到了北京,开始运作自己早年的梦想---开广告公司。
“我在美国不行,就是英语没有过关,我觉得凭嘴吃饭还是回国。从94年回来开的广告公司就叫华谊兄弟公司,基本上靠广告赚钱,靠广告赚钱就是靠嘴赚钱。我觉得创意,就是几个人在屋子里面一侃,创意就出来了。”1992年年中,王中军在北京国际饭店开始运作他的广告公司。
“广告公司有时候运气好会膨胀得非常之快。我从美国回来招了一批我的员工,大概招了三十多个,我算了一下,我那点钱够发半年的工资。当然还有房租,租的房子也比较高级,在国际饭店租的房子。”
王中军给大家上了一个星期的课。“我觉得我还是挺专业,我给人讲了一个星期课,大家就开始干起来了。”(www.daowen.com)
华谊当时的经营很艰难,王中军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到地铁口,锁好车,然后坐地铁,到建国门下车,再去公司。刚开始做的是一本小杂志,刊登一些广告,然后直邮给使馆和三星级以上的高级公寓,生意做得勉勉强强。中国银行的出现,无疑给了王中军一个“鲤鱼跳龙门”的机会。中国银行当时在全国各地机构的标识是五花八门,王中军说服中行采用统一的标识,实行标准化、网络化管理。“这是太简单的方式,其实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中国没有。这不是我创新的,而是我学来别人的方式。”
王中军的第一桶金就是这么赚回来的。王中军接下了中行全国15000多家网点的标准化规范工程,全部采取红标黑字白底的标识。后来,王中军又先后接了国家电力、中石化、农行金穗卡、华夏银行的华夏卡等的标准化规范项目。
“大概也就是一到两年,比较困难的过程就过去了,公司发展得比较迅速。第三年,估计在国内的广告公司当中,我们基本上在全国排名应该跻在前十名。跟撒基、奥美一样,算是非常接近的大型的广告公司。”
“在中国做生意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认真地执行‘拿来主义’,然后依照中国的国情和自己的经济实力去走别人走过的路就可以了。做冒险家都比较简单,碰到事情不用去做过多的分析,也许一分析就不会做了。”回顾初期创业历史,王中军这样说道。
经过了广告公司的原始积累阶段,王中军感觉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量自主选择另外的行业了。
以简单的方式做生意
影视剧行业是继“华谊广告”之后王中军延伸的第一个领域。1998年的一天,王中军在路上碰见了他以前的同事刘晓玲,一直在电视剧圈里做事的刘晓玲告诉王中军拍电视剧怎么怎么赚钱,说得王中军有些心动。说干就干,这年,王中军尝试着制作了第一部电视剧--英达导演的《心理诊所》,一部在当时利润率奇高的戏。一方面,是因为当年电视剧市场供小于求;另一方面是其特殊的营销方式,制作方把电视剧卖给电视台,电视台“支付”几分钟广告时间而非现金,能卖多少钱全看公司的运作水平。由此,华谊借助广告推广优势,逐渐在电视剧制作单位中脱颖而出。
短短几年时间,“华谊”推出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电影《一声叹息》、《没完没了》、《刮痧》、《大腕》;电视剧《心理诊所》、《康熙微服私访记》、《罪证》等。也怪,王中军拍一部电影就火一部。
“只有大制作才有出路。”王中军说他借用了好莱坞大投入、大产出的商业模式,“华谊的投入主要集中用于高薪聘请大牌明星;另外在电影前期的策划、后期的推广和发行上也有大笔投入。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专业化运作。300到400万的制作没有吸引力,必须要用密集的资本来实现规模化运作。”王中军说他投资的影视剧基本都在1000万以上。
王中军提倡的是“工业化运作模式”。“所谓工业化运作模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密集资本投入实现规模化生产;第二是专业化分工;第三就是技术先导。”王中军表示。所谓技术先导,就是关注业界先进技术与市场的结合。电影《手机》获得成后,尽管王中军对手机短信目前还停留在“会看不会发”的原始阶段,但这不妨碍华谊的“技术先导”:仅仅通过向一家短信内容服务商提供《手机》电影内容的授权,华谊就获得了100万余元的收入,这是没有任何成本的纯收益。
除了影视投资公司,王中军还另外组建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有限公司,专门运作和推行影视经纪人制度,旗下演员有刘嘉玲、关之琳、王姬、范冰冰、吴若甫、夏雨等,导演有冯小刚、路学长、陆川等,这样一个强大的阵容,为公司制作高品质的影视作品提供了持续保证。
王中军随后又投资了其他跟影视八杆子打不着的行业,比如医药,比如汽车销售。他自称选择的都是简单行业,大都有模式可循:电影抓好几个环节就可以放心投资;医药可以发挥自己的营销长项;汽车销售则以本土市场为基础。一切都被简化得清清楚楚,自己做不来的事就找合作伙伴,甚至连公司的日常管理也完全放手,“清闲”地当“甩手掌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