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创业之道:海归精英分享成功经验

创业之道:海归精英分享成功经验

时间:2024-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信中利投资集团董事长汪潮涌汪潮涌简历1965年出生于湖北;1984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获管理工程学士学位。成为来自中国大陆的第一位标准普尔高级职员。1998年5月从摩根·士丹利辞职,并担任国家开发银行的局级投资银行业务顾问。1999年5月创办信中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美国融资投资控股公司。汪潮涌这样为他的精彩人生经历作出诠释。从大别山走向华尔街汪潮涌坦称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要进入华尔街决非易事。

创业之道:海归精英分享成功经验

信中利投资集团董事长汪潮涌

汪潮涌简历

1965年出生于湖北;

1984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获管理工程学士学位

1984-1985年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是首批MBA班最年轻的学员。

1985年赴美国留学并获美国罗格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金融博士候选人资格。

1987年进入大通曼哈顿银行纽约总部从事不动产融资与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

1990年进入标准普尔评级公司,担任纽约结构融资债券部副主任。成为来自中国大陆的第一位标准普尔高级职员。

1992年,在美国《债信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破产概率与债信变化》报告,获标准普尔年度总裁奖,并入选《普尔工商名人录》。

1993年,受聘于摩根·士丹利,由纽约部派往香港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任高级经理,负责中国公司股票融资业务。

1995年被提升为亚洲公司副总裁并调任北京代表处,任首席代表。

1998年5月从摩根·士丹利辞职,并担任国家开发银行的局级投资银行业顾问

1999年5月创办信中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美国融资投资控股公司。(www.daowen.com)

2000年5月,在信中利公司内部信息网的基础上推出中华资本网。

寸土寸金的国贸写字楼。装饰考究的信中利投资集团。送走又一批客户后,汪潮涌微笑着走过来与记者招呼。简练、明朗、职业,一切都与周围环境--包括总裁办公室的简明风格协调,透出华尔街的职业做派。

15岁上大学,20岁赴美留学,22岁进入华尔街投资银行,28岁成为摩根·士丹利北京首席代表,年收入百万美金——汪潮涌的人生经历顺利得很让人嫉妒。但他却毅然辞职,创办信中利投资公司,自己当起了老板。“我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都是站在同辈人的前列,当新经济到来时,我想自己应该站在同辈人的最前列。”汪潮涌这样为他的精彩人生经历作出诠释。

大别山走向华尔街

汪潮涌坦称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

1965年,汪潮涌出生在大别山脚下的湖北蕲春。在那个疯狂的文革时代,汪的父母被当作“牛鬼蛇神”关进了牛棚,他们只好把不满两岁的汪潮涌寄养在小山村里的叔父家中。

“1岁到13岁的时候,我最大的理想是当农村赤脚医生,因为我的养父是一个在当地非常有名的赤脚医生,而且他会武功,会骨科,还会自己种草药、采草药和煎草药。我觉得当医生特别好,尤其是那些村民胳臂断了、腿折了,你能用自己的医术数他们恢复劳动能力,很奇妙的感觉,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到了13岁的时候,中国开始高考了,我的哥哥姐姐们都考上大学了,我就开始考虑将来也当大学生。而且当时考大学是我唯一跳出山村的唯一的机会。父母把我送给当地农民的时候,我的养父母怕我将来走了,把我的户口迁到农村去了,就要跳龙门,要高考,我们那里高考命中率是很高的,经过两年的复习,就以不错的成绩考出来了,15岁进了大学。”

1980年,汪潮涌凭着他的勤奋努力和聪颖的天资,考上了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工程系,成为小山村远近闻名的“娃娃大学生”。“1980年的时候,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很多的书,像江梓荣《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对我们年轻人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我最大影响的是一篇报告文学,宝钢决策不慎,使得宝钢多花了几十亿国家的资金。比如说选址很不好,泥土冲积平原,为了建一个基地,给地底下打了几十万的钢管,那个地方没有深水港,宝钢的铁矿石要从澳大利亚进口,从宁波一个小船运到宝钢那个小的码头,又增加了很多的成本。当时我就在思索,那时候,80年、81年的大学生,都想当科学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作为科学家,发明创造价值是有限的嘛,可是作为一个厂长、经理,有很大的决策权,而且稍微不慎,就把国家几十亿的资金浪费掉了,是多少科学家和工程师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创造的价值。所以这样就学习了管理专业。”

宁静美的华工校园读书学习成了汪潮涌四年中最幸福的事。“学完了本科,觉得不够,就考了清华上研究生,成为清华经管学院建院之后的第一届研究生。这时候给自己确立了不同的目标了,开始对金融感兴趣了,科学技术、法律、外语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走进清华园,汪潮涌仿佛踏上一片新大陆。在这座著名的学术殿堂里,名家荟萃,大师云集。时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是以擅长解决各种经济难题而闻名的朱镕基,他强调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认为国内的引进工作经常是懂技术的不懂外语,懂外语的不懂法律,懂法律的不懂金融,缺少复合型人才。去美国考察的朱镕基巧遇新泽西州州立大学的校长,带回来一个奖学金的名额,而这个机会幸运地落在了汪潮涌的头上。

20岁的汪潮涌怀揣30元美金,拎着一只寒酸的箱子在美国落了脚。留学之后,他知道他的目标又要进行调整了。他把目光投向了全球金融中心——华尔街。漫步华尔街,看着趾高气扬精神抖擞的美国银行家擦肩而过,汪潮涌发出了又一个誓言:有一天,一定要跻身于他们当中。

要进入华尔街决非易事。在美国,不同行业之间收入相差十分悬殊,同一个商学院毕业的MBA,一个进入制造业,一个进入投资银行业,5年后,二者收入可能相差5到10倍。因此,各商学院的毕业生打破脑袋都想挤进华尔街。

1987年,年仅22岁的王潮涌经过十几轮严格面试,终于进入大通曼哈顿银行,从此迈进了华尔街,在大通银行纽约总部从事不动产融资证券化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