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晚清稀见小说经眼录:我的明清小说收藏

晚清稀见小说经眼录:我的明清小说收藏

时间:2024-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个人兴趣的缘故,在我收集的晚清、民国图书中,尤以明清小说的各种版本居多。此外,我还收集了大量建国后出版的明清小说,特别是一些套书、丛书,这些图书数量达近万册,构成了我个人藏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政一兄嘱我写一篇有关明清小说收藏方面的文章,以供明清小说爱好者购书、藏书时参考。我意外购买到香港世界公益报刊行的《岑春煊》小说。

晚清稀见小说经眼录:我的明清小说收藏

附录: 我的明清小说收藏

窗外淅淅沥沥,小城秋意渐浓。沏一壶暖茶,一个人坐在书斋里,慢慢地整理自己的旧藏,真是人生快事一桩。正是在整理旧藏的基础上,才有了这部《晚清稀见小说经眼录》。

着意收集各类旧书,屈指算来,已有近20年之久了。由于个人兴趣的缘故,在我收集的晚清、民国图书中,尤以明清小说的各种版本居多。此外,我还收集了大量建国后出版的明清小说,特别是一些套书、丛书,这些图书数量达近万册,构成了我个人藏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政一兄嘱我写一篇有关明清小说收藏方面的文章,以供明清小说爱好者购书、藏书时参考。于是我草成了此文,作为附录,附于书后。

购买古本小说的惊喜与遗憾

古本小说,顾名思义,就是民国元年(1912)以前创作的小说。由于古本小说多是散佚在私人手中的孤本,因此购书过程,也就充满着很多的惊喜和无数的遗憾。

惊喜,来自于拿到图书的那一刹那。就拿《新贪欢报》来说,照诸家书目所记,此书现存的刊本封面已经失去,不知道有无序跋。我淘到的《新贪欢报》系1910年上海萃英书局石印本,前面有一篇古盐补留生的叙文,弥补了书目著录的缺憾。还有像《风流分尸案》一书,我在购买时,并不清楚这是晚清小说还是民国小说,图书到手后,发现卷首序言落款日期为宣统元年,则这部小说明白无误创作于晚清,是一部未见诸家小说书目著录的晚清小说。还有,晚清小说大家黄世仲是否创作过《岑春煊》小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意外购买到香港世界公益报刊行的《岑春煊》小说。这部小说正是由黄世仲所著,此书的发现,解决了一桩学术公案。像这样的惊喜,几乎伴随着我的收书过程。让我沉迷其间,自得其乐,喜哉悠哉。

遗憾,来自于购买图书中的种种意外。有些图书尽管经眼见过,但由于某些原因擦肩而过。而往往是一旦错过,这些孤本、秘本便可能永远也无缘得见了。我曾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看到有人拍卖过一部《风流太守》“三集”。这部小说阿英《晚清小说目》中有著录,但近年出版的诸家书目均标为“未见”。此书起拍价极低,仅60元。由于我当时不太熟悉竞拍规则,不知道这部小说被拍主列入了“低价拍卖区”,最高仅能出价100元,因此,当有其他人以百元竞拍此书时,我便无法再往上加价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此书被人拍走,至今引为恨事。还有一次,在网上看到有人拍卖《四续七剑十三侠》,这同样是一部未见诸家小说书目著录的晚清小说。当时手机还不能上网,因为晚上要加班,手头没有可以上网的电脑,结果错过了这次拍卖。

收集古本小说,是需要有一点学问作为基础的。特别是晚清大量小说在翻印时,往往会易名出版,如果对晚清小说总体情况没有一点了解,可能就无法识货。一次,我发现一部题为《男女秘密风流史》的小说,作者署名为“陆士谔”。当时我就颇为好奇,在印象中,陆士谔并没有创作过这样一部小说。后来我仔细一翻,根据回目判断出此书其实就是陆士谔的小说《龙华会之怪现状》,只不过为了吸引读者,更改了一下书名。当时我手头已藏有一部晚清刊本《龙华会之怪现状》,该刊本没有绣像,不详刊刻书坊。这部《男女秘密风流史》系振圜小说社刊印,有绣像一叶两幅。而且此本向来未见小说书目著录,颇为珍贵。我当即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同样,书坊在翻印《唐宫春武则天》时,将书名改为了《女皇帝武则天趣史》;在翻印《家庭现形记》时,将书名改为了《家庭百怪录》。这些小说刊本均未见诸家小说书目著录,自然成为了我的购藏对象。

我购买古本小说,以前主要以冷摊淘书为主。例如在北京出差期间,我曾两次去潘家园和琉璃厂,那部黄世仲所著的《岑春煊》就是这样买到的。我还多次去南京朝天宫旧书市场淘书,也淘到了几部不错的晚清石印本小说。这种传统的淘书方式,显然效率不高,而且所得往往无多。近年来,我购书主要通过网络,虽然花费了不少银子,但收获颇丰。只不过通过网络淘书,同样耗时耗力。有些图书一旦放到网上,如果下手稍晚一步,就往往只能接受缘悭一面的无奈了。

任何文学研究,离开了文本,无疑都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大量明清小说,特别是晚清小说孤本、秘本的收集,让我在小说研究方面,有了很多的感悟。这本《晚清稀见小说经眼录》中收录了梁纪佩的《禁烟伟人林则徐》、《刘华东故事》、《七载繁华梦》和《岑督征西》四部小说,还收录了治逸的《现世之天堂地狱》、《七侠五义》系列续书、《新金瓶梅》等小说,这些都是颇为珍贵的研究资料。晚清小说作家很多,对于大部分作家的研究,现在还处于空白。就拿梁纪佩和治逸来说,他们在晚清均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但目前出版的各类“通俗小说书目”,收录的他们作品数量寥寥无几。长期以来,我一直注意收集这两位作家的作品,也已小有收获,不仅弥补了诸家小说书目著录的缺漏,而且对于研究他们的生平,也多有帮助。特别是对于晚清高产小说作家治逸,通过大量的文本内证,我认为此君名叫唐畴,号听泉居士、脱凡子,字在田,原籍安徽歙县人,后徙居江苏丹阳。当然,这也仅仅是一家之言。不过对于治逸其人的研究,毕竟是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其实,晚清像治逸、梁纪佩一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作家还有很多。而所有的研究要想有所突破,都需要更多小说文本的重见天日。

在明清小说研究方面,我最为敬重孙楷第、阿英二位先生。孙楷第先生几乎以一人之力,编著成《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这部书目刊行于1933年,要知道,在民国年间,当时的访书、收书条件远非今日可比。孙楷第先生的这部专著,在中国通俗小说目录学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时至现在,这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仍然是治小说者案头的必备工具书。此后,孙楷第先生又编著了《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小说旁证》等专著。阿英先生则在晚清小说研究领域用力最勤。他不仅编订了《晚清小说目》,还刊行《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小说二卷”,直至“小说四卷”,保留了大量面临佚亡的晚清小说资料。此外,阿英先生还编著了一套《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集》,其中同样收录了不少晚清珍稀小说。阿英先生的《小说闲谈》系列专著,向为治小说者的重要研究参考书。这些前辈学人对学术研究所持的严谨勤勉的态度,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学习。

购藏晚清小说,价格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相比于同时代出版的普通经史子集类图书,小说类图书价格往往较高。当然,这仅仅是相对而言,我也曾以低价淘到不少便宜货。如文益书局刊本《赵五娘》和广益书局刊本《新儿女英雄》,都是2009年底淘到的,前者花费了60元,后者仅花了35元。当然,在淘书过程中不可能都碰到这样的“便宜事”,有些图书购入的价格相对就比较高。如广益书局刊本《左公平西全传》,网上起拍价300元,最终和另一位书友经过数十轮的竞拍,我方才以1240元拍得此书。之所以不惜重金拍得此书,主要是因为以前和这部小说曾有过两次擦肩而过,颇为遗憾。后来我又多方寻觅此书,终是未得。此番在网上看到有人拍卖此书,自然是志在必得。此外,像《夜花园奇事》、《嫖赌现形记》等几部小说,购买价格都在800元以上。依据目前的旧书市场行情,这样的价格并不算低了。

现将我收藏的、本书收录的部分古本小说版本、收入价格开列如下,以供有兴趣者参考:

续 表

影印小说“姊妹花”的购藏经历

建国后,明清小说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分别组织大量专家,影印出版了《古本小说丛刊》和《古本小说集成》。这两套大部头收集了很多散佚在世界各地公私图书馆的明清小说,是明清小说研究者必备的参考书之一,堪称是建国后我国整理出版的古本小说“姊妹花”。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古本小说集成》共分五辑693本,足足占用了我的两组书柜

可以说,这是我所有藏书中的第一套大部头。由于对明清小说十分有兴趣,所以很早以前,我就对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这套“集成”梦寐以求,可惜无缘得见。当时网络上的书店还不是很多,“孔夫子旧书网”也刚刚办了几年,在上面根本查不到任何“集成”的相关信息,所在城市的图书馆也没有购藏“集成”。由于“集成”所收的很多图书,建国后一直都没有点校出版过,这让我购买“集成”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记得是在2003年左右,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通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部的电话。电话那头得到的答复是,目前还有有限的几套“集成”,可供购买,可以八折优惠。当时我简直有点欣喜若狂,虽然1.6万元的书价,对当时月收入仅三四千元的我来说多少显得有点高,但对于这套书的渴求,仍然让我咬咬牙,决定买下来。当时工资卡上的钱不够,就向同事借了1万元,从工行将书款打了过去。没多久,出版社就将书发来了。

当时我还住在二楼,那家快递公司将书送到我家楼下,说什么也不肯搬上楼了。693本书到底装了多少箱,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反正数量着实可观,一箱箱堆在楼梯口,占据了大半个楼梯道。没有办法,我只好自己一箱一箱地将书从楼梯口搬上楼。想想幸亏当时住在二楼,如果像现在一样住在六楼,那么多书,真不知道怎么才能搬上楼!

这套《古本小说集成》,虽然装帧算不上一流,但从性价比来说,应该算是便宜的了。现在很多套书动辄一两万元,相形之下,“集成”简直可以说是廉价至极了。更关键的是,“集成”里面所收的很多图书很是珍稀,像《潜龙马再兴七姑传》、《五金鱼传》等小说,不要说从来未见出版过,而且以前出版的诸家小说书目,也未见著录。由此可见,“集成”的价值是相当高的。里面的一些小说,和我后来购买的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相比,虽然略有重复,但很多版本并不一样,可谓各有千秋。

2008年底开始,应同事宇文家林兄、滕建锋兄之邀,我在所供职的《镇江日报》上开设了个人专栏《明清小说与镇江》,尝试着用明清小说解读地方文史。这个专栏一共开设了两年,每周一期,共刊载小文99篇,每篇小文都配了一幅古本小说的插图或是书影,其中多有选自《古本小说集成》的。

《古本小说集成》每册前面都收有一篇前言,多是大家之作,其中有不少是我一直十分崇敬的前辈。阅读这些前言,于我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收益颇多。“集成”里面收录的不少小说,至今仍未见点校出版,这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

随着“孔夫子旧书网”店家的越来越多,如今在“孔网”上已不难买到《古本小说集成》。不过多是零本,整辑整辑出售的仍然不多,主要可能还是价格原因吧。而且即便整辑出售“集成”,也多集中在第一,以及第三至第五辑,第二辑十分罕见。不知道是不是当年出版社印刷此书的时候,第二辑印数比较少的原因。现在全套“集成”,网上最低售价已经达到5万元以上了。

根据出版计划,《古本小说集成》原本还打算在条件成熟时出版“外编”,收录一些在当时条件下不可能影印出版的艳情小说。不过时至今日,这套“外编”也未见出版。有关艳情小说的影印资料,目前还是只能查看台湾天一出版社的《明清善本小说丛刊》。

如果说直接从出版社购买《古本小说集成》,还算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话,那么配齐《古本小说丛刊》,可以说我是花了相当的功夫了。

中华书局出版的《古本小说丛刊》早于《古本小说集成》,虽然仅有四十一辑205册,无论是总册数还是收书总数都远远小于“集成”,但就版本价值来说,“丛刊”亦是相当高的。

有了从上海古籍出版社直接购买《古本小说集成》的经历,我设想,是不是也能从中华书局直接买到《古本小说丛刊》呢?我于是拨打了中华书局发行部的电话,结果被告知,这套“丛刊”早就全部销完了,没有库存。后来我又托在北京的几位朋友帮忙寻找,看能不能买到,结果同样一无所获。当时的失望之情,可以想见。

其实这套丛刊是分三批先后出版发行的,第一批推出的是第一辑,也就是收有《舒序本红楼梦》的那一辑;第二批推出的是第二辑至第十一辑;第十二辑至第四十一辑,是第三批一次出完的。

说起来,和《古本小说丛刊》第一辑,我曾有过一次擦肩而过。那是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一次逛家门口的古旧书店,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发现一本《红楼梦》,也就是“丛刊”第一辑所收的舒序本影印本。当时我对影印本还不是太懂,只觉得好奇,就随手翻了翻。记得当时这套书打折后的定价是40元。终是在孩提时代,对这些影印本的价值不甚清楚,也就没有买。当时每个月我父母都给我零花钱买书的。如果咬咬牙,这套书还是买得起的。后来在“孔网”上发现有“丛刊”第一辑出售时,价格已经涨到六七百元了,后来更是涨至千元以上。不过这已是时隔二三十年以后的事了。

一次上“孔网”,偶然发现上海一家书店里有《古本小说丛刊》第十一辑至四十一辑出售,真是大喜过望,再一看价格,也不过4000多元。当即毫不犹豫地下了订单。收到书后,几乎都是十品。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不过这样的大部头,要想配齐全部,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幸要想买到“丛刊”第一辑,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也许第一辑是首批推出的缘故,当时发行量可能比较大,网上零本很多。随手点击检索,第一辑里的第一至三册,即《释厄传》、《生花梦》、《宛如约、斩鬼传》很快就配齐了,但第四、五册,即《舒序本红楼梦》,却始终没有找到。后来蒙书友“无邪斋”相赠,寄来两册《舒序本红楼梦》,“丛刊”第一辑总算是配齐了。至此,“丛刊”只剩下第二至第十一辑暂付阙如了。当时在网上搜了搜,虽然也有一些零本,但我终究没有决定去买。因为指望靠零星购买零本配齐这中间的十辑“丛刊”,几乎肯定是天方夜谭

凡事都有机缘。大约两年前,我发现一家书店上了一批“丛刊”,其中包括第二辑至第十一辑,每辑价格都在400多元。这于我来说,可以说是天大的喜讯,赶紧在线订购。可惜下手还是迟了一步,第二辑已经被人订走了,我只订到了第三辑至第十一辑。在欣喜之余,心头难免颇多遗憾。要知道,一套大部头,当时印量又少,要想再次配到第二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于是我通过店主,和那位订购第二辑的书友取得了联系,愿意用双倍的价格购买第二辑。没想到由于第二辑收入了一些《水浒》古本小说,那位书友说什么也不愿意忍痛割爱。就这样,书架上的“丛刊”又添了一大批,中间独缺第二辑。

世上的事,有时候真是巧得狠。去年有一次闲逛“孔网”,发现有位书友出售一批“丛刊”零本。我也是闲得无聊,随手点开书影图片,赫然发现,里面竟然夹着第二辑!由于图片清晰度不够,在一大堆零本中,我不能确定第二辑有几本,是否五本均全。于是我拨通了店主的电话。店主经过查询,告诉我,第二辑五本是全的。如果要的话,可以单卖,但价格要1600元。这个价格虽然实在是有些高了,但于我来说,想配齐“丛刊”的心情更加急迫。而且错过这次机会,真不知道“丛刊”是否还能等到配齐的一天了。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汇了款。就这样,205册丛刊终于全部购齐了。

细细算来,配齐这套“丛刊”,大约花了1万元左右。目前在“孔网”上,全套“丛刊”的价格大约在3万多元。由此来看,虽然我为这套“丛刊”花了不少精力和周折,但还是很划算的。

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和毅力,购书其实也是一样。虽然机缘巧合很重要,但唯有持之以恒地去搜书配书,才能抓住机缘,让机缘不再错过。

除了这两套大部头外,我后来还陆续购买了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台湾广雅出版社《晚清小说大系》、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出版的《思无邪汇宝》等大型套书。不过除《思无邪汇宝》外,其他多是散本、零本,尚有俟来日补配。

对小说文本的孜孜收集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一共有多少部?要想完成精确统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近年出版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共收入小说1164部,其中包括少量仅有书名,如今已佚或是未见的小说。实际的小说数量,肯定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近20年来,我对小说文本一直孜孜收集。经粗疏统计,目前我收集到的古代通俗小说,共计有800多部,近万册之多。看着书架上满满当当、一排排的图书,其中的甘苦,唯有自知。

在我所藏古典小说中,不少都是丛书、套书。这些丛书、套书往往收书宏富,其中不乏珍稀资料。例如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前后历时10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小说大系》,共计80卷,收入中国近代小说405部(含短篇小说,亦包括部分1912年以后出版的作品),一批公私馆藏的珍本小说,幸赖这套丛书,得以为学界所研究、使用。如《滑稽生》一书,阿英先生在《晚清小说目》中曾著录,但近年出版的小说书目,均称“未见”。《中国近代小说大系》收入了这部小说,系据集成图书公司刊本点校。同样,亚东破佛彭俞所著的《双灵魂》一书,近年出版的小说书目均失载,“大系”据宣统元年(1909)二月时中书局刊本点校排印了此书。这套“大系”,我是先后花了好几年时间陆续分批购齐的。其中直接从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购买了一小部分库存图书,另外,大部分图书是托家住南昌的一位书友代为配齐的。

巴蜀书社出版的《明代小说辑刊》,亦值一提。这是关于明代小说的一部大型丛书,其中收录的很多小说都颇为稀见。如描写男风的两部小说《弁而钗》和《宜春香质》,以及《隋唐两朝史传》、《唐钟馗全传》等小说,均是建国后首次公开点校出版。按照原先的出版计划,这套“辑刊”收明代小说100余种。可惜仅出至第3辑,即告中辍,殊为憾事。

上世纪90年代,江苏古籍出版社刊印过《话本小说大系》,前后出版了22册。这是我国话本、拟话本的第一部系列丛书,其中很多话本小说,均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孤本、珍本,如《云仙笑》、《载花船》、《人中画》等。可惜的是,这套“大系”计划推出100种,最终不知道什么原因,同样没有出完。这套“大系”当初在出版时,还是很容易配齐的。但时隔近20年之久,如今要想配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其中的一些单册,如《宣和遗事》、《绣谷春容》,不仅在网上难得一见,而且即使有少量存书,售价也高达百元左右了。

宝文堂书店、中国戏剧出版社陆续出版的《传统戏曲、曲艺研究参考资料丛书》,亦颇受我的珍爱。这套丛书的特点在于,对传统剧目、曲目和明清小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几乎所有刊本在书末都附录了和小说有关的戏曲研究资料,对于研究戏曲、曲艺和小说之间的渊源关系,颇多裨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丛书中的部分散本,由于当年印量较少的原因,现在价格已是高得离谱。如《铁冠图忠烈全传》,印量仅255册,当年我购买时才花了20多元,现在“孔网”上标注的最高价码,已是500元了。前后购买这套丛书,我花了10多年的时间,目前共购得43册。由于手头没有这套丛书的总书目,不知道是否还有遗漏。这套丛书里的有些小说,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如此官场》一书,根据“校点后记”,此书原名《戏迷传》,1915年3月由上海锦章图书局出版,署作者名为“海上漱石生”。海上漱石生即《海上繁华梦》的作者孙玉声。根据我的研究,此书并非初版于1915年3月,而是出版于1903年,由笑林报馆刊行,书名题为《优孟衣冠传》,题“梦游上海人戏笔”。从《优孟衣冠传》到《戏迷传》,再到后来的《如此官场》,这部小说的刊行情况值得注意。同时,各种小说书目在著录《优孟衣冠传》时,均不清楚作者“梦游上海人”姓甚如谁。很显然,从后来改名翻印的《戏迷传》可以知道,这是孙玉声所撰的一部小说。

春风文艺出版社对明清小说点校出版,用力颇多。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收录的都是在当时来说颇为珍贵的小说资料。“选刊”所用底本,大多是大连图书馆馆藏善本小说。可以说,“选刊”的问世,填补了当年中国古典小说从“明代四大奇书”至清代《红楼梦》之间的出版空白。不过放在如今来看,“选刊”的点校略显粗疏,加之对原文时有删节而又没有注明,都影响了整体质量。特别是其中有个别图书入选,令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如《金屋梦》一书,乃是民国初年梦笔生据清初丁耀亢所著《续金瓶梅》一书删改而成。这套“选刊”既然收入的都是明末清初小说,如果计划收入《续金瓶梅》,无疑不能以民国初年刊行的《金屋梦》作为底本点校,否则岂非贻笑大方?谈到这里,我又联想到了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红楼梦资料丛书”,这套丛书收入了大量的《红楼梦》续作、仿作及研究资料,对于喜爱《红楼梦》的读者来说,很多资料颇不易得,很是珍贵。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套丛书在“仿作”部分,收入了《花田金玉缘》一书,系据光绪甲午(1894)仲夏上海书局石印本点校。殊不知这部《花田金玉缘》其实乃是天花藏主人所作的《画图缘小传》,在晚清刊刻时被书坊主乱改了书名。《画图缘小传》现存康熙年间刻本,成书早于《红楼梦》,何来《红楼梦》仿作之说?无独有偶,我还在一种文学类核心期刊上,看到有学人专门介绍这部《花田金玉缘》,称是未被小说书目著录的新发现的古本小说,介绍文字煞有其事,而该刊编辑又不察,看到这样的文章,真正令人啼笑皆非。

有点扯远了,话题还是回到《明末清初小说选刊》上来。这套“选刊”据说共出版了50册。我经历年收集,目前共收得46册,似乎已经收齐,未知50册之说是否确实。除这套“选刊”外,春风文艺出版社还先后刊印过《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10册、《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续》20册,以及《中国近代珍稀本小说》20册,对于明清小说研究来说,都是些不错的资料。

此外,像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资料丛书》、人民中国出版社《明清佳作足本丛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先后推出的《明清小说十部系列》、《馆藏白话公案侠义小说选刊》、《馆藏才子佳人小说选刊》等,同样颇值称道。

对于晚清一些重要作家的作品,我同样留意多方收集。晚清两大小说作家李伯元和吴趼人,近年来均有全集刊行于世。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伯元全集》,收录了李伯元创作的小说《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活地狱》、《中国现在记》、《海天鸿雪记》。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吴趼人全集》,收录了吴趼人创作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瞎骗奇闻》、《发财秘诀》、《糊涂世界》、《最近社会龌龊史》等10余部小说。稍有遗憾的是,《李伯元全集》没有收入《冰山雪海》小说,这部小说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科学会社刊行,标“殖民小说”,题“编译者李伯元”。这究竟是一部创作小说还是翻译小说,历来众说纷纭。不过在近年出版的小说书目上,都将其作为创作小说收入。《李伯元全集》似乎不应该遗漏这部小说。当然,此书是否李伯元所著,还存在疑问。不过个人认为,“全集”收书似应遵循从宽的原则。

《吴趼人全集》收书就遵循了这一原则,收入了疑似吴趼人所著的《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和《白话西厢记》。《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前后集各五十回,虽然署名“抽丝主人”,但照我的意见,基本可以断为是吴趼人的作品。《白话西厢记》的出现就有些蹊跷了,此书是吴趼人逝世后的第十二年(1921年10月),才由上海国家图书馆出版单行本。究竟是吴趼人所著,还是后人伪托,如今莫衷一是。虽是存疑之作,但《吴趼人全集》收入这部小说,自然无可厚非。

黄世仲是晚清的另一位重要小说作家,他的作品散佚很多。建国后虽多有重印,不过基本集中在《廿载繁华梦》、《大马扁》、《洪秀全演义》、《吴三桂演义》等少数几部小说上,其他小说少见出版,仅浙江古籍出版社重印过《宦海潮》,收入《明清孤本稀本小说选刊》;漓江出版社重印过《五日风声》。近年来,香港纪念黄世仲基金会印行过一套“黄世仲研究丛书”,其中收入了黄世仲所著的《镜中影》、《朝鲜血》、《党人碑》、《十日建国志》等多部稀见小说。几年前,我通过网络,直接联系上了香港纪念黄世仲基金会,购买到了这套“黄世仲研究丛书”。对于黄世仲小说研究,这些都是极其珍贵的资料。(www.daowen.com)

海上小说名家陆士谔因为在《新中国》中预言百年之后的上海将举办世界博览会,而受到了空前的关注。这两年间,仅《新中国》一书,就有多家出版社翻印出版。对于陆士谔的小说,我同样特别留意收集。辽沈书社曾出版过陆士谔所著的《十尾龟》、《最近上海秘密史》这两部小说,根据《最近上海秘密史》“出版说明”,这家出版社拟将现知陆士谔的20部小说全部出版,“可惜一时难得全璧,诚望知者存者协助”。现在已知陆士谔创作的小说,并不仅仅20部,其中《血泪黄花》、《新上海》、《新三国》、《新水浒》、《新孽海花》、《新中国》、《最近社会秘密史》等小说,近年来都重新出版过。陆士谔的小说散佚同样很严重,需要进一步整理研究。期待有朝一日,黄世仲、陆士谔都能有全集刊行于世。

此外,对晚清小说作家治逸、梁纪佩、张春帆、彭俞、林獬、陈蝶仙等人的作品,我也特别留意。如张春帆的小说,近年来《九尾龟》、《宦海》都曾见出版过,唯独《黑狱》一部未见。后来,我在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中发现,在张春帆评传后面收录了他的代表作,即为《黑狱》。只有掌握了足够的文本资料,对小说作家着手专题研究,才能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明清小说资料最丰富的地方,是很多城市的图书馆。遗憾的是,目前很多城市的图书馆都是“敝帚自珍”,不能做到图书资料社会共享。《后庭花》是一部讲述晚清镇江烟粉故事的小说,是研究晚清镇江地方市井风情的不可多得的资料,这部小说仅北方一所大学图书馆有藏。在《镇江日报》开设“明清小说与镇江”专栏时,为了获得这部小说的文本,我曾试着联系这家图书馆,希望能够复印该小说。管理人员先是表示馆藏古籍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外借,如果要复印,也不能全本复印,只能复印其中的一小部分篇章。后来查阅具体书目后,管理人员直接表示,《后庭花》是该馆馆藏的孤本小说,连小部分篇章都不能提供复印。最后没有办法,我只能采取“下策”,设法联系上了在这所大学读研的一位书友,请他代为抄录这部小说。抄录工作断断续续,大约有半个月之久,最终我以500元作为酬劳,感谢这位书友的帮助。虽然我得到了这部小说的文本,但却是通过的这样的方式,实在让人内心不是滋味。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影印出版晚清期刊《中外小说林》时的遭遇。大陆一家图书馆藏有部分《中外小说林》,该书参编人员数次试图前往借阅复印,屡遭拒绝。虽然现分别存于几家图书馆的《中外小说林》已非全璧,但由于缺少了这家图书馆的几期《中外小说林》,最终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外小说林》,更是“残本”中的“残本”,可谓憾事。在这方面,我觉得上海图书馆的做法值得称扬。尽管支付了一定的复印费和文献保护费,但我从上海图书馆先后复印了不少急需的研究资料,内心充满了感谢。真希望图书馆的馆藏资料都能够早日对社会公开,只有这样,那些藏在深闺的宝贝才能为人所识,才能体现出价值,才能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这里再谈谈由巴蜀书社、齐鲁书社、辽沈书社和吉林文史出版社联合推出的《中国神怪小说大系》,这是中国神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但令人可惜的是,这套“大系”仅刊行了32册,出版就宣告中断了。编者林辰先生在序言的最后这样写道:“但愿现今四社的承包人能在位三五年,我在为他们祝福着;一旦各社承包者易人,则惟愿新承包人不以个人之好恶而使我再留下一个未竟事业,我在焚香祈祷着。”可惜林辰先生的愿望最终还是泡汤了,这套“大系”终究成了“未竟事业”,也让喜欢“大系”的读者,留下了很多无奈。“大系”没有完成出版计划的具体原因不详,但放眼如今的古典小说出版界,往往集中在那么有限的几部名著上,不惜反复出版,精装本、豪华本,林林总总,琳琅满目,相形之下,一些稀见的小说资料,由于考虑市场销路,往往被出版社束之高阁。反复出版几部小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大量的珍稀小说文本资料不能重见天日,则更是出版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不利于文化的传承。联想到《中国神怪小说大系》的夭折,怎能不令人唏嘘不已!

对晚清小说期刊的情有独钟

和清中叶以前小说依靠单行本流通的方式不同,晚清很多小说,赖以托身的文化载体成为了报刊,尤其是各类以小说为主的文学刊物。现存的很多小说,都是先在报刊上逐日连载,然后再出版单行本的。还有一些小说如今仅存报刊连载本,未见单行本刊行。由于晚清报刊多系私人创办,很多报刊存世日期很短,这就导致不少连载在报刊上的小说有头无尾,这也是晚清小说独有的“怪现象”。

出于对晚清小说的爱好,对于晚清期刊,我平时也多方留意收集。上世纪80年代,上海书店出版社曾经刊行过一套《晚清小说期刊》,影印的是“晚清四大小说期刊”《新小说》、《月月小说》、《绣像小说》、《小说林》,以及《新新小说》。这套《晚清小说期刊》几乎每部都是煌煌几大巨册,除《绣像小说》外,我基本都是在1995年前后陆续购齐的,当时每套最多花费四五百元,最少的像《新新小说》,仅花了120元。如今这套《晚清小说期刊》身份已是倍增,每部的市场价格都在千元左右,其中《绣像小说》、《月月小说》价格更是昂贵,普遍都在2000元以上。

在这套期刊中,《绣像小说》的购齐颇费周折。《绣像小说》全套共八册,我是陆续分四次购齐的。特别是最后一次,我见到网上有人出售《绣像小说》零本,共四册,价格800元,其中包括我尚缺的最后一册第4册。如果将这四册零本全部购进,不仅价格过高,而且其中三册我手头已有,又成了复本,显然没必要。于是我和店主商量,希望能够拆散这四册,零买其中的第4册。店主开始不同意,后来经不过我的软泡硬缠,终于松了口,但价格要300元。这一价格多少有点“狮子大开口”的味道了,但想到书架上的《绣像小说》独缺其中的第4册,实在太过遗憾,于是决定还是买下来。就这样,这套《绣像小说》终成全璧。

上海书店出版社影印出版的“晚清四大小说期刊”以及《新新小说》,都是以刊登白话小说而著称于世的期刊。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绣像小说》,这份期刊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在上海创刊,李伯元主编,商务印书馆发行,半月刊。这份期刊共出版了72期,随着主编李伯元的去世而停刊。《绣像小说》在晚清影响很大,很多重要的小说作品,如李伯元的《文明小史》、《活地狱》,洪都百炼生的《老残游记》,忧患余生的《邻女语》,杞忧子的《苦学生》,壮者的《扫迷帚》等,都在这份期刊上连载过。《绣像小说》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大部分小说都逐回附有绣像。这些绣像刊刻颇为精美,令人细细赏玩,每每不忍释卷。

《月月小说》创刊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由吴趼人任总撰述,前后刊行两年多时间,共出版了24期。《月月小说》也连载了不少晚清重要的小说作品,如吴趼人的《上海游骖录》、《发财秘诀》、《劫余灰》,天虚我生陈蝶仙的《柳非烟》、《新泪珠缘》,大陆的《新封神传》等。

“晚清四大小说期刊”以及《新新小说》上连载的小说,除《新乾坤》、《京华艳史》等寥寥几部外,近年来都曾有点校本刊行于世。由此亦可见这几部小说期刊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除了这几部著名的小说期刊外,还有些期刊刊载小说同样颇多,亦颇重要。如《竞立社小说月报》,刊载有《歼鲸记》、《剖心记》、《过渡时代》、《尚父商战记》、《飞艇》等多部小说;著名期刊《小说月报》在晚清,也曾刊载过《自治地方》、《小学生旅行》、《醒游地狱记》等多部小说。此外像《新世界小说报》,刊载过《铸错记》、《三家村》、《新中国之豪杰》等小说;《二十世纪大舞台》,刊载过《新水浒》等小说。这些小说期刊,我都陆续收集到,可惜其中像《新世界小说报》等,终非全璧。

台湾地区还曾影印过一套史料丛刊,收录了大量的晚清期刊,包括《江苏》、《云南》、《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游学译编》、《民吁日报》、《民呼日报》等,其中不少期刊上都曾经刊载过小说。如《孽海花》小说,最早就是在《江苏》杂志上刊载的。《江苏》是在日本东京的江苏留日学生创办的一份刊物,1903年,金松岑应《江苏》之约,创作了《孽海花》前六回,其中第一、二回刊登在《江苏》第八期上,作者署麒麟,其实即金松岑。不过这部金松岑创作的《孽海花》并未成书出版。后来曾朴在上海创办小说林书社,金松岑即将所作《孽海花》前六回交与了曾朴,两人共同商定了六十回回目,由曾朴修改了前六回,将此书续写了下去。除这部《孽海花》外,《江苏》杂志还曾刊载《分割后之吾人》、《痛定痛》等小说。

此外,像《湖北学生界》上连载的《日中露》、《血泪痕》,《汉声》上连载的《燕子窝》,《云南》上连载的《死中求活》,《游学译编》上连载的《英雄国》、《黄人世界》等小说,都是些不易得见的资料。如果不是赖得期刊附传于世,这些小说可能早就被历史所湮没不闻了。台湾地区影印出版的这套史料丛刊,因为出版年代较为久远,市面上很难见到。我亦设法请台湾的书友帮助代觅,其中大部分已经配齐。

这几年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曾先后影印出版过《中国早期白话报汇编》、《晚清珍稀期刊汇编》和《晚清珍稀期刊续编》,每套均是40巨册。购买这三套汇编,着实花费了我的大把银子。这三套汇编,所收资料可谓宏富。如《中国早期白话报汇编》,收有《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安徽俗话报》、《福建白话报》、《天津白话报》等期刊,这些期刊几乎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这三套汇编中所收的晚清期刊,很多都刊载有小说。如宣统二年(1910)出版的《天津白话报》上,连载有社会小说《天足引》,标“武林程宗启佑甫演说”。据诸家书目所记,这部小说存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题“武林程宗启佑甫演说,朱大文勤甫评点”,但没有具体刊行日期。从《天津白话报》连载该小说来看,这部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极有可能刊刻于宣统三年(1911)以后,此书最早应该是在《天津白话报》上连载的。又如《华商联合报》上连载有陆士谔所著的《也是西游记》。在该报上连载的小说,显然要早于后来刊行的单行本。

其他一些晚清期刊,近年来也时见出版。如中华书局陆续影印出版了《中国近代期刊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八册本《图画日报》,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影印出版《中外小说林》等。这些期刊陆续被从故纸堆里发掘出来,摆到读者面前,也廓清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如小说《妇孺钟》,诸家书目均称连载于《中外小说林》第一、三、四期,两章,未完。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影印出版的《中外小说林》,在第六期上刊载有《妇孺钟》第三章《婉诤》,标明“续第四期”,可见是紧接第二章《瞎闹》而来。该章后云:“此章未完”。《中外小说林》第七期和第八期今未见,所见第九期及以下各期,未见刊载有《妇孺钟》。由此来看,《妇孺钟》在《中外小说林》上所刊当即三章,该书或即三章,或刊登三章后即止。又如林獬所著的《新儒林外史》,诸家书目上均称载于《中国白话报》第十七期,仅存一回。其实不然,经查《中国白话报》,这部小说共在上面连载了四回。

南风亭长所著的《罗师福》小说,诸家书目均称连载于《图画日报》,今存残本,不知刊行了多少回。但翻阅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图画日报》,《罗师福》全称《中国侦探罗师福》,并非残本,而是连载至“第二案”第九章《验屋》。在此章结尾,有这样一段话:“第九章完,其第十章,稿未寄到,不得不暂停数日,而以短篇小说权为替代,阅者量之。”不过这部《罗师福》小说并非仅仅只是“暂停数日”,而是就此在《图画日报》上再也没有了踪影,不知何故。

还有像《警察怪现状》小说,据诸家书目所记,该小说连载于宣统元年(1909)《扬子江白话报》上,今仅见第五期第五回《小菜场小肥囊橐,大闸口大动工程》。这一著录其实有误。就我所找到的《扬子江白话报》来看,该小说并非连载于1909年,而是1903年。这部小说全称《最新最奇警察怪现状》,除第五回外,第一回及第二回目前仍然存世,回目分别为,第一回《办警察官吏大发财,议妓捐举人初献策》,第二回《钱统领咨送警察章程,王外委投充巡兵教习》。

一些小说书目著录为“未见”或是未见著录的小说,随着期刊的被发现,也得以重见天日。如新中国之废物所著的小说《新中国之豪杰》,诸家书目均据阿英《晚清小说目》著录了此书,但云“未见”。在我所见的《新世界小说报》上,刊载有该小说。目前,我所见的乃第二回和第三回,回目分别是:第二回《点主事圣人初失意,禁学会志士哭穷途》,第三回《吴化凤大闹传道堂,江先生怒哄南海县》。可见这部小说仍然存世。

台湾地区学生书局影印出版过《国民日日报》。这份报刊共刊载有《南渡录演义》、《我有我》等小说。还有,被掌故作家郑逸梅先生称为晚清“文坛怪物”的张丹斧在镇江创办的《江南日报》,上面刊载有小说《迷信谭》,标“醒世小说”,作者题为“竹西闲人”。这些小说,都向来未见诸家小说目著录。

晚清期刊众多,而且很多期刊均刊载有小说,因此要想统计清楚晚清在期刊上到底刊载了多少小说,这并非一件轻松容易的事。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晚清期刊被发现,被整理,无疑不断会有新的小说被发现,被研究。近年来,有关清末民初期刊的研究专著屡见出版,如沈阳出版社出版的《盛京时报近代小说叙录》,就收录了《盛京时报》在清末民初所刊载的小说。这无疑是令人可喜的现象。这部《晚清稀见小说经眼录》由于收录的都是单行本小说,所以一些在晚清期刊上连载的稀见小说,这里没有收录。如果将来有机会编写“续编”乃至“三编”,届时将对这部分晚清报刊资料进行系统整理。

其实,对于晚清报刊的研究,远远不应该局限在小说方面。晚清报刊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真实地记录了晚清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今天研究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有鉴于此,从去年底开始,继《明清小说与镇江》专栏之后,我在供职的《镇江日报》上又开设了另一个个人专栏《晚清报刊镇江事》,尝试用手中的晚清报刊资料,解读晚清地方的历史文化。这也算是一次小小的“转型”与“试水”吧。

网络的兴起与明清小说研究

网络的兴起,对明清小说研究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网络平台的搭建,不仅让不少小说文本、资料在网上就能够轻易寻得,而且通过网络软件开发,还能够实现小说文本内容的精确检索,为小说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此外,对于普通的研究者、爱好者来说,通过网络平台,可以随时发表观点,参与讨论,使原本高高在上的学术研究,也能够变得越来越“草根”。

我是较早“试水”网络者之一。早在1995年,我就购买了家庭电脑,并开通了上网业务。那时候,在我周围拥有家庭电脑的人家,微乎其微。虽然电脑上已安装了win95系统,但DOS操作系统还在使用,一些游戏,包括WPS文字处理系统,仍然需要在DOS操作系统之下完成。那时上网需要加装“猫”,不仅流量小,而且速度慢,还经常容易断线。不过,那些年国内建立的网站屈指可数,在网上浏览,实在接收不到太多的实用信息。

记得那几年间,网上最火红的是“亦凡书库”,作为一大中文网站,里面收录了很多文学图书,包括各类明清小说。当时国内出版的明清小说还不是很多,而且网上售书亦没有兴起,图书销售流通还是传统的环节,寻书觅书颇为不易。因此,“亦凡书库”收录的很多明清小说图书,自然受到古典文学爱好者的欢迎。特别是一些平时不易寻得的禁毁小说,更是点击率奇高。如今已经有好些年没有再登陆这一网站了。不久前登陆“亦凡书库”,发现早已经改版为“亦凡公益图书馆”了。收录的图书资料,已是浩如烟海,令人目不暇接。一刹那间,顿有岁月逝去如流水之感慨。

随着手中的明清小说研究资料越来越多,我也有了尝试办家网站的念头,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比较稀见的研究资料,供爱好者共享。于是,我开始自学网站制作的方法,并从书店买来一大堆图书恶补。经过一周多的学习,很快我就基本学会了frontpage、MacromediaFlash、photoshop等网站常用的制作软件技巧。那时候,不少网站都免费提供个人网页空间,只需要申请,即可制作上传网页。于是,我在一家网站(现在已经记不清什么域名了,当时是一家比较大的门户网站,后来好像被“网易”收购了)上开通了“明清小说研究网”,当时的时间,大约是在2002年的夏天。

那是一段对网站的打理最投入的日子。几乎每天,我都要忙到深夜,上传一些孤本小说到网站上。当时上传小说,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扫描家中的明清小说图书,然后通过识别软件识别后,再进行校对;二是打印小说文本;三是点校一些影印本小说。就这样,短短两三个月时间里,我在网站上上传了《绣戈袍全传》、《唐三藏取经诗话》、《弁而钗》、《野叟曝言》、《玉闺红》、《别有香》、《十二笑》、《换夫妻》等一大批孤本小说。在当时,这些都是很稀见的小说资料,特别是《玉闺红》、《别有香》等小说,我是打印的台湾地区出版的《思无邪汇宝》上的文本;《十二笑》、《换夫妻》等小说,我是点校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古本小说集成》,正由于此,我的网站人气立刻变得很旺。而且这些小说我都是边校打边上传的,所以,每天都会有连载更新,吸引了一大批古典小说的爱好者聚集在网站周围。

但很快,我发现我的劳动果实轻易地就被他人窃取了。由于我没有采取任何技术防范措施,独家上传的很多小说文本,被其他网站转载了过去,一时间令人郁闷不已。而就在这时,免费提供个人网页空间的那家门户网站突然取消了“免费的午餐”,这时,我的网站面临着抉择。

网站何去何从?经过一番认真考虑,我决定还是继续办下去,为明清小说爱好者提供一块交流的阵地。2003年春节前,我注册了英文域名www.mqxs.com,租用了空间运营商提供的虚拟空间,经过全新改版,在农历新年到来之际,“明清小说研究网”正式开通。这一域名一直使用至今。如今“明清小说研究网”尽管使用了全新的模板管理网站,但基本框架,还是在那时搭建的。

在新一轮改版中,我加大了网站上传文件的防范“克隆”力度,所有文件都采用PDF格式,并采用了全新的加密。就在这期间,我独家重新点校上传了足本《姑妄言》。《姑妄言》的上传,一时间在网络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但很快,我发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上传的PDF加密文件,被其他网站给顺利破解了。而这时,由于工作日渐繁忙,我已没有精力全部投入到网站的建设中去,因此,我不再着意上传独家的孤本小说了。不过时至今日,各大网站上的不少古典小说文本,其实都是从我开办的网站上“克隆”而来的。有的注明了出处,而有的则干脆什么说明也没有。联想到这些年开办网站的酸甜苦辣,心里可谓百感交集。

此后,网站逐渐注重丰富各类研究资料,陆续开通了“学人专栏”、“图书资讯”、“研究文论”、“学界新闻”等专栏。经过近10年的苦心经营,目前网站已经在明清小说研究界以及爱好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欧阳健、沈伯俊、宁稼雨、吴敢、李广柏、陈辽、程国赋、杜贵晨、聂付生等诸先生相继开设了专栏,极大地丰富了网站的研究资料,提升了学术品位。

在这10年间,“明清小说研究网”曾有两次高价出手的机会,但缘于对明清小说的一份痴迷,一份情结,我都放弃了。一次是一家研究机构,希望收购网站,打造这家机构的官方网站。他们表示,可以采用和我合作的方式。我犹豫再三,还是回绝了他们的盛情。我的网站原本就是属于“草根”的,如果加入了官方色彩,难免会走样。还有一次,一位网友通过QQ联系上我,表示愿意出一笔不菲的钱,收购我的网站,用来打造纯文学网站。那是一段我最为忙碌的日子,也是我最疏于打理网站的日子。说实话,我内心有点动摇了,不知道我是否还能将网站继续开办下去。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我还是决定坚持住,守住一份属于自己内心的东西。

这一两年间,事务冗杂,对网站已经几乎没有投入任何时间打理了。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文青兄弟。为了网站的发展,文青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他的悉心打理,网站正呈现蒸蒸日上之势。目前,网站已有注册会员近3万人,而且开通了供明清小说研究者、爱好者交流的“明清小说研究”、“一枕红楼”这两个QQ群,集聚了天南海北的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畅所欲言,一抒胸臆。

随着网站内容的越来越丰富,上传资料的越来越多,原来的虚拟空间已显得捉襟见肘。于是,前年我重新租用了一家大型门户网站的虚拟空间,为网站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开办网站,每年都有资金投入,但却没有任何经济回报。有人问我这样做为了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只缘于自己的一份痴迷!通过网站,我结交了很多朋友,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也得到了不少学术信息,以及珍稀的小说文本。能够让这里成为明清小说爱好者交流的平台,我的心愿足矣!

前面说过,通过网络平台,无论是明清小说研究者还是爱好者,都可以随时发表观点,参与讨论,原本高高在上的学术研究,正变得越来越“草根”。我想,这是网络的发展助推明清小说研究开展的最大意义所在。点击“明清小说研究网”论坛,你会发现很多很热烈的讨论。如“袁宏道那帮人看的《金瓶梅》是什么版本”,“《红楼梦》后四十回是曹雪芹写的吗”,“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尽管这些讨论都来自“草根”,但你能说,这样的讨论没有意义吗?正是越来越多网络平台的构建,让很多爱好者和研究者一样拥有了话语权,能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外,网络的兴起,也让图书交流变得轻松便捷起来。早在2000年左右,“天涯社区”的“天涯书局”版块就已经热闹起来了。当时,“天涯书局”售书的形式还是通过售书人发帖,帖子上注明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版次、价格、品相等要素,然后谁先回帖订购,则此书归谁所有。这是网络书店最早的雏形。那段时间的“天涯书局”火红异常,每天都有大量的图书发帖销售。在那里,我先后淘到了不少好书,如《王古鲁日本访书记》、《小说考证》、《说苑珍闻》、《晚清戏曲小说目》等。

再后来,全球最大的中文旧书网站“孔夫子旧书网”开通,我随即注册成为“孔夫子旧书网”最早的一批会员。记得刚开始,这家网站的服务器显得很拥挤,到了晚间,经常是怎么刷新页面,也无法正常查看图书,有时还会突然断线。其实那时候,网站的注册会员并不很多,而且每天上传的图书数量也实在有限。几乎每天上午和下午,我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将网站上所有上传的最新图书都浏览一遍,从中挑选一些自己需要的资料。如今,这家“孔夫子旧书网”已经俨然成为了网络旧书业的老大,不仅网站质量日趋稳定,而且每天上传的图书都达到数万册。网站注册会员也越来越多,很多稀见的研究资料一经上传,往往很快就会被人订走。

除了“孔夫子旧书网”,后来又出现了“缘为书来文化社区”、“布衣书局”等网站。不过这些网站无论是规模还是人气,都无法与“孔夫子旧书网”相提并论。而且随着“孔夫子旧书网”的异军突起,原来人气极旺的“天涯书局”也日渐清冷了下来。不过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如今在我周围,不少书友购买新书都会挑“当当网”,主要看中的是比较低廉的折扣,以及货到付款的收费方式(不少地区均不收运费);而如果想寻找旧书,则往往要借助“孔夫子旧书网”了。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多多“潜水”,每每总能有所斩获。近年来,我所购买的旧书,大部分都是得自于“孔夫子旧书网”。特别是网络拍卖的肇兴,让我淘书的收获越来越多。每有好书上拍,晚上必坐在电脑前,以求能够顺利拍得。后来随着手机上网业务的开通,拍书又变得更加简单了。晚上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使用手机上网,竞拍自己喜欢的图书。这一两年间,我购买的不少珍稀资料,都是从网上竞拍得来的。

网络的发展,还让资料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大约从前年开始,一些“体积”很大的利用古籍原本扫描的电子图书开始在网络上大行其道,对于明清小说爱好者来说,自然又是乐事一桩。因为很多稀见的版本资料,通过网盘等空间,能够在网络上轻易下载到。如《痴婆子传》一书,现在在网上能够找到几种不同的刊本,包括日本京都大学藏刊本,有乾隆甲申序;日本东京大学藏上海图书局铅字排印本,封面题为《痴娘传》;日本早稻田大学藏抄本《痴婆子传》等。《肉蒲团》一书,在网上也有好几种不同版本可供下载。像《古本小说丛刊》、《古本小说集成》,以及《明清善本小说丛刊》等大部头套书,在网上都能下载到PDF或是DJVU格式的电子图书。虽然拥有这些大部头对于寻常读书人来说有点奢谈,但通过网络,能够拥有电子版,也算是可以了却一大心愿。由于这些图书都是扫描的原本,有些甚至还是彩色扫描的,分辨率比较高,下载到电脑上后,还是可以作为研究资料使用的。此外,一些不易寻得的小说类研究专著,也很容易在网上找到可供下载的电子图书。当然,对于当代出版的学术专著,由于涉及到版权问题,将这些书籍扫描后制作成电子图书上传到网上,很可能会在无意间步入了侵权这一“雷区”。

下载这些电子图书资料,并非没有门槛。不少网站都设置了一定的条件,一般只要网友多上传其他资料供他人下载,或是多发表一些个人的真知灼见,就能够赚够足够的“银子”,下载更多的图书了。这一条件虽然显得有点苛刻,但也是有些道理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只有多为他人做贡献,才能享受到别人为你做出的贡献。

随着“围脖热”的兴起,不少专家在网络上相继织起了“围脖”,这些博客都是颇为热闹的地方,也成为了明清小说爱好者请教问题的很好的平台。网络的繁荣与明清小说研究之间的良性互动,凡此种种,兹不赘述。

网络的兴起,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参与,也正让网络这片虚拟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精彩。

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实在有些杂乱无章。不过这些文字,真实地记录了近20年来我对明清小说的一份痴迷;也记载了我对明清小说研究的一点浅见和感受。知我者,定能感受到其间的五味杂陈。

回首1998年我第一次搬家,那时的书房面积仅16平方米,三大排书柜码得三面墙壁严严实实。当时搬家,仅装书就用了10多只大纸箱。第二次搬家时,搬运图书动用了搬运公司,书房面积也扩大到了四五十平方米,一排排书柜,成为了书房中最惹眼的风景。这些书柜都很高,很实用,这是当初在装潢时我特意根据图书开本,量身订做的。刚搬到新居时,不少书架还空空荡荡,短短五六年间,书架已经全部被塞满了,不少图书被迫挪到了储藏室,那里只能权当作是寄放图书的仓库了。

家有书香,乐在其中。特别是写作各类文史类文章时,不必东奔西跑,在手边就能找到所需资料,那时的惬意,自非常人所有体味。在书房写作时,小女时常会跑到书房来,捧起几本图书,煞有介事地念上几句,常常让我忍俊不禁,而又颇感欣慰。小女虽然正在读小学二年级,但亦颇喜读书,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看上一个小时左右的书。我常想,在书的世界里,每个人总能寻觅到属于自己的一份精彩。其中的滋味,无论别人能否体味,只要自己用心去感受了,那就一定是最幸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