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山西戏曲名角:王秀兰与蒲剧五大泰斗

山西戏曲名角:王秀兰与蒲剧五大泰斗

时间:2024-05-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王秀兰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与阎逢春、杨虎山、张庆奎和筱月来并称蒲剧五大泰斗,青年时代就被誉为“蒲剧之花”。师傅给她排了《柜中缘》中的许翠莲,8岁那年,在西安“五省会馆”剧场里,王秀兰第一次正式登台,受到观众赞赏。王秀兰和这么多名伶朝夕相处,从他们身上多方面吸取营养。全国解放后,王秀兰于1950年回到山西,在山西省大众蒲剧团工作。2008年2月,王秀兰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

山西戏曲名角:王秀兰与蒲剧五大泰斗

一 王秀兰

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与阎逢春、杨虎山、张庆奎和筱月来并称蒲剧五大泰斗,青年时代就被誉为“蒲剧之花”。她在艺术上有相当高的造诣,对蒲剧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王秀兰是临猗县临晋镇人,生于1932年。因家境贫寒,幼时随母漂泊到西安。童年的她常去晋风蒲剧社看戏,一次晋风社新排《水漫金山寺》,正缺一个扮演小海螺的角色,师傅们见她聪明机灵,又爱看戏,就让她扮一个“海螺”试试。第一次登台,她就从容不迫、配合自如,既没跑错圆场,还会使眼神,这使大家对她刮目相看。于是她以“小票友”为名,进入晋风社。蒲剧花旦“月月鲜”原筱亭成为她的第一个授业恩师。师傅给她排了《柜中缘》中的许翠莲,8岁那年,在西安“五省会馆”剧场里,王秀兰第一次正式登台,受到观众赞赏。从此后“八岁红”、“小跳蚤”等美名传开。这以后又排了《送女》、《洞房》、《明月珠》、《捡柴》、《卖水》等折子戏,晋风社接受她为正式成员,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

当时的晋风社聚集了大批蒲剧著名艺人,蒲剧旦角一代宗师王存才、孙广盛,著名青衣筱艳秋、花旦筱兰香,著名须生满娃、阎逢春,花脸杨登云、名丑晋南丑等等。王秀兰和这么多名伶朝夕相处,从他们身上多方面吸取营养。她除了和师傅学会很多花旦戏以外,还向孙广盛学《藏舟》;向王存才学《杀狗》、《双藏柜》;向筱艳秋学《算粮登殿》、《四进士》;又学了《回荆州》、《美人图》等10本大戏。但她并不以此为满足,她还学昆曲,学眉户和秦腔

好学多闻,广采博收,使王秀兰在艺术上大为长进,不久就成了驰名西北一带的花旦演员。当时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千花万花,不如王秀兰的《卖水》、《表花》”;“左扭右扭,不如王秀兰的台上一走”。这些俚语充分表达了广大群众对她的艺术的喜爱。

全国解放后,王秀兰于1950年回到山西,在山西省大众蒲剧团工作。1952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一次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一出《藏舟》,为蒲剧赢得了意想不到的荣誉,获得演员二等奖,藉此跻身于全国戏曲名流之列。这时她才20岁。这次会演,使她大开眼界,一下子接触了那么多剧种,见识了那么多著名演员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之后的几年中,她又参加了两次文化部组织的演员讲习班,与全国各剧种的名演员荟萃一堂,切磋艺术,并聆听了梅兰芳等艺术大师的讲课,受到程砚秋先生的赏识与指导,使她懂得了许多艺术创作的道理,明白了戏曲表演程式的运用,一举手,一投足都要符合人物当时的心情、身份,以及所处的环境。通过交流学习,使她在戏曲理论水平和表演技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www.daowen.com)

解放初期,王秀兰还排演了现代戏《大家喜欢》、《王贵与李香香》、《血泪仇》、《血训图》和新编历史剧《燕燕》、《墙头马上》等新戏。1959年,由王秀兰主演的《窦娥冤》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戏曲影片,这是王秀兰表演艺术上的一个新的飞跃。王秀兰在自己的表演中,根据对剧情人物的理解,对传统的表演方法,都有所取舍,有所发展,有所创造,给人一种新意。

王秀兰在一生的舞台实践中,博采众长,勤奋好学,功底深厚,戏路较宽,花旦、刀马、青衣都不挡手,唱做皆优,尤以做工见长。她的表演精致细腻,表情自然逼真,生活化和艺术美完美地统一在一起,舞蹈动作优美洗练。她在广泛地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努力进行革新创造,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重视艺术经验的总结和戏曲理论的探讨,曾提出运用程式要做到真实化、生活化、个性化和舞蹈美的主张。她善于塑造古今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不仅塑造了焦氏、尹碧莲、窦娥、胡凤莲、卢凤英、红娘、梅英、白素贞、燕燕、周兰英、穆桂英等许多身份不同、环境迥异、性格千差万别的古代女性形象,而且还塑造了李香香、小芹、李双双等现代人物。《杀狗》、《藏舟》、《卖水》、《少华山》、《燕燕》、《送女》、《明月珠》、《回荆州》、《美人图》、《大家喜欢》、《王贵与李香香》、《血训图》、《蛟河浪》、《窦娥冤》等,是她艺术生涯的代表性作品。她的许多戏脍炙人口,深受观众喜爱。在《杀狗》中饰演的焦氏“吃面”的表演,令人叫绝;《卖水》“表花”中美妙的舞蹈身段为人们所称道;《蝴蝶杯》中她扮演的“闺门旦”卢凤英,演的惟妙惟肖,恰到好处。王秀兰的表演有着为人所难及的本领,这与她深厚的艺术功底分不开。

王秀兰不仅是一位表演艺术家,她还致力于培养蒲剧新一代人才,在她的四处奔走筹措下,1973年办起临汾戏曲学院运城文艺班,1980年办起运城地区艺术学校。她亲自为学生上课、排练,培养蒲剧新人1000余名,景雪变、吉有芳、张广爱、刘晓玉等著名蒲剧演员都是她的学生。

王秀兰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山西省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为日、美、法等外国留学生授课。198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她以饰演《少华山》一剧中的尹碧莲获文化部全国中老年戏曲会演“特等奖”。2008年2月,王秀兰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一生都在为蒲剧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