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涝渍
1.灾害特征
玉米是需水量大而不耐涝的作物。当土壤湿度超过田间持水量的90%以上时,玉米就发育不良,尤其是苗期表现更为明显。玉米种子萌发后,涝害发生得越早、淹水时间越长,受危害越重,淹水越深减产越重。一般淹水4d减产20%以上,淹没3d植株死亡。玉米生育前期较为敏感,三叶期、拔节期和雌穗小花分化期淹水3d,分别减产13.2%、16.2%和7.9%,而开花期和乳熟初期淹水3d,对产量影响较小。
2.预防措施
选用耐涝品种,调整播期,适期播种 不同品种耐涝性显著不同,耐涝性强的品种,根组织气腔发达,淹水后乙醇含量低,近地面根系发达,因此可以选择耐涝性强的品种;在易涝地区,播种期应尽量避开当地雨涝汛期。玉米苗期最怕涝,拔节后抗涝能力逐步增强,因此,可调整播期,使最怕涝的生育阶段错开多雨易涝季节。
排水降渍,垄作栽培 涝害主要是地下水位过高和耕层水分过多造成的。因此,防御涝害首先是因地制宜地搞好农田排灌设施。低洼易涝地及内涝田,应疏通田头沟、围沟和腰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达到能排、能降的目的。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地形条件在田间、地头挖设蓄水池,将多余的淹涝水排入蓄水池内贮存,作为干旱时的灌溉用水。要尽量避免玉米在低洼易涝、土质黏重和地下水位偏高的地块种植。在低洼易涝地区,通过农田挖沟起垄或做成“台田”,在垄台上种植玉米,可减轻涝害。玉米前期怕涝,高产夏玉米应及时排涝,淹水时间不应超过0.5d。生长后期对涝渍敏感性降低,但淹水时间也不应超过1d。
中耕松土 涝渍过后易形成土壤板结,通透性降低,影响玉米根系的呼吸作用及营养物质的吸收。降水后地面泛白时要及时中耕松土,或起垄散墒,破除土壤板结,促进土壤散墒透气,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倒伏的玉米苗,应及时扶正,壅根培土。(www.daowen.com)
及时追肥 涝害往往导致土壤养分流失严重,苗势弱,要及时追施苗肥。玉米受涝往往表现为叶黄、秆红,迟迟不发苗,可增施速效氮肥,以改善植株的氮素营养,恢复其生长;适时加大磷、钾肥用量,可以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增强茎秆的抗倒伏能力,减轻涝害损失。对受淹时间长、渍害严重的地块,在施肥的同时喷施高效叶面肥和促根剂,促进恢复生长。
人工授粉 对处于抽雄、授粉阶段的玉米,遇长期阴雨天气,应采取人工授粉方法促进玉米授粉,否则,玉米将因不能正常结实而出现大面积空秆。
化学调控 针对因雨水多而导致的高脚苗问题,在落实中耕除草、起垄散墒措施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喷施玉米健壮素、玉米金、金得乐等玉米化学调控制剂。
加强病虫害防治,消灭田间杂草 由于田间积水,土壤水分饱和,空气湿度大,易发生各种病虫害,如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青枯病等。喷施叶面肥时,可同时进行病虫害防治。涝灾后土壤潮湿,易滋生杂草,注意及时清除。
促进早熟 涝灾发生后,玉米生育期往往推迟,易遭受低温冷害威胁。可采取隔行或隔株去雄、打底叶、断根,乳熟后剥开苞叶等促早熟措施,以促进灌浆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