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铁小学教育的发展与普及
综观民国时期乾县的小学教育,可分为发展阶段、灾后恢复阶段和普及发展阶段。
民国6年至16年(1917—1927),乾县的小学教育开始发展。这一时期,在一些教育界知名人士带头办学的影响下,新学逐步深入城乡,群众尊师重教的热情日益高涨。除过官办小学外,全县各地纷纷兴办私立小学和乡村自筹办学。民国15年(1926),全县有县立高小2所、区立高小4所、私立高小3所。西安解围后,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总司令于右任、副总司令邓宝珊十分重视教育,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和平民教育,要求各公办私立学校一律不得向学生征收学费。民国16年(1927)于右任积极推行“强迫教育”并发表“强迫教育宣言”。“强迫教育”对乾县小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这一年,全县初级小学发展到267所。时任乾县县长线兆霖亲自主持在城内四条街设立四所初小:高庙巷药王庙的乾县第一初小,教师李定志;宋家巷宁家祠堂的乾县第二初小,教师刘仁甫;三元巷的乾县第三初小,教师殷绥安;墩台庙的乾县第四初小,教师张秦伯。四校教师由县政府发给月薪银币10元。学校开设新课程不讲经读经,城乡贫寒子弟纷纷来此就读,每所初小学生均在百名左右,一时县城和城郊乡村上学读书之风大开。陕西省教育厅督学杨天章在视察乾县教育的报告中称赞此四校“管理认真,成绩优良”,“国文习字两科更为特长”。这个时期乾县城乡的私塾也比比皆是,仅城内就有20多处。有富裕家庭设馆延请先生授业的家馆,也有塾师自办招生授课的坐馆,还有村民合请塾师的村馆。私塾依然以讲授经学为主且收费颇高,贫寒子弟难得入馆读书。
“民国18年”大饥馑时期,乾县教育几近摧折。城乡小学大都关闭。县城内唯第一高小和女子高小艰难维持。民国21年(1932),大灾刚刚结束后的乾县小学教育开始恢复。民国22年(1933),全县公立高小三所,私立两所。初小百余所,大部分为乡村群众自筹经费的公立初小。同时还有私塾数十处。这一年,《陕西教育月刊》登载的《乾县教育调查报告》称:“该县学龄儿童据县政府调查为3万名,在校儿童为4575名,失学儿童应在百分之八十四强”,“该县教育之发达为十县(兴平、礼泉、乾县、武功、扶风、宝鸡、眉县、周至、岐山、凤翔)之冠,而失学儿童尚如此之多,其他各县可见一斑”。这个时期主持陕政的杨虎城十分重视陕西的建设和教育。他采纳教育厅长李百龄的意见,采取专征专用的办法,将商税、棉花捐、卷烟特税悉数拨归教育厅,成立教育基金保管委员会,确保教育资金不被挪用。并努力扩大招生人数,增加教师工资,提高教育质量。时任乾县县长潘莲舫原为教育界人士,他积极扶持教育事业,使乾县教育灾后恢复之快为省西诸县之首。民国24年(1935),教育部颁布了《实施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大纲》,民国25年(1936),陕西省颁布《陕西省各县保立小学设立办法》。乾县为推行义务教育,全县增设一年制短期小学88所,短期小学均附设在各公立小学内,招收15岁以下失学儿童。(www.daowen.com)
抗战爆发后,乾县属大后方。文化教育事业在灾后逐步恢复的基础上有了比较快的发展。为适应抗战需要,义务教育改为国民教育,儿童、成人教育合一。全县共有保立小学93所。各联成立联合小学并实行中心小学辅导制。有杨庄、王乐、薛录、杨汉、梁子、大王、姜村、临平、阳峪、注泔、城关等联中心小学。中心小学仍是初小,设校长1人、教员2人,校长兼任本联教育委员,负责视察指导各保立小学。民28年(1939),全县共有小学203所,在校学生约7000余人。民国30年(1941)至民国38年(1949),是乾县小学教育发展的最好阶段。民国29年(1940),乾县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各联中心小学改为乡镇中心国民学校,并由初小升为完小。各保仍设国民学校,村设分校。全县中心小学13所,保立小学增至160多所,在校学生8208人。民国30年(1941)下半年,乾县遵照省教育厅关于每个乡镇至少设立一所中心国民学校的指示,改“黉小”为在城镇中心国民学校,女校更名为“在城镇中心国民学校考院巷分校”,增设“杨庄乡中心国民学校好畤分校”、“阳峪乡中心国民学校冯市分校”。全县小学生总数8734人,占学龄儿童的20%。民国32年(1943),薛王、王村、临平三乡分别成立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乾县简易师范附属小学在城内北大街北当铺成立,史启义首任校长。至此,全县中心国民学校发展到16所,保立国民学校209所,私立小学4所,在校学生8759人,其中女生149人。
抗战胜利后,乾县的小学教育长足发展。为普及小学教育,县上成立了“强迫儿童入学委员会”,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杨子、新河、注泔、关头四乡又相继增设第二中心国民学校,全县每个乡镇有两所中心小学。同时,各乡镇又增设国民学校,扩充班级。全县在校小学生达990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上升到25%。民国34年(1945)至民国35年(1946),建国小学、甘泉小学、敬业小学等几所私立小学因经费或其他原因相继停办。到民国38年(1949),全县共有中心国民学校21所,保立和村办初级国民学校254所、私立初小9所,在校学生12184名,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30.4%。小学教育得到空前的普及和发展。但在县境内却很不平衡,城镇及南部平原区入学率可达50%左右,北部山区不及10%。全县在校小学女生458名,女童入学率仅为2.2%。(附民国38年(1949)乾县各中心国民学校一览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