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铁袁占彪插旗响应靖国军
陕西靖国军是在护法驱陈(树藩)的旗帜下兴起的。民国6年(1917)七八月,孙中山发起护法(《临时约法》)斗争,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出兵讨伐北京政府直系军阀段祺瑞。当时的中国实际上形成南北政府,并开始了南北战争。而时任陕督的陈树藩却率先在全国宣布取消独立,举陕西全境奉还中央,完全听命于北洋政府。陈树藩主政陕西后,结党营私,极力排斥和压制民党活动,千方百计扩充个人军事实力,同时实行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横征暴敛。陈树藩的种种行径,激起陕西人民特别是陕西旅外各界人士的强烈不满,纷纷发表讨陈通电和宣言。在上海坚持反袁斗争的于右任等曾打电报对陈严加斥责,省内反段驱陈的浪潮愈加高涨,陕西开始了护法驱陈的斗争。
最早打出陕西靖国军旗帜的是郭坚。在此之前,由高峻发起的白水起义和耿直发起的西安起义均告失败。民国6年(1917)12月21日,郭坚率部从凤翔至周至与耿直会合,通电宣布陕西独立,成立陕西靖国军,郭坚任总司令,耿直任副总司令,并发布檄文护法讨陈。一个多月后,民国7年(1918)1月25日,胡景翼部营长张义安发动三原起义成功后,曹世英、胡景翼在三原组成陕西靖国军统一旗号下的左右两翼司令部,并以三原为靖国军根据地首府。陕西形成了三原和西安两个军事和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割据局面。民国7年(1918)8月,于右任遵照孙中山之命及陕西民党人士的重托,化装成牧师,从上海辗转回到三原,陕西靖国军遂成立统一的总司令部,于右任任总司令,张钫为副总司令。用拈阄的方式编制了六路军。至此,靖国军群龙有首,各部将领欢欣鼓舞,各地民军竞相投奔,很快发展到万余人,所辖地区东至黄河、西到陕甘交界,拥有14个县的地域。
这个时期,省西的乾县、礼泉、兴平、武功、扶风等县均未驻扎军队,地方治安由各县自己组织的民团负责维持。乾县民团团长袁占彪,礼泉张承轼,兴平、武功、扶风县的史承志、熊步辕、李向荣、韩德元等人都是吴希真多年培养的革命党人和进步分子。在靖国军的号召以及吴希真的策动之下,这些人便在各县加紧活动,响应护法讨陈斗争,策动起义。先是礼泉民团团长张承轼策动各乡镇民团起义进驻礼泉县城,宣布响应靖国军,听命三原。经吴希真推荐,靖国军司令部旋即委任乾县士绅李荣祖为礼泉知事。李荣祖接到委任状,即日从乾县步行至礼泉县接任视事。袁占彪也在吴希真的指示下积极准备乾县起义。袁占彪,乳名气娃。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出生于乾县大杨南村一个农民家庭。幼时读了几年小学,后因家贫辍学,在县城内东大街王宝珊家开的染坊当学徒。辛亥革命时张云山战守乾县,袁占彪被抽调在东城门楼上把守城门。袁占彪生得膀大腰圆,体魄健壮,为人胆大义气忠诚勇敢,在守卫东城门的战斗中表现勇猛,奋不顾身,用炸弹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清军的进攻。张云山十分赏识,曾高兴地在袁占彪的背上拍了一把说:“你真是个乾州冷娃!”从此袁占彪便被人们称为“袁冷娃”。当时乾县流传一句顺口溜:“乾州有个袁冷娃,提起造反不害怕!”后来吴希真组织西路讨袁军,袁占彪被任命为营长。他曾任过胡景翼的卫士,颇受信任。民国6年(1917),时任乾县知事吴光照(晓川)委派袁占彪担任民团团长,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当时袁占彪民团只有20多支土造的枪支,还缺少子弹。而知事吴光照身边有盒子枪两支、新式快枪6支,均由其亲信随身携带,日夜不离左右。袁占彪准备起义,便垂涎这些快枪而设法取得。这时,袁占彪得知东南乡留午村有几个人从陕北军队里潜逃回家,带了5支长枪藏在家中,袁占彪即秘密与这几个人联络商定起事。一天夜晚,这几个人携带武器来到县城大东门外,袁占彪打开城门放他们进城。这几个人持枪突然闯入吴光照的卧室,兵戎相见,要吴光照交出全部枪械。吴光照见此情景,只好交枪。袁占彪有了这些人和枪,即于第二天在县公署东边的关帝庙树起乾县靖国军的旗帜。袁占彪组建队伍为营,自任营长,逼吴光照卸职而去,由里民局绅王维新自任县长,并发布告周知全县城乡,各安其业,毋庸惊扰。随后,袁占彪即将乾县起义的经过报知三原靖国军总司令部,请刘昌卿为营书记官,帮助他料理一切。靖国军三原总司令部接到袁占彪发动乾县起事响应靖国军的报告时,正在召开军事会议商讨进军西安事宜,随即密令袁占彪营进驻兴平,遥做靖国军两路大军进攻西安的援应。袁占彪接到命令后立即整队开拔。在进入礼泉县城时与张承轼部守城兵士发生争执。袁占彪性情暴烈就要动武,知事李荣祖得知后即面见袁占彪。李荣祖为乾县名宿,他对袁以同乡前辈的资格晓之以理责之以大义,袁占彪对李荣祖十分敬重,俯首认错,唯命是听。一场风波被李荣祖从容平息。礼泉乡绅兵民也因此对李荣祖才学德望刮目相看。第二天,礼泉各界设宴犒劳袁军并赠白银百两,欢送袁营开往兴平。袁占彪到兴平后,接管城防,维持治安,秩序井然。(www.daowen.com)
陕西靖国军的成分很复杂,领导者和士兵来自不同方面,出身也大相径庭。有同盟会革命党人和青年学生,也有关中“刀客”和黄龙山的“土匪”,有从陈树藩总队中分化出来的正规军,也有各县民团转化而来的地方武装。军队内部经常为小团体、小山头互争雄长,攘夺权利。乾、礼、兴、武、扶等省西各县同样如此。虽然都响应靖国军,但各自仍然霸占一小块地盘,没有形成一支统一的军事力量。根据这种情况,三原靖国军总司令部特别委任吴希真为靖国军右翼司令,要求将西路各县起义兵马统一收编训练。于是,吴希真率领薛西轩、熊指挥、严英俊等人回到乾县,先后将袁占彪、张承轼以及兴平、武功的史承志、焦步辕、李象荣、韩德元一一收编,并向西进驻岐山,收编了岐山驻军刘福田,统一进行训练。刘福田是华阴人,人称“华阴老六”。他原本是郭坚的旧部。刘福田归吴希真收编后,并没有心悦诚服,而是心存芥蒂,持观望态度。加之西路袁占彪、焦步辕不识大体、不顾大局,所以刘福田部与省西各路动辄发生摩擦,而协助吴希真的薛西轩等人未能做好团结部属和化解矛盾的工作,以致西路靖国军发生内讧。先是袁占彪和焦步辕密谋,设计诱杀了刘福田的弁兵并夺取枪支,导致与刘福田部刀枪相向,靖国军内部在岐山城内发生巷战,局面无法控制。刘福田部明显强势,袁占彪、焦步辕、李象荣、严英俊等先后阵亡,张承轼坠城受伤。韩德元、史承志、薛西轩、熊指挥等人保护吴希真退出岐山,移驻乾县。吴希真入驻乾县后,为自己未能统领好这支队伍而引咎自责,遂向三原总司令部辞去右翼司令职务,将现有队伍整编为一个团,委韩德元为团长,命其带团往三原归队,他自己也回到三原,暂住在曹世英(俊夫)幕府,不久离陕。
袁占彪死时年仅29岁。死后从岐山搬尸回县,由吴希真主持追悼大会。仪仗队和送葬人群有半里之长。县城主要士绅亲送灵柩安葬于大杨村南。这时的乾县复归为陈树藩所属的刘世隆旅占据,雷天裕知事主政。
吴希真致力于革命,屡遭挫折。这次离陕后,专程到杭州访问印光法师,准备研究佛学。但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又一次激发起吴希真革命热情,他于民国13年(1924)初赴广东会晤孙中山,极力拥护孙中山的主张。他向孙中山进言:以中国历代史例为鉴,凡南征者多成功,北伐者鲜收效。所以应将革命主力放在西北,既易于联俄,又可占据战略要地,易于南北会合。孙中山十分赞赏,委托他北上河南活动。这时陕西军队已随督军冯玉祥出关,曹世英驻禹州,胡景翼驻河北顺德,岳维峻驻河南新德,吴希真往来其间,为实现所陈革命策略而奔波说项,不辞辛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