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朝辛亥革命中的乾州守卫战 [1911年11月—民国元年(1912)3月]
清宣统三年(1911)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全国各省大都以“宣布独立”的方式或称“反正”或称“光复”响应辛亥革命。最早响应的两个省,南有湖南,北有陕西。武昌起义后第12天即10月22日,西安就爆发了起义,时称“反正”。西安起义是由同盟会、哥老会和新军三股势力形成的联合战线发动并取得胜利。起义军用“秦陇复汉军”名号,成立了以张凤翙为大统领的“陕西秦陇复汉军政府”。
西安起义后,陕西各州县纷纷响应。各地民众在革命党人或哥老会豪杰义士的率领下,战清军,驱清吏,所向披靡。一些清军官兵和政府官吏或拱手投降或率部反正,起义洪流“一时泉涌风发,如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关中40余县,数日之间,莫不义旗高举矣”[1]。时陕西设7府5州91州厅县,关中各县多在这一年10—11月间先后“反正”,响应西安起义。西安起义不久,吴希真、陈安礼和刘昌卿、王锡庚、栾宏书等同盟会党人和旅省乾县籍学生回到乾县,宣传革命,动员清廷命官乾州知事许宝荃响应革命。许宝荃出身豪门,胆小怕事,看大局未定,持怀疑和观望态度。(www.daowen.com)
升允
武昌起义后,清廷原本计划以陕西、甘肃为基地,重振军力,恢复东南。不料陕西却率先响应革命,这使清廷大为震惊,遂调集大军,从东西两路合击,妄图扑灭陕西革命。同年11月4日,清廷派豫军进攻陕西东大门潼关,东路战事激烈展开。在西路,清廷起用前陕甘总督升允为陕西巡抚,督办军务,镇压陕西革命。升允,字吉甫,蒙古族镶黄旗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升允长得头颅硕大,陕人称其为“升大(sá)”。光绪二十八年(1902)任陕西巡抚。升允在陕任职期间,只知效忠清廷,不顾人民死活。刚一上任,就上奏清廷,表示对上一年陕西迎接慈禧太后西逃所费29万两白银,由本省支出,讨得慈禧的欢心。他曾向清廷上奏《请将宋伯鲁永远监禁折》,迫害陕籍维新派志士宋伯鲁。他以于右任“倡言革命,大逆不道”的罪名上奏清廷请求缉拿。他以裁闲缺(裁撤粮道由布政使代管)、提优缺(由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及一些较富裕地区的地方官上交一定数目银两)、提高食盐价格等方式,每年从陕西搜刮近20万两白银,为清廷训练精兵补充费用,以维持清朝的统治。光绪三十一年(1905)二月,清廷升任升允为闽浙总督,五月又调回任陕甘总督。光绪末年(1909),升允因反对立宪被清廷罢免解职,遂携带眷属由兰州移居西安,寓居西安“满城”。西安起义当天,升允正好去草滩办事,不在西安城内。他得知西安起义的消息后,即致函声言赞成革命并表示向陕西革命军捐银2万两,然后只身逃往甘肃平凉。升允逃离陕西后,即向清廷表示誓死效命朝廷。力主陕甘总督长庚发兵陕西。经长庚举荐,清廷重新起用升允署理陕西巡抚。升允被起用后,立即调集甘肃清军马安良、张行志等部约40营5万余人,分两路入陕。一路从正南进攻陕西陇州、凤翔等地,一路由升允亲率马安良、陆洪涛、马周仁等部由甘肃平凉东进入陕,直扑长武。自此,清廷东西两路合击、扼杀陕西革命和秦陇复汉军抗击清军保卫革命的战争开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