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新电影时代的科幻片:光影两万里

新电影时代的科幻片:光影两万里

时间:2024-04-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在电影行业本身高涨时,中国才有拍科幻片的空间。而在电影市场陷入低潮时,仅剩下的电影人只能去制造最大路货的片子才能生存。不管电影业界人士如何划分,从二〇〇二年底开始到现在肯定是中国电影的新时代。二〇〇九年,电视电影《科技馆的秘密》上映了。

新电影时代的科幻片:光影两万里

二、新电影时代的科幻片

对于克里斯托弗·诺兰来说,美国电影史是从《星球大战》开始的。对于中国的八〇后、九〇后观众来说,中国电影史恐怕就是从二〇〇二年底的《英雄》开始的。从这以后,老一代电影观众才纷纷回到影院,新一代电影观众才平生第一次走进影院。

一九九一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历史高峰的二十一亿元,从此一路下跌。最惨的时候全年只有七亿元。这笔钱分到全国电影业三十多万人的队伍中,人均生产两千多元,几乎无法维持。笔者是那个时代里极少数坚持看电影的人之一。对此印象深刻。

现在回想起来,张艺谋的《英雄》无论有多少遗憾,毕竟打响了中国电影市场复苏的第一枪。从那以后,中国电影不仅迅速迈过历史高点,而且向着世界票房第一的位置“义无反顾”地迈进。

毕竟科幻片在中国还算是一种探索类型。只有在电影行业本身高涨时,中国才有拍科幻片的空间。而在电影市场陷入低潮时,仅剩下的电影人只能去制造最大路货的片子才能生存。

不管电影业界人士如何划分,从二〇〇二年底开始到现在肯定是中国电影的新时代。这个时代远没有完结。它不是以某种新流派诞生为标志,完全是以电影票房复苏乃至暴涨为内容。只有在这块八年就膨胀十倍的巨大蛋糕中,才能给科幻片切下足够生存的一块来。

二〇〇三年,中美电影人合作拍摄了《太空营救》。导演章道、邵智愚。主要演员有张招、王莹、斯特郎·曼蒂、曼休·曼蒂、丹尼尔·曼蒂等。此片立志成为“我国第一部高科技太空科幻片”,其中有一百零六个镜头用特技制作。但由于投资仅三百万,且国内电影人对特技很陌生,只能拿到美国作后期,结果只能打造成“科幻小片”。不过,尽管它没有大规模上演,现在已经被许多人遗忘,但它仍然和许多“科幻小片”一样,票房基本保本。

影片中,美国儿童戴维、丹尼和各国小朋友专程来中国看熊猫,喜欢幻想的豆豆和戴维、丹尼及熊猫英英、猩猩佳佳成了好朋友。外星蜥蜴人戴维斯也为熊猫、猩猩而来,为了保护熊猫和猩猩他们与蜥蜴人展开了战斗。

二〇〇九年,电视电影《科技馆的秘密》上映了。这个科幻小电影讲述了一群孩子将避难的外星人保护在科技馆中的故事。这部低成本电影曾经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过。我们且以《科技馆的秘密》为例,分析一下如何改进提高中国科幻片的制作水平。

为什么要以这样一部低成本的电视电影为例?因为只有能搞好一部低成本的科幻片,才算把握到了科幻片的制作规律。

《科技馆的秘密》拥有一个类似于《E.T.》的故事主线,外星人不仅不强大、不邪恶,反而需要地球人的帮助。当然,是纯真善良的孩子们的帮助,而利欲熏心的成年人则只想着用他去谋利。影片中除了不知情的女教师以外,几乎所有成年人知道有外星人的存在后,都马上想着怎么用他圈钱。孩子和大人的矛盾成为故事主线,这和《E.T.》完全一样。

《科技馆的秘密》拥有一个完整的情节链条,从电影角度讲,影片情节很紧凑,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基本没有多余的段落。在孩子与大人的冲突中,穿插了孩子们之间友情与背叛的戏。这些矛盾展示合理,过渡自然。编导拥有对当今中小学生生活的细致观察,几个孩子角色比较接近今天的少年儿童,而不是编导自己的儿童时代。

影片虽然固定机位的镜头太多,但剪辑得不错,能让观众清楚地了解剧情。这些基本的成功之处,让它成为一部可以打六十分的电影。余下的分数就是如何处理影片中的科幻戏。

一部科幻影视,重点当然是要展示其中的科幻点。具体来说应该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前有充分铺垫,二是亮相精彩,三是细节充分。在这部电影里,外星人“特特”当然就是那个科幻点,但是前面只有一个“空中UFO”的镜头作为铺垫,显得太少。

观众观看一部科幻片,要有个从“起疑”到“释疑”的过程。先有一堆不合理的情节,让观众起疑,然后再亮出科幻点,观众于是明白——“原因都是它作怪”。这是一个积累观众情绪的过程。科幻片的编导当然清楚那个科幻点是什么,但什么时候把它亮出来是有学问的。

以美国版《哥斯拉》为例,笔者当年是在藏族作家阿来的家里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记得他当时就评论说:“哥斯拉”一出场就没什么意思了,它不出来的时候才精彩。是的,这就是科幻片让观众“起疑”的公式。纵观一些不高明的科幻片,这个起疑的过程往往做得不够,要么一上来就把科幻点亮出来。要么前面一大段现实中的情节,毫无“疑点”,科幻点突然就跳了出来。

科幻点一旦出来,就需要一个令人惊讶的亮相。在本片中,“特特”的出场几乎没有给观众留下印象。不仅他的外形普通,更被置身于街头这样一个普通场景中,出场时的动作(呆坐着)更是太过于普通。作为一部低成本片,无法在特技、化妆上投入资金,让“特特”的外形变得不普通。但在亮相场景和亮相方式上完全可以做到不普通。

展示科幻点的神奇之处,需要大量的细节来充实。这也是本片做得不够的地方。当主人公奇奇遇到“特特”时,“特特”显示了隐身的能力,奇奇往空气中伸出手,抚摸着他隐去的外形。这正是应该细致表现的地方,演员应该上上下下多做一些动作,用这些动作来显示“特特”的外形,并且要表现出足够好奇,足够惊讶。

而在影片里,演员只是草草比划两下,一带而过,甚至有应付这场戏的色彩。当然,这不是演员的问题,而是导演在演员调度方面的问题。他并不知道在这个地方应该让情节停顿下来,好好展示一下“隐身”的神奇之处。(www.daowen.com)

“特特”是一个非人角色,按照影片的设定,他原来没有人形,飞到哪个星球,就化身成那个星球上智慧生物的形象。作为一部低成本片,《科技馆的秘密》基本上没用特效来表现“特特”的神奇之处。但这就需要导演设计大量动作,让演员表现出这个角色非人的一面。我们可以参考两部著名科幻片中演员的表演。

在《黑衣人》中,大反派邪恶外星人是一只巨虫,他杀死一个人类,钻到后者的皮肤里混入人类社会。然而虫的肢体显然与人皮不相配,所以在影片里,这个虫人的行动笨拙、古怪、丑陋,并且用一部分滑稽色彩消解它的邪恶力量,让它的邪恶显得有点可笑。《黑衣人》是一部高成本大片,但“虫人角色”的这些戏却完全靠演员表演来完成。可以想象,编导、演员有意识地设计出大量“以虫御人”的动作来表现这个角色非人的一面。

在彩色版《地球停转之日》里,基努·里维斯扮演另一个外星人,他的原身也不具有人类外形。当他端起一杯水时,导演特别给了他手部一个特写,并且长达数秒钟,以显示他还不习惯支配人类的身体。这个特写镜头并不需要特技,只需要导演在脑子里有充分的意识,知道什么时候该把科幻点细致地表现出来。

这两个都是化身为人形的外星人。以它们为榜样,导演应该专门为“特特”设计出动作,但他显然忽视了这一点,甚至让“特特”像地球孩子一样在镜头前摆出“V”字。写实过分,幻想过少。

笔者讨论这些改进之处,目的是让大家知道,拍科幻片主要的因素不是钱,甚至不是特技,是你要清楚科幻片特殊的表述方式。上面说得这些看似公式化,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肯定先要照公式做好久,才能谈得上自由发挥。

离开电影形式本身,《科技馆的秘密》在科技知识方面处理也是草率的。里面有一句孩子的台词:“我从天文望远镜中看到太阳系中的好多星座。”这种知识错误许多中学生都不会犯。不能要求一部科幻片的所有知识细节都准确,但至少要以高中生的水平为标准。这几乎就是目前中国电影观众的平均知识水平。如果片子里出现高中生都能看出来的知识问题,它就会让大部分观众出戏。

二〇〇九年,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拍摄了《超能少年:烈维塔任务》,这是一部走进院线的科幻片,也是一个系列产品线上的一环。同样的素材曾经拍摄过电视剧。电影情节线很清楚。环环相扣,节奏很快,转接自然。影片能将高潮放到最后,这个要求看似很初级,但在中国科幻片里能做到并不容易。最后一场“烈维塔”与“星球毁灭者”的战斗,尽管特技粗糙,但看得出导演对画画构图、镜头转接都是很有想法的。

然而影片对于其基本的科幻点——“地球宝藏”究竟是什么?它的形状、性能,以及寻找它的方式全部一带而过。各种角色一听到“地球宝藏”这四个字便知道它是什么,并且明白它有多重要。这让影片失去了起码的合理性。一个科幻点绝不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科幻点都是假的,把假的写真实则要花很大精力。再要让它能用画面形式表现出来,那就更难。然而这正是一部电影之为科幻片,或者它能成为一部优秀科幻片的关键不在这里着墨,而将大量笔墨放在父子情、同学友谊之上,这是舍本逐末的。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会发现中国电影人正在重复《大都会》时代欧洲电影人走过的路。他们不大清楚各种科学概念实际上指什么,便干脆将它形象化。影片里大反派“星球毁灭者”是“吸收各星球污染成长的”。在这里,“污染”成为一个可以形象化的具体对象,实际上“污染“并不是一种或一些实物,而是一个抽象概念。

二〇一〇年六月一日,制作周期长达六年的国产三D科幻动画电影《超蛙战士》与观众见面。这是上海河马动画设计公司以五千万元进行的一次重大尝试。该片不同于《莫比乌斯环》和电影版《阿童木》那样的外国故事,是导演徐克的原创故事。制作方为该项目设计了一个远大的宏图,包括三部系列电影,动漫电视剧,并且要通过这一制作磨炼制作团队。

影片的设定很有创意。故事里没有外星人,各种星际文明都是人类的后代。影片建构了复杂的模型,制作态度十分认真,画面很精良。片子里有不少画面上的创意很有亮点,结尾处两个机甲在恒星表面决战的画面,堪比《星球大战前传:西斯的复仇》中那场熔岩大战。

正像评论家说的那样,这部电影证明中国动漫在技术上已经不成问题,问题出在技术之外。仅就第一集而言,它的故事结构明显不合理。前三分之一是各种角色之间不停地聊天,情节几乎停顿。在此处,剧本特别像以台词见长的电视剧,而不是以画面见长的电影,与情节无关的台词太多。

后三分之二则是不停的太空大战,观众没机会缓口气。然而过多的战争场面实际上仍然会造成情节停顿。其结果就是整部电影只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从敌人手里救回手持秘密情报的将军。

这样的情节布局或许和制作方试图创作系列电影有关,大凡有这样想法的人,第一集故事总会失之单薄。制作方想在后面各集中丰富情节。然而问题在于市场能否在第一集失败的前提下再接受这个系列故事?这是大有疑问的。举凡成功的系列电影,它的首部如《星球大战:新希望》、《终结者》,本身故事就很丰满。甚至相当多的系列电影最初只计划作一部,成功后才发展成系列。

另外,《超蛙战士》使用了不少中国元素,但并非中国人喜爱的中国元素,而是西方人眼里的中国元素,如京剧脸谱锣鼓点、戏剧音乐等。传统戏剧产生于农业社会,其节奏和美学标准与科幻相差甚远。强扭在一起显得很别扭。实际上,影片里的中国元素都很表面化,故事本身仍然是场高技术战争,如果去掉那些中国元素完全不影响剧情发展。

《超蛙战士》的票房仅收入八百万,直到二〇一一年才打入俄罗斯市场,其他海外市场尚属未定之数,就票房而言不能算成功。不过该团队已经完成了该系列的第二部电影,以及电视剧,在制作《超蛙战士》的过程中还创造了多项专利。这种将发展技术和拍摄电影同步进行的努力很有雄心。笔者也希望他们能吸取经验,再接再厉。

二〇一〇年,中国先后有《唐山大地震》和《让子弹飞》在本土拿下一亿美元票房。按照中国目前电影投资人能拿回四成票房的惯例,这意味着仅靠中国本土票房就可以消化投资两亿多人民币的电影。而如果是一部二〇一一年启动、二〇一二年制作、二〇一三年上映的电影,它将会被投放到可能翻番的市场里。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影投资人可以不再看北美市场的脸色,专门给中国观众投下上亿资金拍大片。而只有这样的空间里,才能出现中国特色的高成本科幻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